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治疗恶性胶质瘤的初步探讨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w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尼莫司汀(ACNU)和顺铂(CDDP)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新辅助化疗治疗恶性胶质瘤的可行性。

方法

(1)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ACNU联合CDDP 72 h持续静脉灌注化疗与口服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胶质瘤的短期疗效及1年生存率的差异。(2)分析上述两种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

结果

(1)联合化疗短期疗效优于口服替莫唑胺,前者缓解率为56%,后者缓解率为6%(P<0.01);联合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28%,替莫唑胺组为1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治疗组的骨髓抑制较替莫唑胺组明显,前者Ⅲ度以上白细胞减少18例(72%),Ⅲ度以上血小板减少14例(56%),而替莫唑胺组未发现Ⅲ度以上骨髓抑制,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发生的骨髓抑制均在可耐受的范围内,其余不良反应两组均不明显。

结论

与口服替莫唑胺相比,虽然ACNU联合CDDP 72 h化疗的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无明显优势,但其短期疗效显著,可在短时间内缩小肿瘤浸润范围,因而可能更适用于手术前,以提高全切除率,并降低复发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状态下静息能量消耗(REE)的变化规律,评估亚低温对其影响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亚低温组(42例)和常温组(41例)。亚低温组采用降温毯和肌松镇静剂结合的方法将肛温控制在32 ~ 35 ℃,维持120 h后复温;常温组同期控制体温在36.5 ~ 37.2 ℃。采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发育异常的影像学及临床特点。方法纳入6例经影像学确诊的颈内动脉发育异常患者,分析相应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6±13)岁。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1例,无症状1例,脑梗死起病1例,头晕起病2例,头痛起病1例。单侧颈动脉发育异常2例,双侧颈内动脉发育异常4例,合并椎动脉发育异常2例。4例合并颅内动脉瘤,1例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2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行颅内
目的探讨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的疾病特点及临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患者的诊疗和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未能全切且未成年(年龄<18岁)患者结合术后放射治疗。结果本组患者中43例为手术全切,7例近全切除。术后放射治疗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随访时间17.3个月,其中,神经功能改善者37例,稳
期刊
期刊
目的探究早期终板造瘘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急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aSAH后急性脑积水并早期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是否同时施行终板造瘘分为夹闭造瘘组(56例)和单纯夹闭组(42例)。比较两组急性脑积水的好转率及术后需要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比率,并比较责任动脉瘤的部位对急性脑积水好转率及术后行分流手术比率的影响。结果98例患者术后急性脑积水好转率为4
目的了解手术夹闭高级别颅内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Ⅳ~Ⅴ级)合并血肿患者的手术疗效,并探讨其最佳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无锡临床学院-解放军第101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高级别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经显微手术夹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超早期(出血<24 h)手术15例,出血>72 h手术3例。结果18例患者术后经CTA复查证实动脉瘤均完全夹闭。术后随访6
期刊
目的探讨未经治疗的弥散内生型脑桥胶质瘤(DIPG)患儿的自然病史及预后因素。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20例DIPG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分析的预后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有无外展神经麻痹、病变有无强化、病变是否包绕基底动脉、病变是否突破脑干表面向外生长、有无脑积水、病史长短以及就诊时的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KPS)评分。结果中位生存期为2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