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五步技法,决胜考场作文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c12322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考试是语文科考试中的一大版块,它所占比分达40%,作文的成功在语文科考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掌握考场作文的一套技法就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关键词】考场作文;定题目;定内容;定主题;架结构;选材料;审语言
  作文考试是语文科考试中的一大版块,它所占比分达40%,作文的成功在语文科考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考场作文给考生的时间差不多是1个小时,在这规定时间内考生要完成从审题到定文的一系列工作。这时间就决定考生考场作文不能与平时作文练笔一样慢吞吞仔细地审题、选材、打草稿、修改、誊正,它只允许考生打完腹稿之后迅速完文。因此,掌握考场作文的一套技法就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一、定题目
  “文好一半题”,文章题目就如人的眼睛,明眸善睐就顾盼有情。好的题目就会使文章增色不少,它不单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且决定着文章内容的思想性和可读性,是考场作文成败的关键之一。如半命题作文“妈妈笑了,我 了”。补充完整这样看似简单的题目,其实是个技术活——学生必须先考虑:我怎样才能补得比别人好,怎样补题才能引出我自己的思路。题目的前半句的关键词是“笑”,这就很容易让学生顺着思维定势来补题:“哭”“也笑”“感动”等。如果作文者能够突破这个“笑”字的影响来补题,就容易补出新意。例如“我放心了”“我心凉了”“我坦然了”。
  二、定内容,定主题
  初接触作文试题,学生不能急于下笔作文,须先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连审题都不到位,结果可想而知,也只能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只有明确试题要求,确定本次写作内容,选择写作素材,所写作文才能符合试题要求。
  初步选定素材之后就需确定文章主题,也就是作文的立意。文章的“意”, 其实就是作者在体验生活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一种思想,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近年来,作文教改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自我,写出真情实感。
  如何确立文章主题?
  1.从题目或话题中探索主题
  面对题目,应对题目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分析,抓住题目的关键词,准确理解其含义,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如要求以“位置”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首先,要明确“位置”的含义。“位置”的含义有三:一是所在或所占的地方;二是地位(包括现实中的地位和在心中的地位);三是职位。“一”的位置是具体的,“二”和 “三”的位置则是抽象的。其次,要知道位置有相对性:如果你一直向上看的话,那么就会觉得一直在下面;如果一直向下看的话,那么就会觉得一直在上面。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因为目光而存在;座位有前后左右之分,职位则无高低贵贱之别。最后,还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位置上,就能够多一分爱心和耐心,多一分永不熄灭的希望;站在儿女的位置上,就能多一分真情和深情,多一分永不消减的愧疚。只有处在别人的位置上时,也许才会理解别人,才会留恋自己的位置;一个既不理解别人,又对自己的位置毫不留恋的人,就很难在别人的心目中有什么位置。当然,这同时也意味着,任何时候都不要以自己的位置炫耀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以别人的位置贬低别人。经过分析,明确了内涵,就容易下笔了。
  2.结合现实探求主题
  写作时尽量从正面表达思想,有时也可结合现实逆向立意。比如以“农民工”为话题,一般同学都会围绕农业科技的进步,大量农民洗脚上田,进城务工,亦工亦农,既增加了个人收入,又缓解了城市对劳务工的需求紧张。而有一名同学则根据自己乡村的现实从另一方面立意:家乡许多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田园闲置荒芜了。邻居王叔叔干脆让刚上初中的女儿辍学回家带小弟弟。文章写的是农民工带来的“田荒”“园荒”“人荒”,触及的是农村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立意独到,震撼人心。
  3.变换角度去寻找新的主题
  如以“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一般考生经过一番思索之后都能根据“根”这一具体事物的内在含义去立意,得出诸如“做人不能忘本”之类的主题。而有一位考生却能在此基础上做更深的挖掘,确立这样的主题:只有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去实现自我价值,才是对“根”的最好的回报。角度一变,自是胜人一筹。
