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淬就的不朽艺术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时吴国人万震所撰《南州异物志》中有记载:“琉璃本质是石,欲作器,以自然灰治之。”(琉璃是从铸造青铜器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从制作工艺上来讲,琉璃的色彩斑斓如行云,质地剔透似流水,给人以光彩夺目之感。
  前世传奇
  王者之剑
   传说,琉璃是春秋时期范蠡在督造“王者之剑”时所发现,范蠡将其赠与越王勾践,越王感念其铸剑之功,原物赐回,并赐名为“蠡”。之后范蠡请雕刻家将其雕刻为精美艺术品,作为定情之物送给西施。后来,越国大败,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临走之前将“蠡”还给范蠡,同时眼泪流于“蠡”之上,自此民间将其定名为“流蠡”“琉璃”。
   汉代制作的琉璃以仿玉为主,种类包括礼器、饰品、葬具、容器、印章、带钩等。
   唐代王翰在《凉州词》里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他说的夜光杯,应该是指琉璃杯。
   宋朝时琉璃簪钗广为流行,佩戴琉璃发簪成为风尚,就连里巷妇女等普通市民阶层都佩戴得起。
   始建于西汉,重修于明代的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塔身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琉璃装饰,从上到下玲珑剔透,异彩缤纷,欲飞似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犹如一道绚丽的彩虹。飞虹塔反映了我国琉璃工艺的高超水平,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
   清乾隆时期的琉璃技术成就,要数搅料工艺的创建。用这种工艺装饰的搅胎琉璃瓶,要经过多次吹制、缠绕、充气、黏合,过程复杂,类似于拧丝。
  心香一瓣
   在漫长的历史中,琉璃的名称、制作材料乃至成分等,都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琉璃,可以洗尽铅华、朴实典雅,可以晶瑩剔透、纯净无瑕,也可以色彩斑斓、熠熠生辉。琉璃之光折射出的,有悠远文明的霞光,有匠人的情思,还有琉璃本真的神韵。
  今生故事
  料炉中寻找艺术温度
  ——玻璃艺术大师王德鸿老人工作侧影
   清晨八点,王德鸿老人已将炉火烧得正旺。此时,他神情凝重,戴着白手套的双手紧紧握住一根长铁棍。棍子前端,是一块鸡蛋大小,已经烧得通红的琉璃原料。他将琉璃放进火炉,待原料稍稍软化便立即取出。此时,他已在案头摆好各种工具,仿佛一位医生走到手术台边一样,对琉璃进行细致的外科手术。琉璃再次经过烈火炙烤,从硬脆变得柔软。王德鸿将软化的琉璃擎在棍尖,台面上早已备好五颜六色的琉璃颗粒,他将棍尖的琉璃在案头轻轻一蘸,琉璃瞬间穿上五彩外衣,他像铁匠一样反复锻打、揉和琉璃料块,将各种色粒深深融合在料中,形成五彩缤纷的斑纹。不一会儿,一只带着温度,却早已晶莹剔透抑或温润似玉的琉璃鼻烟壶在他手中诞生。这些半成品将被送往退温炉中,用长达三天时间,将上千度的温度降为常温,幻化为人们口袋中的艺术精品。
  水凳前雕刻时光
  ——玻璃艺术大师刘涛工作侧影
   午后阳光射进窗子,一间工作室内,机器在嗡嗡作响,窗外的鸟儿时时传出悦耳动听的叫声。刘涛却屏气凝神,手里捧着一只硕大的琉璃瓶,瓶身一侧已经显露出优美图案。他将上面一朵浮雕的花瓣放在高速旋转的研磨刀具下,随着吱吱作响,细小的水流将多余原料冲去,水流之下呈现出一朵盛开的莲花。
