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昆虫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_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活动来源
  一天,幼儿在户外进行建构游戏。在搭建过程中,阳阳无意间发现地上的积木旁有几只小蚂蚁,便大声叫道:“有蚂蚁!”旁边两个幼儿听到后赶紧凑了过去:“真的是蚂蚁!”“蚂蚁要爬上积木了!”“它有好多腿啊!”……没一会儿工夫,就吸引了更多的幼儿围观,并叽叽喳喳地讨论了起来,幼儿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此,引发了一场探索之旅……
  二、预期目标
  基于幼儿的兴趣,通过观察昆虫图卡和标本认识昆虫,了解常见昆虫的种类和生活特征。同时培养幼儿持续观察的耐心和坚持力。通过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自然环境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生命,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见过或接触过昆虫。
  2.环境准备:和幼儿一起寻找通风、有光照的地方作为观察区域。
  3.材料准备:昆虫采集夹、昆虫观察器、放大镜、操作卡、操作记录表、常见的益虫和害虫的图片。
  四、游戏玩法
  游戏一:“6只脚的昆虫”
  准备几只小昆虫或昆虫的图片和标本,比如蝴蝶、蜜蜂,让幼儿探索每种昆虫有几只脚,从而让幼儿认识到昆虫通常都是6只脚。
  游戏二:“分辨昆虫”
  教师提供蚂蚁等常见昆虫和蜘蛛等非昆虫的图片或投放探索图卡。让幼儿尝试了解昆虫与非昆虫的身体结构不一样,进而分辨图片中的昆虫和非昆虫。
  生成性游戏三:“认识有益的昆虫和有害的昆虫”
  通过“轩轩”小朋友遇到了被蚊子咬的事件,引发出幼儿对昆虫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昆虫的材料,投放相关的资料、图片、绘本、音频、视频,让幼儿从中了解常见益虫和害虫的名称及它们对人类的帮助与危害。
  五、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当发现幼儿对昆虫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我们先做了一个有关“昆虫”的谈话活动。
  师:“你见过什么昆虫?”
  幼:“苍蝇、蚂蚁、蜜蜂……”
  师:“它们都长什么样子?”
  幼:“有好多腿、有翅膀……”
  仅是谈话活动,对幼儿的前经验准备不是很充分,所以给幼儿发放了问卷调查表,请家长辅助幼儿完成,并把问卷调查表张贴在科学区的环境墙面上,通过同伴之间相互讲解和介绍,补充幼儿对昆虫的前经验准备。
  片段一:科学区里,几个幼儿正对着桌上各种各样的图片和标本进行交流,轩轩对伊伊说:“你看,这是什么?这是蚊子吧。”伊伊看了看说:“好像是吧,要不问问老师?”轩轩拿着几张不认识的图片过来找我:“老师,你帮我看看,这些叫什么名字?”我一一给他做了介绍,轩轩高兴地回到座位上和伊伊分享。“这个是七星瓢虫,这个是螳螂……”伊伊感叹道:“它们的腿好多呀!1、2、3……”伊伊伸出手指点数起一只螳螂的脚,“它有6只脚!”轩轩看了看伊伊手里的螳螂图片,也拿起一张蜜蜂的图片数起脚来。经过几次点数,他们得出了昆虫都有6只脚的结论。
  分析:幼儿前经验不足,通过科学图书角投放昆虫相关绘本帮助幼儿建构经验。在幼儿的观察讨论中,通过对已掌握的点数、归类技能的运用了解到螳螂有6只脚,进而发现昆虫都有6只脚,这是一种对知识归纳总结的过程。
  片段二:今天的科学区又来了两种昆虫——蜘蛛和蜗牛,幼儿纷纷围着昆虫观察器。奇奇说:“哇,今天又来了两只昆虫!”“昆虫有6只脚呢,蜗牛好像没有那么多。”伊伊手里拿着一个昆虫观察器边看边说。“你说得不对,蜗牛没有脚,它身上光光的,只有一个壳!”旁边的乐乐反驳道……经过仔细观察,幼儿得出蜗牛没有脚,不是昆虫。而蜘蛛有八条腿,到底是不是昆虫呢?这引起了幼儿激烈的讨论。
  分析:中班幼儿对昆虫的具体概念不是很清楚,导致探索活动停滞,为了补充幼儿的知识经验,我组织了一次集体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幼儿对图片、标本、视频中昆虫的观察,帮助幼儿建构昆虫有一对触角,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部分变态类昆虫经过蜕变也是昆虫的认知经验,以支撑他们继续探索活动。
