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这样“赏”

来源 :视周刊·山东体卫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102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老师,王鑫拿了一个布老虎,那么大!”刚进教室,我就被班上的孩子围住。
  “老师,老师,你猜我带的什么玩具?”向来调皮的小龙追着我问。
  “你带了一个更大的布老虎?”我开玩笑地说道。
  “不对,不对,你看,我带了一对泥狮子,轻轻一碰,还有汪汪汪的叫声呢!”小龙很得意。
  抬头看看教室里,到处都是孩子们带来的玩具,有纸糊的兔子灯笼,有泥捏的小鸡小狗,有木头刻的刀和剑,有布做的打老虎,还有的孩子把面做的小刺猬也带来了,真是琳琅满目,眼花缭乱。
  这其实是我上三年级的《中国民间玩具》一课的课前准备。
  一提起玩具,孩子们满脑子都是遥控车、芭比娃娃、毛绒玩具等,而对于中国民间玩具这代孩子接触甚少,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换个角度去了解民间玩具呢?我让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取经,了解他们小时候都玩什么玩具、怎么玩,了解这些玩具是怎么来的,并特别鼓励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制作一个这样的玩具。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经过事前的调查、了解、试做,孩子们再回头欣赏我国的民间玩具一课,就有了深入的思考,比如:这些民间玩具怎么玩,是怎么做的,材质是泥土捏制后烧制出来的还是木刻的,上面的颜色是印出来的还是用笔画出来的。同时,孩子们在收集玩具的过程中,还会收集到一些和玩具有关的故事,比如布老虎,文登这边男孩子出生一般大人会送一只小布老虎,为什么大人送的会是一只老虎而不是别的动物?它寄予了大人们什么样的想法?这种启发孩子们思考的方式既能讓其学会独立思考,又能让其感受到中国民间玩具所包含的情感内涵。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因此,一节美术课不只要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美术技巧,更应最大限度地转换学生的美术视角,拓宽学生的欣赏视野,丰富学生的审美生活,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
  除了上面说的“从调查切入欣赏”,我还努力尝试着其他方式:
  “從故事切入欣赏”。我们都知道,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其实最初是编写给小孩子看的,他将一个个艺术史上的艺术作品、历史事件以及艺术家、艺术流派和艺术运动,用一个个新奇的小故事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既然小孩子都喜欢故事,那么如果能将故事运用到欣赏课上岂不更好?一年级有《画家笔下的动物和植物》一课,教材中李可染的《牧归图》充满了童真童趣,于是我便以此为教学素材,引导孩子进行“看图说话”。让我意外的是,孩子们的故事特别有情节,特别有感觉,这正是他们对美术作品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表达。
  “从微视频切入欣赏”。五年级上册《趣味文字》一课,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孩子们了解几种变体美术字的方法,那这节课的内容是没有被深度挖掘的,对孩子的审美教育也不会那么深刻。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就是方块字,一笔一划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做人的道理,现在的文字可以变得生动有趣,那从古至今汉字又是如何演变的呢?于是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加上了汉字发展史,通过微视频的讲解,让孩子们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穿越历史长河,了解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等都是如何演变来的,在之后的变体美术字学习过程中,亦或其他书体作品的欣赏中,孩子们也就更易掌握其要核,更能理解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会发自内心地去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经典。
  “从作者生平切入欣赏”。例如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写意蔬果》一课,教材上为我们展示的是清代虚谷的《蔬果册页》中的作品和现代郭石夫的《枇杷》。如果单纯只是让孩子们欣赏,他们可能只会看看作品的设色与构图,对于作品深层次的理解还不够,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适当让孩子们了解一下画家的生平与生活的时代背景,介绍一下虚谷曾是清代的参将,一个将军为何出家,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是怎样的。孩子们在了解了这些背景之后,自然而然能体会出虚谷的笔墨与设色的特点——造型简练、概括,又能大胆取舍,行笔用线是宁方勿圆,下笔肯定。他谨慎而又果断的个性与人格魅力通过作品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在教授五年级《珍爱国宝——古代青铜艺术》一课时,我尝试着让孩子们自己去搜集信息,在课上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孩子们各抒己见,讲述某个青铜器的用途,做到有理有据,这个过程中我只扮演一个策划师、主持人和顾问的角色。一堂课由课上40分钟延伸到了孩子的生活中,从准备到实施到最后的成果汇报,每个人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对青铜的历史、制作工艺和用途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互相分工合作的能力,寻找最佳展示效果的能力,以及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研究效果的能力。
  以上只是通过平时的点滴渗透来传授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方法的一个缩影,但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还应注意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低年级的学生要着重引导他们对于作品的感受;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基础,此时教师要引导他们选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而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欣赏评述的层次高了,也具备了一定的有合作探索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教师要做的更多的则是寻找恰当的方式让他们有平台能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以便增加其信心,取长补短。
