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来源 :金色年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baoso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不是刻板的知识传授,而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感悟和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作者简介]李世流,男,广西乐业县同乐镇麻阳朝小学,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很抽象,与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生活化教学,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措施。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必将应用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数学生活化,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及数学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笔者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面做了一点初浅的尝试。
  
  一、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人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在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数学课能以学生事例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将会提高学习兴趣,使思维与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景,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把数学问题改变为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幅幅画面。如相遇问题中“相向、相对、相背而行”这些概念不易理解,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上讲台走一走、演一演,让他们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领悟这些概念的内涵。如学生学习了连乘应用题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题:爸爸的药瓶标签上写着“100mg×100片”,医生开的药方上写着“每天吃3次,每次吃300mg,一个疗程10天。”你认为这瓶药够吃吗?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取材赵老师到商场买4个排球,每个排球零售价65元,若买5个或5个以上。可按八折优惠,赵老师该怎样买合适?有的说赵老师就按零售价买4个(他只需要4个篮球);有的说赵老师按八折优惠买5个(按优惠价买5个和零售价买4个的价钱一样,同样价钱可多得一个篮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程度,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领悟学习数学的价值,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上发展。例如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堂练习:三年级一班购买了乒乓球和球拍,如何合理地分给大家呢?学生纷纷谈了想法:有多少副,分给哪些同学,分得一样多还是有的多有的少,随着学生的发言,师生共同归纳出分东西的一般思考步骤:“分什么,有多少,分给谁,怎样分。”接着,我告诉学生:三年级一班共有5个小组,这些乒乓球和球拍一共90副,怎样分呢,大家说:“平均分,列式题90÷5=18副,每个小组18副。”我提出新的问题:“三年级一班这5个小组人数不一样,第一和第二小组都是8人,第三小组是9人,第四和第五小组都是10人,你们认为按上面的方法分合理吗?”大家又讨论开了:按小组平均分不合理,必须按小组人数的多少分。我接着问怎样按各小组人数的多少分呢?提出好多办法:有的说可以先算每组人数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总副数乘以几分之几,等等,我根据学生的建议,指出这种按份数大小分配的实际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
  
  三、重视作业设计一突出学以致用
  
  数学实践性作业是根据数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相联系,将数学知识融化于生活实践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作业,其特性是:内容的生活性、启发性,形式的多样性、开放性,过程的灵活性、挑战性,结果的多元性、适应性。如教学了“认识人民币”后,布置学生和父母一起去购物;教学了“认识时间”后,布置学生:①和父母玩拔钟游戏;②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③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安排表。
  总之,数学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课堂教学,应该充分让学生模仿生活情景、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帮助学生丰富生活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桥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采取合理的方式设置疑问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呢?首先,设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其次,设疑要在历史基础知识与历史思维能力的互相促进上多下功夫。再次,设疑要有意识地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下功夫。   关键词:认知心理 历史基础知识 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与现实    在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 “填鸭子”式的教学比比皆是,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学过程只是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
期刊
[摘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互动,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教学  [作者简介]王书海(1981—),男,汉族,大学专科学历,广西全州县大西江镇枫木山小学,教师。    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在小学
期刊
[摘要]课堂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慧的场所,也是探究和传授语文知识的首要方面。文章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利于发展学生智慧的课堂情境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创设;学生智慧;课堂情境  [作者简介]廖庆和(1953-),男,汉族,大专学历,广西贺州市钟山县第三中学,教师。    用新的教学理念开创课堂情境,重建课堂生活,教有生命的学科,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的关键。  学生对
期刊
[摘要]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应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本文围绕这一主题,论述如何提供优质服务。  [关键词]检察;职能作用;新农村建设  [作者简介]潘世文(1955—),男,壮族,广西马山人,大专学历,广西马山县检察院政工科,科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筹全局、着眼未来,与时俱进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衡
期刊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自主建构式、探究式等设计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能力 培养 过程和方法 科学探究的方法 主体性 主动性 创造性    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诗赋略》的赋体观念、赋的评价标准以及分类标准。  关键词:赋体观念 评价标准 分类标准    《诗赋略》著录了汉代大部分的赋作及歌诗,显示了汉代赋的繁荣状况。它所体现的赋体观念以及诗赋的分类标准也值得探讨。    一、《诗赋略》的赋体观念     班固《汉志·诗赋略》序说:“不歌而诵谓之赋”。强调赋的不入乐性质,似乎界定了“赋”之为体的范围:“不歌而诵”,符合此标准的文章都可称
期刊
摘 要: 如何加强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长的“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论述了“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并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    “90后”大学生主要是指90年代出生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他们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人生态度、
期刊
摘要:在药物化学教学中通过尝试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开设设计性实验、重视实践能力、建立全面的考核方法等探讨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药物化学 教学 创新思维    1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开放式教育的确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新世纪的医药学人才不仅
期刊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改进和加强德育教学工作,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几年来不断创新理念,改进方法,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等纳入德育教育的每一个课堂,才能使德育教学取得实效。    一、刻化教材,以理教人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但课堂教学绝不仅仅限于课文的内容,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教书育人,要引导学生把理论转化为实际行
期刊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一本才面向全市征集并新鲜出炉的《爱在2008,抗震救灾诗歌集》。随手翻阅时,一首《向志愿者敬礼》映入眼帘。诗中写到:我不知道你是谁,在那个阴雨的晚景,把我从废墟中救起。我想为你擦去脸上的雨水,你却给我一个绿色的背影……  一行行诗句仿佛触动了我每一根神经,使我不禁重新审视自己引以为荣的教学成果。一直以来,我从不为自己的辛劳付出感慨什么,也不为自己的无私奉献索取什么,但却总为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