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背面的故事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bit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代的铜镜具有无穷的魅力和独特的神韵,主要表现在背面的图案纹饰上。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唐代开始,铜镜上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表现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纹饰图样。这些纹饰题材大多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神追求,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方面的诸多问题。这类铜镜也是最能吸引人们去鉴赏的一类铜镜,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故事镜。宋、辽、金时期的铜镜,虽然在铸造的精美程度上很少有超过汉唐铜镜的,但是由于这一时期铜镜的使用极为普遍,铜镜纹饰的图案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尤其是故事镜的图案纹样,题材极为广泛。本文以锦州市博物馆馆藏的宋、金时期的人物故事镜为例,详细介绍了铜镜背面的故事。
  【关键词】宋、金铜镜 纹饰图案 人物故事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铜镜成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用具。它的正面打磨得光滑可鉴可以照容,背面多用雕塑或绘画的图案花纹加以修饰。镜背的纹饰虽无实际功能,却是铜镜艺术的集中体现。精美的纹饰是铜镜的灵魂,也是铜镜鉴赏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铜镜作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多前的齐家文化,其后经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广泛流行,经过汉代鼎盛时期的蓬勃发展,经过隋唐时期的铸造巅峰,历千余年却始终焕发着活力。直到清代中晚期,随着玻璃镜的推广,铜镜的发展才走到了尾声,直至退出历史的舞台。
  在整个铜镜发展史中,秦、汉、隋、唐是巅峰到鼎盛的时期,以至于经常有专家、学者把宋以后的时期称为铜镜衰退期。其实,宋代在经济和科学技术上都有较大的进步,铜镜的工艺发展又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宋、辽、金时期的铜镜一方面传承了汉唐时期精美的装饰艺术,一方面又吸取了其他艺术门类的特长。宋、金铜镜虽然失去了唐镜丰润浑圆的“盛唐气象”,却在镜型方面别出心裁,创造了许多新镜型,如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其中葵花形、菱花形镜以六葵花为最普遍。此外还有带柄镜、长方形、鸡心形、盾形、钟形、鼎形等多种样式。铜镜的图案也较唐代有了很大变化。世俗美术摆脱了汉唐宗教神秘化的束缚,得到了独立的发展壮大。铜镜艺术方面,纹饰风格逐渐改变了以往的图案化和神秘化,无论是题材,还是型制和表现方法,都有了极大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当时的人们运用更纯熟精确的技术,创造出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艺术精品。铜镜图案的构图运用了超强写实手法,题材广泛,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除了鸟兽鱼虫、山水楼台、小桥流水等自然美景外,吴牛喘月、许由巢父、柳毅传书、达摩渡海、对弈、投壶等题材也均可在宋、辽、金时期的铜镜里找到踪影。而在铜镜上运用的写实手法兼收并蓄,不仅丰富了铜镜的图案题材,更是一改早期铜镜中古板程式化的几何构图和虚幻繁复的拘谨,令人耳目一新。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宋、辽、金铜镜艺术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理解。其中的人物故事镜,更是具有代表性的种类,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动人的艺术美感。
