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无声语言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85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侦查讯问中,如何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是侦查讯问的主要目的,而讯问的完成是通过语言这一工具才能实现的,因此对侦查讯问语言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讯问语言一般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种形态,本文着重讨论侦查讯问人员的表情语、体态语、手势语及空间语等无声语言在侦查讯问语言中的运用。
  关键词: 侦查讯问 无声语言 教学运用
  侦查讯问是指在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收集案件证据,依照相关的法律程序,以言词方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问的一项侦查活动。可见这种讯问活动的完成是通过语言行为传递信息的,那么语言就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可是在大量讯问过程中,常常出现无声的状态,如互相对视、低头不语等行为,语言学家把这种形态称之为“无声语言”,即运用手势、表情、体态、空间位置等非语言性的符号系统表达一定的意思,传递一定的信息[1]。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除了有声语言之外,无声语言对信息的传递起到重要作用,无声语言的传递信息产生的相互影响,相互刺激,有时比有声语言更大更真实。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有60%~70%的思想和感情,不是通过有声语言的词语表达出来,而大量参与交流的是人们的身体形态、脸部表情、行为动作和空间距离[2]。在侦查讯问中,不仅起到辅助传达信息,补充、加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的作用,还可以独立传递信息,表达有声语言无法表达的内容,发挥有声语言难以具有的独特作用。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的无声语言有所研究探讨,而对讯问人员的无声语言的运用研究较少,实际讯问过程中往往侦查讯问人员自身也不够重视,因此,对讯问人员无声语言的探讨具有一定的意义。讯问人员只有重视对无声语言的把握,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才能使讯问活动顺利进行,顺利获取犯罪嫌疑人的真实供述。
  一、表情语
  通过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神可以表达人的特定的情感、态度、心理,传送某种信息。侦查讯问中,表情语被讯问人员自觉不自觉地经常运用,它和有声语言相互配合,相互作用,贯穿整个讯问过程。侦查人员的面部表情是心理的一面镜子,是情绪的“晴雨表”,也是犯罪嫌疑人最易观察的重点,讯问人员的心理活动会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反映出来,这就给了犯罪嫌疑人“察言观色”的机会,犯罪嫌疑人往往时刻都在捕捉讯问人员的表情流露出的信息,从中获取讯问人员的心理信息,从而把握自己供述时对抗的主动权。所以,侦查讯问人员应当合理控制掩饰自己的真实表情情绪,不能把真实的心理暴露在脸上,使犯罪嫌疑人獲取不到他们需要的信息。同时讯问活动中,侦查讯问人员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表情语,充分调动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心理,对其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其主动顺利供述。常见表情语主要包括眼睛、鼻子、嘴巴和头部动作等
  面部表情主要是通过眼睛表现出的,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子”,透过眼睛可以透露出人们丰富而复杂的心理,传递出各种微妙的情感。“目光是表达自己愿望,达到传递信息与人沟通目的的一种姿态语”[3]。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讯问人员的目光始终集中在犯罪嫌疑人的眼睛上,讯问开始,讯问人员用威严的目光长久地盯视犯罪嫌疑人,往往能显示较强的心理攻势,使其无法摆脱讯问人员的心理控制;讯问中通过和犯罪嫌疑人的目光交流,判断其心理活动及心理素质。讯问过程就是犯罪嫌疑人和侦查人员心理不间断对抗的过程,随着讯问进程的发展变化,讯问人员的目光始终不能离开犯罪嫌疑人的身体范围,如离开,犯罪嫌疑人的注意力会随之偏离,试图摆脱讯问人员的控制。因此,讯问人员的目光要像一根无形的绳子牢牢捆在犯罪嫌疑人的身上,让其感到自己始终处于讯问人员的控制中,使其心理彻底瓦解。讯问人员同犯罪嫌疑人的目光交流时,应当注意注视的角度,不同角度对犯罪嫌疑人将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如果直视犯罪嫌疑人,会给对方一种威慑力,同时显示自己强大的心理优势;如果目光落在中间的三角区,则表示对犯罪嫌疑人的尊重,给对方诚恳的感觉。讯问人员的目光等表情语同有声语言及其他无声语言相互配合,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攻略,是侦查讯问中一种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二、手势语
  手势形态发展为无声的语言是人类在漫长进化历程中最早使用的一种交际工具[4]。人类最早是依靠手势语进行交际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手势语逐步降低为有声语言的附属地位,成为对有声语言的补充。但就是这种无声的手势动作往往在表现心理活动中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讯问活动中应当充分利用手势的无声语言特点,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得讯问活动顺利进行。侦查讯问活活动中,手势语一般不单独使用,通常配合有声语言,增强语言的感召力。
