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学会思考,体育课程也不例外。《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学科课程培养目标对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国外体育学科也非常重视学生解决体育学习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强调对学生思维等方面的改善和提升。体育课程既要追求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又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健康中国”的建设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并行不悖,三门球运动给出了很好的案例。三门球运动将德、智、体的要求集于一身,既促进了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又突出了技战术的思维要求和体育品德的自我修炼,取得显著成效,也受到普遍欢迎。
关键词:体育课程;思维能力;三门球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1A-0011-05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思维的培养,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审辩思维,Critical Thinking)。在学校,思维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每门学科齐心协力。学生在各门学科学习的同时,需要将获得的各种思维类型、思维方法交汇、重组、融合贯通,从而使思维能力、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增强,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事情。
我们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的普通高中部分学科核心素养及“思维”两字出现次数的统计表(见表1):
从表1可知,15门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含有“思维”字样的有7门学科。尽管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中没有直接出现“思维”二字,但培养思维能力无疑是数学学科的重要任务,数学的6个核心素养也都是学科特点与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没有直接出现“思维”二字,是否意味着体育与健康课程难以承担培养思维能力的任务,或者体育与健康课程就不需要培养思维能力呢?
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国际发展动向
美国充分认识到体育学科对社会进步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体育一直被列为“优质学科”。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把学校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5个方面:(1)获得、解释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与服务,并能够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来进行体育锻炼,增进自己的健康。(2)学会身体与心理的锻炼和保健措施,包括合理的饮食、营养、锻炼、躲避危险和释放压力等内容。(3)运用可用信息做出确保健康的恰当决策。(4)建立并监控个人与家人的体育锻炼内容与健康目标。(5)能够理解与知晓国际上的公共卫生与安全问题。5个方面中,“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与服务”“运用可用信息做出确保健康的恰当决策”“理解与知晓国际上的公共卫生与安全问题”都与思维相关。学校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对应3个核心技能领域,其中第一个就是体育学习与创新技能领域,帮助学生形成带有批判性的运动思维,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在诸多体育学习实践中能表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具备同伴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与技巧[1]。
英国学校体育学科核心要素包括“获得和发展技能、运用和综合技能、健康和体能、自主和自律”等4个方面。高中阶段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掌握具有较高技术、技巧和战术要求的复杂运动技能。英国比较注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技战术的使用及编排方法,积极构建和完善以提高动作技术技能水平为基础的体育学科认知体系[2]。体育运动技战术的背后是思维在支撑,人脑在对运动技能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将动作表象转化为可操作的动作概念,动作要领和规则才能被掌握。
新西兰没有分学科设置核心素养,他们认为核心的主体是人,而不是学科,思考应当放在所有素养第一位。思考的核心是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不仅要提供思考的条件,还得让学生愿意思考。新西兰课程( The New Zealand Curriculum)(2007年版)要求所有中小学课程都要围绕“思考的能力,运用语言、符号和文本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参与和奉献的能力”开展教学,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和好奇心,培养公道、合作参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正直和尊重等价值观。新西兰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如果教师能够创造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提供充足的探究机会,鼓励学生反思性思维和行动,加强合作学习,重视新知识与先前知识与经验建立联系,学生会学得更好[3]。
从以上国家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立场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解决体育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体育学科学习为契机,对学生的思维、认知、意志、情感与行为等方面进行改善和提升,达到改变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的目的。
