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uang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胺碘酮注射液 静脉炎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33.272
  资料与方法
  2008年7月~2009年9月应用胺碘酮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心律失常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7岁,28例表现穿刺点或周围皮肤红胀痛等症状,8例表现皮肤红,肿痛静脉显条索状,穿刺点可触及硬结,4例无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原因分析:①药物刺激:胺碘酮注射液pH 2.5~4.0,因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超过了血管缓冲的应激能力,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代谢及渗透压改变,影响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从而易发生静脉炎。②给药途径选择不当:根据药品使用说明,胺碘酮应尽量选择通过中心静脉或使用最大有外周静脉途径给药,但临床中心静脉途径的建立不普及,当患者病情变化时,首先选择的是周围静脉。由于周围静脉弹性差,脆性大,关节处不易固定,或者所选择的静脉在短时间内曾反复多次穿刺过,虽然成功却很容易渗出,导致药物外渗,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肢长而形成静脉炎。③输液途中的维护不当:巡视病房不及时,针头固定不牢固,胶布不粘,针头中途移位,脱出或穿出血管,使药物外溢。④患者自身原因:大多数患者年龄都比较大,感觉迟钝,发生药液渗漏、肿痛未及时发现;再就是患者输液侧肢体不能很好地制动。⑤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巡视病房不及时或巡视观察时未及时发现问题,对患者的主诉不重视,穿刺部位出现局部疼痛、渗出、发红等症状时未及时处理。
其他文献
1.问题提出 函数概念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不易理解的概念,它既是学习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作为教师或者研究者来讲,学生通过一年、两年或三年的学习,他们的函数概念认知水平达到那
同课异构是指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和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教学策略讲授同一课题的一种教研活动,同课异构通常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在同一所学校的不同班级进行,由于执教者来自不同的学校,生源情况与教学风格不尽相同,因而同课异构常能折射出不同的教学理念,进而使观摩者可以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正因如此,同课异构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众所周知,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中不少试题都是选用于课本的原题或改造题,其既源于课本又活于课本,因此广大教师在中考数学复习阶段中,要紧扣教材,注重四基;善于变式,强化训练;综合归类,提升拓展,本文拟以福州中考数学复习阐述个人见解。
护理信息从不同角度反映着护理工作的优劣情况,关键是得到的信息要真实和全面,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有效地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可采用下面方法搜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