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060-02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都要面对无数的学生,他们来源不同,受家庭、社会及个人身心等方面的影响,总会出现个性上的千差万别。但他们共同拥有一个目标——成人,所以,如何塑造心灵,让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就必须做一名辛勤的园丁,该浇水、施肥、无限的呵护,该修枝去虫就得拨乱反正。因此,必须学会赞美和批评。通过赞美使他们满足自我,油然产生学习动力,通过批评,帮助他们找出自身问题,少走弯路,迅速步入正途。所以,对待学生一定要掌握“赞美”和“批评”的度,让这把双刃剑给孩子们披荆斩棘,铺就一路阳光大道。
赞美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特别是学生,自尊心很强,恰当的赞美,会使他心存感激,在感情上与你更近一步,从而在心灵上便于沟通,教师的言行,才变得可敬可信。穿越师生之间的鸿沟,成为良师益友。如果教师一味指责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现不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此 下去,就会和学生之间产生距离感,教师变成了“圣人”,学生变成了“朽木”,教师逐渐对学生产生失望,甚至失去教育他们的职责,更丧失了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学生也变得对自己没有希望,没有目标,成了混混年龄,最终成为社会的残次品。教师和学生成了两条道上的孤星,双方殊途同归,走向末途。那么,如何去学会赞美呢?
首先,赞美要有真诚的态度,通过学生身上的细微之处,细致观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建立每个学生的档案,真实的反映出每个学生的优点,由点及面,形成真实具体的内容,这样才能在适当的时机,有充分的理由,客观公正的对学生进行 赞美,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让学生觉得这些优点其实其他孩子也有,没有什么了不起,甚至认为老师本身就太虚伪。
其次,要注意赞美的场合。当众赞扬学生,对学生而言,当然受到的鼓励是最大的,这 是一个赞扬学生的好方式,但采用这种方式时,要特别谨慎,因为被赞美和表扬若不是得到其他同学的客观认同,其他同学就会产生不满的情绪 。既使被赞美的人感到难堪,让他觉得不好意思,更让其他同学产生嫉妒不满的情绪。例如:一组学生进行劳动,教师就应该认认真真观察孩子在劳动中的心态,表现以及劳动效果,对那些平时学习成绩差,纪律差的同学,如发现劳动表现的好,这时就可以很诚恳的进行当众表扬,肯定他对待劳动的态度如何积极,如果他以这种态度对待学习,他一定会成绩优异,如果以这种态度对待生活,将来他肯定会成为成功人士。同时 ,再提议大家向他学习,如果再让 学生对此次劳动进行小结,就会收到一人受奖,全体受益的良好效果。
第三,适当运用间接赞美的技巧,所谓间接赞美就是借第三者的话来赞美对方,这样比直接赞美对方效果好。比如:班上有一名孩子,上课不专心,经常做小动作,甚至有一次上课期间还去拍打邻桌同学,我发现后,找他谈话,但他找出了很多理由。根本不承认自己有错,不管老师如何开导:同学之间要团结,上课要注意听讲。他都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态,所以我就迅速结束了此次谈话。过了几天,我利用夕会,召开了一次“说说班上谁最讲义气的对话活动,说出具体事例,再夸夸他,结果班上同学非常踊跃,一个个说出了这个同学多么多么的帮人,怎么怎么的助人。看到同学的表扬,他红着脸,低着头,最后在我的注视下,他终于勇敢的站起来,说:“其实我没有那么好,上课不注意听讲,有一次课上还拍打邻桌。”最后自发的说出:我一定会改的。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间接赞美,既帮助了问题学生,也对其他学生是一个启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种间接赞美是在当事人不在场的时候赞美,这种方式有时比当面赞美所起到的作用更大,一般来说,背后赞美都能传达到本人,这除了能起到赞美的激励作用外,更能让被赞美者感到你对他赞美是诚挚的,因此更能加强赞美的效果。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思想不成熟,易冲动,更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及时地加以批评和指正,是很有必要的,有人说赞美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这是很有哲理的,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被娇宠惯了,接受不了批评,自尊心,承受力较差,因此,批评时一定要讲究技巧。