  4.巧用联想去表现文章主题
  这是指借助于某种事物来表现文章主旨的立意方法。巧用联想,由物及人,从而表现文章主题的。如以“台阶”为话题写作,我们脑海里要立刻出现台阶的形象,然后抓其不同侧面:抓台阶的作用,可提炼出“赞人梯的奉献精神”;抓台阶的层级特点,可提炼出“要循序渐进”的观点;抓台阶的走势,可提炼出“不断跃向新高度”等观点。由此可见,抓住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展开合理联想和丰富想象,新观点就纷至沓来了。在运用此法时,要注意恰如其分和层次分明。恰如其分,是指所咏物的品性与所歌颂的精神或人确有相似之点,不能生硬地拉在一起;层次分明,则指咏物抒情时要由外形到品质,由物体到精神(人),一层一层深入写来,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
  5.从所给的材料中确定主题
  就是分析材料提供的情况,推断其性质、原因和结果,从而概括出一个主题。如材料作文:有个朋友一天到晚,张口闭口就是“混日子”之类的话语。著名導演冯小刚曾经这样解释“混”字,去规劝这位朋友:它右边的字是“昆”,可以理解为日子是“比”出来的。那么如何去比呢?或者如何比得过别人呢?那就看“昆”字旁边的三点水——要有一点良好心态的水位,要有一点拼搏抗争的水准,还要有一点道德修养的水平,这样才是真正的“混”字,也是“混”的最高境界。这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材料作文题目。这则材料的主题可以有几种理解:一是通过“混”字,表现人要勇于竞争、要增强修养、要有良好的心态等。二是劝人有法。三是好人不要坏在嘴上——能做冯小刚朋友的人,应该不会是很差劲的,却因为口头上好说“混日子”这类的话,结果被人给批评了。   三、架结构
  所谓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它是作文的框架,规定了作文的形式和内容。如果我们把文章的“主题”比作“灵魂”,把文章的“材料”比作“血肉”,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文章的“结构”比作“骨骼”。结构作为文章的组織、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部表现。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要通过结构来加以显现。写文章,在明确写作对象,观察和研究了生活中错综复杂的现象后,动笔之前和写作过程中,必须把写作材料加以整理,处理好文章中的人物与人物、事件与事件以及人物与事件、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单有材料,而不加以梳理组织,不进行结构布局,是不会成为一篇美文的。而文章结构的完整必须遵循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文章的衔接、过渡、开头、结尾的技巧运用要巧妙。只有合理掌握这些技巧的运用,文章才能天衣无缝,结构完整,才能令读者爱读、愿读。2.要有合理的线索,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红线。更确切地说,线索是贯穿整篇文章的脉络。3.文章的结构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遵循客观事实。4.文章的结构应该服从和服务于主题的需要。主题是文章的“纲”,纲举目张,一篇文章,不论演绎出多少层次,形成多么复杂的格局,都必须以纲统目。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开头的方法很多,但可以大致地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就如凤凰的头冠,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语言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又如豹子的尾巴——紧凑有力,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四、选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幻的。材料也即是文章的内容,它决定着文章的可读性、思想性。作文框架一经确定,就须研究每一部分应选材料且该材料应如何表达出来。《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作文评卷要求》也明确提出:材料要真实,要贴近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材料选用的基本原则:1.紧紧围绕中心。2.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3.选用真实具体的材料。4.选用新颖、有特点的材料。如:“没有 的日子”一题,这一类题目,一是比选材,谁选的材料独到;二是比感悟,谁的文章表现的思想感情更新鲜、更有启发性。地球离了谁都照转?日子离了啥都照过?人缺了什么都照活?也许是这样的,但味道会不一样吧?这个题目,考查的就是考生对生活中某些特殊状态的感受能力。例如,没有老师的日子,你是怎样过的?没有作业的日子,你用那些时间做了些什么?你真的轻松了吗?没有批评的日子,你过得舒心吗?没有钱的日子,你生活得幸福吗?
