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困境与对策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课间体育活动突破传统的课间操活动形式,创设了一种丰富的校园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2013年10月我参加了在驻马店市举行的全省体育教师教学观摩会,作为农村体育教师,第一次感受到室外体育的精彩。回来后我致力于学校的大课间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的大课间活动作为县示范点学校向外推广展示,赢得了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下面我就半年来践行大课间活动的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农村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存在诸多困难
  学生方面:农村学生特别是偏远地方的学生很少接触体育器材,有些学生甚至连常见的体育器材都叫不出名字。记得1996年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发现好多同学没见过垒球、实心球,还有的学生连我们的“国球”乒乓球都不知道。这样的基础何谈运动技能,何谈运动水平?
  教师方面:也许是教师老龄化的缘故,在农村学校好多教师始终认为语、数、外才是学生该学的,把时间花费在其他活动上都是荒废学业。现在,不少学校的绩效工资与教学成绩挂钩,有的教师只是给学生补文化课,反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这样怎么可能搞好大课间活动呢?
  学校方面:好多农村学校领导都认为本校没有专职的体育老师,所以把所有的体育活动都推掉,不再开展。还有的学校连体育课都很少安排,即使安排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我曾去一个学校进行体育辅导,当学生知道我是来上体育课的时候,个个大声叫好,异常激动。体育课和其他课程一样都属于规定的学习课程,怎能不上呢?
  场地、器材方面:1996年前,我看到很多学校所谓的运动场只是荒地、草场,沙坑早已被荒草覆盖,水泥乒乓球台上不时有小鸟在戏耍,学校里连篮球都很难找到几个,所谓的球场只是水泥地面,看不到孩子们拼抢的身影。试问孩子们真的对活动没兴趣吗?这样的条件下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吗?
  大课间组织管理方面:我相信每个体育教师都会认为大课间活动设计起来很简单,开展起来却很难,要想开展好就更难了。第一难点是队形调动。短时间内面对很多班级,大家多半会感觉力不从心,那么多班级一起集合,调动起来会给人以乱的感觉。大课间活动是全校性的活动,如果哪一个班级行动脱节,整个学校都会受到影响。第二难点是项目安排。大多数学生对所有项目都感兴趣,但不能坚持在任何一项上全程参与,这种玩两下那种玩两下,造成整个校园较为混乱。有的班级人多器材少,场地狭小。比如我校六年级有60个学生,课间活动内容是篮球,我们采用简单的运球接力,4个球就可以了,但我们不能整个课间都在运球吧?传球的话,篮球场地又很小,怎么样才能把大课间组织好呢?五年级有68个学生,课间活动是乒乓球。球台仅有3个,学生们怎么玩才能保证都能玩好呢?四年级有67个学生,大课间活动内容是跳远,刚开始学生们都很努力地跳,一旦有个别跳得突出的同学,其他人就不再跳了,可能本身不够自信,也怕别人说他不行。这样下来一个班最多只有三五个人在跳。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呢?
  二、解决方案
  作为农村体育教师,应在开学前期,利用各种机会给不同年级的学生讲解简单的、基础的体育知识,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让他们在比赛中获得快乐、激发兴趣,在课间活动中活跃起来。
  学校要有效地安排体育课,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后,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针对体育器材少的现状,学校可以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可以多安排体育游戏像跳远、接力赛等,来缓解器材少的困难;像篮球活动,一个班最多需要4个球就可以在大课间活动上达到人人都能参与的目标。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练习传球,让他们运球接力、运球上篮和攻防徒手训练等,这样学生们就不会因器材少而失去兴趣,他们会积极地参与活动、大展身手。
  要组织好大课间活动,学校必须有统一的规则要求,要有指定场地、提供相应器材,让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参加活动,体育老师可以在体育课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些训练,并在大课间时巡回指导。同时,学校对各班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情况进行每天一小评、每周一大评,也可以起到激励作用。
  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可采用男女分组活动。比如一个班级可分男生篮球、女生羽毛球,这样既能避免人多器材少、场地狭小的问题,又能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
  (责 编 流 水)
其他文献
应用WHO推荐的体外微量油定法于停用氯喹前的1981年及停药后的1984,1988-1990和1992年在云南省南部的勐腊县测量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率分别为97.4%,100%,96.1%±93.%;ID50依次为170,132。125及110nmol/L,ID95为1000,740,707及576nmol/L;平均抑制量分别为55.4,46.7,45.8及35.4pmol/井。与1981年测得
观察《医林改错》之身痛逐瘀汤熏洗双下肢加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与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防治的临床对比。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2月收
做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效补充。而作业批改及评价则是教师对学生这一实践活动的检验,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作业批改及评价,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纠正教学过程中的失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近几年来,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我注重创新作业评价,努力使作业评价成为联系师生的桥梁。  一、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在平
在教学中究竟如何才能既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有疑才有悟,将发问的权利交给学生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是在一种程式化的轨道上进行,“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已在实践中轻车熟路。如果学生贸然提出一个问题,教师会生怕打乱自己的步骤,耽误了时间。开明一点的老师用“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来夸奖一下,不多停留。有的老师则会心生厌烦,说
以pSM889为探针,对分布于中国大陆安徽、湖北、广西、云南、四川5地日本血吸虫自然隔离群的雄虫DNA进行了杂交,分析其长度多态性差异。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BamHI酶切的杂交图
“杂音”,是指不合拍、不协调的声音。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杂音”,有时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妨碍教学的顺利实施,使课堂难以驾驭;有时会激活思维,诱发奇想,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形成有趣探究的教学高潮,生成教学的新亮点。科学甄别杂音,使之趋利避害,有助于培养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新型人才,有助于生成和谐课堂、有效课堂,有助于教师教学素养的发展和教学机智的提升。  一、善待自主学习时的杂音  一个人要有
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引发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比起2001年实验稿,在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诸方面都有较大的调整,并且在“前言”部分中增加了“导言”这一全新的内容。这些变动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我们还有哪些困惑?下面谈
忠县于1979年发现并证实为班氏丝虫病中低度流行县,经17年采用反复查治传染源加分层全民普服海群生药盐的防治措施,取得显著的防治成效。地理概况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面积2176km2,人口97万,海拔1200-1700m,长
本文在体外观察了抗间日疟原虫子孢子的单克隆抗体2F2,NVS3和2E10以及抗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单克隆抗体4B2,8E3对日疟原虫子孢子入侵入肝癌细胞以及侵入后的进一步发育的影响。
疟疾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常见的疾病,新生儿疟疾临床症状不典型。作者于1992年8月-1994年7月在西非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共和国首都国家中心医院工作期间,从产房及新生儿室252例患病新生儿中,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