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几何教学的衔接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o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高中教材的调整,使几何在教材内容、课程方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再加上学生在初升高时会面临种种问题,不能很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因此,几何的学习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的一大重难点。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对初高中几何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初高中几何教学衔接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学数学;几何教学;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0-0065-02
  引 言
  几何是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几何内容抽象、逻辑严谨且应用广泛,学生对初中教材中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的掌握程度,会影响到对高中几何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解决好初高中几何教学的衔接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高中几何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的指导,是实现课程目标和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与课程内容之间的桥梁,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的编写不仅要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创造性,还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达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的。
  初中几何知识大多贴近生活,且教材中的几何概念叙述得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侧重于对几何的感性认识,要求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开展观察、思考、体验等活动来学习几何知识,因此,学生通常很容易理解。然而,高中的几何知识相对比较抽象,与现实生活没有充分的联系,趣味性不强,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僵化,缺乏灵活性与创造力;同时,高中教材侧重于对几何的理性认识,要求学生对几何概念既能理解又会推理,这便使学生产生一种跳跃感,并对几何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初中几何的学习对学生的要求不高,一些学生对几何的学习不太重视,对几何部分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得不够扎实。而高中阶段的几何学习与初中相比难度增大,特别是陌生的数学语言学习,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更是难度增加,导致其在后期的学习中面临重重困难。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几何学习缺乏自信,甚至对几何学习失去兴趣。另一方面,高中几何具有逻辑性与抽象性的特点,与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使学生在学习高中几何时感到吃力,外加高中生学习的科目较多且难度增加,每天的功课量也非常多,导致学生的学业任务比较繁重,使其产生害怕学习的恐慌心理。学生长时间面对这样的学习高压,会影响后期的几何学习,甚至对整个数学的学习都丧失学习兴趣[1]。
  (三)教师存在的问题
  如今,部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取决于教师所带学生的升学率,导致一些教师开展教学的目标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不再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及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而是侧重于对中考的考点分析,一味按照中考考点进行教学,这样没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只会导致学生对几何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也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当然,教师的上课习惯也会影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高中教师都是从高一至高三轮转教学,高年级学生对高中的学习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在给他们授课时语速会变快,再次开展高一的教学时,难免把握不好授课时的语速,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
  二、初高中几何教学衔接中教师采取的措施
  (一)教师应做好初高中几何知识点的衔接
  初高中几何部分的教材内容有着比较大的差异,高中的几何内容更广泛、更抽象。尤其是高一的几何学习,对立体几何的认识及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判定都需要学生建立空间感,对立体几何进行想象;同时,高中数学的部分几何知识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和论证。因此,在高中数学几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初中几何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高中几何知识。高中教师要熟知初高中的几何知识及教学要求,使用复习导入法讲授高中几何的新内容,引导学生投入学习中。换句话说,高中数学内容都是在初中数学内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高中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应注意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做好初高中几何知识的衔接。
  (二)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习题训练
  练习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内化和巩固的过程。通过练习,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评价。随堂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完新知识后及时进行巩固,并加深记忆,还有利于教师快速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但课堂内的练习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给出的练习题应具有代表性,以便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后的练习题设计,教师要紧扣教学要求,凸显出重难点;习题要由易到难,有一定的层次性,这样的习题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认图、画图能力的培养
  在几何学习中,学生需要熟记几何定理,但多数几何定理都是用陌生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这与初中的几何学习相比,既枯燥又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认图、画图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几何定理的理解。
  例如,对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定理”,部分学生并未完全理解,只是一味地进行机械式记忆。加上两个定理的学习较集中,对于未真正理解定理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混淆。在教学“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画图:作一条线段AB,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直线a,交点为O,在直线a上任取一点C,且点C不与点O重合,连接AC和BC,然后利用三角形全等定理中的“SAS”證明AC=BC(见图1)。   学生看图就可以发现线段垂直平分线对应的是线段两端点间的距离,而不是两条边的距离。然后,教师让学生用类似的方法完成对“角平分线定理”的画图和证明。在几何定理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每个几何定理都进行分析、画图、证明,让学生逐步养成看到定理就能想象出图形的习惯,进而加深学生对几何定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空间感。
  (四)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
  1.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
  数形结合思想是研究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的简单方法之一。而几何贯穿于中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始终,数形结合在中学几何中应用十分广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提升学生的几何解题效率。
  例1:设点M为抛物线C:y2=4x的准线上的一点(不同于准线与x轴的交点),过抛物线C的焦点F,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C交于A,B两点,设MA,MF,MB的斜率分别为k1,k2,k3,则(k1+k3)/k2的值为( )
  A. 2                 B.                 C. 4              D.
  解:要想解答此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图像来理解题意,如图 2所示。
  由题可知,抛物线C的准线方程为x=-1,即M点坐标为(-1,yM)(yM≠0)
  则,,,
  即。故选A。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几何问题,将几何中数学或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能使已知条件变简单,有利于学生理解题意,厘清思路。
  2.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化归思想的培养
  在中学几何教学中应用化归思想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几何知识及其性质,对几何的学习更加全面,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逻辑性、严密性。所以,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化归思想的培养。
  例2:曲线与(-2≤x≤2)直线y=r(x-2)+4有两个交点时,求实数r的取值范围。
  解:该题可进行画图解答,如图3所示。
  方程的曲线为半圆且y=r(x-2)+4为过(2,4)的直线,故实数r的取值范围为.
  (五)教师应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能够集成文字、图形等,具有交互性,教师可借助其来创设教学情境,形象地将图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知识。几何知识往往都比较抽象,多以数学语言、符号来表现,这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学生而言,较为枯燥、乏味。所以,在几何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让枯燥的几何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通过直观的图形、音频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对几何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结 语
  从初中几何到高中几何的过渡,实际上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教师不仅要注重初高中几何知识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还需要了解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几何知识结构,有效地衔接好初高中几何知识。
  [参考文献]
  刘立华.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教育科研,2020(07):230.
  基金项目:本文系延安大学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数学分析(一)”(项目编号:YDJKXX20-1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宋雪妮(1997.11—),女,陕西延安人,硕士研究生。
  常健(1975.7—),女,陜西榆林人,延安大学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图片因其具有清晰的表达内容和较强的趣味性,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图片对知识的补充作用,以及调动学生思维的功能。但知识学习只是学习的一部分,情感教育和道德培养同样很重要。在这一方面,目前的历史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将深入探讨历史图片的德育价值,希望对完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图片;德育  中图分类号:G40-0
摘 要:很多初中生会在语文学习中遇到困难,尤其在面对写作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为了帮助初中生提高写作能力,使其爱上写作,初中语文教师要重点关注写作教学,应用层递式教学为写作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层递式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自身教学需要为出发点,开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层递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摘 要:减负增效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创新性教学理念,顾名思义,指的是在降低学生学习压力及学习负担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传统教学理念下,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会采取题海战术引导学生展开练习,试图借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但这种教学手段的最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以创新性教学手段,真正让学生在减负的同时实现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减负增效;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逐渐加大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质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将相应的教育活动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相结合,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教师应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不断优化和创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