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我永远的青春礼物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收到我在乐山一中教书时的学生赵刚的短信,邀请我参加“未来班”同学毕业20周年聚会。我很是兴奋,当即答应一定参加。
  那天,我准时来到乐山海棠公园。首先便看到已经在大门等候的赵刚。不一会,学生们陆陆续续来了:彭可佳、邱梅影、卢婕、陈宾、卢涛、陈晓蕾、黄勇、黄剑钊、张锐、鲁明、王小勤、林玲、李莉……因为是临时通知,所以人并不多。但这足以让我高兴了。
  不少学生我真是20年没见面了。这些学生离开我的时候是十五六岁,现在已经三十五六岁了。如果在大街上见到,我一定认不出,但和他们聊几句,我就觉得他们一点儿都没变。特别是他们聚精会神听我说话的时候,那神态、那眼光,一下便“暴露”了他们当年拥有并一直保存到现在的纯真,而我的思绪也一下回到了20年前的课堂上。
  我和他们拉家常的时候,自然会问“孩子多大了”“爱人是做什么的”之类的问题,但我说这些话的时候觉得特别别扭,因为他们在我眼中老摆脱不了初中生的样子,我怎么能够对一个初中生问这些问题呢?但我摇摇头,仔细想想,哦,人家都已经长大成人了!这不,当年的班长之一张锐还把他的女儿带来了呢!
  多年不见,我们自然有说不完的话。学生们回忆我带他们去野外玩儿,还有那一次毕业篝火晚会,还有上街搞勤工俭学,还有我每学期给他们读的书(他们还记得有《青春万岁》《爱的教育》以及刘心武和刘宾雁的报告文学),还有每天课堂上的一分钟演讲……
  邱梅影说:“李老师,我女儿读小学,老师要求他们读《爱的教育》,我一下就想到了我读书的时候,你给我们朗读《爱的教育》。”
  赵刚说:“李老师,也许《爱的教育》正是因为有了你,才有现在这么多的读者!”
  我说:“也许吧!至少我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的老师。而且最近漓江出版社出版《爱的教育》时,还请我写序呢!我很自豪!”
  我又给他们说起我到过这本书的翻译者夏丏尊先生曾经执教的浙江春晖中学,“在夏丏尊先生翻译这本书的书房里,我特意坐在先生当年翻译这本书的桌子前照了一张相。最近,夏先生的长孙夏弘宁先生还跟我联系,说想见见我。”
  是的,这本书和我的教育、我的生活已经分不开了。
  彭可佳不停地向我请教家庭教育问题。她儿子已经六岁,特别调皮,是让儿子今年就读小学呢,还是让他推迟一年再读小学,她拿不定主意。我说:“就今年入学!推迟一年,你儿子也不见得就不调皮了。男孩子嘛,调皮是很正常的。”她又问儿子是否适合读寄宿制学校,我斩钉截铁地说:“不行!父母对孩子朝夕相处的影响,是任何教师都不能取代的!”
  卢涛说:“李老师,我现在还记得你教我们的时候,有一次暑假去旅行,你每天给一个同学写一封信,我收到的信是说你在黄果树瀑布。”他又说他第一次当众演说,就是在班上,按我的要求在语文课前做一分钟演讲。
  卢婕说到我指导同学办小报,每期都是一个同学独立完成,而且每天都按时“出版”张贴出来。
  邱梅影说她读了我写的《爱心与教育》。我很惊讶,因为她并不是搞教育的,我问:“你哪来的这本书?”
  她说:“我买的呀!”
  我真是感动得要命!
  我说:“你读到书中关于你的故事没有?”
  她说:“当然读到了!是我们去为彭艳阳祝贺生日的事情。你在书里还用了我一篇文章。我在那篇文章里说,‘大家见家里没有大人(李老师当然不算是“大人”!),便开始狂欢。’是的,‘李老师不是大人’,后来有记者引用了这句评论,来说明李老师和学生的平等关系。本来嘛,当时我们的确没有把李老师当大人,你就是我们的朋友。”
  陈晓蕾说:“李老师一直都对教育充满热情,这种热情一直都没有变。”
  ……
  我说:“我要感谢你们!我从你们身上获取了教育的动力。因为和你们接触,我发现教育是这么的有意思!于是,我便对教育更加热情了。”
  七嘴八舌,叽叽喳喳。此刻,他们又变成了可爱的初中生,他们当年的神态包括一些细节都浮现在我眼前……
  赵刚,你不知道当年你有多么调皮!上课从来坐不安稳,说话、搞小动作,不止一次被我批评。记得有一次家访,我对你爸爸说你上课太爱说小话,你爸爸说你小学就是这样的。虽然你很调皮,但决不“坏”,相反,你处处透着机灵和可爱,总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毕业之际,你为班级史册《未来》写的卷首诗《未来,是彩色的》是那样的激情澎湃——
  未来,是彩色的;
  未来,是绚丽的;
  未来,挥动着巨大的画笔,
  未来,散发着颜料的芬芳……
  
  每一片绿色里,
  萌动着诱人的幻想;
  每一片黄色里,
  蕴藏着震寰的力量;
  每一片红色里,
  突奔着澎湃的热情;
  每一片蓝色里,
  跳荡着青春的激昂!
