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永远在路上

来源 :党政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1949年3月23日,在中共中央离开河北西柏坡奔赴北平(北京)之时,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进京赶考”的话题。他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能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段对话,后来被总结为“赶考”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执政最应具有并发扬的一种基本精神。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时回顾了这段历史,并强调指出:“当年
  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总书记又一次提到这个话题,并再次指出:“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弘扬“赶考”精神的进一步阐发,值得全体党员同志深入思考。
  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当时毛泽东为什么会提出“进京高考”这个话题呢?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当时“三
  大战役”已经基本结束,全国解放指日可待,这就像毛泽东于1948年12月30日为新华社所写的题为《将
  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中所说:“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面对胜利、如何巩固胜利,就成了当时共产党的领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可以说,1949年3月5日-13日举行的七届二中全会,主要就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指出:“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而“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为此,报告十分清醒而严肃地提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由此可见,避免由胜利带来的骄傲情绪、停止不前的情绪以及避免被“糖衣炮弹”击中,并重申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感,应该是毛泽东提出“赶考”话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则是出于吸取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进京赶考”失败的经验教训,防止中国革命重蹈前车之覆的考虑。早在1944年,为纪念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推翻明王朝但很快又仓皇败出北京城三百周年,历史学家郭沫若撰写了《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并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连载发表。根据郭沫若的研究,李自成起义军之失败,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他们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手下的将领们进京后开始生活腐化,丧失了革命斗志所致。毛泽东对这篇文章非常重视,他指示有关部门立即印发,还把它列入了党内整风文件,要求全党高级干部认真学习。在《学习与时局》的报告中,他还说:“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可以说,“我们绝不当李自成”“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这其实是毛泽东在全国解放前夕,特别是进京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念念不忘的一个问题。据各种回忆文章记载,不仅在出发前,而且在奔赴北平的路途上,比如在保定和涿州,毛泽东都提到了李自成的故事;而住在香山时,毛泽东还让警卫团战士专门讨论:“我
  们是共产党进北京,还是李自成进北京?”由此可见,“赶考”话题的提出,是和李自成这个反面教员分不开的。
  第三个原因应该和中国源远流长的科举制度有关,那就是“进京赶考”作为一个寓意丰富的“文化语码”,其实蕴含着太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毛泽东以这个话题昭告全党,无疑可以激活人们的历史记忆,其警醒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科举制度起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它不仅对推动整个社会重视学习和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给整个社会建立了一整套的教化机制,其实称得上是一种“政学一体”的古代民主政治制度。在漫长的科举时代,中国知识分子报效国家或者“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而出仕做官。因此,“进京赶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实寄托着中国知识分子改造世界的雄伟抱负,也可以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情意结”。如果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毛泽东提出的“赶考”话题,其寓意或许就多了一层,深了一层。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提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呢?或者说,“赶考”精神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又有什么重大的现实意义呢?
  第一,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相比于过去,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更加巨大、更加辉煌的胜利,“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目前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中央正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一带一路”国际发展战略,任务是艰巨的,压力是巨大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执政能力考验,一刻也不能松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追溯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并着重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所以,无论是从党的宗旨,还是从党目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来说,“赶考”都远未结束。
  第二,因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我们的党政干部脱离人民群众、腐化堕落的危险始终存在。现在物质生活之丰富、社会生活之复杂,已经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因
  而党政干部面临的诱惑和挑战就更大了。十八大以来,我党陆续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
  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对于改善黨的作风,影响民风和社会风气,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其实都和“进京
  赶考”存在着割不断的精神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提“赶考”精神,并强调“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能不能深刻领会‘两个务必’,使之更好指导当前党的建设,今天如何结合新的形势弘扬”,其中之意,发人深省。
  第三,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并对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做出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划和要求。如前所述,“考
  试”其实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伟大传统,至今“高考”还是中国教育制度中的一项重要设计,对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影响深远。在我们重温“赶考”精神的时候,如何深入发掘中国文化中的“考试”传统,将之运用于我们组织部门的人才选拔、干部测评当中,或许也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在讨论“赶考”话题时似乎很少被人谈及,故特此提出,以就教于大家。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参观西柏坡革命旧址并进行调研时指出,“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是的,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赶考”永远在路上,我们全体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要加倍努力,争取交出自己的一份满意答卷!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责任编辑 张 敏)
其他文献
2014年以来,上海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路径,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今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从创新社会治理看城市基层党建——上海市委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调研
期刊
【主持人语】党内政治文化,是一个政党在长期政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政治信念、政治认知、政治价值、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我们党虽然一贯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实践,但在党的文献上,明确使用“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还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2016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的讲话中,首次使用了“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明确提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习近平总
期刊
【编者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冲击,中国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国一盘棋,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国内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的下半场,如何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经济形势,如何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理论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合乎逻辑的理论演绎。马克思主义对人的需要和利益进行了深刻阐释,将利益集团置于关系范畴和历史范畴中进行考察,并建立了系统的理论解释框架,揭示出利益集团的本质特征与生成逻辑。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根本上超越了狭隘的集团利益和特殊利益诉求,其所具有的阶级性、先进性、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意味着
期刊
〔摘要〕迄今为止,身份政治仍然是一个学界争论不休的领域,许多学派都提出自身对身份政治的理解范式。自由主义虽然不是最先关注身份政治的学派,但它对于身份政治的回应主导着西方社会对于民主危机的解决方式。自由主义制度认同的出发点是保障个体权利,国家只是作为外在的程序化架构而存在,而个体只需对于国家负有最低限度的国家认同感。制度认同的核心要义是通过制度认同来维系国家的向心力,其价值序列为政治价值秩序代替心灵
期刊
〔摘要〕政策设计的实践源于设计科学领域方法的借鉴,是政策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对于政策设计的特性,西方学界形成了以“问题”为中心、以“政治”为中心和以“非设计”为中心的三种解释路径。工具主义与建构主义是政策设计研究的两种典型取向,前者关注政策工具的选择与组合,历经“旧”工具主义到“新”工具主义的转向;后者关注目标人群属性及其相应的政策利益与政策负担的分配,重在重新审视拉斯韦尔的“政治关心”。作为一
期刊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加强党校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研究,上海市委党校于近日举办了“加强主业主课研究——提高党校党性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研讨会”。来自中组部、中央党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委组织部、15个省市区党校和上海市党校系统的12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一、充分认识党校党性教育的
期刊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形态上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这次飞跃提升到新时代的高度,提升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在实践形态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传统到现代的新飞跃,而这次新飞跃的基本实现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标志的。从理论和实践双
期刊
2020年5月10日,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党外交学院、科研处、政党政治与外交研究院联合承办的首届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创新研究论坛——“新冠疫情与政党外交”国际研讨会(在线)在腾讯会议室召开。来自中联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西南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当代世界》杂志社、《党政研究》编辑部及突尼斯泽图纳大学、柬埔
期刊
本刊讯2019年10月12日,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期刊主編高层论坛暨“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期刊与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来自全国13家马学科期刊负责人以及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老师出席了本次论坛。湖北民族大学副校长邓磊代表学校致辞,对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学校发展历史、办学成果、师资力量等基本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座谈会上,《科学社会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