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人生的况味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wa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 籁
  ——约瑟夫·施特劳斯作品《天籁》联想
   你仰头、仰头,耳朵像一对空空的盅儿,去承接由高无穷尽的天空滑落下来的声音。然而,你什么也听不到。人的耳朵不是听天体而只能听取俗世之音;所以人们说茫茫宇宙,寥廓无声。
   这宇宙天体,如此浩瀚,如此和谐,如此宁静,如此透明,如此神奇;它一定是一种美妙奇异、胜过一切人间音乐的天籁。你怎样才能听到它,你乞灵于谁?
   你仰着头,屏住气,依然什么也没听到,却感受了高悬头顶的天体的博大与空灵。在这浩无际涯、通体透彻的空间里,任何一朵云彩都似乎离你很近,而它们距离宇宙的深处却极远极远;天体中从来没有阴影,云彩的影子全在大地山川上缓缓行走,而真正博大不都是这样无藏于任何阴暗的么?
   当乌云汇集,你的双眼穿过那尚未闭合的云洞极力望去,一束阳光恰好由那里直射下来,金灿灿地和你的目光相撞,你是否听到这种激动人心的灿烂的金属般的声响?当然,你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还有那涌动的浓雾、不安的流光、行走的星球和日全食的太阳,为什么全是毫无声息?而尘世间那些爬行的蝼蚁、歙动的鼻翼、轻微摩擦纸面的笔尖为什么都清晰作响?
   如果你不甘心自己耳朵的愚蒙,就去倾听天上那些云彩——
   它们,被风撕开该有一种声音,彼此相融该有另一种声音,被阳光点燃难道没有一种声音?还有那风狂雨骤后漫天舒卷的云,个个拥着雪白的被子,你能听到这些云彩舒畅的鼾声吗?
   噢,你听到了!闪电刺入乌云的腹内,你终于听到天公的暴怒;你还说空中的风一定是天体的呼吸,否则为什么时而宁静柔和,时而猛烈迅疾?细密的小雨为了叫你听见它的声音,每一滴雨都把一片叶子作为碧绿的小鼓,你已经神会到雨声是一种天意。可到头来蒙昧的仍旧是你!只要人听到的、听懂的,全不是天体之声。
   辽阔浩荡的天体,空空洞洞,了无内容,哪来的肃穆与庄严?但在它的笼罩之下,世间最大的阴谋也不过是瞬息即逝的浮尘。人类由于站在地上,才觉得地大而天小;如果飞上太空,地球不过是宇宙中一粒微小的物质。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它们在宇宙间偶然邂逅,在相对时悄然顾盼,在独处中默然遐想,它们用怎样的语言来相互表达?
   多么奇异的天体!没有边际,没有中心,没有位置,没有内和外,没有苦与乐,没有生和死,没有昼与夜,没有时间的含义,没有空间的计量,不管用多巨大的光年数字,也无法计算它的恢宏……想想看,这天体运行中的旋律该是何等的壮美与神奇?
   你更加焦渴地仰着头——
   不,不是你,是约瑟夫·施特劳斯。他一直张着双耳,倾听来自宇宙天体深处的声音,并把这声音描述下来。尽管这声音并非真实的天籁,只不过是他的想象,却叫我们深深地为之感动。从这清明空远的音响里,我们终于悟到了天体之声最神圣、最迷人的主题:永恒!
   永恒,一个所有地球生命的终极追求,所有艺术生命苦苦攀援的极顶;它又是无法企及的悲剧性的生命境界。从蛮荒时代到文明社会,人类一直心怀渴望,举首向天,祈盼神示以永恒。面对天体,我们何其渺小;面对永恒,我们又何其短暂!尽管如是,地球人类依旧努力不弃,去理解永恒和走进永恒。我们无法达到的是永恒,我们永远追求的也是永恒。
   听到了永恒之声,便是听到了天籁。
  (选自《美人欧罗巴》
  含英咀华
   作者从声音入手,放眼整个宇宙,充满激情地歌颂了“天体之声”,并指出“天体之声最神圣、最迷人的主题”便是永恒,发人深省,充满了哲思理趣。文章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和谐宁静的艺术享受,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我们对生命境界的重新审视。声音本来就是难以用文字来描摹的,更何况是耳朵听不到的天籁之音?这恐怕只能像庖丁解牛那样“官知止而神欲行”,实在是高妙啊!
