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控与评价策略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追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1.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因
  有学者指出:教学活动是多种因素参与的活动,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活动主体(教师、学生)、活动客体(课题或教材)、教学手段。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手段可以看成是内在地规定了教学活动状态空间结构的4个纬度。教学有效性不仅受这些参与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方式的制约。
  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等问题,余教授则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反观日常的数学课堂,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原因,首先表现在班级学习机会差异悬殊,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以数学应用题教学为例,有人研究发现,学生获得分析应用题的机会有多有少,大约只有1/5左右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参与分析应用题的全过程,3/5左右的中等生长期只能得到部分参与分析整个应用题的机会,还有1/5左右的学困生因理解能力差而长期得不到独立分析应用题的机会。现代教学理论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差异常常是课堂实用时间差异造成的。在一系列的连续学习中,初始学习中微弱的实用时间差异可能导致后续学习实用时间差异的扩大。因此说,课堂教学里学生实用时间的不均衡是导致有效性缺失的具体体现。
  其次表现在数学课堂教学密度量小、质量差。课堂教学密度是指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一节课总时间的比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尽量提高一般教学密度,又要适当掌握特殊密度。但是,笔者调查发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普遍存在因学生违反纪律,教师花时间处理、教师上课离题或用语啰嗦、师生教学准备不足出现大量无谓动作等现象。有些片面强调提高特殊教学密度,忽视数学课堂理解、巩固和数学新旧知识综合贯通的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因数学新知识掌握不牢而影响后续学习,造成教学效率下降。同时,教学密度不仅有量的大小,更有质的好坏。同样的教学时间,既可以用于记忆和理解,也可用于分析、综合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教学中用于低层学习任务的时间过多,用于高层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时间减少,使教学密度量大质差。数学中题海式学习便是典型。
  再次,教师教学水平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也是导致有效性缺失的体现。现代教学理论根据教学水平的高低把课堂教学分为记忆性水平、理解性水平和思维性水平三种类型。记忆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教师单独讲学生被动静听,从教与学的逻辑关系看,常常是“有教无学”、“教多学少”,知识缺乏迁移性。理解性教学强调系统地理解、记住讲授内容,但学生的理解是教师嚼烂后的被动理解。常常是“教多少学多少”、“学等于教”,学生缺乏自主创新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思维性水平的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记忆理解,而且更强调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整个教学的思维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桃子”的状态中,常常表现为“学大于教”。当前中学大多数课堂教学停留在记忆性和理解性教学水平,达到发展性水平的极少。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思维普遍存在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浅露性和缓慢性等特点。
  2.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从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来看,影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主要因素有五个,即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但同时,这种技能也是一把双刃剑,也能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
  
  二、 追寻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由此可见,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数学文化的洗礼和熏染;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重视数学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不是机械地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他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因此,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如何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在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与转化中感受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内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获得数学经验、思想和观念,是中学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热点和重点。
  1.调整备课思路,由备教师如何教转向备学生如何学
  新课程数学教学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数学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因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比单纯只有数学知识更有价值。要改变以只信数学教材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树立新课程数学教学的目标意识,它的最大特点不是单纯教教材,而是活用教材,通过设计一系列数学问题情境赋予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新教材的课程功能,以实现数学教学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自己在尝试的数学情境中加以探索、思考、理解,把数学教学要求转化成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主动学习数学,这是教师在新课程中必须具有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数学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把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指导什么,怎样指导列为备课的重点,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备好学生,在学生身上大做文章,改变传统的“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怎样讲”的备课思想模式。
  2.驾驭教材框架,由教师被动教转向学生主动学
  具有一定关联的知识系统即已有的知识建模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而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在于唤醒学生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经验系统,与数学新知识产生联系,激起学生探索规律的动力,进而转变被动教学安排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独立数学学习的材料,以培养能力、促进发展。因此,要在调整思路的基础上,从处理教材着手,设计数学问题情境,从已有的数学知识建模中,激活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活化数学学习,进而去主动学习。
  3.创设活动空间,由教师“一言堂”转向学生全面操作
  学生的学习是从手、眼、脑协调活动开始的,对于中学生而言操作可以使认识的对象与学生之间缩短距离,进行直接的认识活动。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例如《有理数乘方》一课教学中,可以改变过去教师的那种开门见山点题法,而是有意识地设置这么一个过程,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去探索。
  a.动手实践:折纸游戏并回答,一张1mm厚的硬纸片对折一次有多厚?
