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活动中的问题与思考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wa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从探究到发现,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这些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定义和要求,为开展有效的科学活动指明了方向。
  近日,我实地观摩了几位幼儿教师组织的科学活动,发现多数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能有意识地把握《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精神和要求,在观课中我有不少收获。同时也发现有的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存在一些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下面我围绕活动目标、活动材料、活动实施和科学原理解释等方面谈谈。
  一、活动目标的制定
  活动目标,是整个活动的引领。良好的活动目标是实现活动效果的保证。没有合理的活动目标,即使教师再有经验也很难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对于活动目标的制定必须引起我们思想上以及策略上的重视。合理的目标应是包含三维的,具有层次的,目标之间是相互融合的。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目标一方面要符合《指南》提出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指南》的要求,科学教育目标的三要素及其核心价值——情感态度目标: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有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目标: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知识经验目标: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的倾向。同时,要考虑幼儿是否能够达到这些目标,如果目标定的过高那么无疑是对幼儿的揠苗助长,也不利于教师活动计划的实现。
  问题:实地观摩中,我发现多数教师都能根据《纲要》和《指南》的要求,从认知、行为、情感三个维度来制定目标,但是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活动目标制定不全面,二是教师在制定目标时会偏重其中一个或两个维度。
  思考:观摩“牛奶彩虹”科学活动时,该教师制定的活动目标是:1.让幼儿观察“牛奶”中滴入洗洁精后的变化。2.让幼儿体验到“牛奶彩虹”的乐趣,引起幼儿的探究欲望。从这个活动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缺少了认知维度的目标,我们可以考虑增加“让幼儿感受物体间张力的奇妙,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间的张力”。
  问题:一些“看起来很完美”的活动目标,它们包含了三个维度的要求,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水平。
  思考:在“奇妙的声音”科学活动中,这位教师制定的活动目标是:1.让幼儿了解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2.让幼儿通过练习掌握振动发声的技能,感受不同振动频率下音调的高低。3.让幼儿感受到声音的美妙,科学探究活动的神奇,引起幼儿的探究热情。我认为这位教师制定的活动目标包含了三个维度,目标之间有层次性和区分度,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考虑幼儿的生理基础、经验水平与实际生活,导致这些目标不易实现。“物体振动”“频率”等概念对幼儿来说太过于抽象,学前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对于具体的、形象的、可操作的事物可以理解,对于摸不到、触不到的事物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实际观察中,我发现幼儿只是对“玩雪糕棍”和手工制作吉他模型这两个动手制作的环节最感兴趣,很顯然他们并没有受到科学的熏陶。我认为“感受不同振动频率下音调的高低”这一目标制定得太空泛,具体实施时难度太大,不妨考虑改为“让幼儿调节吉他弦长,在不同弦长处弹奏,感受音调高低的不同”。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在物体形态与音调高低之间建立联系,更有利于幼儿对科学原理的了解。
  结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除了要从理念上牢牢把握,更要注意契合实际、尊重幼儿,莫让“精美”的目标沦为“纸上谈兵”。
  二、活动材料的准备
  活动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实现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和桥梁。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究。活动材料应该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是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支持幼儿探究活动的展开、实现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还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还必须以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在幼儿不断地看到自己对客体作用的结果,靠这种结果的反馈来不断调整、扩展和深化的。
  问题:在观摩活动中,教师们的材料准备呈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巧妙利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另一种是追求材料的高档化、成品化。
