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有趣、生动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教学方法;课堂检测;课堂实效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和地域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它又是一门艺术课程。地理的教学过程就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知情意互相交流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真心的喜欢地理、用心的学习地理,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探讨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著名的思想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地理学科始终充满着兴趣,“好之、乐之”,那样,就不愁学生学不会地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怎样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精心设计好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营造趣味、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真正提高地理教学的课堂实效性。在平时教学中可以做好以下三方面:
一、注重课堂的导入部分——抛砖引玉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部分既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这节课课堂氛围调动的关键。一节课能否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导入部分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平时教学中,课堂的导入部分,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做精心的设计,或以游戏形式开始,或以问题导入,或以故事开头……例如:在教《陆地和海洋》这节课,一开始上课, 先让学生玩一个简单的游戏:给学生一个地球仪,同学互传地球仪,每个学生接到地球仪时,记住右手大拇指接触部分是蓝色还是其他颜色(蓝色表示海洋,其他颜色表示陆地),游戏结束后统计右手大拇指接触部分颜色的数据。学生的热情顿时高涨,但心中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做这个游戏?学生带着兴趣完成了游戏。整节课学生也带着疑惑认真听讲,等到讲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时,学生恍然大悟。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但学生们记忆犹新。再如学习《世界的宗教》这节课时,可以就大家熟知的《西游记》提出问题:①唐僧师徒去西天做什么?(取经)②他们取得是什么经?(佛经)③唐僧师徒到哪里取经?(天竺或印度)④他们为什么要到印度取经呢?这时学生可能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借机引入新课学习。带着问题的学生一定会为了揭开答案而专心致志地上好这节课的。
二、应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可以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衡量。而这两方面的实效性则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我们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不仅课堂教学效果差,而且学生对地理科学习的兴趣也会慢慢消磨殆尽。鉴于地理学科综合性、地域性、趣味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上我们可以把生活带入课堂,把学生带出课堂,带入自然,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和老师一起体会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体验地理学科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那么教学的实效性就不言而喻了。
(一)关注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走亲访友、出门旅游、天气变化、大到自然灾害、资源开发、国情国策无不与地理学科密切相关。学习地理应该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这不仅能够化抽象为具体,还有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时,我们可以在布置预习时就留给学生一个任务:学生观看电视中的天气预报节目,然后在上课时,模仿主持人播报一下天气情况,并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说出一些生活小常识。这样做既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二)师生互动,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些地理知识非常的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这无疑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避免这种想象的发生呢?我个人觉得,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些简单的教具,既能引发兴趣,有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地球仪》时,教师可以和学生用铁线、乒乓球和橡皮泥等材料一起制作简单的地球仪。通过制作过程,学生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而且,通过形象的物体,他们对“经纬线”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三)手绘草图,再现地理知识要点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是地理学科的“语言”, 学生可以从图中直接获取许多的地理知识。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兴趣和读图能力呢?把地图上的知识转移到学生的头脑中呢?我觉得教会学生画地理草图,简化课本相关文字表述并体现在草图上,既能达到图文并茂,以图释文,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在教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时,让学生在纸上先画出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再根据本区的位置画出大致轮廓,然后让学生在草图上的相应位置标出印度洋和太平洋、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埃塞而比亚高原、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尼罗河等重要的地理事物。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找、标掌握了本区的重要地形区和位置。当学生把草图画完后,该掌握的地理知识也掌握了,回头再看看自己的“杰作”,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三、有效的课堂检测----完美收官
检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角度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即学生对课堂上所讲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留出一小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检测,这样不仅能够再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及时补缺补漏。课堂检测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同学互相问答,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可以板画草图让学生填图等等。
爱恩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良好开端。”没错,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当然,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把一时的兴趣变为永恒的爱好,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决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贯穿在整个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地理新课程标准》
[2]《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有效教学》
[3]《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有效技能》
关键词: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教学方法;课堂检测;课堂实效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和地域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它又是一门艺术课程。地理的教学过程就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知情意互相交流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真心的喜欢地理、用心的学习地理,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探讨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著名的思想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地理学科始终充满着兴趣,“好之、乐之”,那样,就不愁学生学不会地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怎样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精心设计好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营造趣味、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真正提高地理教学的课堂实效性。在平时教学中可以做好以下三方面:
一、注重课堂的导入部分——抛砖引玉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部分既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这节课课堂氛围调动的关键。一节课能否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导入部分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平时教学中,课堂的导入部分,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做精心的设计,或以游戏形式开始,或以问题导入,或以故事开头……例如:在教《陆地和海洋》这节课,一开始上课, 先让学生玩一个简单的游戏:给学生一个地球仪,同学互传地球仪,每个学生接到地球仪时,记住右手大拇指接触部分是蓝色还是其他颜色(蓝色表示海洋,其他颜色表示陆地),游戏结束后统计右手大拇指接触部分颜色的数据。学生的热情顿时高涨,但心中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做这个游戏?学生带着兴趣完成了游戏。整节课学生也带着疑惑认真听讲,等到讲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时,学生恍然大悟。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但学生们记忆犹新。再如学习《世界的宗教》这节课时,可以就大家熟知的《西游记》提出问题:①唐僧师徒去西天做什么?(取经)②他们取得是什么经?(佛经)③唐僧师徒到哪里取经?(天竺或印度)④他们为什么要到印度取经呢?这时学生可能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借机引入新课学习。带着问题的学生一定会为了揭开答案而专心致志地上好这节课的。
二、应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可以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衡量。而这两方面的实效性则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我们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不仅课堂教学效果差,而且学生对地理科学习的兴趣也会慢慢消磨殆尽。鉴于地理学科综合性、地域性、趣味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上我们可以把生活带入课堂,把学生带出课堂,带入自然,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和老师一起体会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体验地理学科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那么教学的实效性就不言而喻了。
(一)关注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走亲访友、出门旅游、天气变化、大到自然灾害、资源开发、国情国策无不与地理学科密切相关。学习地理应该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这不仅能够化抽象为具体,还有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时,我们可以在布置预习时就留给学生一个任务:学生观看电视中的天气预报节目,然后在上课时,模仿主持人播报一下天气情况,并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说出一些生活小常识。这样做既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二)师生互动,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些地理知识非常的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这无疑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避免这种想象的发生呢?我个人觉得,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些简单的教具,既能引发兴趣,有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地球仪》时,教师可以和学生用铁线、乒乓球和橡皮泥等材料一起制作简单的地球仪。通过制作过程,学生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而且,通过形象的物体,他们对“经纬线”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三)手绘草图,再现地理知识要点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是地理学科的“语言”, 学生可以从图中直接获取许多的地理知识。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兴趣和读图能力呢?把地图上的知识转移到学生的头脑中呢?我觉得教会学生画地理草图,简化课本相关文字表述并体现在草图上,既能达到图文并茂,以图释文,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在教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时,让学生在纸上先画出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再根据本区的位置画出大致轮廓,然后让学生在草图上的相应位置标出印度洋和太平洋、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埃塞而比亚高原、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尼罗河等重要的地理事物。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找、标掌握了本区的重要地形区和位置。当学生把草图画完后,该掌握的地理知识也掌握了,回头再看看自己的“杰作”,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三、有效的课堂检测----完美收官
检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角度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即学生对课堂上所讲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留出一小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检测,这样不仅能够再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及时补缺补漏。课堂检测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同学互相问答,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可以板画草图让学生填图等等。
爱恩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良好开端。”没错,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当然,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把一时的兴趣变为永恒的爱好,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决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贯穿在整个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地理新课程标准》
[2]《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有效教学》
[3]《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有效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