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主业主课研究

来源 :党政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加强党校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研究,上海市委党校于近日举办了“加强主业主课研究——提高党校党性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研讨会”。来自中组部、中央党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委组织部、15个省市区党校和上海市党校系统的12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一、充分认识党校党性教育的重要性
  就党校事业而言,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的主业;就党校课程而言,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的主课。会上,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党校必须把主业主课作为党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党校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也是党校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1.把增强看齐意识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如果党校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个主业主课放松了、甚至荒废了,搞了很多其他方面知识、技能、兴趣的东西,那就会喧宾夺主甚至会在政治方向上发生偏差。这是对党校办学的科学定位和对党校优势的精准把握,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根据中共中央《关
  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坚持主课地位不动摇,加大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分量,切实做到主课时间不缺斤少两,主课内容不变调。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培训部主任罗宗毅提出,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深入推进,联系党校的办学宗旨和培训目标,学习中央领导同志有关看齐意识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把增强看齐意识作为党校教育特别是党性教育的重要着力点。经常谈“看齐”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规律和经验,把领导干部不断集中到党校来学习培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向党中央看齐,党校要为增强看齐意识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教育学员明理笃行。
  2.深化党校党性教育工作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党内教育达到新的高度。与此同时,党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承担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党性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副巡视员程霜枫指出,开展党性教育研究,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方向上不偏离、不迷失。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专门就党性教育的特点规律、课程体系、方式方法、评价体系等进行课题研究。坚持教学工作推进到哪儿,研究工作就跟进到哪儿,形成教与研的良性循环。可以一个时期突出某一方面重点,集中精力打歼灭战,逐个突破,积小胜为大胜。
  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皓提出,要以理论为指引,从理论层面加强对党性教育的研究,深刻把握内在规律;要完善工作机制,上海在形成1所市委党校、5所分校、16所区党校的工作新格局下,通过成立上海市党性教育研究中心,进一步推动党校教育资源整合融合;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以案说法进行警示教育,发挥典型作用,进一步拓展党性教育空间,建立上海自贸区改革开放教研基地,发挥上海红色资源和改革开放成果以及边疆地区鲜活的党性教育资源的功效,增强党性教育的感染力和持久力。
  3.遵循党校教育的基本规律
  上海市委党校教育长、党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梅丽红表示,党校党性教育需要遵循党校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党校姓党的基因、属性和职能决定了党校教育必须彰显全要素姓党,党校姓党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办学原则,这是党校培训区别于一般的培训机构之所在;第二,党校干部教育的特定对象和特殊要求,决定了党校的党性教育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党校培训对象是党的执政骨干,是主导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的重要力量,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教育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第三,党校质量立校的战略任务,决定了党校党性教育必须实现教学、科研的协调并进,党校的党性教学必须将教学培训中学员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与科学研究中的重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二、准确把握党性教育的科学内涵
  何谓党性?今天需要什么样的党性?党性修养、党性教育、党性锻炼三者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只有理清这些基本概念和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牢牢把握党性教育的正确方向。
  1.党性的概念是历史的、时代的、具体的
