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成功回忆新四军第5师中原突围

来源 :今古传奇·双月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成功,1906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沔阳县(现湖北省仙桃市),1928年10月起参加革命工作,不仅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还参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我党我军的优秀干部。1942年至1944年,他任新四军第5师15旅政委,参加了中原突围,以下是他的回忆。
  “同志们去新地区军队工作,要像杨柳树那样,插到地下生根发芽,旺盛成长”
  1946年,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百万军队全部美式装备,下山抢占民主抗日根据地地盘,抢夺抗日战争胜利果实。蒋介石首先占据武汉、郑州,控制封锁平汉线铁路以及西安、重庆。然后,国民党军约20万人包围了大别山新5师,当时新5师兵力仅6万余。
  蒋介石想一口吃掉新5师,但兵力还没有完全部署好,美国军事顾问为了帮助蒋介石把围攻新5师的计划安排得更周密、更全面,设下缓兵之计,由国民党、共产党、美国三方代表组成调处小组,解决国、共双方警戒可能发生的冲突,划平汉线以西为宣化店缓冲区,双方都不准进入缓冲区。
  新5师为实现党中央拖住中原国民党军队的意图,利用美国调处的机会,解决内部形成的混乱思想,统一认识。同时组织动员编余的地方机关团体人员,愿意回家的安排回家,不愿回家乡的跟随骨干转移到华北广大老根据地去工作。
  有部分由洪湖地区来的同志化了装,穿戴国民党军队服装、帽子,扮国民党的军官,经过艰难历程回到贺老总的晋绥军区。贺龙、关向应是我红军时期的老首长,当时我也想趁军事调处的机会回晋绥军区去。但是又想到,延安抗大毕业时,党中央领导人在欢送我们干部大队去大别山新5师工作时,毛主席曾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同志们去新地区军队工作,要像杨柳树那样,插到地下生根发芽,旺盛成长。”因此,我还是决定留了下来。
  从突围开始到陕南山地,我军与尾追之敌整整磨了7个月
  1946年6月,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包围新5师的兵力已增至30余万人,党中央根据敌我双方当前力量对比,要新5师抓紧调处时期突围,并拖住敌人,疲劳敌人。
  新5师分三路进行突围,于1946年6月16日晚开始行动。我15旅为王树声纵队的前卫,由南路向平汉铁路以西突围,天刚拂晓时,我15旅就走过了铁路以西30里,在大坪坝休息。王树声司令员率纵队3个旅共10个团,分三路并行前进,到10点钟才过了铁路。
  我到大坪坝后,得到命令烧饭吃。此时,武汉行营郭忏带装甲兵增援东路敌人,追击上来,我15旅与郭忏在大坪坝打了一仗,敌强我弱,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残酷,持续了两三个小时。为了掩护随军家属脱险,我负了伤,左大腿被子弹穿了个大洞。卫生员绑了绷带后,我又迅速协同王海山(第15旅旅长)指挥战斗。直到王树声纵队赶到,对郭忏装甲兵增援之敌展开猛烈攻击,郭忏部敌军被打垮,逃向铁路东站去了。
  战斗结束后牺牲了100多位同志,其中有班、排、连长。我同王海山默哀安埋了他们。我们接到命令继续西进。我的伤腿行走困难,旅长找到王树声司令员,送我一匹大骡子,又重新给我配备骡夫、通讯员和警卫员,王海山旅长天天扶我上、下骡子,照顾我,使我能拖着伤腿继续随部队行军宿营,牵着敌军向西行进。
  部队进到襄阳、樊城,我旅前卫梯队在老河口下游30里找了若干大船,趁夜间先行渡过汉水,向河西岸警戒,掩护王树声纵队在第二天上午强渡汉水。敌人发现后,派来飞机在河两岸轰炸、扫射,纵队部命令部队白天停止抢渡,待天黑后再抢渡汉水。晚上,在暗夜的掩护下,主力部队绝大部分渡过汉水,只有少数部队被敌人阻断。王海山爱人袁凤志被敌机扫射中弹牺牲,8岁儿子小方由通讯员照顾,随部队西进到武当山的房县地区。
  进入房县地区后,我15旅用电台同中央联系,得到指示与王树声纵队分开行动。王树声司令员、刘昌毅副司令员刘子久副政委按中央电令,率纵队向四川进军,在入川的道口城口遭到重庆行营何应钦、潘文华、罗广文部队阻挡。王树声率纵队折返回武当山,企图夺取房县县城,却被几路敌军合围。在既没有夺得房县县城,又突围艰难的情况下,为保存部队骨干力量,整个纵队化整为零,后来到华东地区陈毅的部队,又成为一支主力军。
  而我15旅则迅速向陕南山区行进拖住敌军,掩护王震旅通过陕南回延安。我旅为掩护王震旅急速前进,采取推磨战术,与敌军周旋,拖住、调动尾追之敌,从突围开始到陕南山地,与尾追之敌整整磨了7个月,真是艰苦。