  
  春的初融……
  夏的清凉……
  秋的硕果……
  冬的戎装……
  
  未来的土地上,
  已种下一片绿色的希望!
  
  彭可佳,当年一位非常可爱的小姑娘,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同学,那么文静,那么害羞,却又那么认真,那么善良!你上课那专注的神态至今还印在我脑海中。你曾送我一张你办小报的照片,我至今珍藏着呢!想不到,20年前的小姑娘,现在也做妈妈了,而且迫不及待地向我请教如何教育儿子!
  张锐,虎头虎脑,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初一时和彭艳阳同时担任班长,绝对品学兼优,而且比一般的男同学要懂事一些,当然也少不了男孩特有的顽皮。1985年5月的一天,当我进课堂全班同学突然祝贺我生日快乐的时候,是你抱着一大摞同学们送给我的礼物走到讲台上:“李老师,祝您生日快乐!”现在的你,已经是高大魁梧的男子汉了,在某单位任党委副书记。现在,你又特意对我说:“放心,李老师,我会永远记住你的教诲,虽然我现在坐在这个位置上,但伤天害理的事我决不会做!”我当然相信你,依然可爱的张锐!
  卢婕,当年我班的一员女将,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叫“铿锵玫瑰”。你常常和一些男生掰手腕,堪称“常胜将军”。运动场上的你,奔跑起来风驰电掣,那年运动会我专门给你拍了一张比赛中的照片,照片上的你如同射出的子弹。这张照片我现在还保留着呢!对了,我们一起去云南、贵州旅游,在黄果树瀑布下面,我们手牵着手接受飞瀑的洗礼,这是我永远难忘的记忆。
  陈宾,也是一个有点调皮的男孩,但是当年在我班乃至全校都是赫赫有名呢!因为你打得一手漂亮的乒乓球,是“上面”培养的运动员苗子。曾获得过各种级别(估计除世锦赛之外)的名次。后来你中途转学去当专业运动员了。临别时还专门为全班表演了你的球艺,当时在学校竟然找不到和你对阵的人,只好把你的教练请来和你交锋。当时你们师徒二人拼杀的场面,我只在电视转播世界级乒乓球赛的时候看过,但现在这一切却发生在我眼前,而且主角还是我学生!我那个高兴劲儿、自豪劲儿啊,别提啦!呵呵!
  邱梅影,一个非常可爱特别纯真的小女孩。我现在还记得你那胖乎乎的脸蛋,还有脸蛋上那大大的眼睛,双眼皮特别明显。那时侯你特别听话特别乖顺,但就是有点儿小气,常常跑到我面前委屈地说哪个同学又欺负你了,好像当时你和赵刚做过同桌,我就记得你告过他的状。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你上课时的专注,明亮清澈的眼睛凝视着老师,还有你课间踢毽子、跳绳时那天真烂漫的神情和活泼的身影。
  卢涛,是初一下学期开学时转到我班来的,当时还是初春,你到的时候天气还比较冷,你穿着长长的棉大衣,带着棉帽,给人的感觉是你的身体比较弱。虽然是男孩,当年你却像女孩子一般文静害羞。我把你分在八小组,这个小组集中了全班的调皮大王,你去了以后,以柔克刚,居然和他们个个都成了好朋友,而且你“出淤泥而不染”,依然保持着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成绩。
  陈晓蕾,当年你在班上特别优秀,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特别乐意帮助同学,因此同学们曾把你推选为班干部,你还曾带我去家访过呢!那年同学们为我祝贺生日的前几天,正是你把我“骗”出了教室,然后和同学们商量怎样瞒着李老师准备生日礼物。多年后,我在写《爱心与教育》时,特别记下了当时关于你的细节——
  1985年5月13日,是星期一。下午读报课时,我走进教室,继续为学生读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每天的这个时候,都是我的“小说连播”:《青春万岁》《爱的教育》《烈火金刚》《红岩》……进入中学以来,学生把每天的这个时候视为最珍贵也是最美好的时光。
  “保尔紧张地注视着朱赫来和那个押着他的士兵,心里在盘算着怎么才能救出朱赫来……”我在讲台上朗读着,教室里一片安静。同学们都关心着朱赫来的命运。
  突然,坐后排的学习委员陈晓蕾举起了手。
  我停住朗读,问:“什么事?你不舒服吗?”