  b.对折两次有多厚?对折三次呢?
  c.猜想:一张1mm厚的纸片(足够大)对折20次后大约有多厚?
  d.导出惊人的结果:一张1mm厚的纸片,对折20次厚大约有10000米厚,比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问题提出后,学生带着一种渴望求知的心理观察 并尽力实践对折过程,教师的演示只起“导”的作用,学生动脑思考、推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在思考题的引导下,在自主探索的启发下,或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后,经过自己分析研究,就能发现有理数乘方的法则。这一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把新知识灌、填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细心观察、亲自动手、周密思考、认真分析、大胆推理后发现的新知。学生不但知道了乘方怎样计算,而且明白了其推导过程。这一教学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通过精心设问,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开展了积极的智慧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切实地培养。
  4.营造和谐氛围,由教师教学专制转向师生民主合作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能称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分享理解,体验生命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我们强调这些,也正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目标所十分期待的。
  5.关注学生实际,由单一课堂模式转向多重活动方式
  一定的课堂教学结构决定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为基本结构,教师的“讲”束缚了学生的“学”。在尝试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教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去主动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应由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构成。
  (1)学习准备。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运用已有数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数学学习的意向。
  (2)学习实践。这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即让学生针对遇到的数学问题,摄取已有经验中可以利用的部分进行思考和实际操作,发表个人的见解和解决疑难。
  (3)学习反馈。让学生根据对数学问题的不同理解得出的不同结果、不同见解进行再学习,引导他们找出不同结果、不同见解的关键,调整思路,进行新的探索和评价。
  (4)学习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一节课里进行了什么样的数学活动,是用什么方式活动的,数学活动过程中自己是否具备良好的条件等。这是数学内化的需要,也是学生了解、认识自己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思想、方法的需要。认识、控制、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形成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
  如此说来,在这些基本环节中,教师所实施的教学策略、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敦促、启发,是设置问题情境,创设师生对话、生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氛围的桥梁,而主体学生的全面参与,不同层面、异类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实施新课程数学教学目标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遵循学生的情感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为依据,确定数学教学目标,处理数学学习材料,选择数学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这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中学数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当前中学数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及最终达到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迫切要求。对于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时最简单的训练往往是最有效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责任编辑刘永庆)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原有陈述性知识和提出科学假设的关系,选择了处于后形式运算期的高一学生和大二学生为被试,利用自编测试工具对被试进行科学假设测试和陈述性知识
在电力系统中,开关柜绝缘是非常重要的,对开关柜的安全性有比较大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中压关柜的绝缘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绝缘柜的绝缘方式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提高中压开关柜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起步都相对较晚,目前仍未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评级体系。本文从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现存问题出发,分析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提出创业教育评级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以此作为“十三五”规划与实施的指导理念,精准扶贫、脱贫是“十三五”期间我国重要战略目
当我们苦口婆心的说教毫不奏效时,就会抱怨教育的无效,语言的苍白无力,其实常常是我们没有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抓拄机会来做学生的思想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但又不得不为应试而写作,言不由衷,甚至胡编乱造。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新意,读起来如同嚼蜡。为了摆脱这一尴尬境地,小学语
当前中学校园的数据安全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主要是从一系列的数据信息安全技术和相应的保障数据安全的做法方面,为校园数据安全的安全及保障提供理论层面的依据和实际
一    从对话理论的视角来看,大致以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为界,阅读教学表现出了两种很不相同的取向:一是教师代替学生阅读,以权威姿态的讲授垄断课堂话语权;一是教师不作为,放任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并且后者已渐成气候,日益时尚和流行。  应该说,为了避免上述两种现象的蔓延,语文教育界近年来也付出了不懈努力,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种种良方。但令人遗憾的是,努力却并未换来应有的效果。阅读教学仍然“
随着我国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国民的经济也在迅速地发展,随之而来的现象就是全国用电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加大,这就直接把电力行业带入了公众注意的中心,也给电力行业带来了一场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理念是教学发展的需要,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更是帮助高中生实现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高中教师要明确在政治教学中加入什么内容的优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