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尽落看古城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yc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赣榆秦代置县,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境内保存有大量的墓葬、遗址、碑刻等文化遗存。盐仓城遗址是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古城遗址,对研究赣榆历史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考古证实新石器晚期盐仓城附近已有人类活动,并在汉代建立起完善的城防系统。汉以后,盐仓城逐渐没落,约在宋代时彻底被废弃。在数千年社会变迁之中,盐仓城兴起与衰落,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一古城遗址资源也值得我们去深入地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赣榆 盐仓城 遗址 考古
  赣榆秦代置县,历史文化悠久,境内古代文化遗存丰富,有春秋莒国都城遗址、春秋纪鄣城遗址、汉代盐仓城遗址等多处古代遗址。盐仓城遗址是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座古城遗址。盐仓城经历了发展、辉煌、衰败,考古让人们走近这座繁华尽落的古城,更让人们去思考和探寻古城曾经拥有过的文明。
  一、盐仓城遗址概况
  盐仓城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盐仓城村,《嘉庆海州志》载:“县治北30余里,土垒巍然,由来莫考。”比较主流的说法是,为春秋莒国盐官驻地而得名。《增修赣榆县志》中记载明朝人刘守良辞官还乡,路过盐仓城时赋《过盐仓城》诗一首:“劳人车马易黄昏,晚渡墟城逸思存。河自西南流入海,路从高下乱通村。鼓中日落处闻寺,荆棘秋荒半没门。为惜梳妆楼上草,年年留绿怨王孙。”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盐仓城虽废弃,但还保留着大量地面建筑。清咸丰年间,捻军一部退驻盐仓城,当地武装会同清军攻击捻军使盐仓城地面建筑化为废墟。20世纪60年代之前,盐仓城遗址四面城墙、护城河基本尚存,后经过各种社会生产活动遗址被破坏。
  南京博物院勘探发现,盐仓城城址平面近正方形,方向16°,城墙系夯土筑成,外城周长约12000米,内城墙周长约8000米,四面城墙各有一门。现存西南、西北两处城角残垣,各高3~5米,宽4~5米。保存相对完整的一部分是遗址西北角一处被称为庙台子的地方,高出地面约3米,东西长120米,南北长115米。目前盐仓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盐仓城遗址考古发现
  南京博物院分别在1980年和2015然后对遗址西北角被称为庙台子的地方进行考古发掘,主要考古发现有:
  在遗址O4区域即庙台子遗址中心区,开5米×5米探方10个,通过发掘了解到O4区域主要为岳石文化至汉文化堆积区域。这一区域西周文化堆积最为丰富,发现很多鹿角、牛骨,西周时期人头骨一枚,灰坑遗迹8个,半地下穴圆形房址3座,有规律分布的柱洞6个。出土西周时期陶鬲、陶盆、陶豆等陶器46件,岳石时期的石锄、石刀、砺石等石器37件。
  在城墙西北角N4、N5区域布4条探沟,通过探沟发掘了解到盐仓城遗址城墙始建于西汉,最迟在宋代被废弃;城墙宽度约35米,采用平地叠累版筑方法;城墙破坏严重,目前只剩南城墙两个城角尚存,其余城墙地面部分已被毁。在解剖城墙过程中,在城墙护坡处发现宋代竖穴土坑墓一座,无随葬品;清代墓葬一座,出土康熙通宝一枚。另外为进一步了解城墙脚下地层堆积情况,在N4区开5米×5米探方1个,未发现灰坑、墓葬等遗迹。
  1980年南京博物院在庙台子遗址试掘时出土了陶器、鹿角化石、碳化稻粒、骨锥、铜镜等文物。2003年在此抢救性发掘汉代陶井一座。在遗址西南角,发现秦汉时期的作坊场地,出土大量铁渣。距离遗址300米左右为游水古道,发现过大量柞木,可能是当时古城的码头或造船遗址。
  三、盐仓城遗址考古的思考
  盐仓城遗址文化层堆积非常丰富,既出土了龙山文化时期的陶鼎、陶盆和岳石文化时期的石刀、石铲等实物,也发现商周时期的灰坑、谷粒、房址,汉代的筒瓦、板瓦等,这些发现对研究聚落考古、赣榆古环境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一)赣榆早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盐仓城遗址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早期人类多选择临近河流的台地居住,那时的盐仓城也不是一座城,只是一个聚居地。盐仓城位置附近300米左右有游水古道,离海岸线也不远,地势相对较高,是人们理想的定居之地。刘洪石先生认为,生活在赣榆的原著居民是东夷鸟夷的一个部族,是句芒的后代。这个部族观天测相,较早地建立了天文学并留下古代天文学的记录,也是赣榆地名由来的一种说法。