首先,要以真 诚的赞美做开头,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等于他一无是处,所以在批评学生时,如果只提出他的短处而不提他的长处,他就会感到 心理上不平衡,感到委屈!例如:一名学生经常不交作业,我就找他来,先对他说,你的字写得真的很棒,班上没有谁比你写得好,可是我几天都没有看到那么棒的字了,感到很难受,是不是你出了什么问题,没有按时交作业呢?这时孩子低着头承认了不交作业是因为没有注意听讲,把精力放在上网上了,这时我在因势利导帮他分析上网的坏处,批评他不交作业的后果,从此,这个学生再也没有出现过此类现象。
第二,批评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伤害自尊和自信。批评他人通常是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批评的时候一定要客观具体,应就事论事。要记住:批评他人并不是批评对方本人,而是批评他的错误行为,千万不要把错误行为扩大到对象本人的批评上。同时要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批评技巧,但是这些技巧必须围绕一个核心,就是不损对方的面子,不伤对方的自尊。指责本身就是为了孩子好,如果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与自信,那就失去了批评的意义。例如:“我像你这个年龄也经常会犯下这种错……”“每个孩子都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孩子天性好玩……”“像你这么聪明的人,我实在无法同意你再犯同一样的错误。”“你以往的表现是那么优秀,犯这样的错误,令我不能相信”等等。
第三,友好的结束批评。正面的批评,或多或少会让孩子感到一定的压力。如果批评弄得不欢而散,对方会增加精神负担。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对抗情绪,这会为以后沟通带来障碍,所以,每次批评应尽量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不应该以“今后不许再犯”“再犯了怎么办?必须做出保证”之类的话作为警告。而是该对对方表示鼓励,提出充满感情的希望。比如说:“我想你会做的更好!” 或者“我相信你”并报以真诚的微笑。让孩子把这次谈话的回忆当成对他的鼓励而不是一次打击,这样会帮他打消顾虑,增强改正错误,不断提高的信心和动力。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作为教师,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不仅要像慈母一样的付出爱,让他们在赞美中成长,更要像严父一样的严格要求,使他们在“批评”中成才,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园丁,培养出满园春色,花团锦簇,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的人才,完成社会、时代、人民赋予教师的伟大使命,把教育事业推向前进,才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都要面对无数的学生,他们来源不同,受家庭、社会及个人身心等方面的影响,总会出现个性上的千差万别。但他们共同拥有一个目标——成人,所以,如何塑造心灵,让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就必须做一名辛勤的园丁,该浇水、施肥、无限的呵护,该修枝去虫就得拨乱反正。因此,必须学会赞美和批评。通过赞美使他们满足自我,油然产生学习动力,通过批评,帮助他们找出自身问题,少走弯路,迅速步入正途。所以,对待学生一定要掌握“赞美”和“批评”的度,让这把双刃剑给孩子们披荆斩棘,铺就一路阳光大道。
赞美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特别是学生,自尊心很强,恰当的赞美,会使他心存感激,在感情上与你更近一步,从而在心灵上便于沟通,教师的言行,才变得可敬可信。穿越师生之间的鸿沟,成为良师益友。如果教师一味指责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现不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此 下去,就会和学生之间产生距离感,教师变成了“圣人”,学生变成了“朽木”,教师逐渐对学生产生失望,甚至失去教育他们的职责,更丧失了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学生也变得对自己没有希望,没有目标,成了混混年龄,最终成为社会的残次品。教师和学生成了两条道上的孤星,双方殊途同归,走向末途。那么,如何去学会赞美呢?
