老猫:数字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编辑力?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ace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位时代的认知
  关于书的电子化,现在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呢?电子书一定会兴盛,纸张一定会消失吗?为什么有些人坚信,有些人迟疑,有些人则不同意呢?如果我们对电子化的未来都那么不确定,要怎么谈编辑应该具有的能力呢?因此本文打算从现实出发,先检视现况,再讨论应对方法。以下列出电子书时代的几个速写,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全都是已经发生的事,而不是对未来的预测:一、电子书和电子阅读正在取代纸张书和纸张阅读;二、平台的自助出版机能和拆账率开始吸引作者;三、作者的权利意识更强,出版社逐渐流失产业的主导权;四、纸书萎缩,有一半原因跟电子书无关,早在电子书之前,百科、字典、食谱等工具型或信息型纸书就已经衰退了。
  当然以上所述,大部分都发生在美国,而不是世界其它地方。但这些趋势几乎是不会逆转的,问题只不过是,同样剧本何时在本地上演而已。好消息是短期内看来不会发生,而坏消息是,我们所有的好消息也就只剩“短期不会发生”而已了。我们庆幸尚有一点时间,自我准备应付新时代的到来。现在开始改变,时犹未晚。不然等到亚马逊叩关,苹果站稳,电子化开始像美国一样进入急速上升段,临时抱佛脚也来不及了。
  
  服务作者 vs服务读者
  数字化使得作者身价飞涨,不只平台业者极力争取,整个在线环境都在鼓励作者直接跟最终端的读者打交道,过去作者自费出版一向是新人作者不得已的选择,现在则有越来越多的重量级作者打算这么做。
  当然不是所有作者都有必要或能力自行出版,而有资格自力出版的作者也可能不愿意亲自打理上架、宣传、收款等诸般细节,所以在大作者时代,服务作者将成为重要的产业。服务作者的技术能力,从传统的文稿编辑、逻辑查核、错别字校对,到新时代所需的电子书制作、上架发行、营销宣传等,过去属于传统出版社的责任范围,接下来会变成环绕著作者而存在的生态链。
  出版社将划分为“服务作者”以及“服务读者”的两种形态。在服务作者的产业里,编辑的能力需求跟传统类似,当然,过去我们熟悉印刷这种“科技”,未来需要是“电子书”那样的科技。你需要了解 XML、HTML、CSS、EPUB 这些东西,同时还要了解一本书从原稿到可以上架销售,中间编辑过程所需要的格式需求。虽然已经有足够多的软件支持电子书制作,但电子书档案后面的工作原理最好能够确实了解。不然的话中间流程串得不顺,工作效率、成本和结果就很难完美。
  但这还不是最让人头痛的。
  在作者不再仰赖出版社的时代,传统上出版社一签五年的版税合约,就会变成非常不稳定的商业模式,你几乎可以期望,每五年你就会流失那些相对成熟的作者。你除了转型“服务作者”之外,剩下唯一的选择是,成为拥有内容的公司。“用内容来服务读者”成为新时代出版社不得不然的新定位。
  这个新定位的核心问题则是:一、如何拥有内容?二、又如何“用内容来服务读者”?
  
  取得自有内容的能力
  编辑必须拥有取得自有内容的能力,而不能再仰赖五年一签的版税制作者。在文学、创作类型里,市场将让位给作者,出版社、编辑能做的最多只有服务。而在实用、工具类型的市场上,出版社才能发挥自有内容的力量。取得自有内容需要的是:
  一、企划力:构想需要从编辑部启动,由编辑主导、规划、完成。现在市场上本来就有许多由编辑部主导的出版品,未来这将是出版社非走不可的路。
  二、组织力:编辑事实上不能做所有的事情,所以需要仰赖各种专家来完成企划里的每件事。因此人脉、调度、追踪、协调、整合等本事就特别重要。
  三、数字化能力:新时代的企划内容最好是跟数字表现整合的。最简单的表现是成为一本电子书,但这个表现形态只能处理线性内容,而无法处理特用型内容,例如百科(以数据库表现)、字典(以应用程序表现)、语言教材(以多媒体表现)、地图(以行车导航机器表现)等。所以更复杂的客制化程序,将会成为特定内容服务特定需求的答案。
  在 Web 2.0 的时代,自制内容好像是傻瓜行为,然而可靠的内容始终是珍贵的,在线世界最大的困难其实来自信息太多,而且良莠不分。这正是出版产业、传统编辑的优势,我们一向擅长推动质量可靠的内容。所以数字冲击虽然是挑战,但里面也有无数机会,让产业足以从纸张跨越到电子。
  
  “线性接口”和“互动接口”的转变
  一种内容如何用数字版本表现呢?你要作成网站,还是应用程序,还是手机App呢?编辑需要培养这样的能力,把过去只留存在纸张上的内容,转换思考,到底应该转变成什么形式,满足使用者需求的效率才会超过纸张?
  一个数据库为基础的百科网站,他的查询效率超过纸百科;一个GPS定位的行车导航装置,他的指路功能胜过纸地图;一个网站形态的“物种搜寻引擎”,他的查询效率胜过纸图鉴……过去留在书上的内容,都有可能转成更有效率的数字工具。编辑要理解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为了要变成更有效率的东西,而不是为数字而数字。这里编辑最需要学习的能力,恐怕就是如何从纸书时代的“线性接口”(你的阅读动线是线性的,一页一页翻过去的,不会有旁枝分岔,制作过程的排版也一样是线性的),转变成程序或网页的“互动接口”了。互动接口需要不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有许多在信息科技业者过去多年的经验里已经总结过了,编辑需要开始向信息业学习如何安排数据,如何规划动线,如何架构全站的数据等。编辑可以不需要学习写程序,但不能不知道你的内容如何表现在使用者眼前。
  信息业的名言,所有媒体公司都是科技公司。现在,出版社也开始适用这句话了。
  