  (二)秦汉时期赣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赣榆秦时置县,确立独立的县域经济体。有汉以来,400年的安定生活,使盐仓城的居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生产活动。汉代盐税是当时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之一。作为海盐的重要产地,盐仓城享鱼盐之利,富甲一方。从盐仓城城外墓地的考古发掘可以看出,墓主的陪葬品较为丰富,包括陶器、铜器、铁器、漆器等,棺木厚大,至今仍保存较好。
  (三)盐仓城衰败的主要原因
  盐仓城衰败首先是因为东汉末年长期的战乱。战乱导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移,盐仓城位于南北交界地带,地势平坦,受影响较大,大量人口迁移南方,造成劳动力及盐业生产技术人员流失。其次是因为海退,海退使原有的盐业生产设施逐渐废弃。盐仓城的居民为方便盐业生产不得不逐海水而居之,人口逐渐外迁。最后是因为游水的废弃,运输成本增加。游水是古代流经赣榆入海的一条河流,由于黄河泥沙淤积等因素逐渐淤塞消失,隋唐以后在各种典籍中不见游水记载。游水的淤积对盐仓城的盐业运输影响巨大,陆路运输成本比河运增加许多,同时其他地方盐业生产的兴起,使盐仓城丧失了其优势。
  四、如何保护、利用盐仓城遗址
  盐仓城遗址是赣榆先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尽管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自然侵蚀,遗址也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蚕食和破坏。如何保护和利用盐仓城遗址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思考。
  首先,编制保护规划,明确建控范围,严格控制建设地带。盐仓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依据法规,需要编制保护规划并实施。建议地方政府委托遗址保护规划资质单位编制保护规划。在委托编制保护规划的同时确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增加遗址区未划入保护范围的部分并把城外墓群划入保护范围,将文物保护单位名称调整为盐仓城遗址及城外墓群,让遗址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其次,加强遗址安全区基础设施建设,防患于未然。借鑒省内外遗址安全区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加大对遗址安全区的基础设施投入。运用现代监控技术有效监控遗址安全,利用移动终端实时查看保护区状况,有效预防和及时发现各类危害遗址安全行为的发生。重点保护单位还可聘请安全巡视员,定期巡视,及时反馈巡视结果。技防、人防相结合,才能有效保护遗址的安全。
  再次,宣传与文物执法相结合,提高当地居民的遗址保护意识。遗址周围的居民长期生活在附近,遗址保护观念淡薄,对遗址破坏行为习以为常。主管部门需要针对问题进行大量的宣传工作,让人们了解遗址,知晓遗址的文化价值,认识到保护好遗址的重要性。同时对一些破坏遗址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达到震慑作用。让当地群众形成自发保护遗址的社会氛围,自觉同破坏遗址的行为作斗争。
  最后,科学合理开发,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保护遗址不是单纯地为保护而保护,科学合理地开发,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是遗址保护的目的之一。就盐仓城而言,可以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发展旅游业,建立盐仓城遗址公园、考古体验区、采摘等旅游项目,吸纳周围的居民参与其中,获得一定的收益。让当地群众享受到遗址保护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激发民众保护遗址的热情。
  盐仓城遗址考古已告一段落,到处散落的陶片展现了盐仓城昔日的繁华。从新石器开始人们就在此繁衍生息,历经王朝更迭、战乱与和平,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人们的记忆。考古发掘的地层是我们窥探盐仓城历史演变的一面镜子,残存的遗迹是我们思考遐想的载体,繁华尽落归于平静。盐仓城遗址是先民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利用好这一前人曾经创造的文明成果,发挥它应有的历史价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顾维玮,朱诚.苏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演变关系的研究[J].地理科学,2005(4).
  [2]郝海洋,朱乐心.万年遗宝[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7.
  [3]赣榆县县志编纂委员会.赣榆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7.