   刘涛在做的工作,是琉璃套色雕刻。这不仅是艺术创造,也是体力劳动,一只多层琉璃瓶,自重就达数十斤,雕刻师要将它捧在怀里,并不停旋转来适应刀具的角度,稍有不慎,就会损坏整幅画面。休息时间,刘涛拿起多宝阁上另一只绿色琉璃瓶,这只表面呈现绿色的瓶子里,其实还藏着白色、红色等多层琉璃原料,倘若将这些颜色进行巧妙的搭配,便可呈现出一组优美图案:或许,皎洁月光下,绿柳荫中,一位婀娜淑女,身着红色衣衫;或许,碧波荡漾下,草荇交横,一只橙红色的金鱼游弋其间……此时,刘涛已拿出画笔,将心中所想绘制在瓶身上。数月后,一只精美的琉璃套色雕刻工艺精品,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心香一瓣
   一件琉璃艺术品的诞生,需要艺术家在烈火与时光中锤炼打磨。荣誉的背后,是平凡的匠心,也是传承传统艺术精髓的信心。
  琉璃情结
  用琉璃讲述中华文化
   1987年,杨惠姗、张毅创立了琉璃工房。这源于他们在一次合作拍电影时,接触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玻璃艺术珍品,在被深深吸引的同时,他们也遗憾地发现,里面没有一件是中国造的。而在中国古代,这种透明无瑕的高铅玻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琉璃。于是,他们毅然放弃成绩斐然的电影事业,走进了琉璃的世界。多年来,从摸索、实验,到真正的作品,琉璃工房致力于保护和传播传统中国语言与人文思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跻身国际艺术舞台。
   1996年,杨惠姗第一次前往敦煌,当她看到莫高窟第三窟的元代千手千眼观音壁画逐渐剥落时,想到这旷世的庄严美丽终将与世人永远绝缘时,便决定以琉璃为材质,立体重现千手千眼观音,将慈悲与智慧永远传承下来。2000年5月,她终于完成了高1.6米,以玻璃纤维制成的千手千眼彩塑观音,随后在敦煌展出,现已被敦煌研究院永久典藏。
  吹出来的童年记忆
   琉璃咯嘣吹起来清脆悦耳,深受儿童喜爱,是明清以来汉族地区春节期间流行的一种薄玻璃制造的响器,是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到春节,小贩走乡串户,行销一时。孩童们个个手持这种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大街小巷响彻“咯嘣儿”声,成为很多人甜蜜温馨的童年记忆。
  写作实践
   你的家里有没有琉璃制品?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说明文或记叙文。
   要求:若写说明文,请注意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要合理;若写记叙文,可写你或家人与这件琉璃制品之间发生的故事。
其他文献
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立规矩的人,是子女思想行为的率先垂范者和培养教育者,是他们成长中的英雄和榜样,精神上的支柱和依靠。中国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最好的父爱,就是能够以正确和正直的言传身教来培育后代。   今天,让我们“致敬父亲”,聆听右面两位同学讲述关于父亲的事迹。  全能老爸  ◎张 佩   在我的眼里,老爸无所不能,无所不知。   做
期刊
又是春天,又到了樱桃上市的季节,望着桌子上一碗红彤彤的樱桃,我不禁想起了外婆,心里一酸,泪水湿润了眼眶。   春节,我们捧着一箱樱桃去外婆家拜年。春寒料峭,空气中飘散着浓浓的年味儿,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挂起来了,马路两边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鲜花,人们的脸上带着喜色。望着怀里的樱桃,我暗咽口水,暗红色的樱桃透着亮光,光滑的果皮包裹着甘甜多汁的果肉,一颗一颗精巧的果实紧紧依偎在一起取暖!   到了外婆家,我
期刊
模拟文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60分)   孔雀一直郁郁不乐。   它对黄莺说:“你唱的歌婉转而甜蜜,我的嗓音却那么难听。”   黄莺道:“可是你脖子四周,是一条如七彩丝绸的美丽彩虹;当你款款行走时,舒展的华丽羽毛,就好像色彩斑斓的珠宝。没有谁比你更楚楚动人。”   孔雀终于快乐起来。  写作点拨   首先,“材料写了什么”。这则材料,主要讲了一只
