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换心,心心相映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交心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先生的这句话说明了一切最好的教育方式,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限热爱的炽热心灵中交心,需要发自内心,需要讲究艺术,才会换来心与心的共鸣。几年的实践让我享受到了用我心换你心的成功与喜悦。
  一、师生相互尊重以心换心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老师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尊重老师,老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才会卓有成效。作为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一等,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行为意识。首先,在班级管理上,我发扬民主作风,不摘老师一人说了算。在班干部的选举、优秀班团千部、三好学生的评选及一些事情的决策上,我都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由学生自主定夺,参与班级建设和管理,增强集体意识,从而使学生更加接受和支持我的班主任工作。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于答错了的同学绝不大声训斥或轻视讽刺,而是和悦色地说:“没关系,再来!”因此,在上课时学生非常活跃,呼啦啦一大片举手抢着发言。由于老师对学生人格、观点的尊重中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到课堂上来。还有一次,我在街上遇见一个后进生和他妈妈逛街,那个学生一看见我马上条件反射地躲到妈妈背后,神情恐慌。我知道他以为老师一定会说他许多不是。果然,他妈妈一见我便问他在学校的表现,我笑着说:“某某同学近来有进步。”并具体讲了该生进步的地方,同时鼓励他再接再厉。下午再次遇见那个学生,他不再躲了,而是很响亮地叫了声“老师”。自尊心得到尊重和保护,使学生激起了对老师的感激和信赖。
  二、师生互相关心以心换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已的心奉献给他们。”这种奉献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天凉时,及时提醒学生注意保暖;气侯炎热时,搬去一台电扇,酒上一盆凉水帮助降温,这些寒问暖于细微处见真情会让学生感动。有一年中秋节,内宿生不能回家过节,我号召外宿生送给他们月饼、子、糖果,先到学校和他们过节,让他们找到家的感觉不再感到孤单,学生生病了,我总是第一反应摸他们的额头或拉他们的手,让他们感到母亲就在自已身边一样有了依靠,毕业的第三年我接了一个班从初一带到初三,除了在学习、生活、思想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和他们交知心朋友外,从初一起我就建立了班级生日档案,班上哪个同学过生日,我便代表全班同学送上生日礼物为其祝福,并叫全班同学为其唱生日歌,我过生日那天适逢上课,当我一走进教室,全班学生起立,齐声说:“祝老师生日快乐。”然后是雷鸣般的掌声。我站在讲台上,听着学生们唱生日歌,手里捧着学生们送的礼物、鲜花和签有全班学生名字的贺卡,看着满黑板的祝福语,不禁向学生深深地鞠了一个躬以表达我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谢意。我问学生:“你们怎么会知道我的生日?”他们回答:“老师每年都记得我们的生日,我们也应该记得老师的生日。”那一刻,我觉得我的心和学生们融为了一体。
  三、用爱心和耐心与后进生以心換心
  后进生是班里的弱勢群体。后进生的心灵比一般的学生更加脆弱自卑,在思想感情方面与老师有较大的距离,这就要求为人师者要克服偏见,给后进生应有的位置,给后进生更多的关怀,给后进生进步的梯子,把更多的爱酒向他们,后进生的缺点和毛病是长期形成的,容易出现反复的现象,老师的爱心和时心是剂良药,能够激励他们发挥潜能,提高自制力,向好的方向转化。
  班上有一位差生,家庭贫困,根本没有心思读书,成绩差而且好动,自暴自弃,班上的同学也疏远他,没有一个人愿意与他交朋友。我先到他家里家访,了解到他在家里是个孝子,不仅每天要挑水劈柴做饭洗衣,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读书做作业的时间很紧促,再加上家里很贫困,使他很悲观,觉得就是书读得再好也没有用,家里供不起。回到学校,我大力表扬了该生在家的表现,让同学们重新认识他,并发现其闪光点。随后我向学校反映了该生的家庭情况,为他争取到了特困生补助和学费减免,同时在生活中也尽量给予其照顾,并把自己家里人的衣服送给他家里人穿,使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在学习方面,我发现他人挺聪明,小学时的基础还可以,接受能力他也不错,上课时我尽量多提问他,课后抽时间辅导其功课,并经常找他谈心,给他讲许多成功人士出自寒门的例子,鼓励他要树立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境况。此外,我还安排学习委员和他同桌“以一帮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的思想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课堂上专心多了,各门功课慢慢赶上了其他同学,班上的同学也不再讨厌歧视他,而是更多的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现在逢年过节,他和妈妈都会打电话给我,他妈妈每次总会感激地说:“我家小孩多亏了老师您啊,谢谢您。”
  四、用公心处理学生事件以心换心
  对待学生,万不可有偏爱或偏恶。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喜欢信赖公正的老师而不喜欢偏心的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的老师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公心就像一杆天平,当你向一边倾斜偏重时必然会失去另一边的重量。一碗水端平了你就能得到一碗水,反之就会失去一碗水。处理突发事件,身为老师切忌带上有色眼镜,一竿子打死,不问青红皂白把责任全推到差生身上,不仅难以服众,还会因此失去“民心。”
  教育的过程重在交心,我们要用平常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用不平常的方法教育不同的学生,用相同的爱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学生才会把他们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正像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所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