  五、审语言
  “语不惊人誓不休”,作文中优美的语言能让作文大放光彩。语言的锤炼是考场作文的又一关键。在作文中,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总让人有种美的感受。我们若能把修辞方法娴熟的运用到作文中,必然会令自己的作文添色不少,自然很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名言、警句、格言、俗语、古诗文中的精彩之笔都历经时间的风吹雨打,穿越千百年光阴积淀流传下来,可以说是最具说服力的了。在我们的作文中,如果能适当地把这些历尽千锤百炼的句子镶嵌进我们的作文里,必定可以达到“以一敌十”的效果。例如,说到读书的好处,我们只要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即可比说出千言万语强得多。例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同时,在我国有不少的俗语、俚语、歇后语、地方特色的语言,往往因其通俗易懂,深刻而耐人寻味,因其生动活泼而又一针见血地揭示某些现象或某一问题而颇得人们的喜爱,这方面的典故流传至今又何止万万千呢!恰当地运用好这些语言,化为作文中的一个个亮点,收到的效果也必然是不同凡响的。恰当灵活地运用好词语,同样也会让语言变得特别的具有灵性。如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让山河顿生灵气;先贤吴均《与朱元思书》的“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使眼界豁然开朗;鲁迅先生的《故乡》中,闰土介绍捕鸟的方法时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就使得整个捕鸟活动真实又仿若眼前。优美语言使文章活色生香,增添文彩,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抓紧评卷老师的胃口、吸引评卷者的眼球,为作文获取大量的印象分。
  诚然,考场作文,由于时间所限,不允许考生可以像平时习作时那样慢慢吞吞起草、修改、反复阅读修改,再誊正成文。它又切忌考生急匆匆下笔成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了,有时就会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考场作文,要求考生应有冷静的心态谨慎审题、确定主题、选择材料、构建作文框架。人家对结构优秀的作文曾作这样形象的比喻——凤头、猪肚、豹尾,也就是开头要引人入胜、先声夺人,内容要充实、血肉丰富,结尾要严谨有力。所有这一切都须以腹稿形式深思熟虑来完成。掌握以上五步技法,架构搭成,成竹在胸,才能写出符合考题要求的美文来。
  参考文献:
  [1]广东教学,广东教育学会.2736.
  [2]湛海徐.作文指导—让作文语言出彩
  [3]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家长  我是中山大学一名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的一位老师。在孩子当初選择是否参加国学教育的时候,我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为在我们对幼儿发育行为障碍门诊当中,发现不少家长对幼儿教育存在很多误区。结合目前,幼儿教育可能存在很多误区的大环境下,汉源国学教育选取的内容、教育的方法,确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认为可以很好地推广。幼儿教育,在培养孩子优秀的人格品质以及良好的行为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在当今推崇西
教师对学生的爱,如果能从真诚、切实、公正、适度等方面去爱学生,师生感情才能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教才能情通,学生学才能理达,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师爱要真诚。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只有以自己真诚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架起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使学生乐意接近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这是教育好学生的基础。  由于教育是培养人的活
【摘要】由一节特别的说话、写话课引发思考,总结了四点有关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的体会:一是课堂上敢于创新,顺延学生兴趣去组织教学会事半功倍。二是说话训练以习作为演练,要学生爱书面表达首先让学生爱口头表达。三是说完就写,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四是利用学校里的新鲜事来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是攻克低年级说写难关的有效武器。  【关键词】表达;创新;兴趣;新鲜事;说写能力  我和
【摘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艰巨任务。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如何去转化这一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 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我深深地体会到转化后进生需要把握“四心”:鼓励激发自信心、关爱维护自尊心、严格要求聚其心、
几何知识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因此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使事物形、声、色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在学生面前展现几何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等,辅以教师的从旁提点,实现教师轻松教,学生轻松学,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小
课堂中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可以使一节课层次分明,有条有理,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见,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十分清晰的主线。古典诗词、现代诗歌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设计、组织教学主线尤为重要。  一、寻“题眼”——由课题设计主线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对于诗词教学来说,道理也是一致的,抓住诗歌、辞
长期以来,教师通常非常重视“培优补差”,最先认识的、印象最深的往往是最优秀的学生和最恶劣的学生,总是在这两种学生身上花费自己最大的精力;而“中层生”表现较平庸,心态较平和,常常被忽视、被遗忘。可是算起来,一个班级最优秀的和最冥顽的学生都只是少数,占多数的是中层生。管好中层生,很大程度上就管好了这个班级,所以管理好中层生是管理好班级的关键。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层生呢?  [关键词]中层生;关心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不断的开展。在当今环境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呢?进行课堂检测是方法之一,是教材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完成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如果能够设计好课堂检测,就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帮助打造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课堂检测;课堂效率;数学思维  课堂检测是课堂“先学后教,分层教学”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步骤。根据我校多年的摸索,我认为教师在设计课堂检测题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
所谓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人口的不断剧增、世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开展,使得世界气候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日益剧增,地球高空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频繁变更出现,严重危害到地球生物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发展。就算是人类曾引以为傲的高速增长不断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的污
[摘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共同进步。结合教学实际,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展开论述:精心部署合作学习小组;巧妙设计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积极实施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多元化评价。  [关键词]生本教育 合作学习 高效 多元化  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