  小雨入端午
   今日进入端午假日,醒来很早,起身坐在我的“心居”,身闲气舒,意定神足。我这心居,不是斋号,乃是在阳台一角搭个棚屋,屋里屋外栽些花草藤蔓,屋间放置老家的绿茶、好吃的零食、有弹性的藤椅和心爱的木狮铁佛陶罐石砚等。这是一己的私人角落。平日在外边跑累了,回来坐在这里聚聚气力,抑或有什么未了的思考,便到这里舒展一下脑袋里的翅膀。
   今日,我特意在那个木雕花架上挂了几件艳丽五彩的小物件——丝线粽子。这种端午特有的吉祥小品,给花架上青翠又蓬松的蜈蚣草一衬,端午的气息油然而生。其实,过这种古老的节日,不必太刻意表达什么深刻的精神内涵,随性而自然地享受一下传统情味就是了。
   小雨从昨晚就来到我的城市里,此刻依旧未走。雨太小,看不到零零落落的雨点,却见屋外边绿叶被雨点敲得一动一动。
   眼瞧着这优美地悬垂着的丝线粽子,悠悠地想起一件相关的老事:念小学的时候,每逢端午佳节,都是班上同学们缠丝线粽子的一次热潮。大家先用硬纸叠成小小的粽子壳,然后使五彩丝线一道道缠起来,缠的过程中不断改变颜色,最后缠成一个个五彩纷呈却各不相同的小粽子来。这原本是课堂上老师教的一种节日手工,由于大家喜爱,课间休息时也缠,下课后不回家还缠。丝线粽子最大的魅力是,颜色完全任由自己搭配,所以每个人都想缠出一个特别又好看的丝线粽子,向别人显摆。于是,弄得教室满地都是彩色线头,做卫生可就费劲了,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线头一扫全绕在扫帚上,得使好大劲才能摘干净。
   缠粽子的絲线都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那时代母亲们在家都做针线,各色丝线家家都有,关键看谁配色好,想法出奇。
   我的班上有一个女生,叫徐又芳——那时的孩子名字都是三个字,大概与家族的字辈有关。记得她个子高,短发,衣着很旧,据说她家里穷,家里没有好看的丝线,就从地上拾别人扔的线头来缠,可是她心细手巧,虽然拾的线头很短,但缠出的粽子反而色彩十分复杂和丰富,斑斓又精细,超过了所有的人。我向她借一个拿回家给母亲看,母亲也连连称赞说,这种缠法要每缠一道线换一个颜色,太难了。我说她的线都很短,只能缠一道,因为她的线是从地上拾的。母亲说,这孩子太可怜了,便用一个木线轴缠了各色的丝线,叫我带给她。
   要命的是那时我太不懂事。丰子恺说:“孩子的目光是直线的。”其实孩子的一切都是直线的。转天我到班上,把线轴给她,真心对她说:“我母亲说你太可怜了,叫我把这线给你。”
   我以为她会高兴,谁料她脸色立刻变得很不好看,只说一句:“我不要!”似乎很生气,转身就走,从此便不大搭理我了,一直到小学毕业各自东西,以后再没有见到她。这个带着对我的误解却无法接受我歉意的女孩如今在哪里?
   我当时不明白她何以会那样气愤,后来明白了:别人的自尊是决不能伤害的。哪怕是不经意的伤害。伤人自尊,那会是一种很深的伤害。
   这事过了差不多六十年。虽然平时不会记起,但每逢端午悬挂丝线粽子时都会想起来。原来它深深地记在我的端午的情结里,一年一度提醒着我。
   写到此处,小雨似停,天光渐明,外边的朱花碧草像洗过澡一样鲜亮。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
  含英咀华
   文章标题为“小雨入端午”,文中两处写到小雨,除了交代自然环境外,还与作者的心境有关联:开头似有若无的小雨烘托了作者悠闲惬意的心境;结尾“小雨似停”“天光渐明”喻示作者有所领悟后的豁然开朗和心灵净化。
   徐又芳是个自尊心极强的女孩子,她虽然家贫,却不愿接受别人的怜悯施舍,用捡来的线头缠出最好看的丝线粽子,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的赞扬。“我”不仅没有赞扬她心细手巧,反而用“你太可怜了”作为送丝线的理由,深深伤害了徐又芳的自尊。可见,只有顾及他人的感受,采取恰当的方式,善意才容易被他人接受。
其他文献
模拟文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60分)   孔雀一直郁郁不乐。   它对黄莺说:“你唱的歌婉转而甜蜜,我的嗓音却那么难听。”   黄莺道:“可是你脖子四周,是一条如七彩丝绸的美丽彩虹;当你款款行走时,舒展的华丽羽毛,就好像色彩斑斓的珠宝。没有谁比你更楚楚动人。”   孔雀终于快乐起来。  写作点拨   首先,“材料写了什么”。这则材料,主要讲了一只
期刊
文题呈现   生活里,我们会遇见很多人和事,其中有一些人或一些事,让我们受益终生。   请以“遇见 ,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初作亮相  遇见您,真好   我从梦里惊醒,胡乱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将“思绪”那个小东西的尾巴一把揪住,然后蛮横、傲娇而又理直气壮地把它拽到了三年前的那个秋季。①   刚得到那个消息时,满心的喜悦与欢愉好像没地方放了,