三、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再理解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4]学科教学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说学科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只指向本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提出学科课程有三个培养目标:一是“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二是“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三是“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这三个方面,应当体现到每门学科。每门学科都应尽己所能,帮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学科也应当在培养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上有所为,培养学生“敢于批判质疑,探索解决问题,勤于动手,善于反思,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会获取、判断和处理信息,具备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与发展能力”[5]。这里的“批判质疑”“解决问题”“善于反思”“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获取、判断和处理信息”等关键词,都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标志。事实上,“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每个方面都离不开思维。所以,体育课程既要追求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又不能满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把人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对体育學科核心素养的窄化背离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衷。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体育课程也不例外。尽管《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出现“思维”字样,但“思考”两字出现了11次,“战术”两字出现了44次,说明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思维能力培养还是非常重视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方面,关注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意义的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强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精选适应时代要求、有利于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在教学方式方面,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将知识点的教学置于复杂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6]。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孔子早就对人的全面发展有过精辟论述。子日:“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論语·宪问》)用现代观念看,“仁”属于德育范畴,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知”属于智育范畴.先秦的“知”与“智”相通,聪明、有智慧;“勇”属于体育范畴,健壮勇敢,刚正坚毅。在孔子看来,君子一定是“仁、知、勇”集于一身的人,也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毛泽东在《新青年》杂志第3卷第2号( 1917年4月1日出版)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也有类似的观念:“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德、智、体”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截然分割。体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面”。要改变长期形成的重“智”轻“体”的状况,仅仅简单地将“体”分离出来,就“体”论“体”,还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比较有效的办法是认真挖掘体育的育人价值,让全社会充分感受到体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性。思想观念统一以后,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那么,有没有这样的项目,能够将“仁、知、勇”“德、智、体”融为一体?体育课程必须首当其冲,三门球运动就是一个例证。
四、三门球运动的思维价值分析
三门球运动是江苏本土原创体育项目,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江苏省学生体协专门成立了三门球协会,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担任主席学校。协会现有会员学校200多所,举办过20多届省级以上中小学三门球比赛,全国10多个省市、500多所各级各类学校正常开展三门球运动。
三门球运动,顾名思义就是有三个球门的球类运动。三门球运动的场地为圆形,只要半个篮球场大小即可。三门球集橄榄球、手球、篮球等多种球类运动技术于一体,可采用奔跑、投射、跳跃、抱拦、摆脱等动作,允许身体的合理接触。这些年的日常教学、课程研发、普及推广、竞技比赛实践表明:三门球运动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改变无运动量、无技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生态[7]。三门球比赛既要斗勇,又要斗智,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仅仅是三门球运动的一个“小目标”。三门球运动还帮助学生培养了思维能力,提升了思维品质。
1.三门球运动需要进行综合比较、选择判断,可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般球类比赛都是两队之间的较量,排阵布局时只需考虑“我方”“敌方”。三门球运动由3支队伍15人同场竞技,竞赛规则类同三人打牌的牌理,是一项需要与对手既对抗又合作的集体性球类运动。三门球比赛“攻二防二”,比赛过程与结果的变数更多,不仅排阵布局时要考虑“我方”、“敌方”和“友方”,比赛过程中也常常处于两队联合打一队的“二打一”状态,“敌方”和“友方”随时变化,战况错综复杂,竞争与合作不断转换,计谋和策略都很重要。尤其在3支队伍实力差距不大的时候,谁能及时调整好策略,谁就能掌握主动权,增加获胜的机会。持球队员攻击哪一方的球门,把谁视为可以团结和争取的“友方”;防守的两个队是主动联防还是各自为战,或者被动应付;是合作抗争还是单打独斗,都需要根据场上的局势及时调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的观念在三门球课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三门球运动改变了传统体育比赛观念,合作与竞争都不是竞赛的全部,还要学会协同。协同竞争需要更全面、更客观、更辩证的思维过程,需要进行综合比较、选择判断,也就是批判性思维。三门球课程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和心智的成熟,也促进了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2.三门球运动需要谋略,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门球的技战术,本质上就是孔子所推崇的“谋”。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孔子倡导勇智相辅,而不愿与有勇无谋、鲁莽从事的人为伍。中国早就有谋略思想,《孙子兵法》《鬼谷子》就是谋略思想的扛鼎之作。《孙子兵法》纸上谈兵13篇,篇篇有谋;《三国演义》真枪实弹120回,回回有计,《三国演义》的许多战略战术在三门球运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谋略思维没有固定的套路和格式,只能是依据具体的时间、地点、对象和场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评判以后,做出的基于“时局”的谋划。谋略又是动态的,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因势而变。
