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的服务创新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hao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者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根本任务,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中心。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对公共图书馆读者的服务创新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互联网+”的概念,并对“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观念、服务模式及服务策略的创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公共图书馆创新读者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服务创新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服务行业之一,其服务模式及策略也发生了改变。公共图书馆如何有效地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模式及策略,从而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互联网+”概述
  1.“互联网+”的特征
  (1)跨界融合。跨界融合旨在通过变革创新,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跨学科、跨行业的深度融合。跨界不仅拓展了互联网的应用广度与深度,而且通过创新充实了“+”的实际内涵。
  (2)创新驱动。“互联网+”的实际应用是在创新2.0驱动下主动寻求各个行业发展的新业态,力求创新体系的重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3)重塑结构。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以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行业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原有的界限、结构与格局也被打破。通过重塑结构,传统行业也能够找到新的发展亮点、产生新格局。
  (4)尊重人性。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受到大众的青睐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主要因素是其通过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来实现对人性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多元的包容。
  (5)开放生态。创新2.0驱动下的跨学科、跨行业融合需要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的开放式生态服务系统,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为创新营造宽松的生态环境。
  (6)连接一切。连接在跨界、融合与创新中不可或缺。连接作为一种对话与存在方式,连接的内容、形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使用体验。
  2.“互联网+”公共图书馆。“互联网+”公共图书馆不仅仅是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简单叠加,更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时代下的先进技术、智能设备、简单而又易于操作的软件来实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变革与创新,为全民阅读提供全天候图书馆服务与阅览空间。
  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有机融合侧重于在创新2.0驱动下进行服务结构的重塑,注重读者的需求与使用体验,以开放、宽松的生态环境为读者提供所需的阅读资料与信息、便捷智能的阅读体验、无处不在的阅读空间,为全民阅读的推广助力护航。
  二、“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观念的转变与创新
  1.树立积极心态,深入认识“互联网+”。树立积极的心态,深入认识“互联网+”的本质与内涵、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密切关系、公共图书馆馆员角色的重要性、“互联网+”环境下工作内容与服务模式的多元性等,有利于公共图书馆馆员积极迎接互联网时代带给公共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找到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和读者的契合点,认真深入学习业务技能与网络信息知识,创新读者服务工作的方式方法,利用公共图书馆各种形式的文献、知识、数据与资源为读者提供所需的信息,为读者到馆阅览、网上阅览与访问,了解读者活动提供相应的空间和信息数据。
  2.积极探索“互联网+”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目前,互联网已经实现了与工业、农业、金融、交通、医疗、旅游、教育等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腾讯、支付宝、微信、P2P网络信贷等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图书馆的发展也必然受到“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务、新技术和新生态的发展为基础”的“互联网+”的影响。对于应用如此广泛的互联网,公共图书馆也需积极探索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有机结合以及“互联网+”在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方式方法中的应用。
  3.引导馆员树立多元化的服务意识。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也对馆员的业务知识、专业素养、网络信息技术、智能化设备应用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元化的读者需求也给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互联网+”的时代环境下,馆员不仅需要学习和掌握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网络信息技术、智能化设备应用,更需要树立多元化的服务意识,主动了解读者需求,积极探索服务模式的创新,利用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内的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微信、微博、支付宝等平台将公共图书馆的文献等资源与互联网有机结合,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与效率,针对读者需求提供多元化、全天候、无处不在的图书馆服务,使全民阅读落到实处、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1.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获取信息习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设备的普及,智能手机、4G网络、平板电脑日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低头族”的队伍也不断壮大。有相当部分读者的阅读从书本转移到更加便捷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电子书也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有了这些便携的移动设备,读者不仅可以将排队等候、乘坐交通工具、茶余饭后的碎片时间利用起来,阅读感兴趣的文本以及观看视频课件,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所需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公共图书馆就需要在做好线下图书借还、报刊阅览等日常工作的同时,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获取信息习惯来探索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与读者沟通的网络信息平台,为读者推出合适的阅读内容和阅读空间来阅读并交流读书笔记与感想,获取讲座、交流活动等信息,促进全民阅读的有效推进。
  2.方便读者阅读,提升文献的流通速度与效率。目前,已有图书馆与书店合作,读者可直接到书店去选择感兴趣的图书,并凭借该图书馆的借书证将图书借走,由该图书馆负责与书店进行结算,这样一来,读者就可以直接、快速挑选到感兴趣的图书,使图书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当然,此类方案的实施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相互流通之中,其可行性还需要各公共图书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互联网+”所提供的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为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文献的流通速度与效率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3.简化手续流程,便捷业务办理。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模式下,时间是毋庸置疑的宝贵财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节约时间提供了有利条件。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为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便利,在信息与大数据的流通下,各种业务的办理手续与流程都更加便捷和人性化。在公共图书馆领域,此种便捷同样受到读者与馆员的大力欢迎。
  四、“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策略的调整与创新