  在锦州市博物馆收藏的140多面铜镜中,宋、辽、金时期铜镜有50多面,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这一时期的铜镜,在内容取材方面极其广泛,涉及到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方方面面,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当时历史的多方面信息。下面就从我馆馆藏的宋、辽、金时期的铜镜中挑选几面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题材类铜镜介绍如下。
  宋代许由巢父故事铜镜,圆形,圆钮,素宽缘,缘内有双环(见图1)。直径14.6厘米,重216克。镜背正上方靠近内环边缘处有一单线方框,框内应有铭文,但是已模糊不清,猜测应为“许由洗耳,巢父饮牛”。镜背纹饰以山水、树木为主,上方是起伏的山峦,象征名士隐居的山林;中间顶端一树枝虬干曲折,垂于山腰;最下方靠缘是河岸。镜钮左侧树下的流水边坐有一人,手抬至耳边,作洗耳状;镜钮右侧有一人牵牛而立,右手指向上游坐着的人,两人对话姿态。整个画面采用高浮雕手法,立体感极强。此镜纹饰内容表现许由巢父故事,镜中牵牛者为巢父,所坐之人为许由。许由巢父故事镜题材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相传,巢父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因他在树上筑巢而居,人们称他为巢父。唐尧曾亲自登门拜访巢父,将禅让之意说了一遍,巢父听后不接受。不日,尧继访许由。许由品德高尚,才智过人,是炎帝后裔部落酋长。他赢得了帝尧尊重,尧几次亲自拜访许由都没有遇见。有一天,尧巡视到嵩山,忽然听到山上的茅屋中有人在弹剑唱歌:“叹彼唐尧啊,独自愁苦。劳心九州啊,忧勤后土。说我明德啊,禅让易祖。我快乐啊,不看不顾。”尧知道那是许由,便寻声找到了他,表示想要把首领之位禅让给他。许由不但不接受,还逃到颍水之滨的箕山脚下隐居。可尧十分看重许由的智慧和公心,紧追至箕山,说:“禅让不受,做个九州长吧。”许由感到这是一种耻辱,觉得污染了自己的耳朵,便跑到溪水边清洗自己的耳朵。这时,巢父牵着小牛来河边饮水,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对他说:“这都是你的不是。你若诚心隐居,何不到高山深谷藏起来?偏偏要到处浮游,高淡阔论,还用歌词去激尧帝。你在此洗耳,岂不把这清清的河水也洗污了!我的牛还怎么喝水?再脏了我的牛嘴。”说完便牵着牛到上游饮水去了。故事展现了曹父牵牛在水边与许由交谈的情景。巢父和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许由巢父故事镜的制作,冲破了图案装饰的羁绊,以自由活泼的笔调和细腻抒情的气韵,展现了世间令人陶醉的美景。
  宋代仙人龟鹤铜镜,圆形,圆钮,宽素缘(见图2)。直径16.1厘米,重838克。钮座的右侧沿镜缘有一棵粗壮的松树,枝叶繁茂,沿镜缘足足绕了大半圈,大树下端坐着一个身着长袍、头后顶着一圈祥光的仙人。钮座的左侧有一侍者,其头后亦似顶着一圈祥光,足踏祥云,手捧托盘,飘然而至。钮座下方绿草丛生,其中有一只仙鹤和一只灵龟,皆昂首向着右侧的仙人望去,似乎在聆听着仙人的传道。这面铜镜上的仙人仙鹤、不老青松、千年灵龟,都寄托了人们祈求延年益寿的愿望。宋代帝王对道教非常崇奉,辽、金、元时期,为了争取支持,统治者同样对汉族士人信仰的一些新道派进行笼络和亲善。在这样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具体表现在铜镜上就是出现了众多与道教相关的纹饰。仙人龟鹤人物故事是宋代最为流行的铜镜纹饰题材之一,可创新较少,最多见的是以龟鹤仙人齐寿为主,一般都是头后有背光的仙长和手捧物品的侍童与代表长寿的仙鹤、神龟,再加上高山、流水、青松组成的几种类似图案。图案的表现手法大多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描法,也有在凸起的平面上采用高浮雕的纹饰。线描法以造型简练、勾勒细致、形象清晰、线条飘逸流畅、富于节奏和韵律为艺术特点。线描不仅将龟、鹤、人物静态的轮廓勾画得淋漓尽致,还将龟、鹤、人物动态的韵律展现得栩栩如生。