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由此本科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在本科英语的教育方面,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本科英语的教学中,需要加以突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英语教学中,对于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然后再结合专业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本科英语教学的改革策略,从而使得本科英语能够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英语人才。
【关键词】本科英语教学 专业能力 教学对策
随着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地增加,使得教育部门也加快研究本科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应用能力加以培养的目标,特别是英语教学,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它作为一门语言,需要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其中的基本沟通能力,同时还有真实地了解英语中的文化内涵,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提高他们的能力,由此英语教学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在要求学生掌握英语的基础理论以及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在使用方面顺利的完成英语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由此可知在英语的教学中,须构建专业的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计划,而英语的教学工作需要为这一培养目标服务。
一、本科英语教学问题分析
1.课程设置、英语教材单调问题。当前,多数的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计划在本科英语的课程教学中,基本是使用相同版本的教材,其中对学生英语各方面能力的训练,也在教材的体现中出现失衡的问题,基本是以“精读”加听力(或者是听说)的模式,其中十分缺少开设具有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例如商务英语、口译以及行业英语等,从而使得学生只能在教师的统一教学下学习英语,从而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单一的模式,即就是应对英语的各种考试;再者就是在学生接收英语的问题上没有做出较好地评估,由此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难以体现出学生对英语学习以及能力的培养的突出性。
2.注重等级考试,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在本科英语的学习中,目前大多数的本科都要求大学必须通过英语的四、六级考试,从而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顺利毕业的“砝码”,当然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英语知识,但是这确实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即就是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英语,不会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方面,甚至有的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采取“题海战术”,整日的背英语四六级的词汇以及语法,这就使得学生难以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分出学习的精力与时间。
二、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策略
1.创新英语的课程体系,积极构建课程的模块化。本科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在交流中拥有较强英语的表达能力,由此在本科英语的课程体系中,需要加以创新课程的体现,然后积极地构建英语课程的模块化。
在这一模块中,教师应该将英语语言的学习与技能相融合,让学生充分的掌握英语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后,能够在实际的应用中得到较好地锻炼,因此在这一模块的学习中,教师需要重点地突出英语的基本知识,即就是听与说,这是学生进一步接收英语学习的基础,只有将英语的基础知識打牢之后,才能在深入学习中获得良好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课程的设计方面尽量地压缩大学通用英语的必修课中的学时,因为在必修课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总体情况,而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使得学生难以在英语的必修课中得到较好的英语能力锻炼。
2.充分创新英语的教学模式。将英语的分级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模式结合起来,可以使得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能够促进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在这一模式的教学中获得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但对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而言,受到周围学生学生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得它们缺乏学习的动力,继而有的学生还产生了自暴自弃现象,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带来不良的影响,由此教师可以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在分级教学与网络教学中,体现出学生对不同英语的认识程度,在课堂中采用分级模式,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而在网络教学中,则采用对话或者是听英语的模式,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将在英语分级课堂中的知识运用在网络教学中,在英语网络的教学模式中还可以在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内容,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
三、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中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增加的情况下,本科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需要适应这一社会需求而积极地调整教学模式,从而使得英语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季静静.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衔接[J].教育与职业,2014,33:122-123.
[2]赖红玲,任敬.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高级英语》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12-115.
[3]李凯华.试论英语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以“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课程为例[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03:182-184.
作者简介:
盛祥伟(1983.7-),男,汉族,山东平阴人,管理学硕士,助教,从事大学英语教学、英国文学研究。
刘静雅(1985.8-),女,汉族,江西宜春人,中学一级,从事中学美术教学。
【关键词】本科英语教学 专业能力 教学对策
随着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地增加,使得教育部门也加快研究本科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应用能力加以培养的目标,特别是英语教学,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它作为一门语言,需要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其中的基本沟通能力,同时还有真实地了解英语中的文化内涵,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提高他们的能力,由此英语教学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在要求学生掌握英语的基础理论以及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在使用方面顺利的完成英语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由此可知在英语的教学中,须构建专业的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计划,而英语的教学工作需要为这一培养目标服务。
一、本科英语教学问题分析
1.课程设置、英语教材单调问题。当前,多数的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计划在本科英语的课程教学中,基本是使用相同版本的教材,其中对学生英语各方面能力的训练,也在教材的体现中出现失衡的问题,基本是以“精读”加听力(或者是听说)的模式,其中十分缺少开设具有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例如商务英语、口译以及行业英语等,从而使得学生只能在教师的统一教学下学习英语,从而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单一的模式,即就是应对英语的各种考试;再者就是在学生接收英语的问题上没有做出较好地评估,由此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难以体现出学生对英语学习以及能力的培养的突出性。
2.注重等级考试,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在本科英语的学习中,目前大多数的本科都要求大学必须通过英语的四、六级考试,从而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顺利毕业的“砝码”,当然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英语知识,但是这确实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即就是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英语,不会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方面,甚至有的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采取“题海战术”,整日的背英语四六级的词汇以及语法,这就使得学生难以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分出学习的精力与时间。
二、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策略
1.创新英语的课程体系,积极构建课程的模块化。本科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在交流中拥有较强英语的表达能力,由此在本科英语的课程体系中,需要加以创新课程的体现,然后积极地构建英语课程的模块化。
在这一模块中,教师应该将英语语言的学习与技能相融合,让学生充分的掌握英语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后,能够在实际的应用中得到较好地锻炼,因此在这一模块的学习中,教师需要重点地突出英语的基本知识,即就是听与说,这是学生进一步接收英语学习的基础,只有将英语的基础知識打牢之后,才能在深入学习中获得良好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课程的设计方面尽量地压缩大学通用英语的必修课中的学时,因为在必修课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总体情况,而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使得学生难以在英语的必修课中得到较好的英语能力锻炼。
2.充分创新英语的教学模式。将英语的分级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模式结合起来,可以使得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能够促进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在这一模式的教学中获得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但对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而言,受到周围学生学生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得它们缺乏学习的动力,继而有的学生还产生了自暴自弃现象,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带来不良的影响,由此教师可以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在分级教学与网络教学中,体现出学生对不同英语的认识程度,在课堂中采用分级模式,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而在网络教学中,则采用对话或者是听英语的模式,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将在英语分级课堂中的知识运用在网络教学中,在英语网络的教学模式中还可以在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内容,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
三、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中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增加的情况下,本科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需要适应这一社会需求而积极地调整教学模式,从而使得英语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季静静.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衔接[J].教育与职业,2014,33:122-123.
[2]赖红玲,任敬.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高级英语》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12-115.
[3]李凯华.试论英语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以“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课程为例[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03:182-184.
作者简介:
盛祥伟(1983.7-),男,汉族,山东平阴人,管理学硕士,助教,从事大学英语教学、英国文学研究。
刘静雅(1985.8-),女,汉族,江西宜春人,中学一级,从事中学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