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师生关系中“师道尊严”的理性思考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z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提倡和谐师生关系的今天,“师道尊严”是否真的一无是处?本文从“师道尊严”的涵义入手,对当前“师道中落”进行了反思,并提出重塑师道尊严的措施。以期将和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师道尊严 以人为本
  1 何为“师道尊严”?
  《礼记·学记》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我国的“师道尊严”不仅有师道庄重严肃、居高临下,而且包括师德、师尊、师职等方面。①师德方面,《论语·宪问》曰:“受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要教育他人,令他人信服,必须具备各种良好的品质、修养,才能成为他人尊敬和效仿的榜样。教化才能得以进行。师尊方面,古代以来人们就强调尊师,将老师的地位看得比君王还重,甚至达到事关国家兴衰存亡的重要程度。古人云:“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师职方面。韩愈《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职业责任的高度概括。教师不仅需要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的思想、态度、观念——即儒家精神传授给学生,教师的重要职责在于使人之为人。
  古代的师道尊严当然也有其时代滞后性与狭隘性。在封建统治下,教师的权威被无限放大,对学生主体性的压抑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成长和创造性的养成。然而现代强调的师道尊严是在摒除封建弊病的前提下,在新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提出的尊师重道。是对真理的追求,是对教师的尊重,是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对当前“师道中落”的反思
  2.1 挑战师生关系的内在原因——对传统“师道尊严”与现代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认识的误区
  现代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师道尊严”相比,两者似乎是处在势不两立的境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对立面即是专制、权威、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而“师道尊严”体现的师生关系似乎应证了其对立面。但若像抛弃旧东西一样抛弃“师道尊严”,就犯了轻视的错误。仔细分析“师道尊严”与民主、平等在师主关系的取向上,认为两者对立的方法论错误有三:
  一是对中国传统的否定及对“平等”概念的扭曲。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人伦关系”的社会,儒家所指的平等是人格上的平等,不像西方人人都是上帝的子民,上升到某个地位的平等。同时儒家传统强调的是调整和互补,信奉“中庸之道”,在某种程度上,事情不会走向极端。在此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师道尊严是执行孔子所说的“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师生互动和沟通。由此,教师作为既比学生年长、见识阅历在学生之上的人,列在被“尊”的行列也理所当然。
  二是逻辑错误和因果倒置。“师道尊严”阐释的是教师客观存在的权威地位,民主平等阐释的是人际关系性质及其运作机制、方式的逻辑。批判者把“师道尊严”的人际关系性质及其作用方式(这应该是历史的责任)当作其内容本身加以批判,没有分清逻辑层次。同时师生在各自的角色岗位上不平等的事实,使“教师尊严”客观存在,批判者却把“师道尊严”当作是不平等的根源了。②
  三是角色和职责分家。教师是“教”和“师”的统一体。“教”即教书,要把好质量关,治学须严谨,传授的知识可引导不可误导他人;“师”即育人,要“为人师表”,以“表”的形象获得为师尊严。这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不矛盾。可统一于一个角色上。
  2.2 挑战师生关系的外在原因
  首先,信息时代来临,教师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教师作为“工具”的可利用价值正在退缩;同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正确与否也很容易检验。教师不再是不可撼动的绝对权威,知识领域中教师的独尊地位受到挑战。
  其次,全球化、多元文化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们的价值选择标准、道德认同标准也日趋多样。社会中没有一整套自上而下、严格统一的伦理体系,教师所代表和传播的“道”不再被所有人接受和认同。学校中师生之间冲突不断,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教育理念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教师作为价值领域唯一典范的地位因此受到挑战。
  最后,教育产业化、商业化,教师成为一种职业,个别教师不但缺乏对教书育人中育人责任的承担,甚至连最基本的师德——影响学生尊师的关键因素都丢弃了。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大写的人,因为是人,所以应当得到理解、尊重、公正的待遇。
  3 重塑“师道尊严”的措施
  3.1 师生统一思想,更正观念,师生相互尊重
  由于对“师道尊严”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认识的误区,使得教师人格和权利被打压,学生权利、学生自由的地位一路飙升,“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内涵被无限扩大和曲解,从法律政策、学校规章到教师本人都片面地执行着所谓的“民主、平等”。首先,师生关系从法律地位上不平等。在当前教育法制体系下,学生的地位日益提升,从《教育法》到《未成年人保护法》都一再强调学生享有的权利,强调教师尊重学生。然而学生尊敬老师只是道德的要求并非法律规定。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反而成了弱势群体。其次,学校、教师个人应摆正位置,不能一味采用鼓励教育、赏识教育,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学生作为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个体,难免会犯错误,有行为偏差,教师不仅要身正为范,更要指出其不足,帮助其改正,此时教师尊严无疑是使学生改掉不良习惯的有效外在力量。如果教师得不到尊重,那么这种力量就会微乎其微。
