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袭官陡门:最出敌意料的一战

来源 :今古传奇·双月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o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个战斗只用了短短的8分钟,就胜利结束。
  日军说:“新四军是个神,
  你打他时一个也没有,他打你时都出来了。”
  “我们要像鹰抓兔子一样才行”
  1938年10月25日,武汉失陷,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逐步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后,日军一面停止了正面战场的进攻,加紧对国民党政府的诱降;一面把重点转向华北、华中战场,专心对付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蒋介石虽说表面上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但其限共、溶共、灭共之心不死,因此在消极抗日的同时又企图妥协谋和,实行既联共又反共的两面政策。于是,日本侵略者与国民党当局在反共这一点上找到了共同语言。
  挺进敌后的江南新四军更是处于日军、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夹击的复杂形势之中,处境愈发严峻。
  1939年初,日军开始在南京、镇江、芜湖三角地带进一步增强兵力,采用攻守并用的战术,深入重要集镇,构筑“梅花桩”式的据点,对新四军挺进江南初期创建的茅山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当初,国民党把新四军放在日军统治力量最强、交通最便利、作战最困难的条件下开展游击战争,虽有牵制日军、配合正面战场的需要,但其主要意图还是妄想借日军之手削弱乃至消灭新四军。然而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新四军不仅没有被削弱,反倒在江南站稳了脚跟,不断发展壮大。于是,国民党第三战区抛出了“画地为牢”的毒计,规定江南新四军只能在江宁、句容、丹阳、镇江、当涂、芜湖一带活动,以限制新四军发展壮大。江南新四军的处境愈发严峻,正如粟裕所形容的:“党内外,敌友我,矛盾重重相交错。”
  为了打破日军的分割、封锁和分区“扫荡”,争取更主动的局面,粟裕决定选择薄弱之敌或孤立据点实施攻击作战。奇袭官陡门据点,就是新四军挺进江南后在抗战史上谱写的光辉一章。
  官陡门据点位于安徽芜湖近郊日军飞机场外围的扁担河两岸,街道建在河两岸的堤埂上,长不过百米,全是砖瓦房屋,驻有伪军300余人。粟裕决心亲率第二支队第3团,采取远程奔袭,出其不意地拔掉这个据点。
  对这一作战计划,多数同志认为过于冒险,胜算不大,心里都替粟裕捏了一把冷汗。有的同志则直接表示反对,认为这个计划不可行。理由有三:
  其一,官陡门据点四周河沟交叉,河上只有约1米宽的木板桥贯通,敌人在据点周围设有三层铁丝网和掩体工事,可谓易守难攻。
  其二,官陡门据点地理位置独特,距铁路不过3里远,离机场也只有6里。南面8里的永安桥、北面10里的年陡镇均有日伪军驻守的据点。一旦官陡门有风吹草动,敌人必会从西、南、北三面据点派出增援部队,半小时内就可以赶到。从芜湖机场起飞的敌机不到两分钟即可飞临官陡门上空,实施空中支援。
  其三,进攻官陡门据点的路线只有两条,不仅要通过几条深不可徒涉的河流,而且必经敌人重兵把守的青山、黄池据点。
  粟裕向大家耐心解释:“过去的三年游击战争是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打的,而现在我们是在交通发达的平原、水网地区同敌人作战。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速战速决,必须采取突然的、短促的像闪电样的突击,打他个措手不及,让他没有还手的工夫。”说到这里,粟裕作了个形象的比喻,“我们要像鹰抓兔子一样才行。战斗行动一定要非常迅速,一旦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战斗,而敌人的增援又快,就必须果断撤出战斗,坚决摆脱敌人,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粟裕接着说:“兵法云:出敌不意,攻敌不备。敌人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往往就是最麻痹大意的地方,看似固若金汤的据点,实则疏于防守、不堪一击。敌人绝对料想不到我们会远途奔袭四周有重兵猬集的官陡门据点。只要我们计划周密,行动果断,就一定会成功的!”
