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体会探讨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yh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室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46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积极的急救与护理,本组病人43例抢救成功,仅有3例死亡,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3.47%(43/46)。结论 针对创伤性休克病人,在抢救的同时辅以有效、及时的急救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急救护理 效果
  创伤性休克病人大部分都是因为生产突发事故或者交通事故引发,病情发展紧急,大部分病人会并发功能紊乱或者多个器官损伤的情况,导致病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巨大的威胁[1]。早期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是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中的关键环节,其对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为探讨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保障抢救成功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6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现进行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46例创伤性休克病人。当中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为(35.7±8.6)岁;四肢严重碾挫伤病人为9例、胸部损伤病人为7例、脑挫伤病人为10例、肺挫伤病人为2例,脾破裂伤病人为4例、胸腰椎骨折致伤病人为4例、复合致伤病人为10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基础护理
  当病人送入到监护室以后,护理人员应当帮助病人选取平卧位,以此来保障病人呼吸道的通常,同时应当将病人的头偏向一边,便于流出呕吐物,防止引发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的症状。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立即针对病人实施血压、心电图以及指脉氧的检查。将病人的下肢抬高20~30°,从而有效避免病人静脉血流出现快速回流的情况,从而有效提升回心血流量。除此之外,监护室要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并且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避免不必要的挪动情况。
  1.2.2 吸氧护理
  创伤性休克病人都会发生低氧血症状,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给予病人(4~6)L/min的面罩吸氧或者鼻导管吸氧。倘若吸氧以后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仍旧较低,这就需要护理人员针对病人呼吸道进行清理,包含分泌物、口鼻内部的血液、痰等,必要情况下应当将气管与呼吸机连接,从而有效保证吸氧的成效,防止病人出现低氧血症状。
  1.2.3 建立静脉通道
  因为创伤性休克病人末梢静脉当中的循环血量处于较低的水平,通常都会存在管腔扁缩、内镜变小或者血管不充盈的情况,非常容易发生静脉穿刺失败的现象。这就需要护理人员选取病人足部内踝大隐静脉部位提前进行预留针穿刺[2]。
  1.2.4 保暖护理
  创伤性休克病人的皮肤一般都存在湿冷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当选取增加棉被、提升输送液体的温度以及提高室内温度的方式来帮助病人进行保暖。针对脑部创伤病人,护理人员则应当选取冰帽来针对病人的脑细胞进行保护,以此来降低病人脑细胞的代谢速度。
  1.2.5 液体复苏
  护理人员在针对病人实施液体复苏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医嘱来建立输液通道,切实保障输液的通畅,针对出入量实施完全、准确的记录,密切观察病人输液时的具体反应,并且要及时发现并避免液体复苏所引发的各种不良反应。
  1.2.6 严密监视病人生命体征
  每间隔20min监测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尿量、瞳孔以及意识,每间隔3h监测一次病人的体温,倘若病人发生高热的症状,护理人员应当立刻采取药物或者物理的措施来实施处理,倘若病人发生低温的症状,则应当采用相应的保温方案。
  1.2.7 感染预防
  出血是创伤性休克病人主要的临床症状,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有效控制病人伤口的出血情况,在做好抗休克处理的同时,进行配血、备皮以及药品实验等术前准备工作。
  2 结果
  本组病人通过有效、及时的抢救与急救护理后,45例抢救成功,仅有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3.47%(43/46)。
  3 讨论
  休克症状会引发器官出现衰竭或者功能不全的症状,其是导致创伤性休克病人死亡的重要因素。创伤性休克病人的病情发展非常迅速,并且伤情本身相对较为复杂,临床抢救与急救护理是保障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所在。所以,护理人员在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抢救过程中,必须要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理念,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急救意识,必须要具备扎实、过硬的急救护理理论知识体系,同时还应当具备丰富、熟练的护理操作能力。血容量补充、预防并发症是抢救成功的重点,护理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抢救工作的流程,并且要掌握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抢救设施的正常与异常数值,尽可能缩短各项检查工作的时间,建立静脉通道,并且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协助医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3]。
  本组46例创伤性休克病人,通过有效、及时的抢救与急救护理,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3.47%(43/46)。证明,在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抢救过程中,给予病人全面、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病人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叶雪霞,巫建英,李春霞,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安徽医药,2014(01):188-191.
  [2]王飞娟.创伤性休克患者在监护室的急救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04):765-766.
  [3]文光珍.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09):1317-1319.
其他文献
对小叶蝉亚科小绿叶蝉族石原叶蝉属Ishiharella Dworakowska进行了系统分类,并记述中国3新种--戟突石原叶蝉Ishiharella hastata, sp. nov.、丽石原叶蝉Ishiharella scitula,
期刊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阿托品化在急性有机磷和杀虫双混配农药中毒中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40例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上对患者进行农药急救与有效护理,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对40例患者进行有效救治和护理,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阿托品化在急性有机磷和杀虫双混配农药中毒护理观察中有着一定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高校学报编辑的伦理道德建设对于提高高校的学报质量至关重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是高校学报编辑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标准,良好的编辑人员的
期刊
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0例疗效报告(摘要)通化市东昌区医院彭桂芝本文报告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8~72岁;梗塞部位:下壁19例,后壁9例,前壁2例。溶栓时机均在发病
为确定可靠的雷氏按蚊Anopheles lesteri Baisas et Hu, 1936分类鉴别特征,对采自不同地区的雷氏按蚊进行了形态、染色体和分子特征的观察和分析.检视了辽宁、广东现场标本,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异化理论针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条件下就不存在异化现象。以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为视
本文采用社会调查、文献资料、网络信息检索、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在社会教育的层面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现状作了论述,并着重诠释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