  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侦查人员不同的手势具有不同的含义,起到不同的作用。如犯罪嫌疑人在供述期间,试图用撒谎掩盖自己的罪行,侦查人员为了最快阻止其把话说完,这时可以迅速用手势阻止,其方法是:抬起手,竖起手掌对着犯罪嫌疑人的嘴巴方向,就达到了阻止的目的,犯罪嫌疑人会放弃自己的谎话。双手合抱于胸前,表述对犯罪嫌疑人谎言的否定;讯问人员竖起拇指表示赞同;攥紧拳头说话,表示果断、自信、有坚定信心和力量;手势下劈,是表示强调、肯定、不容置疑;用手摸下巴表示专心听讲;十指相搭,是一种自信的心理,表明讯问人员坚定的决心;手放背后,表现其沉着冷静;犯罪嫌疑人供述过程中,讯问人员翻弄卷宗,表示“我已经掌握”、“我不相信”、“我正在核实等含义”。各种形态手势语的恰当运用,可以增强讯问语言的表现力,增加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增强讯问效果。讯问时,讯问人员手势运用要注意自然适度、干净利落,与讯问气氛协调。
  三、体态语
  (一)坐姿。侦查讯问活动中,有大量时间讯问人员是坐着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因而不同的坐姿可以传递出不同的信息,影响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心理,怎样正确运用坐姿,尤其值得侦查人员注意。
  一般来说,侦查人员端正的坐姿,传递的是庄重、严肃、认真的信息,可对对方形成威慑的力量,但是笔直的坐姿,再加上侦查人员用眼睛盯着对方的眼睛,就容易形成视线的冲突,造成双方的对峙状态;坐姿略向前倾,表达的是注意、信任的意思,可激励对方真实地供述,但过于前倾容易给对方造成压迫感,使其产生紧张的心理;略向后倾,则传递的是轻蔑、漠视信息,在对方撒谎使用能达到否定的效果,否则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增加其抵触情绪;侧坐传递的是平和、放松、随便的信息,容易产生亲切感,有利于缓解过于紧张的气氛,但容易让犯罪嫌疑人感到讯问人员的不稳重,不利于产生震慑的作用。   讯问实践中,侦查人员如何把握自己的坐姿,要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而定,一切行为动作应服务于良好的讯问效果。
  (二)立姿。虽然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多以坐姿为主,但是有些时候侦查讯问人员站立起来,在审讯室内来回走动,可以强化审讯室的气氛,创造新的无声语言空间,直接影响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心理。如讯问人员抬头挺胸,稳健镇定、自信的站姿表明讯问人员胸有成竹,具有一定的控制驾驭能力;讯问人员如站立时弯腰塌背,则会显得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则会让犯罪嫌疑人看出讯问人员疲惫、萎靡,给犯罪嫌疑人增强对抗信心,产生侥幸心理。因此讯问时要尽量注意走动、站立的姿势,保持自信稳健的站立,不要或起或坐,频繁来回走动,以致分散犯罪嫌疑人的注意力,产生错觉,给审讯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无论侦查员走动还是站立,都是为了创造有利于讯问的这样一个空间环境,让犯罪嫌疑人放弃抗供,如实认罪。
  四、空间语
  空间语是指讯问时的三维物理空间和讯问双方的相对位置、距离等因素,它们构成了讯问环境[5]。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讯问环境会对双方的语言交际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发挥一定的作用,因而不可忽视。讯问空间语的运用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讯问地点的选择,二是讯问空间的布置。
  (一)讯问地点。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尽量选择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一般不宜在室外,也不宜在车船上,最好选择在室内进行。
  在讯问实践中,公安机关的讯问室是最常用的讯问场所,一般用于本部门拘捕的犯罪嫌疑人的讯问。由于侦查讯问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对地点的选择要有特殊要求:一是相对安静,不要选择在喧闹的路边、繁华的街旁,要选择在相当偏僻、安静、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二要相对安全,防止犯罪嫌疑人跳楼、跳窗逃跑、自杀等。
  除了公安机关的讯问室外还有一种是临时的讯问地点。如犯罪嫌疑人工作单位的保卫处、当地公安派出所,羁押犯罪嫌疑人的看守所等地点。
  侦查讯问人员往往更倾向于在公安机关的专门讯问室,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这样特殊的环境,会对其心理造成极大的震慑,比在其他地点讯问更容易突破。
  (二)讯问室的布置。讯问室的人体空间范围是特殊的空间区域,也是个人的空间距离,根据侦查讯问工作的特点,对讯问室的设置就有了特殊的要求。
  首先是空间的设置要合理,过大,室内陈设过于松散,容易分散注意力,不利于造成严肃的讯问环境;过小,则空间狭窄,造成压迫感,使讯问气氛过于紧张,不利于犯罪嫌疑人供述。
  有人提出讯问室的三维空间的参考数据为:4m×4.5m×3m(即审讯室长4米、宽4.5米、高3米),也有主张把审讯室的三维量变为4.5m×4m×3m,认为适当增加空间的纵深感,讯问环境的影响力可能更显著些;有的人则主张把讯问室缩小为4m×3.5m×3m,认为这样对犯罪嫌疑人的影响会更大一些[6]。
  讯问人员和被讯问人之间的距离、位置是空间语言中最灵活、最可调控的因素。在人们交际中,双方距离的远近可以反映双方关系的疏密程度。美国学者把人的交际距离分为:亲密区、个人区、社交区和公众区。一般认为不适当地进入他人的亲密区和个人区是对他人的侵犯,会使人产生不舒服和压迫感。反之,则会缩短心理距离,实现心理接触。
  侦查讯问中,可以通过改变与被讯问人的距离、位置对其实行心理控制和影响。初次讯问时,宜适当拉开距离,以暗示讯问人员的威严和双方地位的差异,从而起到威慑的作用;为了表示对犯罪嫌疑人的亲近和信任,讯问人员可走到被讯问对象旁边坐下,加上坦诚、温和的话语,这样有利于消除犯罪嫌疑人恐惧、对立的情绪;为了对犯罪嫌疑人施加心理压力,讯问人员可走近对方站在他前面,用眼睛逼视对方,配合有声语言及手势语,使被讯问人产生压抑、被窥探到内心秘密的感觉。其次是室内环境要协调。陈设要简单,尽量减少无关设施、物品和装饰,以免分散被讯问人的注意力;光线要柔和,窗帘、墙壁、地面的颜色要和谐,突出房间的庄严肅穆;张贴悬挂的标语要对犯罪嫌疑人有感召的作用,切不可使其产生对立的情绪。在侦查讯问实践中,侦查人员可根据案情的需要,选择不同场所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这样就会有不同的讯问效果,有利于讯问成功突破。
  总之,侦查讯问中,侦查人员在利用有声语言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要充分运用手势、体态、表情及空间语等无声语言,发挥其在某些不宜或不易用有声语言表达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关录.侦查讯问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132.
