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之中外民间故事对比研究

来源 :客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shiaijiuj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中外民间故事的讲述对比,对其进行话语分析,反映出中外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关键词:中外民间故事;话语分析;对比研究
  话语分析是对言语交流形式和功能的研究。杜金榜(2013)就提出话语分析是一门涉及哲学、社会学、语言学、社会符号学、心理学,以语言学研究为基础,各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和方法。民间故事大多是由民众口口相传而保存下来,反映了普通民众对生活的反思和向往。不同国家地区民间故事的叙述方式和主题表达能反映出一个国家地区的民族特性和文化传承。
  Van(2011)指出话语分析并不是单一的研究方法,话语研究者可以使用大量正式的,描述性的,民族志的,实验性的方法或是其他方法。批评话语分析可以用来揭示文本的隐藏权力和意识形态因素;社会语义框架可以针对社会实践的参与者、行为等要素,研究他们在具体语境中的呈现。语料库方法可以对大量文本进行统计量化分析。本文以较为流行的中外民间故事文本为例,从不同层面,各个角度进行分析比较。
  中国民间故事中,故事的开始,发展、冲突和结局,都会以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展开。而西方民间故事,相对来说,就比较激进和富有争斗性。以“造人”故事为例,中国的女娲被认为是人类的始祖。在盘古开天辟地后,看着蜿蜒起伏的群山,繁盛茂密的丛林,女娲觉得世界如此美好,却如此孤寂,于是她决定造一些生物。她在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的时候创造出狗,初三的时候创造出羊,初四的时候创造出猪,到初七这天,用黄土和水活了一大堆泥,然后仿照自己的样子捏造出一个小泥人,放在地上,便活了起来,并开口说话了。开始的时候,女娲一个一个捏,然后她累了,便撒土为人。世界终于热闹起来。但是一段时间后,女娲发现,人类会老死。为了让人类存活下去,于是她便把人分成男女,让人类可以生儿育女,繁衍下去。但是由于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的不和,人类迎来了一场灾难,差点让世界崩溃。于是又有了“女娲补天”这个传说。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时人类对神明和大自然的敬畏和依赖,出事了,超出了人的能力范围,自然由神明会解决。
  而在西方民间故事中,人类的起源版本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圣经中的耶稣造人说。上帝用六天的时间创造出了世界。第一天创造了白天和黑夜,第二天创造了空气和天;第三天创造了地、海、山川平原、花草树木;第四天创造了日月星辰,第五天创造了飞禽走兽;第六天创造了人,而第七天上帝休息了。人类的繁衍由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被赶出伊甸园开始。上帝为了惩罚夏娃,让她遭受生育之苦,才有了后代。所以虽然中外民间故事中,都有神,但中国的神如同父母,总会在最后一刻帮助她的孩子。而西方的故事中,有一种“原罪”说,因为人类鼻祖亚当夏娃犯禁,所以他们的后代一生都在和原罪做斗争,想被救赎。
  由人类的起源,我们也可看出中外普通大众的不同文化传承。中国人一生勤劳勇敢,为自己过好日子而努力劳作,只有当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时,超出自己认知时,会求助神明,期望超能力的神仙们能够拉自己一把。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普性比较温和,因为再大的事情,感觉最后总有人会帮忙解决。也就是为什么有俗语“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而西方社会中,有一种原罪的思想影响,所以他们很少求神来实现愿望,更多地是祈求神明的原谅。虽然中外神仙都有让人减轻思想包袱的作用,但中国的神显然负担更重一些,所以中国的神仙也是比较多,为了实现人类的愿望,各自负责不同领域。和基督教倡导世间只有一个神完全不同。而且由于这种文化的差异,也导致西方人相对比较独立自主和具有争斗性,因为他们知道,要获得什么,主要得靠自己。求神是为了救赎和获得原谅而不是祈求更多的东西。
  中国超过5000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文化根深叶茂,时刻制约、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中国人的语言表达。中国民间爱情故事中的神仙基本是围绕着人类而存在的,因此人类和神仙的距离就不是那么遥远。在故事中,也经常会有跨越阶级的婚姻,比如像《牛郎织女》。牛郎在他从小陪伴长大的老牛的帮助下,娶到了天帝的七女儿织女。虽然后来遭到了王母的反对,织女被捉回天庭,但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追上了天。有情人儿两两相望,哭得声嘶力竭,最终感动了王母,便同意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并准许每年的七月初七相见。这个人神结合故事的结局勉强也算是美好了。在故事中,织女仰仗的是自己的神仙身份和织布技巧,而牛郎依靠的则是本身性格的勤劳善良,以及神仙般存在的老牛的帮助。但西方故事体系中,跨阶级恋爱就很少有这样美好的结局。在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下凡和普通女子相恋,但结局大都不太理想。西方民间爱情故事更多的是骑士屠龙,一路杀出血路,救出公主,最后幸福大结局。或者是像白雪公主、灰姑娘这样的,王子们通过重重关卡,千辛万苦抱得美人归的故事。这些故事中,女主角们有一些神仙教母或者是精灵们的帮助,男主角们主要依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和勇气,通过斗争获得了美人儿们的垂青,并从此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而且我们会发现,西方故事中的男女主角首先都是人類,而且社会地位相当。《白雪公主》中,王子配的是公主;《灰姑娘》中,虽然受到了后母的虐待,但是灰姑娘本身也是一名贵族女孩,所以才能配得上王子。从这一角度来说,西方民间故事更加的务实和接地气。这也反映在社会现实中,西方人比较务实的精神。中国受儒家思想熏陶,民间故事也较为理想化,书生们虽有抱负,但与西方骑士精神相比,少了一些斗争性和冲突感。
  民间故事,无论中外,其实都反映了民众的生活经验,情感反映,凝聚着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取向。且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故事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普通民众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构建了自己的“理想世界”。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语言来自对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客观世界只有经过人类认知才能形成语篇。
  民间故事也是现实生活在民众心理的反映,由人类加工而成。因为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使它成为一种通俗而又富有趣味的口头艺术。民间故事是一种集体传承。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人都会讲故事,但是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导致对故事的艺术构思,语言使用和表达方式都会有所不同。而每个说书人又会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价值理念,个人风格,对故事进行编排。由此,民间故事也就具有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在中国民间故事中,我们能体会到在古老的蛮荒时代,民众的对自然和英雄的崇拜。以及后来的儒家文化,家文化“和为贵”等观念对中华民族性格特色的影响,文化的传承。在外国民间故事中,我们能看到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的传播和号召力,骑士精神对民众的影响。而对中外故事的文本解读,可以多一个角度对中外文化进行理解和对比,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中不同民族的特征,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取向,从而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
