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化改革,强国富民”,一直是这几年被频繁提及的热门词汇之一,各界人士也纷纷对此建言献策。曾经以一部《世界是部金融史》震撼国内外业界的金融专家陈雨露教授,于3月份推出全新力作《中国是部金融史2:天下之财》。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增长并行,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相互纠结,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宏观形势格外扑朔迷离的情况下,本书议古论今,通过对中国历史上重要金融事件的解析,讨论收入分配制度,抑制贫富分化等焦点问题,被业内称为“纵览千年金融的沧桑史卷”。
《天下之财》在时间线上选取了宋、元、明三个朝代近七百年当中发生的众多“天下大事”。作者以金融、货币及王朝政策为线索,重新定义和解读了那些曾经“板上钉钉”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揭示出它们背后隐藏的核心本质——即“天下之财,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全书涉及了中原王朝的经济恢复发展、财富累积过程,论述了历朝历代与少数民族政权军事、政治、外交背后的经济、货币战争,和土地、商业政策对各地区民众的影响。
从两宋的昌盛之极,到元末明初的浑浊乱世,再到明末清初的世界历史变革,七百年间,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关键时期。经济文化发展迈入顶峰,GDP达到世界四分之一,之后却又迅疾而衰,落后于觉醒的欧洲。大多数历史类读物都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重点关注,但解释往往过于传统,观点也缺乏新意。本书从财经、金融角度出发,在“皇权—封建官僚—小农”前提框架内,通过探讨封建社会国家机器对“天下之财”的分割问题,进而从不同角度论证金钱作为“背后的力量”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揭示出中华文明的盛衰密码和进退定律。不仅如此,两位作者还以金融学的专业角度对许多大众类概念,譬如“盛世”进行了全新的定义:“所谓盛世,不过是给大部分人一个公平赚钱的机会,而皇权和小农最后无论如何变招,都会被霸气外露的封建官僚逼入绝境。在盛世与乱世的循环交替中,以货币为工具的金融是那双看不见的手。”
虽然两位作者采用金融视角解读历史,但《天下之财》并没有堆砌“海量”专业词汇,而是选择了“接地气”的故事叙述类表达方式。文字风格生动有趣,虽以朝代、人物、事件为主,却并无史书之固执,围绕经济实践这个核心,品读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种种“金融趣闻”,揭秘其中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经济客观性。
《天下之财》在时间线上选取了宋、元、明三个朝代近七百年当中发生的众多“天下大事”。作者以金融、货币及王朝政策为线索,重新定义和解读了那些曾经“板上钉钉”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揭示出它们背后隐藏的核心本质——即“天下之财,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全书涉及了中原王朝的经济恢复发展、财富累积过程,论述了历朝历代与少数民族政权军事、政治、外交背后的经济、货币战争,和土地、商业政策对各地区民众的影响。
从两宋的昌盛之极,到元末明初的浑浊乱世,再到明末清初的世界历史变革,七百年间,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关键时期。经济文化发展迈入顶峰,GDP达到世界四分之一,之后却又迅疾而衰,落后于觉醒的欧洲。大多数历史类读物都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重点关注,但解释往往过于传统,观点也缺乏新意。本书从财经、金融角度出发,在“皇权—封建官僚—小农”前提框架内,通过探讨封建社会国家机器对“天下之财”的分割问题,进而从不同角度论证金钱作为“背后的力量”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揭示出中华文明的盛衰密码和进退定律。不仅如此,两位作者还以金融学的专业角度对许多大众类概念,譬如“盛世”进行了全新的定义:“所谓盛世,不过是给大部分人一个公平赚钱的机会,而皇权和小农最后无论如何变招,都会被霸气外露的封建官僚逼入绝境。在盛世与乱世的循环交替中,以货币为工具的金融是那双看不见的手。”
虽然两位作者采用金融视角解读历史,但《天下之财》并没有堆砌“海量”专业词汇,而是选择了“接地气”的故事叙述类表达方式。文字风格生动有趣,虽以朝代、人物、事件为主,却并无史书之固执,围绕经济实践这个核心,品读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种种“金融趣闻”,揭秘其中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经济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