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处,人生感悟深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ong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文引路
  意外之外
   冬季去成都出差,傍晚与同事散步路过一个花店。
   花店门面不大,铺面设计也很普通,或者说压根没设计过,就是常见的那种路边店。吸引我们驻足的,是店门口那一簇簇蜡梅,很远便已闻到风中阵阵幽香。
   毕竟天府之国,冬季的风虽有几分寒意,却颇为清新,湿润宜人。微风与清雅的梅花香缠绵在一起,一缕缕飘然而至,时有时无,忽近忽远,偶尔浓得沁人心脾,间或又要用心感受才寻得着,让你不得不停下脚步。
   店主人是一对来自乡下的中年夫妻,显然从言谈中已听出我们来自北方,于是十分热情地给我们介绍起蜡梅的诸般益处和养护方法,称这批蜡梅下午刚从郊区梅林运来,拿回家可摆放好多时日,这在你们北方可是有钱也买不到的稀罕物。店主人所言非虚。我在南方生活过几年,识得这些梅花确实刚剪下不久。
   虽有些动心,但见梅枝太大不便携带,便打消念头。男主人一时显得有些失望,聪明的女主人却似乎看出我们还是有想买点什么的意思,便热心地操着一口好听的四川话推荐起别的花,说是从南方给夫人带束花,家人高兴。
   有一种花以前还真没见过,状若干花,染以不同的颜色,艳而不俗,即使在这繁花锦簇的店里,也颇抢镜,很有些吴冠中先生笔下江南春色的意思。
   女主人不失时机地介绍说,这是银柳,既可以作干花插在花瓶里,也可以放在水中当鲜花养,若养得好,过段时间便会开花,香得很。说话间已经拿来包装纸和尼龙绳,要我挑选几种喜爱的颜色。半是由于初识此花的好奇,半是因为不忍让他们失望,于是花几十元买了两束。
   拿回北京,家人也都赞叹漂亮。往墙角的花瓶里一搁,似乎整个房间都靓起来。而且看得出,这回她们真的不是为我留面子才说好,的确是她们也未曾欣赏过这种花。
   有天散步路过附近一家花店,意外地发现竟然也有银柳出售,价格只比成都略高一点。回家说起,也都感到意外。女儿本来是常爱买花的,但也从来没注意北京的花店竟也有银柳,而且是在家的附近。早知道,也就不那么老远往回带它了。
   春天去公园锻炼,发现在不显眼的一个角落里,竟有两株盛开着的蜡梅,引得不少游人举起手机拍照。我在这附近生活多年,还是第一次在这里赏梅。只因为,平时来此只是为了锻炼,行走路线基本是固定的。恰巧这天遇有施工车辆在拆卸春节庙会的架子,无奈绕道而行,不想竟有意外发现。
   就在我调整角度拍蜡梅时,惊讶地发现,在蜡梅的旁边,竟然还长着另一种花!没错,就是银柳。
   银柳怎么会长在这里?我有些怀疑自己的眼睛,但反复辨认,确信就是银柳,几株银柳正含苞待放,与在成都买的那一束不同之处,只是没染色而已。从树龄及周边环境看,应该是前几年建设中医药养生文化园时移植的。
   原本以为,银柳是南方的一种植物,前几日在花店里看到它,也想当然地认为肯定是从南方运来的,万万没想到,在北方,在家附近,在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去锻炼的公园里,竟然也长着银柳,这实在有些颠覆我的认知。上网搜索方知,银柳分布于我国新疆等地,为大灌木,高至四到五米;树皮灰色。小枝淡黄至褐色,嫩枝有短绒毛。芽卵圆形,钝,褐色,初有短绒毛,后脱落。
   原来如此。
   很多时候,意外往往并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后那蓦然回首时的惊喜发现,而不过是注意到一些平时没有在意的东西。生活中,我们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美好,往往就没有认真关注过,在意过,才会对许多事情感到意外。
   发现其实并不难,不过是需要多一分在意,少一点无视、漠然甚至麻木。多一分关注,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些感悟,多一些获得,有时甚至是惊喜。
   (作者鲁信,选自《人民日報》2019年3月20日)
  亮点借鉴
   1.铺设一条颇有情味的曲径。作者以四“折”谋篇,有曲径通幽之妙。第一折:“梅花确实刚剪下不久”,“我”“有些动心”,却又“打消念头”不买了,这一折是不可或缺的铺垫,否则写“买银柳”部分就会显得突兀;第二折:买回北方不长的银柳,家人“都赞叹漂亮”,但后来“我”在附近花店,“意外”发现“竟然也有银柳出售”,不禁产生些许“老远往回带”的悔意;第三折:春天来了,“我”在附近公园“不显眼的一个角落”,又“意外”发现几株银柳“含苞待放”,至此,“意外”已经出现两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第四折:被“颠覆认知”的“我”穷根究底,通过“上网搜索”终于获得新知,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意外”。经过上述四折,作者以一句“原来如此”铺就一条“曲径”,收住叙事波澜。