  参考文献:
  [1]杜金榜.语篇分析教程=DISCOURES ANALYSIS[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2]Van DijkT A,et al. Discourse studies: A multidisciplinary introduction. Sage,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民事诉讼行为保全作为一项临时性的救济措施,旨在给予申请人预防性的紧急权利保护。2013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首次规定了一般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行为保全制度。但由于法律规范过于原则,行为保全在启动、审查、担保和救济等方面欠缺具体的规定。为弥补保全制度的不足,建议厘清行为保全的启动条件,丰富行为保全的审查内容,优化审查程序,健全行为保全的担保机制,灵活认定担保数额,构建多方面、系统化的行为保全救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基因融入怀化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有利于把怀化建设成为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政治立场,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建设现代化新怀化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红色基因融入怀化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研究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端正学习态度,确保
期刊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党重大的理论实践与创新成果,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项,是顺应全球绿色经济与第三次工业革命趋势的必然选择,是树立大国形象地位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发资源环境与发展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成为制约我国两个百年目标实现的重大瓶颈。只有破解这一难题,才能使得从根本上保证“中国梦”的良好实现。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路径   一
期刊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事关基层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国家治理的关键一环。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共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热点新闻、事件的深入分析,找出网络舆情传播特点,分析网络舆情现状,并利用其特点促进良性传播,从政府、网民、客户端等多主体角度分析,为营造良好信息传播氛围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舆情传播;网络言论  一、问题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信息的传播途径逐渐增加,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从以往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到如今依托互联网的各大门户网站、APP
期刊
摘 要:新媒体的多元性、融合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为青年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等带来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对培养青年政治认同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提出通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突出青年主体地位、讲好中国故事、构建最大同心圆,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  关键词:新媒体;政治认同;培养;青年   广大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关键期,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对个体而言,青年时期既是其政治认
期刊
摘 要:在智慧教育环境下,教师可以方便地借助计算机等载体,实现智慧地“教”,智慧教育可以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作为一项崭新的教育理念,其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智慧教育将智慧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以智慧教育为媒介,形成新的教育环境,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智慧教育;思政教育;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有必要培养
期刊
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各分公司管理团队的扩充也在同步加快,应届毕业生和社会成熟人才的引进数量都在大幅增加。分公司的管理人员数量也在近两年实现了翻番,但新入司青年员工成才率低,成长速度较慢的现状,一直制约着分公司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导致分公司目前整体的项目管理水平无法满足市场扩张的需要。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工期高度紧张、人手不足的生产压力下,新进员工缺乏入职“缓冲期”的适应,对公司相关管
期刊
摘 要:莫言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荣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中国人。《生死疲劳》是莫言魔幻现实小说中的代表作,以生死轮回展示不同人与动物的生活与体会,以其诙谐幽默、轻松搞笑并夹杂方言的语言叙述,生死轮回的魔幻色彩与独特的社会历史、现实生活视角,展示了一个在他笔下自成体系、自成完整一脉的奇幻世界。而将历史现实的真实生活与生死轮回的神秘想象相互结合融为一体,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
期刊
摘 要:“瓜”原本指果实可食用的蔓生植物,现在流行语中的“瓜”指某个热点八卦事件。2016年,“吃瓜群众”成为流行语,到现在“吃瓜”仍然热度不减。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满足了我们猎奇的心理,由事不关己围观态度的“吃瓜”群众到留言互动选边站的“吃瓜”,“瓜”的含義不断引申。  关键词:吃瓜群众;吃瓜;网络流行语  Abstract: "melon" originally refer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