  1.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平台质量。为了实现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公共图书馆首先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建设,为服务策略的调整与创新提供必要的设施支撑。其中,硬件设施不仅包括场馆建筑、停车场、办公设备、阅览座位以及其他配套设施,还包括图书查询、阅览与借阅机器设备等;软件设施不仅包括图书查询、阅览与借阅软件,更包括开发、使用一些方便读者获取信息的软件。通过实践不断创新,以使公共图书馆的硬件与软件设施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平台质量,为读者提供线上线下的图书、报刊等资源的阅览与借还服务,为全民阅读的推进提供基本保障。
  2.迎合读者习惯,精确服务定位。科技的发展与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多种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从各个角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互联网+”环境下读者的关注点是信息内容的精准推送。了解了这个现实情况,公共图书馆就需要“有效迎合”读者习惯,制定全面的服务策略,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阅览目的、不同知识层次的读者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精确进行服务定位,提升读者的阅览体验。
  3.加强馆员培训,提高服务效率。科技的发展进步、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有机融合对馆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还带来了新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公共图书馆就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对馆员进行相关业务与知识的培训,促使全体员工掌握与日常业务相关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软硬件操作技能等,帮助图书馆员快速地、熟练地掌握“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所要提供的各项服务。图书馆员应具备相应的服务理念、知识结构、职业道德准则等,而且图书馆员在集体学习之外还要开展“自我导向性学习”。
  4.加大服务宣传,惠及更多读者。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公共图书馆的各项好的服务与活动有待更加清晰、明了地传递到每个人手中。因此,公共图书馆还需加大服务宣传力度。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环境下,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公共图书馆进行创新与改革是大势所趋。公共图书馆要及时转变服务观念,树立积极的心态,探索“互联网+”在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应用,加强对馆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同时还要了解读者阅读习惯及喜好的改变,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及策略,从而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提升公共图书馆读者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骁斌.“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J].情报探索.2016(01).
  [2]张幸格.论“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其他文献
汉代著名学者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他的这句名言千古流传,向世人阐明了:读书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由课内阅读训练和课外阅读训练共同完成的。课内阅读训练在学校由老师指导下进行,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训练却成了我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快,交通运输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如何加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能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完善运政管理,成为目前交通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结合日常工作,谈一下个人的想法。  关键词:运政执法;法律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这是法规所赋予的神圣职权。《国道条》第五十五条还规定
期刊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面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但传统教学中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只注重教师滔滔不绝的教,而忽视了学生富有个性与主动性的学。这严重压抑了学生个性,阻碍了智力的发展,窒息了宝贵的创造力。为此,我们必须转化传统教学中长官式的教师角色,换变为新课程所倡导的有利于双边活动的学生式教师。  一、请学生当老师  请学生当老师
期刊
摘 要:重视教学情境设计,增强知识传授的有效性,指导学生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教师注重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针对性;教学反思;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语文课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语文课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社会转型期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然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在此之下所呈现的道德现状令人堪忧。由于新旧道德思想的冲突,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民主法制建设的滞后等等导致了目前道德的众多分歧。表现在当今社会中,道德“无用论,利益至上”,这样的观念占了主导地位。本论文旨在分析当下社会的道德现状,从而客观的评价其出现的问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当前已经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以及人民的素质提升问题。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众教育的主要场所,其管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能促使我国的图书馆行业得到持续的发展,现阶段图书馆管理工作有必要积极的结合一些现代管理理念,从而促使管理有效性能得到提升。本文主要对现代管理理念与图书馆管理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我国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有益的建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1995-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性定量地对我国城乡居民年储蓄余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及其各影响因素对论题的影响程度,经回归结果证明,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拉动居民储蓄余额的主要因素,股票市价总值与居民的储蓄呈负相关,而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对城乡居民的储蓄并无显著性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负相关。因此,在此研究基础上,建议建立健
期刊
摘 要: 一份人事档案,囊括了一个人的一生。随着企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性的增多,造成了“人档分离”现象。辽河油田公司锦州采油厂保管职工档案6954卷,其中有档无人档案为322卷。造成这些档案滞留的原因主要是辞职、除名、历史原因等。如何管理和转递这些人事档案,本文将从“人档分离”档案的原因、“人档分离”档案保管与转递三个方面论述。  关键词:人档分离;档案保管;档案转递  一份人事档案,囊括了一个人的一
期刊
摘 要:围绕篮球运动方向,对篮球运动中突破技术及运用进行分析,以利于篮球技术教学、训练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师;篮球运动  篮球运动是校园中深受学生欢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通过篮球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及遵纪守法的意识。如何使它转化成终身运动的行为,则需要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进一步理解,特别是对篮球技战术的了解。  突破是
期刊
摘 要:人类文化的载体和符号,就是文物,文物的灵魂所在,就是它所负载的非物质性文化。文物之所以被赋予鲜活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所具有的非物质文化的特征。而文物又是一种保存非物质文化的形式,只有有机的结合其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才能将民族文物的价值和文化内涵真正进行诠释。基于此,本文对民族文物的非物质文化特点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民族文物;特点;解析  在民族博物馆的每一件文物中,都有多种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