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设计原则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ch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书籍装帧设计不断发展,经济的繁荣加快了快餐式文化的进程,书籍装帧设计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设计原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分析“材美工巧”设计理念在当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将从参与性、回归性、平衡性和耐久性四个原则来具体说明,并解读书籍装帧设计原则的细节内涵。
  关键词:参与性 回归性 平衡性 耐久性
  一、参与性原则
  书籍装帧设计中参与性原则,是人与物的相互参与交融。这里的参与不仅指设计师需要参与到工艺制作设计之中,也要求设计师遵循书籍选取材料,而后根据所设计的书籍本身需要的材质选取合适的制造工艺,完成工艺制作的流程,最终将书籍以实体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一阶段的人与器物的关系,属于设计师投入器物设计之中的参与感。但这只是设计参与性原则的一部分,参与性原则的另一方面是指,读者也需要参与到设计中,而这种参与就包含于读者在实际生活中阅读书籍的细致过程中,读者阅读时感受书籍的品质、质感,与书籍产生使用交流,这就是设计参与性原则中,读者参与到设计中的含义。只有设计师与书籍,使用者与书籍共同达到良好的参与形态,参与性原则才能被切实地贯彻实施。
  二、回归性原则
  随着社会时代背景的不断变化、经济水平的提高改善以及社会大众在精神层面消费需求的持续发展,众多宏观背景下的因素都逐渐导致现当代社会文化中不断丰富多元的艺术设计风格以及多种的艺术评价模式和标准。
  与此同时,社会大众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及生活节奏的大大加快、城市生活本身具有的喧哗浮躁特质,促使社会大众对于更为纯朴、自然的宜居环境和艺术设计愈发地向往和渴求。这样的转变在艺术形式上的体现最为明显,工艺设计艺术逐渐化繁为简,开始更趋于简洁朴素的设计风格。
  在我国,大众普遍在心理学角度上出现对古朴自然的传统设计风格的追求,与此对照的则是现代设计当中逐渐出现返璞归真的审美回归趋势。这就是本文所探讨的艺术设计当中的回归性原则。
  艺术设计不只需要注重外在形式的表达,还需要注重内核的文化蕴含以及对传统艺术理念的继承和发展。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十分呼应社会大众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简洁舒适、怡然富有美感的追求。艺术设计当中更多的是蕴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这是一种对原始纯真之美的回归与继承。艺术设计当中对本土文化的回归也是我们必须注重的。
  三、平衡性原则
  书籍装帧设计的平衡性原则包含两层意思。其中一层含义指的是书籍装帧设计局部细节设计和整体审美设计、艺术风格的统一平衡。另一层意思则是指,作为书籍制造工艺原材料的选取采集,应顺应自然生态发展要求,让工艺制作可以在现实层面保持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处。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中曾提到“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其实讲的就是一种平衡。
  这份平衡是人与自然的平衡,也是人从自然索取材料所制而成的工艺器物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只有保持好这份平衡感,工艺制造、工艺设计才可以在一种和谐的良性循环之中不断健康发展。
  书籍装帧艺术设计要做到整体设计风格和局部表现形式的平衡,首先需要想到的就是局部用材的质地美感与整体的设计美感是否相贴合。
  四、耐久性原则
  书籍的耐久性,体现在书籍内容中所蕴含的文化耐久性表达以及情感耐久性的传递,也体现在书籍装帧工艺中所选取的材质耐久度和工藝加工的牢靠性。书籍材质的耐久性表现主要取决于材质本身的耐用程度和质量硬度等固定指标。书籍材质的演变过程,也是书籍耐久度发展的体现之一。比如书籍材质从古时竹简、丝绸、牛羊皮纸,发展到现如今的轻型纸张,耐久度和耐用性也随之发展提高。
  书籍虽然具有由装帧工艺加工后所附属的外在审美功能,但是书籍本身存在的内在属性是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工具而被出版制造。可以说书籍的文化属性是书籍存在的本源。
  对书籍的阅读者来说,虽然书籍装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书籍对于阅读者本人的观感、触感,但阅读书籍这个行为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与书籍之中所记述的文化知识、文字故事产生情感共鸣,满足精神情感需求。因此,对书籍而言,其本身记载文字的情感持久性会直接影响书籍是否能长久地被传播。
  参考文献:
  [1]张超.试论《考工记》中“材美工巧”所蕴含的美学思想[J].西江月,2013(04).
  [2]高峻.由中国传统造物观谈优秀平面设计的标准[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06).
  [3]严西育.唐代书籍装帧中旋风装艺术风格演变钩沉[J].兰台世界,2015(15).
  (作者简介:陈希婷,女,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院2016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关于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人地比例关系,学界普遍认为人口对土地压力越来越大,乃至无法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只有少数学者模糊地提出并非像以往所说的那样严重。其实,探讨人口压力
目前基础英语课堂导入存在形式单一、过分依赖教材、脱离学生实际、重输入轻输出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传统语言教学认为语言学习是把知识从书本和教师灌输到学生的过程
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W.A.P.Martin,1827—1916)在华生活逾60年,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一生汉学著述颇多,A Cycle of Cathay,or,China,Southand North:w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卫生职业教育逐渐向能力教育发展。为了培养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应该不断促进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现实实践结果表明,在中职农村医学专业
摘 要: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的培养需要学生深刻领会文章语境。领会语境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学生还应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夯实基础,熟悉英语语法的运用AA,增加词汇的积累。教师应从基础性教学出发,引导学生感知语境,发挥语境对学生英语阅读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 语境 促进作用  阅读自始至终都是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的必要途径,对于英语阅读,学生始终都面临“水土
中职卫校德育教育工作一直都被社会所关注,不仅是因为中职学生更需要被教育和关怀,也是因为中职学生会更短时间进入社会参与工作,无论是其能力还是人品都对社会有着重要的意
像  树和树,太像了  我想写一首诗来呼救  啊……  它们太像了  一动不动  谁能把一棵呼救的树  从像中连根拔起  雾  他们说,那是霾  但我固执地说:不  在我说不的时候  不字像雾一样地遮盖了景色  又在散去时,露出了河床和树木  不,那是雾  在这样固执的时候  我看起来就像一个不字  不,和不字一个样  弥遮,甚至是消化掉了景色  但河床还是河床  树木还是树木  看起来,它们只是
期刊
1760年,瑞士的Charles Bonnet首次报道他祖父出现了复杂而生动的视幻觉,他祖父当时78岁,患有白内障,无任何精神异常.1938年,De Morsier首次把“只出现单一幻视”称为Charles
摘 要: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语文阅读教学,它注重学生质疑及探究能力的培养。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也是提升学生文章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开展探究性阅读就成为语文教师们所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主要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