   2.引出一番关注人生的哲思。结尾处,作者紧扣题目,对什么是“意外”作出阐述,由花说开去,言及对身边美好人事的“认真关注”,以免发生“美在身边却不见”带来的“意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无视、漠然甚至麻木”,强调“在意”与“发现”,阐述人生应有的审美眼光和积极态度,给读者“意外之外”的哲理思考。
  佳作亮相
  爱,唱响在“变奏”乐章中
  ◎严俊其
   秋日的广场,熙熙攘攘的人流踩着固定的步伐,重复着每日机械化的生活。秋的萧瑟,也许能抹去人们脸上的笑意,却抹不去那一团团的鲜红。
   那鲜红是我们颈上的围巾,我们是参加义卖的爱心使者。心弦和着秋风的节奏,曲调舒缓而惬意。
   一对父母带着孩子走过。那孩子的脸被明媚的阳光打亮,眼睛清澈有神。
   “叔叔阿姨,小妹妹,你们好。我们在举办爱心义卖,卖得的钱会捐给福利院,希望你们献出一份爱心,好吗?”
   小姑娘似乎很兴奋,一个劲儿地嚷:“爸爸妈妈,我们去献爱心,献爱心!”她的父母一脸的欣慰,买下了一个花篮。小姑娘捧着花篮,像捧着一颗虔诚的心。她蹦蹦跳跳地离去,稚嫩的童音叩击着我的耳膜:“我献爱心啰!老师会表扬我的!”纯真的童心化作一条条笑纹,出现在我的眼角。
   心弦拨动,音调与小姑娘的童音相仿,欢快而悦耳。红围巾迎风而舞,舞出秋日别样的温暖。几片金色的叶子枕着土地睡去,准备以完全融入的姿态投身于母亲的怀抱。
   “嗒嗒……”高跟鞋清脆的叫喊昭示着一位年轻女性的来临。一抬头,迎面走来一位时尚靓丽的女子。她的脸上笑意盎然,眼瞳里却闪着丝丝高贵。我上前几步,微微鞠躬,表明了来意,心想:没有人会拒绝一个善举的。谁知她柳眉微蹙,杏眼含嗔,顿了几秒,竟吐出这样几个字:“我也缺钱花呢,谁来帮我一把啊?”说完一甩秀发,头也不回地离去。
   我怔怔地站住,任秋风砸在脸上,心中有说不出的失落。高亢的乐曲直线坠落,刺耳的“变奏”音符刺痛了我的心。
   转过身,走向一棵黄叶飘零的老树。树根处,有几具昆虫的尸体,甚至有些秽物。我皱皱眉,老师的声音由远而近:“土地涵纳万物,无论是叶片还是花瓣,秽物还是昆虫遗体,它都一样接受,继而去滋养每一个生命。人也该这样。”
   的确,生命的基调是爱,不管有多少刺耳的“变奏”,来自生命根系的养分,总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生命成长所需的正能量。
   义卖结束,心曲渐止,筹集的善款竟达到四位数。我们的心头漾出一圈圈爱的涟漪,一颗一颗的善心,交汇融合成爱的巨浪。一种坚定信念在我心中树立:些许浊流形成的“变奏”终将消失,巨浪奏响的爱的乐章将永久流传。
  (江苏如东中学)
  点评
   “乐章”指什么?“变奏”为何物?题目引人一读。小姑娘的可爱、热心与“高跟鞋”的冷漠、自私形成对比,使叙述有波澜;而“老树”的引入,又使文脉曲折有致。结尾由事及理,回应文题,抒写人生哲思——冷漠自私只是一时之“变奏”,爱与付出永远是生活乐章的总基调、主旋律。
其他文献
我居住的城市是个很特别的地方,每到春天,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会“下雨”——风阵阵吹来,满城的紫荆花如雨飘零。花季,人们三三两两在花树下散步,那些牵手依偎着的人,我想他们一定是最幸福的了。   姑妈家的小院里有几棵紫荆树,花开的季节,饭后茶余,姑妈和姑爹时常在小院里散步赏花,不过美好的时光总是要被打破——“老梁,还在做木工活呀!过来帮忙啰!”我的姑妈,一个大嗓门暴脾气的女人,在周末指挥着一家人大扫除:“
期刊
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立规矩的人,是子女思想行为的率先垂范者和培养教育者,是他们成长中的英雄和榜样,精神上的支柱和依靠。中国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最好的父爱,就是能够以正确和正直的言传身教来培育后代。   今天,让我们“致敬父亲”,聆听右面两位同学讲述关于父亲的事迹。  全能老爸  ◎张 佩   在我的眼里,老爸无所不能,无所不知。   做
期刊