  革命时期与和平时代对党员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党性的概念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具体的。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最有组织性和纪律性。这是党性的最基本特征。上海市委党校杨俊教授指出,党性修养要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加强党史的学习和研究,把党史教育列入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教授提出,党员干部的党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使命意识、严守纪律的大局观念、廉洁奉公的公仆精神和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教育是党性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党校教育最能解决的问题,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有着“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之
  “钙”,什么风险都经受得住,没有这样的“钙”,什么问题都可能出。在党性教育研究和教学中,要用历史的眼光、国际的眼光和国情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具备了这三种眼光,就不会太偏激,看问题就会比较全面深刻。
  2.党校党性教育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党性教育、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党性教育是在党校进行认知,党性修养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修炼,党性锻炼是教育、修养和实践相结合。党校党性教育不是传授知识,学员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使党员尤其是处于一定层级的、具有一定阅历经历视野的中高级领导干部确立、固化共产党人的信仰、价值观。
  与会专家认为,党性教育研究不能用一个脑袋思考,不要追求整齐划一,在中央要求总的框架之内,应各有侧重点和特色。党校党性教育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整体而言,党性教育由自我教育、组织教育和党校的党性教育组成闭环。党校的党性教育只是一个环节,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全部的事情或者效果都在党校体现。党校的党性教育长于团队学习氛围和浓厚的理论优势,让学员在认知层面达到新的境界;短于非实践性的,脱离学员工作岗位。只有认清自我局限性,才会更有利于党性教育、理论教育优越性功能的发挥。   天津市委党校副校长赵晓呼认为,加强和改进党性教育,必须做到“知己、知彼、知环境、知方法”。“知己”即党性教育亟需成熟的、进行心灵塑造的师资力量;“知彼”即教学对象(学员)的心态研究;“知环境”即教育对象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知
  方法”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
  三、探寻党性教育的发展路径
  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研讨中,与会代表们坚持问题导向,坦诚交流当前党性教育的现实困境和发展瓶颈,冷静分析主客观原因,以求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性教育的精神要义和实践要求,共同探讨党性教育的发展路径。
  1.以传统文化阐释党性的时代特色
  与会专家认为,有关党性教育的认识、思考仍不够深入、不够透彻,整个党性教育体系的未来仍不够清晰。中央党校研究室薛伟江认为,原因在于没有找到准确的参照系,缺乏国际视野和历史维度。马列主义的经典作家对于党性和党的理论给予过经典的阐释,但时代发生了变化,如何从中国的时代特色来阐释党性问题、党性教育问题,这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可以回归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功能、教化功能,理直气壮地谈理想、谈信仰。信仰是神圣的,只有信才可以理解,换言之,没有感情就无法理解。要重建信仰的神圣性,这跟封建迷信和讲不讲科学是两码事。
  上海市委组织部贺莉指出,党性体现时代要求的同时要防止内容空心化,并注重迁移性问题,要能从课堂教学的理想环境迁移到现实的大环境中。
  2.党校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无论哪种形式的党性教育,都必须把理论讲清楚,道理说明白。山西省委党校崔建周提出,现实永远难以和理论完全契合,这就要求在讲党课的过程当中既要实事求是追求理论的科学性,也要理直气壮坚持课堂的政治性,把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当下与长远、问题与成绩辩证统一起来,力求把理论讲清楚。从事党性教育的教师必须站稳立场,理直气壮坚定理论的政治性,决不可为了迎合听众的要求,口无遮拦,把党课讲成反党课。
  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项建春指出,不能因为一些班次时间短就取消党性教育而偏重知识能力、行政能力课程等。党校应据理力争,将党性教育通过不同的课程设置方式纳入党校各类班次。
  3.加强党性教育的学科范式
  党性教育的内在矛盾体现在教员和学员的主客体之间,学员的实践经验、知识背景甚至比党校的教员还丰富,党校的教员反而可能上不接天线,下不接地气,中间还没有名气,怎么把课讲好?天津市委党校倪明胜副教授提出,可从学科范式的角度,对党的基础理论和党性教育进行重新反思和范式重构,核心要实现“四个范式转换”:即价值目标的范式转换,方式方法的范式转换,本质逻辑的范式转换和实践形态的范式转换,打通学与被学的关系,未来教员和学员应该是伙伴式、共生式的关系,把公共教育与党性教育有效对接。
  4.激发学员党性教育的自我内生动力
  从党员自身来讲,有入党一阵子,做党员一辈子的问题,从党校教育来说,就要解决感动一阵子,铭记一辈子问题。四川省委党校储连伟博士提出,党校党性教育落脚点是要找准主体,加强学员研究,全面了解学员的真实思想动态与行为状况,激活党员的主体意识,激发其党性教育的自我内生动力,以免出现党校一头热,学员一头冷的情况。比如,试行让党员干部佩戴党徽,敢于亮出自己的身份,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5.完善党性教育质量评估机制
  当前,党性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多停留在外部约束刚性要求为主的“初级阶段”,没有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党性教育的目的。江西省委党校冀倩如认为,当务之急就是推进科学化的党性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估原则,完善评估指标,注重目标导向、量质结合、突出主体、指标可测,制定有效的反馈机制,遵循及时有效、公开透明、结果可追溯、成果可利用四个原则,建立专业化的评估队伍、完善教学档案、建立评估结果座谈制度等。
