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透视与多学科审思——基于36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分析

来源 :创新人才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提出“钱学森之问”起,教育界就施策予以回应,2009年的“拔尖计划1.0”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2020年,教育部在36所高校试点实施“强基计划”,使“拔尖计划”再上新台阶.“拔尖计划”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推动了国家创新进步.对于拔尖创新人才,我们不仅要观得全景,更应理性审思.为了全面透视“强基计划”,本文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关注“人才培养入口——过程培养与管理——人才培养出口”整个过程,从社会学、哲学、管理学、经济学视角思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出分类培养“科学家”与“行业家”,寻求教育公平与效率间的平衡,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优化人才管理等建议,以期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有着优良的志愿服务传统,进行了以“劳”为核的志愿服务实践探索,积累了基于志愿服务推动劳动教育的经验.其具体有以下四点:一是链接志愿服务平台,拓展劳动教育载体;二是完善志愿服务团体,构建劳动教育组织;三是建立志愿服务常态机制,助推劳动教育落地;四是随时随地志愿服务,劳动教育无处不在.
“跟着节气去劳动”课程是依据学校开展的新劳动教育而开发的适合三至六年级使用的劳动教育拓展性课程.其课程内容包括“采来苔藓做盆景”“跟着节气种油菜”“带着思考种水稻”“种棵金橘迎新年”四个项目.课程内容丰富,实施途径行之有效,评价手段多元,极大地优化了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培养了学生的劳动精神、劳动品质和劳动能力,同时为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打下基础.
为了促进区域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同步课堂成为“互联网+”视域下的主导教学模式之一.基于学生学情的前测反馈和剖析同步课堂的现状困境,教师在“互联网+”同步课堂中,要重新分析单元教材和构建课时目标,充分利用同屏课件、同屏书写及点阵笔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助力学生思维结构性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