  她却离开座位走到了我的面前:“李老师,请您出来一下。”
  我想她可能是有什么急事要跟我单独谈,便对同学们说:“大家稍等一会儿。”然后跟着她出了教室。但就在我走出教室门的一瞬间,我好像看到潘芳奕匆匆走上了讲台。
  来到教室外面的楼梯口,我用询问的目光看着她,她却说:“请您在这儿站一会儿。”
  我非常吃惊:“站一会儿?你们要干什么?”说着我转身就要返回教室,可陈晓蕾急忙把我拉住:“李老师,您现在不能进去!”
  我明白自己上当了,但现在我却不怎么急了,反而觉得挺有趣:好吧,我倒要看看这些学生们要搞些什么名堂!
  过了大约五分钟,陈晓蕾跑到教室窗口往里面看了看,然后过来对我说:“好了,可以进去了。”
  (后来,陈晓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当我领着李老师走进教室时,我自豪极了,像个打了胜仗的将军!”)
  整整二十年没见,没有想到的是,今天见到你,我发现你长得特别漂亮。
  黄勇,当年的你个子相对比较高,体型偏胖,总之“块头”很大,因此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比较稳重,甚至有一种超越年龄的老成。当其他同学在打打闹闹的时候,你往往在一旁深思熟虑,也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你的功课非常好,我至今还记得你上课时发言的情景:身子微微向前倾斜,头随着发言一点一点的,很有意思!今天见了你,稳重依然。
  黄剑钊,那个瘦小腼腆的男孩现在也长成高大的男子汉了。以前自然卷的头发,现在也是卷着的。你进初中的时候,名字叫“黄剑”,和荣建、沈建很要好,同学们都叫你们“三剑客”。初一下学期你改名为“黄剑钊”,好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不习惯,依然叫你“黄剑”。你很听话,从不调皮,学习成绩也很好。初二我们班去峨眉山旅游,我带着你、刘忠斌还有沈建居然和大部队走散了,还迷了路!我们四人在山路上一边走一边问山上的农人,大概一个多小时后才和同学们会合。你还记得吗?那次我们在山路上的时候,我一直给你们讲故事呢!
  鲁明,班上最小巧又可爱的小姑娘之一。第一天报名的时候,你和黄靖在校园双杠的地方玩儿,我还和你们聊了几句呢!你也是一个非常温顺听话的女孩子,我至今还记得你上课时聚精会神的样子。哦,对了,你的生日是六月一日,记得我曾经对你说:“你多幸福!每年全世界的小朋友都为你庆祝生日!”
  王小勤,我记得你当年是一个胖胖的小女孩,只是说话就脸红,可能是班上最害羞的女同学了吧!但是,你却是班上最关心集体的同学之一。只要为班上做好事,你总是积极举手要求参加。而每次我表扬你的时候,你总是特别不好意思,低着头,满脸通红,好像做了错事一样。你眼睛不大,笑起来就眯成一条缝,特别可爱。今天看见你,还是如此。
  林玲,虽然是初三转到我班来的,却给我和同学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绝对品学兼优,不然不会一来就被选为团支部书记。不过,你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因为你表演的翻筋斗。在好几次活动中,你在教室中间一站,两臂一伸,往旁边一倒,便“腾腾腾”翻好几个筋斗,让人眼花缭乱,赢得一片惊叹和喝彩!
  李莉,其实我并没有教你几天,当时你在我班上没读几天书便转学了。但你却给了我职业自豪感。上了几天课之后,我把你叫到教室外面谈心,问你的感受,你说了一句至今让我难忘的话:“李老师,我觉得你和一般的老师不一样!”你说我的语文课上得好,不局限于课本,视野很开阔。能够得到学生这样的评价,让我感到了一种作为教师的自豪。今天见到你,你说你还记得当时我给你们讲龙应台呢!不过,实话实说,如果现在在街上碰到你,我是认不出你的,你现在长漂亮了,而且有点像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许戈辉呢!