首先,赞美要有真诚的态度,通过学生身上的细微之处,细致观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建立每个学生的档案,真实的反映出每个学生的优点,由点及面,形成真实具体的内容,这样才能在适当的时机,有充分的理由,客观公正的对学生进行 赞美,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让学生觉得这些优点其实其他孩子也有,没有什么了不起,甚至认为老师本身就太虚伪。
其次,要注意赞美的场合。当众赞扬学生,对学生而言,当然受到的鼓励是最大的,这 是一个赞扬学生的好方式,但采用这种方式时,要特别谨慎,因为被赞美和表扬若不是得到其他同学的客观认同,其他同学就会产生不满的情绪 。既使被赞美的人感到难堪,让他觉得不好意思,更让其他同学产生嫉妒不满的情绪。例如:一组学生进行劳动,教师就应该认认真真观察孩子在劳动中的心态,表现以及劳动效果,对那些平时学习成绩差,纪律差的同学,如发现劳动表现的好,这时就可以很诚恳的进行当众表扬,肯定他对待劳动的态度如何积极,如果他以这种态度对待学习,他一定会成绩优异,如果以这种态度对待生活,将来他肯定会成为成功人士。同时 ,再提议大家向他学习,如果再让 学生对此次劳动进行小结,就会收到一人受奖,全体受益的良好效果。
第三,适当运用间接赞美的技巧,所谓间接赞美就是借第三者的话来赞美对方,这样比直接赞美对方效果好。比如:班上有一名孩子,上课不专心,经常做小动作,甚至有一次上课期间还去拍打邻桌同学,我发现后,找他谈话,但他找出了很多理由。根本不承认自己有错,不管老师如何开导:同学之间要团结,上课要注意听讲。他都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态,所以我就迅速结束了此次谈话。过了几天,我利用夕会,召开了一次“说说班上谁最讲义气的对话活动,说出具体事例,再夸夸他,结果班上同学非常踊跃,一个个说出了这个同学多么多么的帮人,怎么怎么的助人。看到同学的表扬,他红着脸,低着头,最后在我的注视下,他终于勇敢的站起来,说:“其实我没有那么好,上课不注意听讲,有一次课上还拍打邻桌。”最后自发的说出:我一定会改的。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间接赞美,既帮助了问题学生,也对其他学生是一个启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种间接赞美是在当事人不在场的时候赞美,这种方式有时比当面赞美所起到的作用更大,一般来说,背后赞美都能传达到本人,这除了能起到赞美的激励作用外,更能让被赞美者感到你对他赞美是诚挚的,因此更能加强赞美的效果。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思想不成熟,易冲动,更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及时地加以批评和指正,是很有必要的,有人说赞美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这是很有哲理的,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被娇宠惯了,接受不了批评,自尊心,承受力较差,因此,批评时一定要讲究技巧。
首先,要以真 诚的赞美做开头,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等于他一无是处,所以在批评学生时,如果只提出他的短处而不提他的长处,他就会感到 心理上不平衡,感到委屈!例如:一名学生经常不交作业,我就找他来,先对他说,你的字写得真的很棒,班上没有谁比你写得好,可是我几天都没有看到那么棒的字了,感到很难受,是不是你出了什么问题,没有按时交作业呢?这时孩子低着头承认了不交作业是因为没有注意听讲,把精力放在上网上了,这时我在因势利导帮他分析上网的坏处,批评他不交作业的后果,从此,这个学生再也没有出现过此类现象。
第二,批评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伤害自尊和自信。批评他人通常是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批评的时候一定要客观具体,应就事论事。要记住:批评他人并不是批评对方本人,而是批评他的错误行为,千万不要把错误行为扩大到对象本人的批评上。同时要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批评技巧,但是这些技巧必须围绕一个核心,就是不损对方的面子,不伤对方的自尊。指责本身就是为了孩子好,如果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与自信,那就失去了批评的意义。例如:“我像你这个年龄也经常会犯下这种错……”“每个孩子都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孩子天性好玩……”“像你这么聪明的人,我实在无法同意你再犯同一样的错误。”“你以往的表现是那么优秀,犯这样的错误,令我不能相信”等等。
第三,友好的结束批评。正面的批评,或多或少会让孩子感到一定的压力。如果批评弄得不欢而散,对方会增加精神负担。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对抗情绪,这会为以后沟通带来障碍,所以,每次批评应尽量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不应该以“今后不许再犯”“再犯了怎么办?必须做出保证”之类的话作为警告。而是该对对方表示鼓励,提出充满感情的希望。比如说:“我想你会做的更好!” 或者“我相信你”并报以真诚的微笑。让孩子把这次谈话的回忆当成对他的鼓励而不是一次打击,这样会帮他打消顾虑,增强改正错误,不断提高的信心和动力。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作为教师,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不仅要像慈母一样的付出爱,让他们在赞美中成长,更要像严父一样的严格要求,使他们在“批评”中成才,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园丁,培养出满园春色,花团锦簇,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的人才,完成社会、时代、人民赋予教师的伟大使命,把教育事业推向前进,才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