   我旅每天行程80里,尾追之敌分三路追击,每日多则行程60里,少则50里,敌军官穿着皮靴骑在马背,士兵走不动,只有干着急。我旅走10天选个地形好的地方补充粮草,休整待敌,敌军追上来,我军转个大弯又走了。
  敌军后勤供应不上,为解决粮草问题,在追击沿途设立兵站不少。我15旅在与敌兜圈子时,常出敌不意打下敌兵站,收缴武器、弹药、粮草补充自己,还缴获到不少敌人军官吃的食物。
  我15旅政治部有8名民运工作员,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地方党组织,协助我旅安置伤病员,补充给养。最困难的是骡马,马蹄的蹄铁无法解决,山地石头多,骡马蹄内掌出血无法随军,只好送给当地老百姓。
  旅级干部没有了骡马骑,找根树棍当拐棍帮助行军。旅长王海山的8岁儿子小方没有牲口骑,老百姓便用背兜背着行军。干部们最关心小方,为保障小方遭遇敌人不出问题,旅党委考虑找地方党同西安地下党组织联系,将小方寄放地下党员家,但王海山不同意。旅长每天指挥部队行军打仗,管理军务又要照料小方的生活,很劳累。小方年小又常生病。旅党委多次讨论研究,找了个党员卫生排长,请她照顾好小方,以减轻旅长事务,集中精力指挥军事行动。
  新5师中原突围取得了圆满的胜利
  王震旅到达延安后,针对胡宗南南北策应,东西路夹击的严峻形势,旅党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作出了决定,我旅全力绕陕南北山东进,把夹击我15旅之敌军通通引向东。在两个月时间里,当东西之敌会合时,处处扑空,始终没有找到我15旅,总是被我们甩在后面。
  在与陕西地方党组织联络时,证实夹击我军之敌合力东进的情报属实,我15旅决定回头再向西进。途中找到黄赖奋独立团,会合继续西进。我电告中央,15旅、黄赖奋独立团、陕南柞水游击队3支部队会合在一起,已进到陕南柞水游击区哲住休息。
  党中央依据我旅报告的情况,即派韩东山(原红四方面军军长)通过西安地下党组织护送,到陕南柞水地区找到我们,传达中央指示:三支部队组建成陕南纵队,陈光瑞任纵队司令员,王海山任纵队副司令员,韩东山任纵队政治委员,我任纵队副政委并兼柞水地区工委书记。
  我15旅为回归新5师的建制,根据中央指示,由晋南军区保证以新5师15旅为基础的陕南纵队北渡黄河进入山西。晋南军区黄克誠司令员派遣侦察部队,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秘密行动,暗渡黄河,深入陕南北山地区找到地下党组织,控制渡口、渡船。另派出侦察小分队,穿过敌战区,找到地下党与我陕南纵队取得联系,确定时间渡黄河,安排我7个团和直属队分渡口由南向北渡。由于组织严密,安排巧妙,部队安全、顺利地渡过了黄河,到达晋南军区。黄克诚司令员带他的部队列队热情地迎接我们,安排住地、动员当地群众团体向我们各旅各团作了极为感人的慰劳。
  至此,新5师中原突围取得了圆满的胜利。
  (责任编辑:陈毓婧;来源:《新四军第五师中原突围》《中华魂》2010年第1期;作者:汤成功)
其他文献
南昌起义和新四军组建,都是党史、军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批人,将两大历史事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是铁军精神的代表者和传承者。  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新四军领导人  叶挺:1927年任第11军副军长兼第24师师长。7月26日,他将部队带到南昌,成为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起义前,叶挺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31日晚,他和贺龙共同发布了起义的作战命令。新四军成立后,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  陈毅: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时
期刊
1938年6月3日晚,宣(城)芜(湖)铁路沿线上空繁星满天。宣城高桥村村民李万全半夜醒来,恍惚看到窗外有人影晃动,舔破窗纸一看,屋檐下坐满了士兵。他一把拉起过门不久的妻子,从锅底摸了一把黑灰抹在她脸上。妻子在床上吓得瑟瑟发抖,李万全手攥着砍刀,背靠在床边……   一个时辰过去了,外面却没有动静。这是什么兵?宣芜铁路一直过兵不断,先是从上海、南京败退下来的国民党兵,一车车一队队,洪水一般,他家的板
期刊
“皖南事变”中,叶挺被扣,袁国平因伤自戕,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所杀。在皖南军部的其他领导人员基本上被押赴上饶集中营(另有近700名排以上干部关押在其他监狱),还有3000余人被关押在上饶市铅山县的永平、石塘两地。他们在叶挺和狱中秘密党组织的领导下,和敌人展开了不屈的斗争。  1941年3月,被俘的新四军将士被武装押解到上饶,将士们在分编的中队里,纷纷秘密成立了党组织,展开了一系列斗争。  一、拒写“