  善于出奇谋、用奇兵、建奇功的粟裕,这次要在敌人的心脏地带导演一幕出奇制胜的话剧。
  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偷偷完成部署
  1月18日清晨,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部驻地狸头桥。粟裕作了简短的动员后,就率领部队轻装出发了。为不暴露行踪,部队在冒雨北进50里后停止行动,隐蔽宿营。
  19日上午,部队继续在原地休整。下午,粟裕组织部队悄悄上船,突然转向西开,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偷偷渡过丹阳湖。部队翻过湖西岸的堤埂后,立即换乘早已预备好的几只装肥料的货船,继续隐蔽西进,于午夜时分到达预定地点集结,整装待命。这里距官陡门还有近80里的路程。
  20日下午5时,粟裕带领部队冒着凛冽的寒风继续向西疾进。晚8时,按战前部署,掩护部队从南、北两面向青山和黄池的敌人据点隐蔽前進,以保护攻击部队的侧翼安全;攻击部队继续向官陡门前进。
  21日凌晨2时,攻击部队行进至离官陡门约20里的地方。这时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粟裕面前——前方有一条河,由于水深需要乘船摆渡。如果走水路,敌人很可能已经封锁渡船,部队会因找不到船而无法过河。如果走陆路,就会多绕10里路。部队已经连续行军近9个小时,人困马乏,十分疲劳,一旦不能在天亮前赶到官陡门发起攻击并结束战斗,就会前功尽弃,甚至还会陷于增援之敌的重兵包围中。
  粟裕当机立断,还是走陆路。他命令部队克服疲劳、克服困难、克服饥寒,发扬连续持久的战斗精神,跑步前进。为节省时间,部队饿着肚子在黑夜中急行军。他们巧妙地通过了敌人的头道桥据点,于4时许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距官陡门约4里路的王石桥。
  按照预定作战方案,粟裕率攻击部队主力沿扁担河西岸堤埂北进接敌,以迅猛动作冲过桥,从西向东打;另一部沿扁担河东岸北进,实施夹击。
  凌晨4时,据点里的敌人正躺在被窝里睡大觉,突然,急促刺耳的铃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粟裕带领攻击部队顺利通过了前两道铁丝网,距敌人的据点已不到30米了。在他们排除障碍、通过最后一道铁丝网时,不小心碰响了铁丝网上的留铃。
  见状,粟裕果断命令部队出击。顿时,各种兵器一起开火,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冲锋号声和“缴枪不杀”的呐喊声响成一片。   接着,东岸部队的机枪也打响了。攻击部队迅速突破铁丝网和其他障碍物,冲入街内。从睡梦中惊醒的敌人还没有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被打得人仰马翻,甚至有的敌人刚从被窝里钻出来,没等穿好衣服,就稀里糊涂地当了俘虏。
  趁着敌人惊慌失措之际,粟裕指挥部队一鼓作气,夺取小木桥,冲过河东,在东岸部队的配合下,占领了伪军司令部。
  “新四军是个神,你打他时一个也没有,他打你时都出来了”
  官徒门战斗只用了短短的8分钟,连同打扫战场才总共用时20分钟,就胜利结束。粟裕回忆道:
  东边天已经发白了,街上只见到两种极端异样的情景。一种是横七竖八的死尸和血肉模糊的敌伤者,满街杂乱地堆着军用品和用具;另一种情形,老百姓领着胜利的官兵,肃清残敌,打扫战场,并送茶烧水,忙个不停。当时初步统计,歼灭伪军200余人,缴获步枪六七十支、短枪10多支、机关枪4挺,其余手榴弹、子弹、军服用品,一时难以统计。大家一晚的疲劳,脸色虽略显苍白,但是精神仍然很足,肚里一点也不觉得饥饿。大家都在兴高采烈地谈着:“可惜了,那个狗司令没有回来。”“哼!要在这里,还有他逃脱的。”
  当周围的敌人明白过来,纷纷向官陡门据点增援时,粟裕早已率领部队押着俘虏,带着战利品安全撤走了。
  奇袭官陡门,新四军大获全胜,以轻伤2人的微小代价,歼敌300余人,其中俘敌57人,“只因天色尚在朦胧昏暗中,有小部敌人混入群众家里,化装老百姓的,或跳进水中的,因而未被俘获而已”。同時,还缴获了一大批枪支弹药,挫败了日伪军对芜湖、当涂等地实施分割、封锁的计划。
  粟裕指挥游击战的美名在江南广为传颂。国民党第三战区对他的指挥艺术佩服得五体投地,专门请他去讲授游击战的经验。
  面对台下昔日兵戎相见、拼得你死我活,如今在民族存亡关头携手共御外侮的国民党军将领们,粟裕滔滔不绝,从战法、战术动作到打击对象和目标选择,一连讲了几个小时,既有理论又有战例,生动活泼,通俗深刻。
   国民党军将领们赞不绝口,纷纷表示:“听了粟司令的课,真是受益匪浅。”一名“围剿”过红军的川军师长颇为感慨:“粟司令,从前我对你们共产党的军队是有点瞧不起的。可是今天听了你的报告,我才知道你们的水平太高了。共产党里有你这样的人,难怪立于不败之地!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粟裕指挥敌后游击战神出鬼没,打得敌人胆战心惊。日军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地说:“新四军是个神,你打他时一个也没有,他打你时都出来了。”
   (参考资料:《官陡门战斗:8分钟大写“奇袭”二字》《解放军报》2013年5月31日;作者:任洪森)
其他文献
傅秋涛是湖南平江人,1927年参加了平江农民暴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傅秋涛领导的游击队奉命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1团,傅秋涛任支队长。   1941年1月初,时任新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的傅秋涛奉命率部北移。“皖南事变”发生后第三天,一纵队唯一的电台在战火中焚毁,与军部失去了联系。于是,傅秋涛在梓坑召集纵队营以上干部会议,商讨部队突围路线。经过反复讨论,会议形成了一致决议