期刊
文题呈现   生活里,我们会遇见很多人和事,其中有一些人或一些事,让我们受益终生。   请以“遇见 ,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初作亮相  遇见您,真好   我从梦里惊醒,胡乱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将“思绪”那个小东西的尾巴一把揪住,然后蛮横、傲娇而又理直气壮地把它拽到了三年前的那个秋季。①   刚得到那个消息时,满心的喜悦与欢愉好像没地方放了,
期刊
1987年5月,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收到一封信函,邀请他出席一位外地教授执教五十周年的纪念大会。苏步青因事务繁多,无法前往。   于是他安排秘书拟电回复。秘书拟的初稿是:   欣闻×××教授执教五十周年,特驰电祝贺。因事不能赴会,鉴谅。苏步青。   苏步青看后不满意,觉得该稿未能真切表达他的心意。他随即严肃地对秘书说:“打电报也有学问,起草一份好电文也不容易。别看字少,但撰写得好,可
期刊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阐述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即我们自身的学习与教育实践是相互促进的,教是另一种学的形式,教是学的一种实践,教与学是学习的两个侧面。   那么,文章是怎样逐层阐述这个观点的呢?   1.明确学的重要性。作者先用“嘉肴”类比“至道”,从反面说理,指出学习的重要性。“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
期刊
剧情简介   电影中的苗宛秋老师,在学生的管理上,作风霸道,乾纲独断,不懂变通,一切唯分数论。学生给他找丢了的自行车,为此耽误了宝贵的高三冲刺时间,他就疯了似的批评全班学生。在他的一声令下,学生们终止了一切课外活动、文娱项目、班级团建。即使深知学生们的努力,哪怕知晓他们获得的荣誉,苗老师终究也没有站在光源與掌声的尽头,拥抱这些学生。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成绩,他不容许奋战中的学生有任何一丝喘息的机会。因
期刊
我的书桌靠着一扇窗,略带锈迹的铁皮窗框衬着素雅的暗花磨砂玻璃,我每天坐在书桌前,应对着越来越繁重的功课。低头读书、写字疲惫的时候,抬眼眺望窗外的景色,成了我最大的乐趣。   一棵大榕树挺立着,浓密的枝叶占据了半个窗口。秋冬时节,有些许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落到书桌上。我常常会挑一些好看的叶子,轻轻夹在书页里,让课本弥漫着淡淡的叶香。一些“小伙伴”不时来这里做客,有时是几只小麻雀,叽叽喳喳、谈天说地;有时
期刊
浙江杭州市余杭崇贤街道运河路边有一个小农场。农场里,不绝于耳的是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农场的鸟特别多,还不怕人,原因是这里有鸟充足的食物来源——虫子。   虫子哪儿来的?秘密就藏在农场中央鸟儿扎堆的温室大棚里。大棚一共13个,是用来处理垃圾的地方。   第一个大棚里,有一台漏斗形设备,附近居民的餐厨垃圾倒进去以后,经过粉碎、搅拌,添加益生菌发酵一晚上,就可以变成适合虫卵孵化、生长的昆虫“口粮”了。  
期刊
美文引路  意外之外   冬季去成都出差,傍晚与同事散步路过一个花店。   花店门面不大,铺面设计也很普通,或者说压根没设计过,就是常见的那种路边店。吸引我们驻足的,是店门口那一簇簇蜡梅,很远便已闻到风中阵阵幽香。   毕竟天府之国,冬季的风虽有几分寒意,却颇为清新,湿润宜人。微风与清雅的梅花香缠绵在一起,一缕缕飘然而至,时有时无,忽近忽远,偶尔浓得沁人心脾,间或又要用心感受才寻得着,让你不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