这种独树一帜的线描风格使画面构图与表现意图形成统一,把人物、动物和画面的气韵结合起来,显得更富有层次感和空間深度感,从而达到一种清新旷达、灵巧传神的境界。   宋代仙人鹤鹿同春铜镜,圆形,扁平钮,凹起缘,高浮雕(见图3)。直径19.7厘米,厚0.5厘米,重794克。铜镜背面钮座左上侧有一扇半开的拱形门在山石中间,隐喻此地为神仙的洞府,一只仙鹤从打开的山门里探头张望,平添几分趣味。钮座右侧有一棵大树,树杆挺拔,枝叶横生。树下端坐一仙人,旁有一侍女侧着身子,双手托盘,盘中有物。钮座下方有一小桥,桥下溪水奔流,卷起波澜。桥上有一梅花鹿,鹿背上驮着物品向着仙人方向款款而行。鹿后有一侍者双手捧宝瓶,向桥的方向走来。此镜尺寸大,雕琢精美,纹饰清晰,生动形象,品相完整。北宋崇道尊经,也是中國历史上的儒学复兴运动高潮时期。此时期的仙人龟鹤题材是大类,一般以仙翁、童子、鹤鹿为主题,以古松、山石、飞瀑等物体来营造出空灵祥瑞的仙境,反映出人们对长生不老的向往。铜镜图案大多飘逸灵秀,朴素疏朗。
  宋代高浮雕八仙人物铜镜,圆形,窄缘(见图4)。镜钮独特,龟驮碑形状的钮在中央,周围高浮雕八位仙人,形态各异,持不同法器。钮上方有三朵祥云,左下角有两朵祥云,右下角有一龟。中国古代道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何仙姑八位神仙故事深入人心,每个人物栩栩如生。诸如此类神仙题材在铜镜上表现,一方面是由于这一时期道教神仙思想兴盛,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于长生的追求和希望长寿的愿望在生活器物中得到体现。铜镜上的人物图案反映出人们对神仙、长寿、福禄、多子的追求,并不刻意以精巧的工艺来描述流传的故事。铜镜直径12厘米,厚0.9厘米,重245克。
  金代“煌丕昌天”海船镜,八瓣菱花形,圆钮,素窄缘(见图5)。直径17厘米,缘厚0.4厘米,重423克。镜背主体纹饰为一艘桅杆高耸、载满了人的龙船驶于波浪滔天的海上,海面呼声啸啸,掀起浪千层,激荡咆哮。可见三二人,或立船头,或站船尾,像是在划船,与水浪博其力量。船头似有两龙探出水面。构图十分精美,水中浪花似在翻动,浪上点缀些花叶,浪花之间隐现有向上的摩竭。镜中间上部铸有近似蝌蚪文的“煌丕昌天”四字,排成两行,自右向左竖读,突出了该镜的主题。铭文“煌丕昌天”意为上苍保佑,天下兴盛。以现代语言解释:“请辉煌无比的主宰者保佑臣民,让我们永远兴盛吧!”这类铜镜各地均有出土和收藏,图案形式较多,以铸“煌丕昌天”四字最为多见,其使用年代为北宋至金。这面八瓣菱花形“煌丕昌天”海船镜,以浅浮雕的铸刻工艺,刻绘出生动形象的波涛海浪、迎风破浪行驶中的海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宋、金时期航海事业与海上丝路贸易的繁荣景象。
  铜镜,青铜铸造技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还原历史的残片之一,每一面铜镜都能揭开一段历史。任何时期的铜镜工艺,都准确地表达了当时的生产发展力和艺术水准。铜镜不但带给我们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同时还帮助我们回忆起那个年代曾经有过的辉煌文明和文化精髓。通过对各时期铜镜艺术的解读,可以看到历史下的文明真相和文化内涵。对历史,对过去,人们有太多遗忘,帮助回忆和有所启发的,这也是一种精彩。
  宋、辽、金时期的铜镜是一个历史存在,人们对这个时期铜镜的认识仅仅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课题和未知等着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去探索和发现。特别是宋、辽、金、元人物故事镜,题材和艺术都具有自己的独特创新和动人魅力。相信这一品种随着现在铜镜收藏文化的深入发展,会越来越为大家所认识和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宋、辽、金铜镜的表现艺术,会在中国艺术历史的长廊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陈新宇.馆藏人物故事题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1).
  [2]陈慧智.中日文化交流中的铜镜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2).
  [3]魏传来.千年巨镜 中华镜王——宋代龟鹤人物铭文大铜镜解读[J].东方收藏,2012(5).
  [4]薛婧.论中国古代铜镜的变迁[J].艺海,2011(9).