  6、提升现场教学的学习效果
  现场教学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党性教育方式,但有时候存在党性教育成分不够、有变相旅游之嫌。上海市委组织部贺莉认为,要注重党性教育科学性的问题,不能用现场教学的方式来简单取代。上海市委党校党性教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徐正初提出,要发挥其作用,一定要坚持内容为王,凸显党性主题。比如,可通过“专题研究组学习法”,设立分类专题,坚持带着问题学,搭建专题研究组,做到人人参与,明确交流活动规则,真正把在现场的感动化为一种觉悟。
  7.建立校本位、差异化的全国党性教育体系
  针对不同地域党校之间、不同层级党校之间,存在着党性教育要求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矛盾,上海市委党校王强认为,不同地域、不同层级的党校可结合各自师资力量进行联合共享建设。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标准下,结合自身党校的特色,建立校本位、差异化的党性教育体系。
  四、各地党校党性教育的实践探索
  党性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系统的改变、所有环节的优化一时难以实现,从局部或者重点关节上实现突破,是不断提高党性教育针对性有效性的努力方向。与会期间,代表们相互学习借鉴好经验和好做法,提供了许多推进党性教育创新发展的真知灼见。
  1.优化党性教育的总体格局
  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国平提出,上海市委党校近年来在党性教育方面逐步探索形成了“全方位布局、全过程管理、全要素建设”的党性教育总体格局。全方位布局,重在着力增强党性教育的系统性;全过程管理,重在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要素建设,重在着力营造党性教育的良好氛围。党性教育研究中心,以多学科的视角,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党性教育实施方案,创新党性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建设和评估,组建多学科和专兼结合的党性教育师资团队,以优质教材成果提升党性教育质量。   浙江省委党校邵旦萍提出,要以系统化思维加强党性教育的顶层谋划,实现时间、空间内容的无缝对接、党性教育的全覆盖;以精细化思维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深入研究各类学员的特点做好需求调研,编制分类分层、各有侧重的党性教育模块;以建设性思维加强党校党性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通过专门培训、联合培养、理论名师工程等培养、锻炼师资队伍;选择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沟通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干部补充组织员队伍;以规范化思维推进制度建设,如学员管理的制度化建设、考试考察制度建设、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等。
  2.挖掘党性教育的优势资源
  宁夏自治区委党校李喆教授提出,要立足于本地实际,有序开发本土化党性教育资源。接受具有本地特色的党性教育资源的熏陶,更容易产生地域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比如,宁夏自治区委党校以六盘山为载体,对六盘山所孕育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叠加其集聚宁夏地域和时空特色的风貌,在宁夏具有广泛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深圳市委党校曾葆副教授认为,通过建立邓小平纪念地党校
  (干部学院)教研协作会,使邓小平曾经生活、战斗过的相关城市党校或者干部学院形成一个比较松散的跨地域合作组织,推进党性教育基地系统建设,这是充分发挥党校(干部学院)系统整体优势的一次创新探索。围绕同一个课程项目,共同统筹项目设计,把不同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如深圳邓小平改革开放史、四川广安邓小平生平、广西百色的革命斗争史等,实现合作、共赢,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创新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董德兵讲到,中浦院每周四是固定的党性
  教育和理论教育的“两课教育”,
  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上,针对来自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学员,通过分层分类,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特色。在教学方法上,专题讲授是最基础的,并配有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和现场教学等。比如,针对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与中欧国际商学院合作,引入他们的案例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效果。
  江苏省委党校孙铭教授分享了党性教育主题教室的授课方式和方法,认为一是要用随想的方式或者意识流的方式来上课,这样学员听课会感觉轻松,没有被强行灌输的感觉;二是适当讲一些正面人物也曾有过的缺点或不足,使学员有真实感,认为党校的教育不是在做
  “套路式”的宣传,宣传的人物是可学的;三是党性主题教室展板上的图片,人物、图像内容是不变的,但针对学员的不同情况讲解内容要各有侧重,不能千篇一律;四是讲解时要注意引导学员做思考,针对思想上的误区进行引导,避免灌输式教学。
  上海市委党校第二分校吴从环提出,党性分析是有效的党性教育方式,学员很容易转化成内在自觉。党性分析形式是党性分析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必须营造好动真格点评、逐个党性分析的氛围。党性分析点评关键在点评专家人选,需具备:熟悉党性教育或干部工作;具有坚强的党性,避免做老好人;较强的现场反应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李鸿渊副教授认为,仪式是党性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连接点,党性教育的仪式应当体现党建元素、红色元素,如党旗、党徽、《党章》、《共
  产党宣言》等,让学员在接受党性教育时有参与感,体验感,深化并形成自我的认识,通过潜移默化达到思想情感的升华。增强党性教育的仪式感,一是要顶层设计、整体谋划;二是体验式教学,形成党校红色的育人环境;三是以仪式化的要素把党性教育、党性考察和党性分析连贯起来。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矫海霞)