  [2]吴克利.审讯语言学[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244.
  [3]范昀.侦查讯问语言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吴克利.审讯语言学[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262.
  [5]胡关录.侦查讯问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134.
  [6]朱林兵.试论侦查讯问的时空环境[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本文是2015年度公安部科技计划项目《民警心理教育训练改革及实战能力建设》(批号:2015LLYJAHST05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各用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加大,同时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企业和人才市场的需要,符合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必须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根据财会专业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提升财会专业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本文通过分析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近几年来,随着高考制度不断改革与深入,为愈来愈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社会和各大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渴求愈发迫切。但从教育现状来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设备仪器落后老旧、生源不理想、专业和时代脱轨等,最主要的還在于部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尚未更新。新课程改革以来,就将以人为本的学
摘 要: 良好的性格是万事成功的基础,小学期间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加强小学生性格的养成,培养小学生的性格,这就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小学生性格的养成做出相应的努力,只有协调起来做事才会更显示出社会对学生的关爱和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下一代优秀的接班人。  关键词: 小学生 良好性格 培养方式  性格是人生实现价值比较稳定的综合评价标准。只有具备很好的性格才能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游刃有余,才能保证
摘 要: 中职学生学习现状与大学生有所不同,中等职业学校更注重培养工作在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普遍重视动手能力,中职护理学校的学生存在同样的岗位需求,如必须持有护士资格证方能走上护理岗位。为具备此项硬件,护理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只注重与资格考试有关的专业科目(如内、外、妇、儿和基础护理等),忽视其他诸如微生物、傳染病、心理学、护理法规等小科目的学习。护理是医院的重点工作,针对病患的护理
摘 要: 目的:探讨护理教学查房中程序化管理对教学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实习护生中随机选取42例进行研究,采用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等程序化管理方法对护理教学查房进行管理,比较该方法实施前后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和查房水平。结果:①经比较,实施后的满意度为97.62%,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3.33%,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比较,查房老师和考评小组
为了实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这一目标,紫阳中学制定了“一首两翼三阶段”的改革方略,“一首”是目标,指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两翼”是措施,指全面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三阶段”指“由形似到神似,再到超越”,并制订翔实的课改方案,经过四年不断实践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得到老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好评,逐渐形成了我校现行的“五四三二一”自主管理模式。  “五四三二一”
摘 要: 秉持全实践理念开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教学。总体设计包括:授课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实践教学内容在设计与实施中都需要整合与提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在时间上延伸。“全实践”理念贯穿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环节包括:课前10分钟学生美术教学技能展示,教师示范组织幼儿园美术活动,学生组织幼儿园美术活动,学生自评并自我反思结合教师评价。  关键词: 全实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实践教学  一
摘 要: 养老保险基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指的养老保险基金,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年金。税收政策会对养老保险基金产生很大影响,涉及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投资运营和给付环节,最终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全过程。文章主要分析不同税收政策对基础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年金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一些政策化建议。  关键词: 税收政策 养老保险基金 影响  一、养老保险基金的概念解读  养老保险基金是根据国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而且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只有让幼儿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指南》中提出:“幼儿的社会
摘 要: 许多平面机构中含有齿轮副,齿轮副的性质不唯一,具有双重性,有时为高副,有时又是低副,致使在求解含有齒轮副的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常出现计算错误。通过具体分析,本文对齿轮副的性质给出了有效的判别方法。  关键词: 齿轮副 双重性 自由度  机构是机器中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齿轮机构因传动比准确、效率高、参数范围广而成为机器中最常见的传动装置,正确理解齿轮副的性质是保证含有齿轮副机构自由度计算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