  [4]邹厚本.江苏考古五十年[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水陆画被学者们称为“可移动的敦煌壁画”,在中国宗教画中地位极高。这些水陆画在绘画史、宗教史、民俗学上,都有着与其相应的地位,被称为“稀有文化瑰宝”。本文以民乐县博物馆馆藏的水陆画为例,探析水陆画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水陆画 水陆法会 民乐县水陆画  为超度亡灵、普济水陆一切鬼神,佛教寺院常举行佛事活动,这种佛事又称水陆法会。水陆法会是一种民俗现象,它在“三教合一”的大背景下产生和发展
期刊
【摘 要】从对C形玉龙的生坑态表相、玉龙的制作工艺、玉龙的外貌、对玉龙的仪器分析、玉龙身体上的沁、玉龙的盘变几个方面的分析来品鉴红山C形玉龙。这件红山C形玉龙不仅有历史价值、宗教文化价值,也有较高的玉器制造研究价值,为研究新石器时期的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关键词】红山文化期 玉器 C形龙  笔者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出于更多了解美国历史文化的目的,工作、生活之余,经
期刊
【摘 要】了解观众,熟悉观众,争取观众,为观众服务,满足观众的需求,是博物馆的根本宗旨。中小博物馆因为种种原因的限制,观众参观量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博物馆工作人员应从多方面着手,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  【关键词】博物馆 吸引 观众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博物馆事业的愈加重视以及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迈上了新台阶。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以文物和各类遗址为依托建立的博物馆、纪
期刊
【摘 要】扁担戏是中国民间的传统戏剧形式之一。我国现代社会是整体的历史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会使一些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受到冲击,甚至面临灭亡。如扁担戏等一些渐趋消亡的民间艺术,正亟须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保护和抢救。扁担戏是现在中国仅存的单人木偶表演形式,是具有浓厚民俗韵味的微型木偶剧种。如今时过境迁,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亟待人们去守望与传承。  【关键词】扁担戏 传承 民间艺术  扁担戏,又叫五指
期刊
【摘 要】葛洪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家、炼丹家、医药学家,在医学、药学等方面取得了影响世界的重要成就。葛洪博物馆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景区内,主要由观众体验互动展区、葛洪生平事迹、青蒿素研发、鲍姑故事专题展区、葛洪医馆等部分组成,该馆充分运用展品、重要的文献资料、先进艺术手段和声光电设备等新科技成果,使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质量得到较大提高。2016年9月4日,葛洪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受到国家
期刊
【摘 要】中国历代收藏都以皇家为主,皇宫是古书画收藏的重心。从北宋开始,民间私人书画收藏渐入炽盛,世家大族、文人士大夫、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寺院僧侣等皆参与其中,更有书画鉴藏论著及私家刻帖在此时出现。米芾所著《书史》《画史》作为北宋时期私人书画收藏鉴赏、辨别真伪优劣的学问著作,对后世皇室与私人在书画收藏鉴赏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以北宋时代私人书画收藏家米芾的书画鉴藏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米芾在中国
期刊
【摘 要】傅山的草书书法是否为应酬作品,不应将具体的交易者的行为笼统称之为应酬,也不能将之作为评判傅山存世草书水准不高的依据。傅山的草书作品应为其真实水准的体现,这从傅山的哲学与美学主张及其性格本质可得出,因此我们评判鉴赏傅山的草书作品艺术水准应更加客观、辩证,这有利于理解傅山多种书法风格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也能更好地评判存世的傅山作品是否真的出自其本人之手。  【关键词】傅山 明末政治思潮 清初文
期刊
佳士得香港2017春拍总成交24.5亿港元  经过6天16场拍卖,佳士得2017香港春季拍卖6月1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圆满落幕,成交总额高达24.5亿港元(3.16亿美元)。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女士表示:“佳士得本季春拍表现强劲,并创造了不同品类的数项世界纪录。春拍周期间,共有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积极参与竞拍,其中新客户接近买家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北京荣宝2017年春拍斩获7.75亿元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带特殊信息的铜镜图片和实物为研究对象,分析铜镜图片和实物上遗留的铸造痕迹,提出了“纹饰雕版制范及技术进化论”“青铜镜进化树根图”,阐述了战末至宋早期青铜镜纹饰制作技术的演变。  【关键词】铜镜 纹饰 雕版制范 铸造  北宋早期青铜镜逐渐消失,伴随的纹饰制作技术也相继失传。因后世及之前无详细的文字资料记录,青铜镜纹饰制作技术成为千年之谜。笔者查阅近几十年来专家、学者关于西汉至北宋早期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廊坊博物馆为例,基于对地域文化与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之间关系分析,从地域文化视角,并结合廊坊地域文化分析,探索具有廊坊地域特色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关键词】地域文化 博物馆 文创产品 开发研究  一、基本概念  (一)地域文化概念  地域文化是指含物质和精神特质的区域范围内,有着区域性特色的文化内涵,包括所在地方不同时期的发展形态和社会生活方式,以及独有的文化遗产和物质遗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