其他文献
数千平方米的场地、醒目的牌匾、整齐的电脑,寥寥数家开业的商户……这是一些城市创业园区的现实图景。创业园在各地纷纷兴建,无疑是基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驱动。这本来是一部"好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却将"好经"念歪——为大干快上出政绩,抓创业成了抓纯粹的创业园建设。因为创业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不能在短期出
期刊
〔摘要〕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宜特色。这其中,现代生态农业是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之一。但在很多资本下乡型生态农业项目中,农民游离于项目之外,未能有效地参与发展过程、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看客”,而现代生态农业也因未能将当地农民有效纳入产业体系而遭遇乡土困境。为此,新时代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应积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通过推进以参与共享为核心理念的基层社会治
期刊
背景与意义  上海科学院(以下简称“上科院)是专门从事应用技术创新和服务的科研机构。其组织结构较为复杂,既包括直属单位,又包括市属单位和中央在沪单位;既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又包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既包括公有经济单位,也包括非公有经济单位等。全院现有职工100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8人,专业技术人员7000余人。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上海科学院改党组为党委建制,同时也组建了纪律检查委员会。面对组
期刊
〔摘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高度关注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建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诚信的缺失和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流失成为制约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瓶颈性问题。本文基于对《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1-2019)》(CSMR)的民调数据,揭示了受访民众对政府官员及办事人员信任程度不高的现象,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主客观
期刊
2014年以来,上海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路径,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今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从创新社会治理看城市基层党建——上海市委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调研
期刊
【主持人语】党内政治文化,是一个政党在长期政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政治信念、政治认知、政治价值、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我们党虽然一贯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实践,但在党的文献上,明确使用“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还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2016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的讲话中,首次使用了“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明确提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习近平总
期刊
【编者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冲击,中国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国一盘棋,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国内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的下半场,如何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经济形势,如何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理论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合乎逻辑的理论演绎。马克思主义对人的需要和利益进行了深刻阐释,将利益集团置于关系范畴和历史范畴中进行考察,并建立了系统的理论解释框架,揭示出利益集团的本质特征与生成逻辑。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根本上超越了狭隘的集团利益和特殊利益诉求,其所具有的阶级性、先进性、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意味着
期刊
〔摘要〕迄今为止,身份政治仍然是一个学界争论不休的领域,许多学派都提出自身对身份政治的理解范式。自由主义虽然不是最先关注身份政治的学派,但它对于身份政治的回应主导着西方社会对于民主危机的解决方式。自由主义制度认同的出发点是保障个体权利,国家只是作为外在的程序化架构而存在,而个体只需对于国家负有最低限度的国家认同感。制度认同的核心要义是通过制度认同来维系国家的向心力,其价值序列为政治价值秩序代替心灵
期刊
〔摘要〕政策设计的实践源于设计科学领域方法的借鉴,是政策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对于政策设计的特性,西方学界形成了以“问题”为中心、以“政治”为中心和以“非设计”为中心的三种解释路径。工具主义与建构主义是政策设计研究的两种典型取向,前者关注政策工具的选择与组合,历经“旧”工具主义到“新”工具主义的转向;后者关注目标人群属性及其相应的政策利益与政策负担的分配,重在重新审视拉斯韦尔的“政治关心”。作为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