尽管“体育的本质是和平年代的战争”,但体育和战争存在本质的区别。战争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带来的是毁灭和悲伤;体育运动尤其是竞技体育则是在公平竞争中展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增进了解、增进友谊、增进团结,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带来的是和平与欢乐。所以,体育比赛也是衡量道德水准的“双刃剑”,谋略的使用必须保持好“度”,《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的谋略不能生搬硬套。三门球比赛中3支队为了获胜,与其他球类项日相比,更容易出现放水、打假球等违规现象。如何在三门球运动中保有公平竞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品德:一方面需要通过完善比赛规则来抑制不道德行为,创造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强化自身的德性修养。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三门球运动需要在利己与利他之间做出选择、做好平衡,这是更高层面的谋略,其道德准则与孔子“仁”的高度吻合,也符合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只有“仁、知、勇”“德、智、体”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学生才能得到实质性的进步和发展。 3.三门球运动的成长既是思维的结果,又为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有效载体
三门球运动从无到有,经历了边学习、边创造、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边完善的艰难探索过程。三门球运动的最初定位就是让所有参与者既成为项日的受益者,更成为项日的开发者、研究者和促进者,让三门球运动成为参与者的学习平台和交流工具。他们既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要分析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三门球运动的开发和推广,每个参与其中的学校和老师都贡献了智慧。参与三门球运动的学生,也为三门球运动积累了大量教学素材,并为完善比赛规则、提炼技战术提供了许多经典案例。可以说,三门球课程的成长过程,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三门球的技战术与三人打牌的牌理相通,这也使得三门球运动多了一条“无师自通”的路径,通过“举一反三”达到知识迁移的日的。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思维。三门球的成长与进步,既是思维的结果,又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载体。
新兴体育项日“三门球”运动的蓬勃发展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可以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行不悖。只要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育竞赛都在提高科技含量、思维含量上下功夫,在培养师生解决体育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做文章,体育事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就会有更大的提升;体育事业的科技含量、思维含量上去了,体育课程对促进思维发展的功效凸显了,体育的价值就会越来越为全社会所重视,参与体育活动也会成为更多人自觉自愿的行为,“健康中国”也就能很快成为现实。如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工程,关键还是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和定位,三门球运动项日给体育育人带来的启示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2]赵富学,程传银,储志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体育学刊,2019(1):89-100.
[3][7]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2):3,20.
[4】[6]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3.
责任编辑:颜莹
作者简介:董裕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江苏南通,226600),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关键词:体育课程;思维能力;三门球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1A-0011-05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思维的培养,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审辩思维,Critical Thinking)。在学校,思维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每门学科齐心协力。学生在各门学科学习的同时,需要将获得的各种思维类型、思维方法交汇、重组、融合贯通,从而使思维能力、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增强,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事情。
我们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的普通高中部分学科核心素养及“思维”两字出现次数的统计表(见表1):
从表1可知,15门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含有“思维”字样的有7门学科。尽管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中没有直接出现“思维”二字,但培养思维能力无疑是数学学科的重要任务,数学的6个核心素养也都是学科特点与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没有直接出现“思维”二字,是否意味着体育与健康课程难以承担培养思维能力的任务,或者体育与健康课程就不需要培养思维能力呢?
