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之边:桃花源在哪里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8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是小说故事的背景
  《边城》首先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茶峒小镇。茶峒地处湘西、黔北、川东交界的偏僻山区,也正因此,显示了它未曾受到畸形都市文明污染的自然美,为《边城》的情节发展提供了一个必要的环境。
  小说的重要背景介绍都是在景物描写中完成的。如开头的一段:“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寥寥数语,将小说场景、人物和人物的活动环境涵盖其中。甚至主人公翠翠的名字,也是在景物描写中交代的:“为了住处两山多草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
  《边城》景物的根源是“水”。翻开作品,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条动人的小溪。这条清溪碧流用自己淡淡的绿色,装饰了茶峒的山、树,装饰了茶峒的风光景色。酉水两岸的村镇、碾坊、筒车,小溪流上的绳渡、水磨,茶峒的街道、码头,碧溪边的翠竹,乃至山区的雾霭风霜,无不具有湘西特有的迷朦而又青翠的色调。正如作者所说:“无一地无一时不使人神往倾心。”
  这些景物描写最突出的共同特点,就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就是对在大自然中生存的人类的描写,都在追求一种优美、和谐的意境。所以自然、人文景物有时并不容易区分。
   环境是人物命运的象征
  小说中每每情节发生变化或结构进入下一个阶段时,便会以景物的变化来作为预示。如为了描写小城和大佬二佬兄弟,先写白河:“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
  在《边城》中,自然景物都具有某种“寄情”在内,这不是指主观好恶的判断,而是自然景物与人的命运的生生不息、共同演进。如“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时,翠翠“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又如美妙的情歌即将响起的夜晚,自然也那样宁静美丽:“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更明显的如老船夫去世的那一天:“黄昏时天气十分郁闷……夜间果然落了大雨,夹以吓人的雷声。电光从屋脊上掠过时,接着就是旬的一个炸电。”到了天明,翠翠才发现,屋后的白塔倒了,老船夫也在雷雨将息时去世了。
   环境对作品主题的烘托
  很多人透过《边城》朴实的语言找到了“现代的桃花源”。在偏远的茶峒小镇,看不到邪恶、奸诈和贪欲;沉稳的山载满了老船夫厚重的爱,灵动的水浸入了翠翠轻秀的美,水流有声,山却无言,山水相绕,天地相依,情真意切,其乐融融。这里的人们纯净可爱,没有任何的污染,只有真情,只有真爱。在这样一片净土上,人们忘记了城市的喧嚣与浮华,忘记了一切如“丑恶、肮脏、野蛮”这些污秽的词汇,忘记一切的压力与负担,心灵得到了释放,找回了人性本真的东西:善良。这就是环境描写的妙不可言之处。
  在没有多少自由空气的中国三十年代社会,大多数进步作家作品都着重表现当时人民在反动政权统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黑暗现实。但作者却以对湘西那片朴野的土地和人民的浪漫抒写,去营建民族的理想德行和灵魂,表达出对黑暗现实的否定。
  赏析完《边城》的环境,让我们回到如何解答类题的话题上来。
  在小说阅读中,对环境描写作用的考查常见的题型有:本文第X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第X段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本文多次出现对XXX段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以上设问形式落脚点有二:一是谈环境(景物)描写的特点,一是谈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谈特点是从对环境的呈现“态势”来说的,答题时多用形容词概括,且答案字数很少,类似填空题。如“萧瑟”“冷峻”“生机勃勃”等。谈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要复杂一些。环境(景物)描写是小说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它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主旨的表现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因此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要从人物、主题、情节三方面考虑。
  从对塑造人物作用来看,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从情节方面看,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暗示人物命运,暗示情节的发展;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从主题方面看,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揭示主题,深化主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常常将几种作用揉合在一起的。
其他文献
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劳动人口比例较高,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人口红利”不意味着经济必然增长,但经济增长一旦步入快车道,则“人口红利”势必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优势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例1 1980年我国开始执
期刊
2015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纪念战胜纳粹德国70周年暨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时光荏苒,七秩春秋,我们排除所谓的“正”与“邪”观念,会发现苏德战争是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爆发的,其本质是两种区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兴现代化模式的正面碰撞。在这一人类史上最大的战争里,双方数百万人沙场厮杀,历经四次转折:基辅会战德国大获全胜,却得不偿失;莫斯科保卫战,德军拼尽全力却难逃失败;斯大林格
期刊
问:在两者之间用between,三者以上用among。那么The old man divided his property between his three sons. 这句话中的between为什么不用among呢?  首先介绍一下between和among的基本用法,然后回答你的问题。  1. between一般指两个人或物的“之间”,可接复数名词或代词,也可用between... and.
期刊
[ 千呼万唤始出来——产生]  例1 1872年,“机器缫丝(厂)创于简村堡陈启沅(源),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以其交洋人也”。材料中的缫丝厂最可能坐落于( )  A.北京附近 B.广州附近  C.西安附近 D.成都附近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及其特点。从课本内容可知,在西方列强侵略影响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在通商口岸,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等开始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开
期刊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仅用3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欧美等西方国家用100年甚至200年完成的人口转变,即人口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三低”的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死亡率往往先于出生率而下降,从而造成人口在一段时间内高速增长;当出生率也下降到低水平后,人口会因高速增长期间出生者进入劳动年龄而形成一个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高、人口抚养负担轻、
期刊
一、人口迅速增长,社会压力剧增  人口迅速增长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过快增长将产生一系列的深远影响。  1.粮食供给不足。很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一些国家,粮食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人均粮食消费水平低下,且呈下降趋势。粮食问题已成为不少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  2.就业问题严重。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偏低,劳动力供给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与有限的就业需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
期刊
[ 中西科技成果比较]  例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在该书的序言中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
期刊
[ 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型]  例1 安慰剂效应(源自拉丁文placebo,释义为“我将安慰”),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这个现象的存在,科学家至今仍未能完全破解。如早在抗菌素发明以前,医生们就常常给病人服用一些明知无用的粉末,有的甚至还平安地渡过了诸如鼠疫、猩红热等“鬼门关”。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  ①必然性作为偶然性的累积并不以人的意
期刊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是:在每次随机试验中,不同的试验结果有无限多个,即基本事件有无限个;在这个随机试验中,每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即基本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在某种意义上说又是相同的,因为它们的数学本质是一样的,属于同样的数学模型. 我们可以化无限为有限,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化几何概型为古典概型加以解决. 几何概型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的频率逐步加大,下面结合几个实例分析说明
期刊
圆锥曲线是高考必考题,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和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重要数学思想,涉及距离、斜率的基本概念. 定点、定值问题是解析几何考查的热点题型之一,这类问题的一个基本思想是等式的恒成立.  特殊入手,再证明  例1 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的焦距为2,两焦点与短轴的一个顶点的连线构成直角三角形.  (1)求椭圆的方程;  (2)过点[M(0,-1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