其他文献
自200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启动以来,尤其是教育部牵头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以来,校园足球运动蓬勃发展,而2016年更是快速发展的一年。新春过后,教育部于2月2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近两年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进展情况和主要成效,并公布了2017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计划。  2016校园足球总结  扶持特色引领,提高普及水平  2016年组织开展了第二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
期刊
法国足协推广的青少年足球教学模式,是法国青少年足球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和结晶,其中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的目的变得更有针对性,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下面我们就深入探讨一下法国青少年足球教学模式,并寻找对我国青少年足球教学的启示:  执行教学模式  执行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必须完全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不许提出其他想法,只需不断重复教师的内容,是一种对技术和战术强化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不断的重复练
期刊
日前,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自2018招生年度起由高校自主组织高水平运动员体育专项测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从2018招生年度开始,我省不再进行高水平运动员体育专项全省统一测试,高校对符合高水平运动员报考条件的考生自主组织体育专项测试。  《通知》提出,各市招生(考试)办公室(院、中心)和有关高校应加强考生报名资格审核,依据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查询系统”核实考生运动技术等级
期刊
自2012年建校以来,威海市普陀路小学就非常重视体育教学工作,致力于“排球特色”传统体育项目的打造,重点通过“创编排球特色教材——打造排球特色教学模式——搭建特色活动平台——实施特色评价策略”等途径,将学校体育“排球特色”课程进一步做细做实,真正把排球当做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一、创编排球特色教材  借力《生态教育理念下以排球比赛培养小学生团体合作意识的研究》课题研究,学
期刊
为了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师生的健康和安全,近日,荣成市第二十一中学开展了学校卫生安全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普及卫生防病和预防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和家长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一是上一节春季食品安全课,使学生熟知食品安全的基本常识,熟悉包装食品的专业用语。  二是下载食品安全宣传片,召开主题班会,利用教室的电教设备组织师生观看,撰写观后感;举行“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对学生和老师开展食品
期刊
从“威海市体育傳统项目学校”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威海市古寨小学这所创建于1992年的年轻学校始终秉承“以球怡情、以球益智、以球健体、以球启美”的工作思路,努力打造学校足球运动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在“以爱育爱,主动发展,差异闪光”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古寨小学通过“四结合”,即领导重视与组织规范相结合、条件保障与团队合作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体育活动相结合、全面普及与重点培养相结
期刊
【摘 要】体育课堂教学要立足每一位学生,实现“学会学习与发展,学会做人与做事”的目的,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使每一名学生都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而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正是解决学生快速学习通途的“钥匙”。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教学隐喻;教学核心;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体育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无论在教学理念的贯彻、内容的选择、模式的运用、教学方法以及策略的改进等方面都发
期刊
“少年强,则中国强”,但是近年来,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滑,令人堪忧。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任务。而篮球是中小学体育课必教内容,又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运动。如何借助篮球发展学生体能、提高课堂效果是很多体育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累了一些利用篮球游戏发展学生力量素质
期刊
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峰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洁优雅,教学设施齐全,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生900余人,教职工49人。近年来,在以“守本固根,扬长立峰”为主题的“本根”教育特色建设下,学校立足实际,确立了“弘扬足球文化,打造足球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积极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取得了显著的足球教学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
期刊
自十八大指出,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历代书法家的不断创作、完善和充实的艺术,它既是一门艺术的传承,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自1998年教育部提出“逐步将书法内容纳入中小学课堂教育”到2011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