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下的太阳花—浅析梵高的绘画艺术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527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梵高作为后印象派艺术家,通过极具个人色彩的绘画表现形式,传达着自我的主观意识,并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发展,本文将对梵高绘画风格的形成过程进行讨论,以便从某些角度窥视这位大师的艺术面貌。
  关键词:梵高;情感;色彩;表现
  法国南部,美丽的阿尔镇的麦田里,一个戴着草帽留着红色胡须的男人,顶着强烈的阳光,用力的将调色盘中明亮的颜色涂抹在画布上,这些鲜艳的色彩好像在强烈的光线下被融化,犹如炽热的火焰一般在这个男人的生命里奔腾燃烧。
  这个红胡须的男人就是文森特 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后印象派艺术家,在现代艺术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他通过极具个人色彩的绘画表现形式,传达着自我的主观意识,极大的影响了随后的艺术发展方向。
  梵高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乡村新教牧师家庭,是家中的长子,早年做过职员和艺术公司店员,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早年的传教士经历使凡高在初期作品中,充满了对穷苦的劳动者的悲悯,他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用无声的语言记录着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梵高的早期画风较为写实,主要是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那个时期的梵高极其喜爱米勒的绘画,对其多有模仿,但在这些时期的作品中也透露着属于作者自己的精神面貌和造型特点。
  1886年,梵高来到巴黎,在这个当时欧洲的艺术前沿之地,他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的一些画家,并接触到日本的浮世绘作品。这些因素使梵高的艺术视野得到扩展,他的绘画主题和风格同时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早期的写实风格向装饰风格转变,画面的色彩由沉闷昏暗变得明亮轻快,画面中的苦楚意味也随之消逝,但没有殆尽。直至1888年,梵高到达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在这里,他的绘画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绘画风貌并日渐成熟,这个时候的作品主题也随之变为多彩的自然景物。这位易于激动而富于神经质的艺术家,在其短暂一生中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杰作。他的艺术,是心灵的表现。他并不关注于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注重表现对事物的感受。
  亨利·福西隆在论述凡高时说道:“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为了能更充分地表现内在的情感,凡高探索出一种所谓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他认为:“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在他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
  梵高的绘画在灿烂的颜色里渗透着苦闷忧郁,梵高曾在给弟弟迪奥的信中写道“凝望着璀璨的星空,我总是不由得浮想联翩,我不禁问自己,为什么夜空中闪烁的亮点不能像法国地图上的黑色标志那样容易到达,我们只需坐上火车就可以到达特鲁斯肯或卢昂,而到达星星那里却要经历一次死亡之旅”。梵高一生坎坷,尤其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精神世界已经完全破碎,犹如大海,风暴时起时伏,暗流汹涌,然而与之相对的,却是他对艺术的爱。在《麦田群鸦》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梵高对于生命逼真而可怕的写照,它就像是有形的遗书,用形象和色彩宣告了自己的宿命。画面中一块被三条岔道切割成两等分的麦田,最左边的道路几乎呈现出一种边界的状态,中间一条道路以令人无限遐想的S形向远方延伸,道路的尽头全是一片迷茫与阴森,道路旁边是充满静谧之意的绿草,另一条道路向右边遽然偏离并消失。那种令人激动并慰藉的金黄色,仿佛太阳照耀的远方,映射出一个人的内心的归宿,一群乌鸦好像一群会飞动的阴影,遮住越来越少的阳光和麦田的光芒。这里有一种内心深处隐约的恐惧,是濒临死亡之前的精神世界。
  梵高在整个西方艺术史中是瑰丽绚烂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绘画和对后世艺术的影响,更多的是他的整个生命轨迹,犹如美丽星空下的孤辰,凄美而独特,梵高一生留下了丰富的作品,直到去世之后才逐漸被人们所认识。在这些作品中作者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鲜艳、明烈的色彩从他的画笔之下流淌出来,蜿蜒而成一股奔流不息的灵魂之泉,随着历史的长河,不断延伸,不会干涸。梵高的名字是沉重的,也是深刻的,他的生命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反观了我们自己的精神领地。
  参考文献
  [1]卡罗尔?泽梅尔.凡高的历程—乌托邦,时代精神与十九世纪艺术[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
  [2]文森特?凡高.亲爱的提奥—凡高对生活,艺术及未来的言说[M].南海出版社,2001.
  [3]恩利卡?里斯皮诺.透视艺术大师-凡高[M].浙江美术出版社,2001.
