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排放的结构分析

来源 :经济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we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估算了我国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碳排放、各行业的碳排放和各区域的碳排放。我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生产活动领域、部分.r-,_lk行业领域和东部地区。基于我国碳排放的结构特征,本文认为,以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工业行业的升级和转型为基础,倡导低碳生产方式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经济驱动力是农地流转的主导驱动力,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是影响经济驱动力的两个主要方面;政策法规是决定衣地流转的驱动力因素;科技是保障农地流转的驱动力因素;社会文化驱动力则是农地流转的“推进器”。由于农地流转各驱动力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为更有效的推动农地流转,就必须充分发挥各因素的综合作用。本文对重庆市农地流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农地流转的驱动力,为推动农地流转提供理论支撑。
在“马克思农村发展理论与新农村建设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三农”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认为应把城市与农村两个问题联系起来研究,建立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及生活方式为一体的新研究框架;必须将农户土地承包权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与会专家还对二元经济结构进行了反思,讨论了农业机械化领域软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认为应关注国家粮食安全与生产能力建设问题,并提出中国农村发展的新思路。
本文从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必要性入手,探讨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巩固扩大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伟大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我国牧区地域广袤,资源丰富,生态功能突出,战略位置重要,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为此,总结我国牧区发展经验与教训,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边疆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国家生态安全与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一五"前四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要积极通过政策、制度的完善更好地统筹区域发展,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指标交易制度,通过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加快节能减排的步伐,进一步深化节能减排绩效考核制度改革,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实施使粤港经贸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两地迫切需要提升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合作水平,进一步加深粤港之间经济融合和提高经贸合作层次。粤港生产性服务业的合作方向是:加快推进香港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广东省发展;加强两地制度的协调,推动粤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向纵深发展;打破两地的壁垒限制,促进粤港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快速发展;进一步创新粤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方式,实现两地互利共赢。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化解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迈向现代化的基本任务之一。简新华教授等撰写的《中国城镇化与特色城镇化道路》(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城镇化及其道路问题,深入探讨了中国如何才能实现健康的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指导意义。本书的特色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竞争性国有资产运营方式日益多样化。面对这种新形势和新变化,对竞争性国有资产监管既要强调“监督”的职能,更要强调“管理”的职能,从“产权管理”和“产业管理”两个层面着手,强化竞争性国有资产运营的监管,真正实现竞争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从农民组织化到农业一体化,是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制度变革的基本路径。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家庭责任制、乡镇企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一体化)、专业合作社等各种微观经济组织发展变革的回顾,运用制度经济学、博弈论方法分析了从农民组织化向农业一体化转变的内在机理,并论证走合作社主导的农业一体化道路将是我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
现阶段农民消费行为发生了一些变化,表现为由制度变迁所带来的收入、支出、物价等综合作用使农村居民对消费产生不确定性感,导致居民对未来消费的非理性预期,进而引发居民的远见性储蓄。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不确定感越强,远见性储蓄金额越高,用于当前消费的金额越少。反之,远见性储蓄越少,用于当前消费的金额越多。因此,政府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居民合理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