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小学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在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还要丰富更多的有利于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本文就对当前小学教师在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及在教学中的应用对策作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教学 应用及对策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教育工作中影响越来越大,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更为重要,小学生对接触新事物好奇心都比较强,尤其对电视电脑的兴趣更是十分农厚,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利用学生的兴趣特点,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让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素质。所以说,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做教学的辅助工具,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奇是每个孩子都具有的天性,他们善于对新鲜事物的模仿和研究,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把大部分文字改变成丰富多彩的图形、动画、声音、影片等直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描述,代替了传统教育的枯燥乏味。这种把无声的文字变成各种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形象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感知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对所有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和激发想象能力。
  1.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计算机的相关软件制作出所需的多媒体教材,把一些所抽象的知识通过转化用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易于学生理解,也把学生共同带到学习中去。比如,在学习《北京》这篇课文时,如果应用信息技术教课,通过有关北就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北京的雄伟壮丽,直接看到北京的夜景的灯光闪烁[1]。
  1.3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自身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确定教学目标,同时,加强对计算机的应用学习。通过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做出合理的多媒体教学方案,通过多媒体教学,把难以理解和复杂的问题系统化、科学化,更加轻松表述给学生。
  2.当前,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真证把信息技术带到教学中是关键,如何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下面就从三个方面对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对策进行了概述
  2.1在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新认识
  当前,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促进了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教学中,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了教师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做好当地政府及领导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宣传工作,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当前提高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能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对实现地方生产力和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从面,让当地下府树了强烈的意识,为信息技术更好了应用于小学教学中,提供思想和经济上的重要保障。其次,努力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通过不断对教师进行宣传和了解信息化、网络化的知识,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具大好处,最后,教师在生活中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自身以积极的态度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2.2进一步完善小学老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制度
  现阶段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较低,这与教师的职前培训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师范生在上学期间都学习了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但大多数的师范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还远远不够。所以说,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首先就要制定对师范类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标准,在学师范生的专业要求上,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使之成为专业素养的一重要内容。现代信息技术标准,就是要求未来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素养。根据实际进行标准的制定,其次,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新课程的出台,综合课程在小学中也占有了一定的比重,由原来的单一课程,转变为现在的综合学科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小学教学中扣综合型师资。其次,加强在职培训。陈旧提信息技术培训模式已远远达不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需求,达不到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所以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合理的制定一套可行的信息技术培训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利用学校的资源为培训基地,挖掘本校的潜力,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共同进步。
  2.3小学信息技术资源库统一化,教师理论学习程序化
  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资源库的建设是重点,在建设中,要做好对数据资源的统筹规划,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的资源进行优化。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校园网站,方便教师与学生查阅信息,实现了资源库的规范化管理[2]。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对教学信息化的认识,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解放思想,转变新的教育观念。并组织教师每一段时间内就要接受信息化的系统学习,强化信息化意识,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比如,在进行培训过程中,邀请一些国内外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进行座谈,在谈话中鼓励教师积及参加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会议、座谈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使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
  3.总结
  通过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分析,不难看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学生新知识的理解、教师的技能水平以及课程整合教学等方面都起到了具大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学如何落到实处,这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研究和实践总结。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深入探究、大胆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伏秋平.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田.(中国)教育信息化
  [2]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从化感自毒作用这一广泛存在而又极易被忽视的因素入手,对天目山柳杉的更新问题进行探索,得到结论如下。1.论文采用典型样线法对天目山柳杉林种子库和更新状况进行调查
【摘要】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本文从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乐于倾听”;“积极评价,肯定学生的倾听成果”;“教给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这三方面阐述小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生 倾听习惯 养成  《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这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
期刊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和人口大规模集聚、城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居民健康受到威胁。城市森林在维持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了解森林景观格局演变的规律,研
Sun Fan,Scaevola属中的一种,拉丁文名(Scaevola aemula),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为澳大利亚特产,适应性强,花形特别、颜色鲜艳,自1989年进入花卉市场后,很快就成为澳大利亚花卉市场的重要种类,并已在欧洲和北美引种成功,深受消费者喜爱,被广泛用作吊篮、地栽花卉、盆栽花卉及鲜切花。我国尚无此类花卉,因此Sun Fan是极具开发价值的花卉。由于传统播种育苗、分株繁殖所获得的苗木
植物园作为城市公园的一种特殊形式公园,是承载科研、科普、旅游、物种保护等诸多功能的综合性场所。随着政府和人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能正确反映出城市城镇
【内容摘要】教育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留有学生自我理解、自我感受、自我翱翔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积极自主地参与课堂,不断迸发智慧的火花,让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个性,不断闪烁激情。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留白”的教学艺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把握能力,乃至增强记忆力等都具有一定的显著效果。  【关键词】“留白”
摘要:作为一种具有自娱性的活动,除了有情趣外,会有探索、发现和创造,这是游戏中潜在的学习因素和教育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那么如何让传统的乡土游戏重放光彩,使之更符合现代儿童的游戏兴趣,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呢?我们进行了有关的尝试和创新,开展了将幼儿乡土游戏由传统到开放的实验,以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  关键词:游戏材料 游戏空间 交流平台  乡土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曾给一代又
[摘要] 作文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把作文教学从单纯的作文技巧传授课中扩大开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配合课文教学,利用课文的典范作用,指导学生真正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模式  教师们往往在作文课上注重写作技巧讲授,千方百计地向学生传授写作要领,而这种做法往往事倍功半,学生写起作文依然无从下笔,或是东拼西凑,空洞无物。面对此种情况,我们不妨把视野放得开阔一些,把作文教学从
教材解读:《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