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自主学习能力是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英语课程更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总目标之一。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就必须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保障,就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主要就自主学习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中应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些思考,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教学的需要。
二、理论综述
1.自主学习的定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学条件下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是和被动学习相对而言的。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圍。
2.自主学习的内涵
(1)主动性。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且是自主学习的探索者。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视学习为乐事,把学习与自己的生活、成长和发展联系起来,他们便会乐于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探究。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会逐渐体会到英语学习是他们发展的需要。
(2)民主性。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教师主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学生的个性可得到充分的发展。
(3)过程性。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和内在动力的支持,就能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学生自觉地参与各种交际性及任务型活动,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所学内容。
(4)独特性。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自我,即个性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开展自主学习教学的重要体现。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学习的结果也就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差异,为学生提供创造和发展的空间,使其潜能得以发挥,获得成功感。
(5)问题性。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都是积极主动发问,而不是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提不出问题是缺乏求知欲和懒于思考的表现,而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学习。
三、应用与策略
1.师生要转变教学观念
要把"舞台"让给学生,首先要改变师生的教学观念。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从而丧失了把握英语学习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开发其潜在能力,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使用这中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因此,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语言技能,这个转化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语言练习与实践的过程。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语言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充斥着大量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丰富各种知识,以满足语言运用的需要。另外,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教师自己要改变教学观念,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其关键在于教师要摸索出一套好的学习指导方法。把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问"的助教地位让给学生,教师从"幕前"到"幕后",学生则由听众变为实践参与者——活动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知识并转化为己用,同时获得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2.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缺乏信心、胆怯、意志不坚强、缺少兴趣往往是阻碍学生英语课中实施自主学习的障碍,尤其是缺乏自信和胆怯,这也是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的问题。消除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心理障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问题的设计、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难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免挫伤学生的信心,从而达到消除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障碍。2)尽可能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的程度参差不齐,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给予不同程度学习活动,如对话和课文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语言运用。对于语言能力差的学生来说,要适当背诵原文,因为他们的关键问题是语言储存量小,语感不强,这阻碍了他们口语的组织,应该向他们强调"背诵"指的是反复朗读,直到脱口而出,从而达到了增加语言量,加强语感的目的。对与基础扎实、语言丰富的学生,他们有能力对材料归纳、整理、重新组合。因此,可要求他们复述课文。提倡自主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避免挫伤部分学习的积极性。3)尽量使用评价效应。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就应处理好学生的评价问题。评价对问题背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暂时不做评价,为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对结果的过早评价会捏断学生的思维脉络,引发学生的心理不适和烦躁,更重要的是丧失了发展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时机,最终削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组织活动要了解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主体情况指学生的认知水平、英语基础;客体情况指英语特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环境指英语输入和输出的外部条件。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就是要根据阶段性教学要求,把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情况联系起来,并寻找出三者间相互作用的最佳联结点,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听说读写方面的有效训练。
四、总结与思考
自主学习既是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对教师来说又是新事物。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导用学生自主学习应谨防课堂调控不当、目标导向不强、面向全体不够、教法优化不足和学法指导不力等问题。
总之,“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点是要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不只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的来源,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教学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相信学生自己能构建知识,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应利用英语自身的魅力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的形成,促进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自主学习能力是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英语课程更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总目标之一。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就必须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保障,就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主要就自主学习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中应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些思考,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教学的需要。
二、理论综述
1.自主学习的定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学条件下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是和被动学习相对而言的。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圍。
2.自主学习的内涵
(1)主动性。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且是自主学习的探索者。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视学习为乐事,把学习与自己的生活、成长和发展联系起来,他们便会乐于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探究。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会逐渐体会到英语学习是他们发展的需要。
(2)民主性。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教师主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学生的个性可得到充分的发展。
(3)过程性。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和内在动力的支持,就能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学生自觉地参与各种交际性及任务型活动,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所学内容。
(4)独特性。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自我,即个性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开展自主学习教学的重要体现。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学习的结果也就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差异,为学生提供创造和发展的空间,使其潜能得以发挥,获得成功感。
(5)问题性。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都是积极主动发问,而不是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提不出问题是缺乏求知欲和懒于思考的表现,而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学习。
三、应用与策略
1.师生要转变教学观念
要把"舞台"让给学生,首先要改变师生的教学观念。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从而丧失了把握英语学习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开发其潜在能力,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使用这中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因此,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语言技能,这个转化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语言练习与实践的过程。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语言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充斥着大量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丰富各种知识,以满足语言运用的需要。另外,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教师自己要改变教学观念,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其关键在于教师要摸索出一套好的学习指导方法。把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问"的助教地位让给学生,教师从"幕前"到"幕后",学生则由听众变为实践参与者——活动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知识并转化为己用,同时获得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2.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缺乏信心、胆怯、意志不坚强、缺少兴趣往往是阻碍学生英语课中实施自主学习的障碍,尤其是缺乏自信和胆怯,这也是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的问题。消除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心理障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问题的设计、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难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免挫伤学生的信心,从而达到消除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障碍。2)尽可能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的程度参差不齐,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给予不同程度学习活动,如对话和课文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语言运用。对于语言能力差的学生来说,要适当背诵原文,因为他们的关键问题是语言储存量小,语感不强,这阻碍了他们口语的组织,应该向他们强调"背诵"指的是反复朗读,直到脱口而出,从而达到了增加语言量,加强语感的目的。对与基础扎实、语言丰富的学生,他们有能力对材料归纳、整理、重新组合。因此,可要求他们复述课文。提倡自主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避免挫伤部分学习的积极性。3)尽量使用评价效应。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就应处理好学生的评价问题。评价对问题背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暂时不做评价,为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对结果的过早评价会捏断学生的思维脉络,引发学生的心理不适和烦躁,更重要的是丧失了发展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时机,最终削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组织活动要了解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主体情况指学生的认知水平、英语基础;客体情况指英语特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环境指英语输入和输出的外部条件。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就是要根据阶段性教学要求,把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情况联系起来,并寻找出三者间相互作用的最佳联结点,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听说读写方面的有效训练。
四、总结与思考
自主学习既是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对教师来说又是新事物。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导用学生自主学习应谨防课堂调控不当、目标导向不强、面向全体不够、教法优化不足和学法指导不力等问题。
总之,“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点是要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不只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的来源,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教学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相信学生自己能构建知识,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应利用英语自身的魅力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的形成,促进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