  老猫
  原名陈颖青,是一个24年经历的纸书老编辑,也是一个写了六年文章的部落格站长。生平主编出版的图书超过200余种,赢得各大报年度图书奖及新闻局金鼎奖多次。现职是猫头鹰出版社社长,并兼“自然珍藏图鉴”“猫头鹰书房”和“科幻推进实验室”等书系主编。出版《老猫学出版》、《老猫学数位》。
其他文献
欧阳应霁是“生活家”。  早年,他是个热衷实验剧场的文艺青年;后来,慢慢开始涉足漫画、摄影、设计、家居、美食、旅行各界;现在,俨然已经成为都市布尔乔亚阶层的“教主”和“精神导师”。他不是纸上谈兵,更不是照本宣科,他是“生活”的实践者。  他崇尚简约主义,膜拜MUJI,素日穿衣,不是黑就是白,顶多加一点灰。  欧阳应霁还爱书。传说,他去朋友家做客,第一件事就是去翻朋友的书柜。他家中的藏书亦颇丰盛。不
期刊
早在九十年代初,李建军的名字及他所创办的人体工程学就已名扬中港台及东南亚。熟识李建军的人,无不为他所创办的人体工程学所深深折服,他预测世事,铁口直断,百验不爽。1988年,他与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率先在深圳大学开设人体工程学专业。后来,因认为“实验室里是做不出真正的科学,并且‘人体工程学’是要将中西方文化会通、融合而服务于人类的‘究天人这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一门新兴学科”,他毅然
期刊
从1987年北大钱天白向德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开始,到2002年搜狐率先宣布盈利,互联网在中国的春天真正来临,短短十几年,互联网带来各种革命:搜索、通讯、反腐、网购……互联网让学习、模仿、竞争的距离拉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网购热潮催生网上书店,为出版界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国内最早诞生的网上书店之一的当当网,其传奇的成长故事,不免让人慨叹与深思。    传奇一:咸
期刊
二十世纪末,两岸法学始现多元发展,在人文价值之基石终于确立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等各面向,即展现不可思议的蓬勃发展!时至今日,法治成为各个国家追求民主、主权,追求国家长治久安、长盛不衰的基石,全球化取向可谓一日千里。有人说:“法学是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常识,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基本意识,是人际交往的必修课。”这句话,已把法学的重要性说得淋漓尽致。这些都足够说明,在未来,法学出版将成为一种热点。
期刊
前不久,新闻出版总署授牌厦门海峡两岸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这是对厦门新闻出版对台交流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厦门做好新闻出版两岸交流工作的巨大鞭策。的确,近十年来厦门在两岸出版交流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博得了两岸政界、业界、民众的认可,但离基地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一、提高认识,抓住契机。总署授牌厦门基地是全面分析了海峡两岸发展形势,厦门在
期刊
虽然有十一黄金周拉动销售,但10月大陆图示市场进入销售淡季。数据显示:10月的开卷综合指数为304.00,较之9月“开学季”下降50.99点,环比下降14.36%。本月大陆图书市场的下行,较大原因是受到“物价上涨,市场通胀”的影响。可以预计,随着物价进一步攀高,作为非生活必需品的图书市场,将陷入更深的低迷。当民众开始感慨“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时,图书市场的冬天已然到来。    “只诊断,不开药
期刊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归结2010年两岸出版市场,“百年难得的机遇”应该是最得体,也是最足以形容现况的。2010年两岸出版市场整体来看,台湾和大陆纷纷进入市场通路上某种程度与形态的转变,而且似乎已经走向共同的发展道路,区域经济与产业共性的象征发展更趋明显并朝向两岸协同制度的建立。  2010年大陆图书市场因为出版转企,以及实行书号实名制后书号控制宽松之故,市场成长率重回到10%的高点几乎是一件没有悬念的
期刊
Text_骆莹莹 Design_罗毅    编辑平台  变革,会颠覆传统,但也意味着新生。出版变革的年代,出版人如何破浪前行?“对话出版”每期将邀请一位嘉宾,倾听他们在出版变革年代的思考与探索。    2010年4月,徐智明推出“快书包”,承诺在北京五环内从下单到送货上门只需一小时的服务。很快地,“快书包”的业务范围拓展到上海、成都、西安、天津等地。但是“一小时”对于书的意义有多大?这个想法从交通
期刊
阅读是一种幸福  文字若水  心的灵穿行其中  轻叩  每一个平凡而精致的字符  荡漾起的是  风行水上的恬淡  和自然成文的宁静    出了扬州火车站,眼前萧瑟一片,同下火车的几个旅客分别搭上不同路线的公交车,不过十几分钟,只剩下我一个人站在空旷的站前广场。那是下午一点多,正是一天之中时间流动最显缓慢的时候。买了张地图,研究半天仍毫无头绪,索性任选一路公交车,离开火车站再说。  随着车子行驶,我
期刊
在大多数人眼中,李建军是一位异能人士,又以命理风水大师而闻名。他出生于西安,自幼学习中国传统典籍,娴熟佛道儒三家思想菁华,佐以探讨易学与面相学,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加以钻研西方先进科学,上识天文,下学地理。1988年,李建军综合中西学说精要,发展出独门学说──人体工程学,于深圳大学创立人体工程学系,受到各界的重视,之后旅居美国,并至世界各地教学、考察,累积丰硕的研究成果,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回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