  片段三:经过一次集体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对昆虫更感兴趣了。在一次幼儿区分昆虫的过程中,航航说道:“我知道,我来找,6条腿的才是昆虫。”说完,便很快将蚂蚁、蝴蝶、蜻蜓等常见的昆虫找了出来,可是遇到蚕宝宝的时候,琪琪和航航发生了分歧,琪琪说:“蚕宝宝不是,它腿太多!”航航则说:“蚕宝宝是昆虫,它长大了会变成飞蛾的。”最后争执不下,他俩拿着图片找到了教师,在教师的讲解下终于明白了,蚕宝宝也属于昆虫。
  分析:幼儿的经验多是来源于生活的,对于昆虫的定义不明晰,在之前的探索中幼儿知道了6条腿的才是昆虫。同时也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昆虫,了解到毛毛虫是昆虫,所以航航举一反三,但琪琪认知经验相对缺乏,所以两人在蚕宝宝是否是昆虫的问题上产生了争议。幼儿在与同伴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学到一些新的知识,而在发生争执的时候,他们还是会选择向教师求助,因为在幼儿眼中,教师是相对比较“权威”的。
  片段四:一天早上,轩轩小朋友一进班就指着自己的胳膊对我说:“杜老师,我被蚊子咬了一大口,很痒的,它是坏的昆虫!”这一句话引起了另外几个幼儿的共鸣:“老师,我也让蚊子咬了,蚊子咬完很痒!”……听到这里,我引导他们:“既然蚊子对我们有危害,那么什么昆虫可以帮助我们呢?”航航立马说道:“老师,我知道!小蜜蜂可以帮我们采蜜,蜂蜜可甜可甜啦!”幼儿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这次事件引起了幼儿在科学区进一步的探究。最后,幼儿根据“昆虫是否是人类的好朋友”来按照益虫和害虫给昆虫进行分类记录。在分类的过程中,幼儿也多以自己的经验来分类,比如“蚊子在我的脑门上咬了个大包,好痒啊,它是害虫!”“小蜜蜂可以采花蜜,可甜可好吃啦!”
  教师后续的支持
  活动初期,由于幼儿认知受限,对多数昆虫的种类名称不清楚,教师需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幼儿对昆虫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通过对投放的真实昆虫的观察,如蜜蜂、蚂蚁、蝴蝶等昆虫的外部特征、习性、种类进行细致观察,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观察过程中,幼儿积极性很高,并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发现的成果。
  幼儿能力不同,有的幼儿只会进行单个昆虫的观察,有的幼儿能够进行两个、三个种类的昆虫对比,并能把观察比较的结果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使得游戏材料自然呈现出层次性。当游戏难度太大会影响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从观察中发现幼儿有巨大的学习潜力,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活动的价值及反思
  1.活动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其中的乐趣。幼儿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由户外游戏中幼儿的一次“小發现”,引发出一场对昆虫的探索活动。幼儿兴趣的产生就意味着探索的萌芽,我们应以支持的态度保护幼儿探索求知的积极性,为幼儿在疑问、探索中奠定基础。
  2.教师反思
  我们还可以在本次活动外通过影视播放、实地观察的活动让幼儿对昆虫的习性、种类形成客观真实的经验。比如,引导幼儿观察蚂蚁搬家、蜘蛛捕食猎物等等,引导幼儿仔细比较异同,明确昆虫的特征。在活动结束后,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创编故事,教师还要明确,这样的活动开展,不只是让幼儿收获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更加喜欢探究、善于观察、乐于发现,让活动发挥最大的价值,让幼儿在快乐的探究中学习和发展!