又是春天,又到了樱桃上市的季节,望着桌子上一碗红彤彤的樱桃,我不禁想起了外婆,心里一酸,泪水湿润了眼眶。   春节,我们捧着一箱樱桃去外婆家拜年。春寒料峭,空气中飘散着浓浓的年味儿,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挂起来了,马路两边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鲜花,人们的脸上带着喜色。望着怀里的樱桃,我暗咽口水,暗红色的樱桃透着亮光,光滑的果皮包裹着甘甜多汁的果肉,一颗一颗精巧的果实紧紧依偎在一起取暖!   到了外婆家,我
期刊
模拟文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60分)   孔雀一直郁郁不乐。   它对黄莺说:“你唱的歌婉转而甜蜜,我的嗓音却那么难听。”   黄莺道:“可是你脖子四周,是一条如七彩丝绸的美丽彩虹;当你款款行走时,舒展的华丽羽毛,就好像色彩斑斓的珠宝。没有谁比你更楚楚动人。”   孔雀终于快乐起来。  写作点拨   首先,“材料写了什么”。这则材料,主要讲了一只
期刊
文题呈现   生活里,我们会遇见很多人和事,其中有一些人或一些事,让我们受益终生。   请以“遇见 ,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初作亮相  遇见您,真好   我从梦里惊醒,胡乱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将“思绪”那个小东西的尾巴一把揪住,然后蛮横、傲娇而又理直气壮地把它拽到了三年前的那个秋季。①   刚得到那个消息时,满心的喜悦与欢愉好像没地方放了,
期刊
1987年5月,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收到一封信函,邀请他出席一位外地教授执教五十周年的纪念大会。苏步青因事务繁多,无法前往。   于是他安排秘书拟电回复。秘书拟的初稿是:   欣闻×××教授执教五十周年,特驰电祝贺。因事不能赴会,鉴谅。苏步青。   苏步青看后不满意,觉得该稿未能真切表达他的心意。他随即严肃地对秘书说:“打电报也有学问,起草一份好电文也不容易。别看字少,但撰写得好,可
期刊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阐述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即我们自身的学习与教育实践是相互促进的,教是另一种学的形式,教是学的一种实践,教与学是学习的两个侧面。   那么,文章是怎样逐层阐述这个观点的呢?   1.明确学的重要性。作者先用“嘉肴”类比“至道”,从反面说理,指出学习的重要性。“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
期刊
剧情简介   电影中的苗宛秋老师,在学生的管理上,作风霸道,乾纲独断,不懂变通,一切唯分数论。学生给他找丢了的自行车,为此耽误了宝贵的高三冲刺时间,他就疯了似的批评全班学生。在他的一声令下,学生们终止了一切课外活动、文娱项目、班级团建。即使深知学生们的努力,哪怕知晓他们获得的荣誉,苗老师终究也没有站在光源與掌声的尽头,拥抱这些学生。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成绩,他不容许奋战中的学生有任何一丝喘息的机会。因
期刊
我的书桌靠着一扇窗,略带锈迹的铁皮窗框衬着素雅的暗花磨砂玻璃,我每天坐在书桌前,应对着越来越繁重的功课。低头读书、写字疲惫的时候,抬眼眺望窗外的景色,成了我最大的乐趣。   一棵大榕树挺立着,浓密的枝叶占据了半个窗口。秋冬时节,有些许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落到书桌上。我常常会挑一些好看的叶子,轻轻夹在书页里,让课本弥漫着淡淡的叶香。一些“小伙伴”不时来这里做客,有时是几只小麻雀,叽叽喳喳、谈天说地;有时
期刊
浙江杭州市余杭崇贤街道运河路边有一个小农场。农场里,不绝于耳的是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农场的鸟特别多,还不怕人,原因是这里有鸟充足的食物来源——虫子。   虫子哪儿来的?秘密就藏在农场中央鸟儿扎堆的温室大棚里。大棚一共13个,是用来处理垃圾的地方。   第一个大棚里,有一台漏斗形设备,附近居民的餐厨垃圾倒进去以后,经过粉碎、搅拌,添加益生菌发酵一晚上,就可以变成适合虫卵孵化、生长的昆虫“口粮”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