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国际发展动向
美国充分认识到体育学科对社会进步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体育一直被列为“优质学科”。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把学校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5个方面:(1)获得、解释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与服务,并能够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来进行体育锻炼,增进自己的健康。(2)学会身体与心理的锻炼和保健措施,包括合理的饮食、营养、锻炼、躲避危险和释放压力等内容。(3)运用可用信息做出确保健康的恰当决策。(4)建立并监控个人与家人的体育锻炼内容与健康目标。(5)能够理解与知晓国际上的公共卫生与安全问题。5个方面中,“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与服务”“运用可用信息做出确保健康的恰当决策”“理解与知晓国际上的公共卫生与安全问题”都与思维相关。学校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对应3个核心技能领域,其中第一个就是体育学习与创新技能领域,帮助学生形成带有批判性的运动思维,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在诸多体育学习实践中能表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具备同伴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与技巧[1]。
英国学校体育学科核心要素包括“获得和发展技能、运用和综合技能、健康和体能、自主和自律”等4个方面。高中阶段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掌握具有较高技术、技巧和战术要求的复杂运动技能。英国比较注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技战术的使用及编排方法,积极构建和完善以提高动作技术技能水平为基础的体育学科认知体系[2]。体育运动技战术的背后是思维在支撑,人脑在对运动技能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将动作表象转化为可操作的动作概念,动作要领和规则才能被掌握。
新西兰没有分学科设置核心素养,他们认为核心的主体是人,而不是学科,思考应当放在所有素养第一位。思考的核心是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不仅要提供思考的条件,还得让学生愿意思考。新西兰课程( The New Zealand Curriculum)(2007年版)要求所有中小学课程都要围绕“思考的能力,运用语言、符号和文本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参与和奉献的能力”开展教学,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和好奇心,培养公道、合作参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正直和尊重等价值观。新西兰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如果教师能够创造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提供充足的探究机会,鼓励学生反思性思维和行动,加强合作学习,重视新知识与先前知识与经验建立联系,学生会学得更好[3]。
从以上国家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立场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解决体育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体育学科学习为契机,对学生的思维、认知、意志、情感与行为等方面进行改善和提升,达到改变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的目的。
三、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再理解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4]学科教学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说学科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只指向本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提出学科课程有三个培养目标:一是“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二是“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三是“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这三个方面,应当体现到每门学科。每门学科都应尽己所能,帮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学科也应当在培养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上有所为,培养学生“敢于批判质疑,探索解决问题,勤于动手,善于反思,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会获取、判断和处理信息,具备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与发展能力”[5]。这里的“批判质疑”“解决问题”“善于反思”“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获取、判断和处理信息”等关键词,都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标志。事实上,“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每个方面都离不开思维。所以,体育课程既要追求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又不能满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把人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对体育學科核心素养的窄化背离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衷。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体育课程也不例外。尽管《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出现“思维”字样,但“思考”两字出现了11次,“战术”两字出现了44次,说明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思维能力培养还是非常重视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方面,关注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意义的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强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精选适应时代要求、有利于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在教学方式方面,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将知识点的教学置于复杂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6]。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孔子早就对人的全面发展有过精辟论述。子日:“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論语·宪问》)用现代观念看,“仁”属于德育范畴,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知”属于智育范畴.先秦的“知”与“智”相通,聪明、有智慧;“勇”属于体育范畴,健壮勇敢,刚正坚毅。在孔子看来,君子一定是“仁、知、勇”集于一身的人,也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毛泽东在《新青年》杂志第3卷第2号( 1917年4月1日出版)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也有类似的观念:“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德、智、体”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截然分割。体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面”。要改变长期形成的重“智”轻“体”的状况,仅仅简单地将“体”分离出来,就“体”论“体”,还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比较有效的办法是认真挖掘体育的育人价值,让全社会充分感受到体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性。思想观念统一以后,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那么,有没有这样的项目,能够将“仁、知、勇”“德、智、体”融为一体?体育课程必须首当其冲,三门球运动就是一个例证。