其他文献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创新氛围  课堂上创设宽松、和谐、自主、开放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迸发创新的火花。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说、积极地问。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在完成“了解”、“掌握”、“熟练”这些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力求学生在突破教材、突破自我方面有所表现。即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于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儿童入园率和幼儿园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素质教育理念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创新创造教育活动,提升孩子们的创新创造精神已经成为广大幼儿园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基于此,本文将简要概述素质教育理念,并提出培养幼儿创新创造精神的有效策略,旨在增强幼儿创新意识与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公民意识和健全人格的公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德育的战略主题包括坚持全面发展、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德育为先、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厘清德育课程一体化等基本概念,分析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而探究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具体途径,结合自身德育工作体会和学校实
期刊
创新意识是当今社会不可回或缺的重要理念,社会想要进步,国家想要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在一个规范的社会中,美术常常显露出先锋性和前卫性,不断开启人的新体验和经验,为社会增添无穷的活力。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在新的课程改革当中,创新教育得到了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然成为当代教育者所关心的重要课题。  中国的初中生普遍缺乏创造性,长期的应试教育已经让
期刊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到远离家乡的城市工作,一年到晚极少回家,美丽的城市建设洒满了他们的辛勤汗水,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人数逐年攀升,他们的生存状况也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加大关注和解决,给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成长环境  (一)家庭生活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外地务工,他们只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亲
期刊
摘要:当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心理卫生专家认为 :心理健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自我感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强,能够发挥更大的心理能量;二是指个人没有心理疾病。然而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名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科学检测发现,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又据某心理测检组检测,只有43%的中小学生自认为潮气蓬勃,27%的学生认为有心理问题。
期刊
随着科技和创新在全球竞争力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我们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创新的根本则取决于创新人才。社会发展要求未来社会建设者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人才要靠教育来培养,学校教育应该要为未来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为此,我们坚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创造性教育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创新教育的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农民大批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背井离乡进城打工的人数越来越多,显然,农村留守儿童也在不断增多,那么这些孩子都将面临着失去父母庇护。对他们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失衡,这些孩子在乡村学校每一个班里都占有多数。  由于孩子长期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父母温暖怀抱,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许多孩子出现了內向、孤僻、自卑、不和同
期刊
对于魏书生老师,我并不陌生。魏老师的许多文章经常在各类教育杂志上出现,身为班主任的我也经常学习魏老师的一些理论,践行魏老师的种种思想。  初见《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时,我便被一个“漫”字深深吸引。“漫”字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遐想,因此,它更加加深了我赏析它的兴趣。此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正如标题所说——一场抨击心灵的对话。下面我想针对魏老师的一些言论谈上我浅浅的观点。  上学时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你不能改
期刊
自工作以来,还一直担任负责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生活两点一线,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与学生度过。多年来,我所带的班级都是比较不省心的,辛苦是在所难免。风雨过后见彩虹,收获了很多的感悟和体会,如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到达教育的公平,因材施教,落实立德树人。  “学困生”一个不陌生的词语,让人“恨之入骨”。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他们可能并不聪明,成绩也不好,很多时候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但是暂时“学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