  思考:在“五彩的瀑布”活动中,教师准备的材料是:颜料、水、油、塑料小碗、透明水杯。我认为该教师准备的材料很好,一方面,这些材料便于获得,不必耗费大量金钱。另一方面,这些材料都是在生活中可以找到的,幼儿回到家里也可以自己操作。而在“奇妙的声音”中,教师准备的材料是:雪糕棍、玻璃瓶、橡皮筋、双面胶、吸管、自制吉他半成品。我认为该教师的材料准备有些问题。经过了解,其中的自制吉他半成品是花许多钱购买的,但是换个角度想想,这些材料完全可以教师带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自己制作,然后再将其拿到科学活动中使用,也可以当做是一种艺术活动的延伸。
  结论:幼儿科学活动材料的准备应尽量生活化,幼儿可以在生活中自己操作;尽量实用易得,千万不可盲目地追求材料的高档化,追求实用最重要。
  三、活动实施的组织
  活动实施是把静态的活动目标转化为动态的活动实践的过程,它们之间好比图纸与施工的关系,赛前方案与球赛实际进程的关系。活动实施的滞后性决定了教师先前制定的目标与实施活动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比如先前制定的目标不符合幼儿的兴趣,教师预先设想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程序、进度、重点等与实际的活动进展情况不一致等,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幼儿教师能够制定出较好的活动方案,但是活动的有效性却不尽人意,这是值得我们思考解决的问题。   问题:在实际活动中,我发现一些教师被幼儿牵着走,思路不清晰,没有实现过程与目标的明确对应。
  思考:如一位教师组织的关于声音的科学活动,在整个活动中,我认为该教师实现的最好的目标是让幼儿感受到声音的美妙和科学探究活动的神奇,引发幼儿的探究热情。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做多个风格迥异的实验,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幼儿十分兴奋,充满了好奇,对科学实验跃跃欲试。然而在“感受不同振动频率下音调的高低”这一目标的实现上,没有获得良好的效果。主要问题是,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没有关注目标的导向和调控作用。在自制吉他中,只有吸管斜着插入才会在拨动时发出不同的音调,而教师并没有对横着插入吸管的幼儿进行纠正,只是乐此不疲地带领幼儿拨动橡皮筋使其发声,完全忽略了让幼儿感受不同振动频率下音调的高低这一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在活动偏离目标时及时引导,这样才能达到活动的有效性。
  结论:活动实施的本质就是目标“再设计”的过程,这其中需要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教育智慧。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幼儿通过活动究竟能够获得多少经验、多大程度上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探究热情等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实现活动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活动目标逐项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子活动,实现活动目标与活动过程的对应,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带领幼儿仔细观察,适时提问与指导,不断创设最近发展区,保证幼儿始终具有探究热情。
  四、科学原理的解释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因此决定了对于科学原理的解释也不同于普通的解释。幼儿期不可能有真正的科学概念。“概念”一词属于抽象范畴的思维。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等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学前儿童的认知是在‘前概念’的水平上的,学前儿童没有完全概念性的思维。所以对于他们来讲,获得概念是几乎不可能的,是违背脑科学发展规律的。”存在主义教育课程观提倡体验教育,因为体验是生动的、鲜活的、整合的,是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因此,幼儿能做什么,能学什么,我们不提及科学严谨的概念,而是强调让幼儿获得“经验性的知识”。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在原理解释时,我們应考虑如何解释科学原理可以使幼儿易于理解,既不能用太深奥、太晦涩的语言去解释,又不能语言太幼儿化而失去科学性。因此,我认为这恰是整个活动的难点。
  问题:有些教师能够运用巧妙的语言将枯燥的科学原理用幼儿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讲述,有些教师面对深奥晦涩的原理和天真的幼儿时不知所措。
  思考:在“多彩的瀑布”中,针对“让幼儿知道油比水轻,油会浮在水上”这一目标,这位教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解释:因为水比油重,所以它会沉在下面。针对“让幼儿知道油和水不会融合在一起,油水二者会分离”这一目标,教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解释:油比水轻,他们不会抱在一起。即使搅拌混合在一起,但它们还是会分开。我认为该教师对科学原理的解释把握好了“度”。 而另一位教师在组织不同频率产生不同音调高低的声音活动时只是反复的问幼儿能不能听到声音,听到的声音是否一样,始终都没有关于“不同振动频率下,音调的高低不同”的原理解释。
  结论: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关于原理解释的环节,并琢磨讲述技巧,以幼儿可以接受的语言和思维来讲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科学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以“探究”为主,由过去“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探究”既是科学活动的方式、过程,又是科学活动追求的结果。“探究”式科学教育,要求教师扮演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幼儿发现问题,充分自主地去探究、去获得,通过调查研究、动手实验、表达与交流等,从而获得对于未知事物的初步理解。要实现科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要像脚手架一样,支持幼儿的建构,引导幼儿不断建构自己的经验世界。一方面,充分肯定幼儿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应不断提出挑战性任务和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幼儿从借助支持到摆脱支持,逐渐过渡到能够主动独立探究。做好以上这些,才能真正有效开展幼儿的科学活动。