四、三门球运动的思维价值分析
三门球运动是江苏本土原创体育项目,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江苏省学生体协专门成立了三门球协会,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担任主席学校。协会现有会员学校200多所,举办过20多届省级以上中小学三门球比赛,全国10多个省市、500多所各级各类学校正常开展三门球运动。
三门球运动,顾名思义就是有三个球门的球类运动。三门球运动的场地为圆形,只要半个篮球场大小即可。三门球集橄榄球、手球、篮球等多种球类运动技术于一体,可采用奔跑、投射、跳跃、抱拦、摆脱等动作,允许身体的合理接触。这些年的日常教学、课程研发、普及推广、竞技比赛实践表明:三门球运动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改变无运动量、无技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生态[7]。三门球比赛既要斗勇,又要斗智,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仅仅是三门球运动的一个“小目标”。三门球运动还帮助学生培养了思维能力,提升了思维品质。
1.三门球运动需要进行综合比较、选择判断,可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般球类比赛都是两队之间的较量,排阵布局时只需考虑“我方”“敌方”。三门球运动由3支队伍15人同场竞技,竞赛规则类同三人打牌的牌理,是一项需要与对手既对抗又合作的集体性球类运动。三门球比赛“攻二防二”,比赛过程与结果的变数更多,不仅排阵布局时要考虑“我方”、“敌方”和“友方”,比赛过程中也常常处于两队联合打一队的“二打一”状态,“敌方”和“友方”随时变化,战况错综复杂,竞争与合作不断转换,计谋和策略都很重要。尤其在3支队伍实力差距不大的时候,谁能及时调整好策略,谁就能掌握主动权,增加获胜的机会。持球队员攻击哪一方的球门,把谁视为可以团结和争取的“友方”;防守的两个队是主动联防还是各自为战,或者被动应付;是合作抗争还是单打独斗,都需要根据场上的局势及时调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的观念在三门球课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三门球运动改变了传统体育比赛观念,合作与竞争都不是竞赛的全部,还要学会协同。协同竞争需要更全面、更客观、更辩证的思维过程,需要进行综合比较、选择判断,也就是批判性思维。三门球课程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和心智的成熟,也促进了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2.三门球运动需要谋略,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门球的技战术,本质上就是孔子所推崇的“谋”。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孔子倡导勇智相辅,而不愿与有勇无谋、鲁莽从事的人为伍。中国早就有谋略思想,《孙子兵法》《鬼谷子》就是谋略思想的扛鼎之作。《孙子兵法》纸上谈兵13篇,篇篇有谋;《三国演义》真枪实弹120回,回回有计,《三国演义》的许多战略战术在三门球运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谋略思维没有固定的套路和格式,只能是依据具体的时间、地点、对象和场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评判以后,做出的基于“时局”的谋划。谋略又是动态的,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因势而变。
尽管“体育的本质是和平年代的战争”,但体育和战争存在本质的区别。战争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带来的是毁灭和悲伤;体育运动尤其是竞技体育则是在公平竞争中展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增进了解、增进友谊、增进团结,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带来的是和平与欢乐。所以,体育比赛也是衡量道德水准的“双刃剑”,谋略的使用必须保持好“度”,《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的谋略不能生搬硬套。三门球比赛中3支队为了获胜,与其他球类项日相比,更容易出现放水、打假球等违规现象。如何在三门球运动中保有公平竞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品德:一方面需要通过完善比赛规则来抑制不道德行为,创造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强化自身的德性修养。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三门球运动需要在利己与利他之间做出选择、做好平衡,这是更高层面的谋略,其道德准则与孔子“仁”的高度吻合,也符合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只有“仁、知、勇”“德、智、体”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学生才能得到实质性的进步和发展。 3.三门球运动的成长既是思维的结果,又为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有效载体
三门球运动从无到有,经历了边学习、边创造、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边完善的艰难探索过程。三门球运动的最初定位就是让所有参与者既成为项日的受益者,更成为项日的开发者、研究者和促进者,让三门球运动成为参与者的学习平台和交流工具。他们既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要分析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三门球运动的开发和推广,每个参与其中的学校和老师都贡献了智慧。参与三门球运动的学生,也为三门球运动积累了大量教学素材,并为完善比赛规则、提炼技战术提供了许多经典案例。可以说,三门球课程的成长过程,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三门球的技战术与三人打牌的牌理相通,这也使得三门球运动多了一条“无师自通”的路径,通过“举一反三”达到知识迁移的日的。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思维。三门球的成长与进步,既是思维的结果,又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载体。
新兴体育项日“三门球”运动的蓬勃发展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可以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行不悖。只要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育竞赛都在提高科技含量、思维含量上下功夫,在培养师生解决体育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做文章,体育事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就会有更大的提升;体育事业的科技含量、思维含量上去了,体育课程对促进思维发展的功效凸显了,体育的价值就会越来越为全社会所重视,参与体育活动也会成为更多人自觉自愿的行为,“健康中国”也就能很快成为现实。如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工程,关键还是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和定位,三门球运动项日给体育育人带来的启示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2]赵富学,程传银,储志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体育学刊,2019(1):89-100.
[3][7]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2):3,20.
[4】[6]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3.
责任编辑:颜莹
作者简介:董裕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江苏南通,226600),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