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n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引起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肿瘤内科接受PICC置管的住院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确认置管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者30例(血栓组),其余270例则未发现上肢深静脉血栓(非血栓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置管技术指标(穿刺次数、置管时长、导管尖端位置)、置留血管指标(置管侧肢体、置管静脉、置管静脉内径)、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肿瘤病史、肿瘤化疗史、吸烟史、血栓史、PICC或CVP置管史)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小板计数、血浆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以单因素分析找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将这些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导致PICC置管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具有差异性的变量有导管尖端位置、置管静脉内径、肿瘤病史、肿瘤化疗史和血浆D-二聚体(χ2=4.556、10.973、11.940、5.357、11.623,P=0.033、0.001、0.001、0.021、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ICC置管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上2/3处、置管静脉内径<4 mm、既往有肿瘤病史和肿瘤化疗史(P=0.014、0.023、0.017、0.028)。

结论

PICC置管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上2/3处、置管静脉内径<4 mm、既往有肿瘤病史和肿瘤化疗史。

其他文献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 l。产后出血大多发生于产后2小时之内,仍然是目前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及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就
期刊
目的分析基于CT的3D骨盆骨折模型对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经Tile分型C型骨盆骨折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钢板重建以及拉力螺钉行内固定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CT片指导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3D骨盆骨折模型指导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情况,通过Matt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枣庄市立医院行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的哮喘患儿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后3个月的治疗依从性、哮喘控制水平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依从率、哮喘控制率分别91.80%、95.08%
目的研究MRI诊断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经关节镜确诊且均行MRI检查的207例临床怀疑ACL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7例急性膝关节外伤患者中,以膝关节镜为
目的分析1.5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MRI)在前列腺癌诊断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浙江衢化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前列腺疾病患者2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进行MRI检查[包括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DCE)],观察所有对象的检查结果,并以病理活检作为确诊金标准,对出现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做出评价。结果在该次研究中所选择的298例前列腺疾病患
目的比较不同材料修复牙楔状缺损对其边缘密合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7月宁波市海曙区口腔医院收治的楔状缺损患者80例172颗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进行修复治疗,A组用富士玻璃离子充填,26例患者55颗牙;B组用卡瑞斯玛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23例患者59颗牙;C组用松风加强型流动聚合体F03充填,31例患者58颗牙。对三组不同材料充填后的牙齿的边缘密合度进行测量。结果经秩和检验,三组充填
目的比较三种用药方法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探讨最适合老年病人的全麻诱导用药方法。方法90例年龄>65岁的择期手术全身麻醉病人,随机分为3组:丙泊酚2m g/k g组(P组),咪达唑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维持治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APL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诱导治疗及巩固治疗。维持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全反式维甲酸,观察组患者则使用三氧化二砷,维持治疗持续进行2个周期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水平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