期刊
1987年5月,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收到一封信函,邀请他出席一位外地教授执教五十周年的纪念大会。苏步青因事务繁多,无法前往。   于是他安排秘书拟电回复。秘书拟的初稿是:   欣闻×××教授执教五十周年,特驰电祝贺。因事不能赴会,鉴谅。苏步青。   苏步青看后不满意,觉得该稿未能真切表达他的心意。他随即严肃地对秘书说:“打电报也有学问,起草一份好电文也不容易。别看字少,但撰写得好,可
期刊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阐述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即我们自身的学习与教育实践是相互促进的,教是另一种学的形式,教是学的一种实践,教与学是学习的两个侧面。   那么,文章是怎样逐层阐述这个观点的呢?   1.明确学的重要性。作者先用“嘉肴”类比“至道”,从反面说理,指出学习的重要性。“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
期刊
剧情简介   电影中的苗宛秋老师,在学生的管理上,作风霸道,乾纲独断,不懂变通,一切唯分数论。学生给他找丢了的自行车,为此耽误了宝贵的高三冲刺时间,他就疯了似的批评全班学生。在他的一声令下,学生们终止了一切课外活动、文娱项目、班级团建。即使深知学生们的努力,哪怕知晓他们获得的荣誉,苗老师终究也没有站在光源與掌声的尽头,拥抱这些学生。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成绩,他不容许奋战中的学生有任何一丝喘息的机会。因
期刊
我的书桌靠着一扇窗,略带锈迹的铁皮窗框衬着素雅的暗花磨砂玻璃,我每天坐在书桌前,应对着越来越繁重的功课。低头读书、写字疲惫的时候,抬眼眺望窗外的景色,成了我最大的乐趣。   一棵大榕树挺立着,浓密的枝叶占据了半个窗口。秋冬时节,有些许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落到书桌上。我常常会挑一些好看的叶子,轻轻夹在书页里,让课本弥漫着淡淡的叶香。一些“小伙伴”不时来这里做客,有时是几只小麻雀,叽叽喳喳、谈天说地;有时
期刊
浙江杭州市余杭崇贤街道运河路边有一个小农场。农场里,不绝于耳的是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农场的鸟特别多,还不怕人,原因是这里有鸟充足的食物来源——虫子。   虫子哪儿来的?秘密就藏在农场中央鸟儿扎堆的温室大棚里。大棚一共13个,是用来处理垃圾的地方。   第一个大棚里,有一台漏斗形设备,附近居民的餐厨垃圾倒进去以后,经过粉碎、搅拌,添加益生菌发酵一晚上,就可以变成适合虫卵孵化、生长的昆虫“口粮”了。  
期刊
美文引路  意外之外   冬季去成都出差,傍晚与同事散步路过一个花店。   花店门面不大,铺面设计也很普通,或者说压根没设计过,就是常见的那种路边店。吸引我们驻足的,是店门口那一簇簇蜡梅,很远便已闻到风中阵阵幽香。   毕竟天府之国,冬季的风虽有几分寒意,却颇为清新,湿润宜人。微风与清雅的梅花香缠绵在一起,一缕缕飘然而至,时有时无,忽近忽远,偶尔浓得沁人心脾,间或又要用心感受才寻得着,让你不得
期刊
三国时吴国人万震所撰《南州异物志》中有记载:“琉璃本质是石,欲作器,以自然灰治之。”(琉璃是从铸造青铜器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从制作工艺上来讲,琉璃的色彩斑斓如行云,质地剔透似流水,给人以光彩夺目之感。  前世传奇  王者之剑   传说,琉璃是春秋时期范蠡在督造“王者之剑”时所发现,范蠡将其赠与越王勾践,越王感念其铸剑之功,原物赐回,并赐名为“蠡”。之后范蠡请雕刻家将其雕刻为
期刊
小区王老太家住一楼,屋里闲置的小房间有一扇玻璃窗破了小半边,玻璃残骸上落满了灰尘,挂着稀稀拉拉的蛛网,像一个掉光牙齿的老人空落落的牙床。   一日,我路过老太太家,瞧见她正扯着嗓门骂人,上前询问,老太太用拐杖拄了拄地说:“这帮孩子太不懂事了!一个接一个拿石子丢我家的窗户,正想着教训几句,他们一看见我就跑没影了。唉,这些皮孩子!”   我瞅瞅那扇破窗,莞尔一笑道:“啊,破窗效应。”老太太一头雾水,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