期刊
从1938年6月17日新四军先遣支队韦岗初战开始,至1945年12月19日在苏中进行对日最后一战——高邮战役结束,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对日作战24617次,取得了光辉的战绩。本章记录的只是其中的部分经典战例。   1945年4月25日,朱德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军事报告中,对新四军的历史贡献作了充分肯定,他说:“我伟大的中国人民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残酷的、可歌
期刊
刘厚总看上了一名排长的新枪。  项英命令排长和刘厚总换枪,  后来就是这把枪要了他和周子昆的命  1941年2月底,在地方党组织的帮助下,项英、周子昆等在赤坑山暂时隐蔽,策划向江北突围。突围的路线经过侦察初步确定下来了,各项准备工作也已大体就绪。项英隐蔽在山上的一个小洞——蜜蜂洞里。由于洞小,除项英外,只有周子昆、黄诚(周子昆的警卫员)、刘厚总(军部副官)住在这里。  3月14日凌晨,刘厚总趁项英
期刊
除了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之外,新四军在援助友军和开展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联络国际友人方面,都做了非常多有意义的工作。  千里秘援八路军  1942年,太行山遭遇百年难遇的旱灾,日军又加紧“扫荡”和经济封锁,根据地军民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远在千里之外的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得知这一情况后,于1943年初向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发电,表示新四军可抽调一部分物资支援八路军。  因江南、华北相距遥远,敌人又设置了
期刊
谁都没有想到,在日军投降之后,高邮还经历了这样一场大仗,  仅用一周,新四军就拿下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现在我只给你20分钟时间,否则,我军将发动全面总攻,彻底消灭你们!”  高邮的日伪军在蒋介石庇护下,屡屡拒绝新四军的劝降通牒  1945年12月26日凌晨,日本裕仁天皇颁布停战诏书4个多月后,高邮城东部的日军司令部“洪部”在仓促中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受降仪式。大厅中,长桌一边是日军大佐岩崎学,另
期刊
汤成功,1906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沔阳县(现湖北省仙桃市),1928年10月起参加革命工作,不仅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还参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我党我军的优秀干部。1942年至1944年,他任新四军第5师15旅政委,参加了中原突围,以下是他的回忆。  “同志们去新地区军队工作,要像杨柳树那样,插到地下生根发芽,旺盛成长”  1946年,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百万军队全部美式装备,下
期刊
日军中国军总司令哀鸣:“国民党军乃是手下败将,  唯共产党乃是皇军之大敌,  看来要在共产党手中夺取繁昌城是不可能的。”  “我们要用作战胜利来回答这些假抗战、真投降的先生们!”  “皖南门户,长江边上,平静的繁昌,成了烽火连天的战场……峨山头的搏斗,塘口坝的血战,我们用雪亮的刺刀,暴烈的手榴弹,火力猛烈的机关枪,前仆后继的冲锋,把敌人打下山岗……”1940年春天,一曲铿锵有力的《繁昌之战》传唱开
期刊
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是曾经让蒋介石头疼的“乱匪”,也是后来新四军的全部家底。1937年9月28日,蒋介石突然单方面委任叶挺为新四军军长。他想乘机把叶挺拉过去,通过叶挺把新四军抓在自己手里。叶挺怀揣蒋介石的委任状,身穿国民党的将军服,但一直怀有一颗红心,对共产党忠贞不渝,受到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闻立  让蒋介石头疼的“乱匪”,后来成为新四军的全部家底  “西安事变”结束了国共
期刊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所发动的反共高潮中所犯下的最大的一次罪行。迄今为止,仍然留下许多难解、待解之谜。半个多世纪后,叶挺之子叶正大在中央档案馆找到一份“笔录”的真迹,还原了当年鲜为人知的历史一幕。项英等人突围过程中,军部副官刘厚总趁其熟睡之际,开枪将他们打死。这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的又一历史惨剧。像这样的反革命暗害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历史上从未有过。  “皖南事变”的
期刊
早在公元纪年开始,中国的商人和帆船便已经往来于东亚沿海,而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贸易往来记录,殊为可观。公元7世纪时,经由中国南部沿海的广州,到苏门答腊、马来西亚的香料港,再到锡兰和印度,最后到达波斯湾的锡拉弗和阿曼,还存在着一条海上“瓷器之路”。   南宋时期则掀起了中国航海活动的第二次浪潮。由于北宋被女真人所侵扰征服,被迫放弃都城开封而迁至南方杭州的大宋政权,为弥补税收财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