  [4]丰子恺.梵高生活[M].新星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阮震禹(1981年出生),男,天津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任职于天津青年职业学院社会管理系,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
  (作者单位:天津青年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工程机械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要想提高行业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工业机械的科技技术含量。也正是因为如此,机电一体化应运而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提出和发展代表着工程机械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代表着工业机械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是未来机械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通过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工程机械的性能和运行效率,因而备受业界关注和青睐,可以说,机电一体化在工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古代有一种“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的装饰常常出现在宫殿、坛庙、寺庙建筑室内正中的宝座或神佛等上方的天花板上,这就是藻井。本文通过对藻井图案的缘起及各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的角度出发,探索藻井图案的再创作方法,将其应用到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  关键词:藻井;创新;应用  一、藻井图案概述  1 藻井图案的诞生  藻井者,交木为井,饰以藻纹,位于中国传统木构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室内灯光设计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室内灯光能够给餐饮空间环境营造很好的氛围,能够满足顾客对温馨舒适就餐环境的要求。在中餐厅中,灯光是影响顾客用餐享受的重要因素,因此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本文分析现今灯光设计应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灯光在中餐厅应用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灯光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及其重要
期刊
一、徐元庆复仇案的始末  “时有同州下邽人,父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后师韫为御史,元庆变姓名于驿家佣人力,候师韫,手刃杀之,白囚诣官。议者以元庆孝烈,欲舍其罪,后欲赦死。”县尉赵师韫杀了徐元庆的父亲,在赵师韫升任御史后,徐元庆则更换姓名藏于驿馆之中,等待时机,最终得以手刃仇人,并向官府自首。徐元庆犯的是杀人罪,这在当时应处以死刑。但考虑到徐元庆的杀人动机是为父报仇,就存在另一种看法了。“父之仇,弗与共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群众文艺创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参与的群众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作品形式也愈发多样,然而在群众文艺创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给组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群众文艺创作的效果也不是十分的理想。本文将对我国群众文艺创作的现状加以探讨和分析,并提出组织工作的有效措施,以期充分激发群众文艺创作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创作水平,从而为群眾文艺创作的长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群众;文艺
期刊
摘 要:北宋是中国美术发展的光辉时代,随着图画翰林院的发展北宋的绘画达到顶峰,在山水、花鸟、人物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成就。继五代、徐熙、黄筌之后两宋花鸟画有着重要的发展和建树皇。室的这种赞助形式对于绘画的影响极大。花鸟画是中国三大绘画之一,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宋代花鸟画以宫廷绘画为主脉,才有了高贵的院体风格,题材不仅广泛还有着生活气息,宋代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画家继承隋唐五代的风气,使得世俗的美术脱离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象征,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当地文化建设水平,它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人们前去探究文学作品,深层次地提高群众文化教育水平。在二十一世纪下,博物馆应该积极利用各种各样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化传播,进一步扩大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塑造良好的文化品牌形象,积极承担博物馆传播文化元素的责任,促进社会文化进步。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博物馆文化元素的内涵,然后根据博物馆建设现状以及主要存
期刊
摘 要:一部高质量的电视专题片需要经过不同环节的制作与配合,而当中的拍摄环节则属于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只有运用正确的技巧,才能够全面保证拍摄的质量与内容的完善性,以便于后期的制作工作,从而将更好的作品展现给广大观众。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拍摄技巧;分析  引言  一部成功的电视专题片作品与其画面效果及后期制作工作有着密切的關联,而怎样进一步提高镜头的拍摄效果,以及需要掌握哪些拍摄技巧则是一个值得思
期刊
摘 要:《活着》作为余华创作前后期的变调之作,无论内容、笔调,较余华之前作品都更显悲悯与温情。这与余华将自身所浸透的中国传统文化恰如其分的运用到作品之中是分不开的。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看余华作品《活着》,主要呈现为中国传统的农业文化心态与农民形象;以血缘为主导,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制特征。  关键词:活着;中国传统文化;农业与农民;家国同构  《活着》作为先锋作家余华创作前后期的变调之作,通过叙述福贵
期刊
摘 要:人们对于新闻的关注度是很高的,依靠电视、互联网、广播、移动客户端等多种途径可以实现对新闻信息的获取。民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关注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新闻。随着党和政府对“关注民生”的叫响,民生新闻也成了各类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话题。因此,电视新闻中对于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比较多,同时民生新闻记者也是连接政府和老百姓的重要桥梁。在进行民生新闻的采访中,大多采用无剪辑的拍摄手法,无剪辑的拍摄手法可以在短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