期刊
北京儿童医院,每个周一和周四清晨,一位百岁老人都会从人流如梭的门诊大厅穿过,来到外科门诊。他清瘦高挑、白衣笔挺,口袋里永远装着一个诊疗时用的小耳镜,那是他“变魔术”的道具。这位老人就是张金哲,中国小儿外科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小儿外科之父”、北京儿童医院的“镇院宝藏”。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张金哲特意写了一幅带哲理的书法:“新冠肺炎,抗疫必胜。天有不测风云,人
期刊
提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的业余生活,首先映入人们脑海的大多是发动群众、生产自助和文化学习等活动。其实,在紧张的战斗之余,人民军队的官兵也时常苦中作乐。甚至,在当时延安、胶东和江南等许多部队中,出现过当今“世界第一运动”——足球。特别是“文化人”较多的一些新四军部队中,足球运动很火。比如,新四军第6师18旅。  一支“有文化的部队”是如何诞生的  新四军第6师18旅创建于“皖南事变”后的194
期刊
傅秋涛是湖南平江人,1927年参加了平江农民暴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傅秋涛领导的游击队奉命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1团,傅秋涛任支队长。   1941年1月初,时任新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的傅秋涛奉命率部北移。“皖南事变”发生后第三天,一纵队唯一的电台在战火中焚毁,与军部失去了联系。于是,傅秋涛在梓坑召集纵队营以上干部会议,商讨部队突围路线。经过反复讨论,会议形成了一致决议
期刊
从1938年6月17日新四军先遣支队韦岗初战开始,至1945年12月19日在苏中进行对日最后一战——高邮战役结束,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对日作战24617次,取得了光辉的战绩。本章记录的只是其中的部分经典战例。   1945年4月25日,朱德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军事报告中,对新四军的历史贡献作了充分肯定,他说:“我伟大的中国人民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残酷的、可歌
期刊
刘厚总看上了一名排长的新枪。  项英命令排长和刘厚总换枪,  后来就是这把枪要了他和周子昆的命  1941年2月底,在地方党组织的帮助下,项英、周子昆等在赤坑山暂时隐蔽,策划向江北突围。突围的路线经过侦察初步确定下来了,各项准备工作也已大体就绪。项英隐蔽在山上的一个小洞——蜜蜂洞里。由于洞小,除项英外,只有周子昆、黄诚(周子昆的警卫员)、刘厚总(军部副官)住在这里。  3月14日凌晨,刘厚总趁项英
期刊
除了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之外,新四军在援助友军和开展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联络国际友人方面,都做了非常多有意义的工作。  千里秘援八路军  1942年,太行山遭遇百年难遇的旱灾,日军又加紧“扫荡”和经济封锁,根据地军民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远在千里之外的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得知这一情况后,于1943年初向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发电,表示新四军可抽调一部分物资支援八路军。  因江南、华北相距遥远,敌人又设置了
期刊
谁都没有想到,在日军投降之后,高邮还经历了这样一场大仗,  仅用一周,新四军就拿下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现在我只给你20分钟时间,否则,我军将发动全面总攻,彻底消灭你们!”  高邮的日伪军在蒋介石庇护下,屡屡拒绝新四军的劝降通牒  1945年12月26日凌晨,日本裕仁天皇颁布停战诏书4个多月后,高邮城东部的日军司令部“洪部”在仓促中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受降仪式。大厅中,长桌一边是日军大佐岩崎学,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