  [5]张念来.中国古代铜镜鉴析[J].艺海,2011(3).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历代收藏都以皇家为主,皇宫是古书画收藏的重心。从北宋开始,民间私人书画收藏渐入炽盛,世家大族、文人士大夫、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寺院僧侣等皆参与其中,更有书画鉴藏论著及私家刻帖在此时出现。米芾所著《书史》《画史》作为北宋时期私人书画收藏鉴赏、辨别真伪优劣的学问著作,对后世皇室与私人在书画收藏鉴赏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以北宋时代私人书画收藏家米芾的书画鉴藏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米芾在中国
期刊
【摘 要】傅山的草书书法是否为应酬作品,不应将具体的交易者的行为笼统称之为应酬,也不能将之作为评判傅山存世草书水准不高的依据。傅山的草书作品应为其真实水准的体现,这从傅山的哲学与美学主张及其性格本质可得出,因此我们评判鉴赏傅山的草书作品艺术水准应更加客观、辩证,这有利于理解傅山多种书法风格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也能更好地评判存世的傅山作品是否真的出自其本人之手。  【关键词】傅山 明末政治思潮 清初文
期刊
佳士得香港2017春拍总成交24.5亿港元  经过6天16场拍卖,佳士得2017香港春季拍卖6月1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圆满落幕,成交总额高达24.5亿港元(3.16亿美元)。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女士表示:“佳士得本季春拍表现强劲,并创造了不同品类的数项世界纪录。春拍周期间,共有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积极参与竞拍,其中新客户接近买家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北京荣宝2017年春拍斩获7.75亿元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带特殊信息的铜镜图片和实物为研究对象,分析铜镜图片和实物上遗留的铸造痕迹,提出了“纹饰雕版制范及技术进化论”“青铜镜进化树根图”,阐述了战末至宋早期青铜镜纹饰制作技术的演变。  【关键词】铜镜 纹饰 雕版制范 铸造  北宋早期青铜镜逐渐消失,伴随的纹饰制作技术也相继失传。因后世及之前无详细的文字资料记录,青铜镜纹饰制作技术成为千年之谜。笔者查阅近几十年来专家、学者关于西汉至北宋早期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廊坊博物馆为例,基于对地域文化与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之间关系分析,从地域文化视角,并结合廊坊地域文化分析,探索具有廊坊地域特色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关键词】地域文化 博物馆 文创产品 开发研究  一、基本概念  (一)地域文化概念  地域文化是指含物质和精神特质的区域范围内,有着区域性特色的文化内涵,包括所在地方不同时期的发展形态和社会生活方式,以及独有的文化遗产和物质遗产
期刊
【摘 要】赣榆秦代置县,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境内保存有大量的墓葬、遗址、碑刻等文化遗存。盐仓城遗址是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古城遗址,对研究赣榆历史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考古证实新石器晚期盐仓城附近已有人类活动,并在汉代建立起完善的城防系统。汉以后,盐仓城逐渐没落,约在宋代时彻底被废弃。在数千年社会变迁之中,盐仓城兴起与衰落,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一古城遗址资源也值得我们去深入地思考
期刊
南京市违建房发现400多块明城砖  6月初,南京市宁海路街道城管中队在查处鼓楼区祁家桥16号一处违建房时,发现一面墙夹杂大量带着铭文的砖块,经鉴定是南京城墙上的城砖。城管部门立即暂停拆除,并将该情况向文物部门汇报,经协调,南京市明城墙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了现场查看,确认是城墙砖。  黑河城史纪元提前近500年  黑龙江省黑河市政府批准的“黑河市自然与文明千里行”项目,日前在爱辉区西岗子镇西沟古城
期刊
【摘 要】古徽州环境优美,人杰地灵。不仅是徽商的发祥地,也是众多大家的宗亲故里。正因为有这样的地理和人文历史才孕育出了具有“徽州符号”的传世建筑。独特村落、祠堂、牌坊、庭院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建筑体系中的点点“璀璨的星光”。尤以古村落的结构、布局、功能、环境的协调和人文内涵为主要特色。宏村便是这些村落的代表之作。  【关键词】徽州古村落 牛角村 人工水系 环保建筑  “欲识金银气,须从黄白游。一
期刊
【摘 要】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复合型载体,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高校博物馆的建设也受到了高度重视。湖北音乐博物馆作为高校博物馆,在陈展模式上跨出了单纯的乐器陈列,结合学院教学工作,形成了展演结合的陈展形式,让乐器陈列不再单一,让音乐告诉你乐器的故事。  【关键词】音乐博物馆 乐器陈列 展演结合  国际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主席、英国皇家音樂学院音乐博物馆馆长加博列在一次名为
期刊
【摘 要】大地湾一期文化包含众多遗址,出土遗物颇丰,其中彩陶作为研究大地湾一期文化的重要遗物最具代表性。通过对典型遗址中典型彩陶的分析,可对大地湾一期文化有更深地了解。由文化与艺术可知其彩陶的形制、制作工艺、特点。由葬制与葬俗可知其彩陶的种类、所占比例,同时还能够分析当时的社会形态。  【关键词】史前彩陶 大地湾一期 文化与艺术 葬制与葬俗  一、概况  大地湾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位于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