其他文献
案例呈现:  我们班里有一个“杨老板”,每天入园时在班级里就能听到他在走廊上的哭闹声。他的妈妈使出浑身解数,总算到了班级门口。可是,当妈妈说走的时候,他会立即抓住妈妈不放手。在教师的安慰下,他不再哭闹,妈妈终于离开。随后,他会在班级里到处溜达,摸摸拍拍其他小朋友,把区域里的物品翻得乱七八糟。  也许是对班级没了兴趣,“杨老板”会趁教师不注意,溜出班级。看到任何一个入园的家长,就会哭着让他们带着去找
期刊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2018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新时代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是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安全优质发展是学前教育的根本追求,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但是,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并不等同于高端奢华的幼儿园设施。2019年2月,南
期刊
1.省教育厅举行2018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  今年5月20日-6月20日是第七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为“我是幼儿园教师”。5月21日上午,山西省教育厅在太原市育英幼儿园举行了“2018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高校工委书记吴俊清,太原市教育局党工委书记、局长梁宏宇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省编办、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
期刊
教育幼儿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果掌握不住分寸,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例如那些常规不好的幼兒,似乎总是在“挑战”教师,但他们这样,或许是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和我进行单独谈话,让我来倾听他们的理由,来关注他们。家长们交给我们的是一个个有个性的生命体,他有自己内在的秩序和结构,我们要做是遵循这种秩序,而不是人为地修枝剪叶,这才是最好的教育。用心来聆听幼儿的心声,用爱来教育他们。  我是介休市第二幼儿园
期刊
在2018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到来之时,编辑部特开展主题留言活动,本期话题为“我是幼儿园教师,我想说……”,目前已征集留言近万条,现挑选百条留言进行展示,带你走进幼儿园教师,倾听他们真挚的心声,了解真实、可爱的他们。  @莎莎老师:  选择幼儿教师这份工作我从未后悔。都说幼儿教师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都说幼儿教师给予孩子们欢声笑语,可是于我而言,7年工作生涯中受益最大的其实是我自己。在孩子们眼中,我
期刊
观察对象:段又铭(男),罗豆豆(女)  材料目标:  1.观察滑板上的滑道,认识颜色及斜面。  2.感受小车在地心引力作用下沿轨道斜面向下滑行。  3.感知小车在光滑和粗糙的纸板上滑行的速度不同,并尝试记录。  实况记录一:  区域活动开始了,段又铭进入了科学区,选了材料“云霄飞车”。当小车从最上层快速滑下时,吸引了旁边的罗豆豆,她也加入了其中。只见他们每人两个小车,轮流往上放小车,一边还兴奋地念
期刊
一次區域活动观摩中,中班幼儿萱萱正在建构区搭建城墙,由于在同一层中用了薄厚不一的积木片,导致城墙不稳,萱萱正在尝试调整时,吴教师走过来立刻指出萱萱的问题,并帮助她把放错的积木替换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我园不少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存在上述例子中过多干预、过度指导的现象。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们总是没有耐心等幼儿自己发现错误、探索答案,常常进行不必要的干预,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盲目性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要求:“幼儿园应当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以太原市育星幼儿园为例,“健体、健智、健心”,是育星教师对健康教育深刻认识后的高度概括,体育游戏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要提高幼儿园体育游戏的质量,必须
期刊
一、活动来源  一天,幼儿在户外进行建构游戏。在搭建过程中,阳阳无意间发现地上的积木旁有几只小蚂蚁,便大声叫道:“有蚂蚁!”旁边两个幼儿听到后赶紧凑了过去:“真的是蚂蚁!”“蚂蚁要爬上积木了!”“它有好多腿啊!”……没一会儿工夫,就吸引了更多的幼儿围观,并叽叽喳喳地讨论了起来,幼儿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此,引发了一场探索之旅……  二、预期目标  基于幼儿的兴趣,通过观察昆虫图卡和标本认识昆虫
期刊
在幼儿园,每个班总有几个“特殊”的孩子,要么特别聪明,要么特别内向,要么特别调皮,当然让我最头疼的就是特别不自信的孩子。在我们班,金梦婉就是这么一个孩子,她来到幼儿园,小朋友总说她是“胆小鬼”。为了寻找根源,便于准确地评价孩子,以及运用评价的结果来进行科学的游戏活动,我决定重点观察她。  有一次,大家正在兴高采烈地玩着“打沙包”的游戏,大家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只见她却一个大步闪到一边摇着头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