其他文献
故事一  发生了什么?(观察)  洋洋,你今天终于能如愿来木工区玩了。你和阿润商量着要制作一张桌子,你说:“桌子需要四条腿,一样长的腿。”阿润在材料箱里找到了一根又粗又短的木头,你马上和阿润一起翻找,四条一模一样可以做桌腿的木头被你俩找到了。你看着粗粗的桌腿对阿润说:“这么大的腿应该做一张大桌子。”于是你們又去翻材料箱,找到了一张超级大的正方形木板。你和阿润一人钉一条桌腿。桌子太大了,木桩放不下,
期刊
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有智慧的教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唤醒孩子内心的创造潜能,体现基础教育的基本观念。  太阳公公每天都用灿烂的笑脸迎接孩子们有趣的晨间活动,地上的影子蹦蹦跳跳,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追逐着影子,突然,一声“呀,这是什么?”打破了欢声笑语。  發现种子  姝帆宝贝轻轻地捡起一颗小小的、黑黑的东西,捧在手心里。“你们看,是个圆圆的、黑黑的东西。”“我来看看,我来看
期刊
案例呈现:  我们班里有一个“杨老板”,每天入园时在班级里就能听到他在走廊上的哭闹声。他的妈妈使出浑身解数,总算到了班级门口。可是,当妈妈说走的时候,他会立即抓住妈妈不放手。在教师的安慰下,他不再哭闹,妈妈终于离开。随后,他会在班级里到处溜达,摸摸拍拍其他小朋友,把区域里的物品翻得乱七八糟。  也许是对班级没了兴趣,“杨老板”会趁教师不注意,溜出班级。看到任何一个入园的家长,就会哭着让他们带着去找
期刊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2018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新时代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是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安全优质发展是学前教育的根本追求,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但是,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并不等同于高端奢华的幼儿园设施。2019年2月,南
期刊
1.省教育厅举行2018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  今年5月20日-6月20日是第七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为“我是幼儿园教师”。5月21日上午,山西省教育厅在太原市育英幼儿园举行了“2018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高校工委书记吴俊清,太原市教育局党工委书记、局长梁宏宇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省编办、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
期刊
教育幼儿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果掌握不住分寸,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例如那些常规不好的幼兒,似乎总是在“挑战”教师,但他们这样,或许是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和我进行单独谈话,让我来倾听他们的理由,来关注他们。家长们交给我们的是一个个有个性的生命体,他有自己内在的秩序和结构,我们要做是遵循这种秩序,而不是人为地修枝剪叶,这才是最好的教育。用心来聆听幼儿的心声,用爱来教育他们。  我是介休市第二幼儿园
期刊
在2018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到来之时,编辑部特开展主题留言活动,本期话题为“我是幼儿园教师,我想说……”,目前已征集留言近万条,现挑选百条留言进行展示,带你走进幼儿园教师,倾听他们真挚的心声,了解真实、可爱的他们。  @莎莎老师:  选择幼儿教师这份工作我从未后悔。都说幼儿教师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都说幼儿教师给予孩子们欢声笑语,可是于我而言,7年工作生涯中受益最大的其实是我自己。在孩子们眼中,我
期刊
观察对象:段又铭(男),罗豆豆(女)  材料目标:  1.观察滑板上的滑道,认识颜色及斜面。  2.感受小车在地心引力作用下沿轨道斜面向下滑行。  3.感知小车在光滑和粗糙的纸板上滑行的速度不同,并尝试记录。  实况记录一:  区域活动开始了,段又铭进入了科学区,选了材料“云霄飞车”。当小车从最上层快速滑下时,吸引了旁边的罗豆豆,她也加入了其中。只见他们每人两个小车,轮流往上放小车,一边还兴奋地念
期刊
一次區域活动观摩中,中班幼儿萱萱正在建构区搭建城墙,由于在同一层中用了薄厚不一的积木片,导致城墙不稳,萱萱正在尝试调整时,吴教师走过来立刻指出萱萱的问题,并帮助她把放错的积木替换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我园不少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存在上述例子中过多干预、过度指导的现象。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们总是没有耐心等幼儿自己发现错误、探索答案,常常进行不必要的干预,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盲目性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要求:“幼儿园应当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以太原市育星幼儿园为例,“健体、健智、健心”,是育星教师对健康教育深刻认识后的高度概括,体育游戏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要提高幼儿园体育游戏的质量,必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