  3.2 教师加强道德修养,赢得尊重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高度概括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是学生最直观最有效益的模范。而教师职业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这一社会群体比其他群体具有更高的道德修养。要求教师做到:首先,身体力行,做道德表率。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首先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有内涵,有修养的人,不断地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使自己处于一种榜样的位置。其次,教师不但要具备人之为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更要体现其特殊的职业特点。教师作用的对象是有感情、思想的人,所以要求教师的工作比一般的工作更要用心,这颗心不但迫切追求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的发展,更要关心学生的精神世界、内在心理,由内而外,教书育人。从而真正成为文化的化身,师与道德的统一体。
  3.3 促进公民共识、发展社会力量,建构师生相互尊重体系
  当然尊师仅靠教师自身道德修养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对教师也是极不公平的。我们知道,学校教育并非万能的,社会才是各种思想、观念产生的根源。何为社会?它不存在于政府,不依靠权力,而存在于民间,依靠自愿。权力的力量虽然有效,但是有时并不能涉及方方面面;社会的力量依靠的是民间组织与集体舆论,起到的是对权力的补充作用。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其受社会的影响有时比在学校中教师的影响更大。家庭环境、家长的道德修养、社会中同伴及生活中接触的各种事件、外界媒体的影响,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
  我们可以看到挑战教师尊严的极端案例的发生是与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追求,注重个人利益化及其有效规约力量的缺失有极大关系,也就是说社会系统自身的组织或细胞出了严重的毛病。在此情况下,唯社会建设是公平正义得以实现的保证,促进公民共识、发展社会力量,建构师生相互尊重体系或许是我们走出这个困境的唯一路径。这就要求我们组织公民,发展社会的力量使尊师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学生处于这种共识社会环境之中,自然耳濡目染。教师处在这种共识社会环境之中,自然加强对自身的各方面修养。如此,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和谐的师生关系油然而生。
其他文献
小学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儿童掌握各种基本学习技能、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最基本的时期,并为以后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民主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我国已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所以现阶段更需要与我国经济发
案例教学中最佳的方法是角色扮演法,即通过角色获得对案件的深度认知。角色扮演法提炼出一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将戏剧原理注入到案例教学之中,通过情境营造、角色进入、角色
本文从地质、物探、测井等多学科角度出发,较系统地总结了神泉油田及其周边滚动勘探开发成功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并分析了这些方法和技术在神泉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实
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学生在大学阶段积极有效地完成课业任务并全面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为今后快速融入社会夯实基础。自我效能感在独立学院的提升路径可从三
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内经济遭受重创。因停工停产,各行业损失严重。为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促进“六稳”“六保”工作开展,国家税务总局辽宁省税务局开展专项“税务帮扶行动”,助力辽宁企业复工复产,复工达产,复工增产。以此为主题,国家税务总局辽宁省税务局和辽宁经济杂志社联合举办第二届辽宁省税务系统“税务帮扶行动”专题征稿评选活动,旨在加强各市局之间分享帮扶方式和帮扶工作流程,交流相关经验和措施,最
如果问学生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什么问题,可能听到最多的问题是“怎样记、背单词?”。词汇,作为英语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在英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学生在听、说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民办本科院校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民办本科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民办本科生就业准备存在就业时间关注早、就业价值取向多元化、就业渠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