  ……
  回忆,让我也一下变得年轻起来,仿佛回到了20年前。眼前的他们,依然是纯真可爱的孩子,而我依然是意气风发的年轻教师。
  他们知道我现在当校长了,便问我当校长的感受,我说:“没什么特别的感受,我不过是把心掏给老师们罢了!其实,我现在相当于也在当班主任,大班主任。”然后,我给他们聊起了我的老师们,我说我们学校的老师特别好,而且都很年轻,“平均年龄比你们还小呢!”我说着,便打开电脑让他们欣赏我们学校老师的照片。他们被那张老师们狂笑的照片逗乐了,而且还说我们的老师很漂亮。
  他们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都想把孩子送到我的学校。我说:“好呀,到时候把你们的孩子变成一个重点班!”卢婕、陈晓蕾、彭可佳等人居然说还让我当班主任!我更开心了:“没问题!”
  我给大家说:“我现在还保存着当年我给你们拍的照片,课间跳绳呀,中午在教室里睡觉呀,还有你们在野外的活动等等。我还保留着你们当年写的日记呢!唉,因为走得急,我忘记带这些‘文物’了!不然,今天你们看到这些东西,一定会非常亲切的。”
  同学们回忆起我当年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都说我教育思想和实践有些超前。我说:“是呀,当初我这些做法很有争议,但现在这些做法都已经很平常了。”
  在我们谈笑风生的时候,不停接到董洁、阚林等人的电话,他们为不能前来而抱歉。
  自从我“出名”之后,便不断有老师担心我的教育“太正统”,教育的学生“太纯洁”,担心我的学生走出社会不能适应。20年,这个时间不算短,现在眼前的学生可以证明一切。他们都是普通劳动者,没有显赫的名声,也没有耀眼的光环,但他们凭着善良和纯真,在这个社会生活得很好,平平凡凡地工作着,点点滴滴地幸福着。
  说到平凡,我又想到曾经有人问过我:“你培养了多少杰出的人才?”还有人这样质疑过苏霍姆林斯基。我觉得这种询问和质疑表明了一种畸形的教育观,那就是认为只有培养了杰出人才,才算是教育的成功。而我坚决不认同这种“教育成功观”。我认为,学生中有成为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才的,那首先取决于这个学生的天赋,而不是教师的培养;教育的任务主要是人格的培养,而且是面对每一个学生。如果我们的学生都能(至少大多数人)保持善良、正直、纯真的品格,哪怕他们一辈子都是普通劳动者,那也是我们教育的成功。这正是我的教育追求。
  我从教20多年来,我的学生中不乏杰出人才,但我从来都不认为那和我有什么关系。我更看重的是学生是否是一个真正的人!因此,去年“李镇西班主任工作思想论坛”上,主办者希望除了我作报告,还能有我过去的学生发言。我特意避开了学生中的留美博士、企业家、艺术家等等,而是专门请了一个普通的职员和一个当年连大学都没有考上的打工妹(就是《爱心与教育》中的宁玮),为什么?因为他们至今善良,而且用劳动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和幸福。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优秀学生!
  侃侃而谈之中,吃午饭的时间到了。我却无论如何都要回成都了,因为母亲还在病床前盼望着我早点回去。学生们都劝我吃了饭再走。我只好简单和他们碰了碰杯(我照例是喝白开水),吃了几口菜,便匆匆离去了。
  午后两点我回到成都,突然接到赵刚的电话,他说他们还没有散,还在饭桌上觥筹交错,还在谈论我。学生们通过手机一一给我说了几句话,除了感谢我,还特意嘱咐我要注意身体。
  20年前,对我们国家来说,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对我来说,是我青春燃烧的岁月。当时教这个班的学生的时候,我毫无经验,无论班主任工作还是语文教学都谈不上有多么优秀,但我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教育,融入了学生,并乐此不疲。如果说当初我这样做更多的是凭着青年人的热情和兴趣的话,那么,正是学生们对我的爱让我感受到了职业的幸福,这种幸福感成了我从事教育不竭的原动力。
  林玲说:“妈妈听说我要来参加毕业20年聚会都在感叹,时间真快呀!当年毕业的时候一想到20年后相会,觉得非常遥远。但现在20年已经过去了!时间简直过得太快了!”
  是呀,一晃这些学生已经从十四五的小男孩、小姑娘成长为“帅哥”“美女”了,我却从风华正茂的小伙子步入了中年。但是和他们在一起,我便回到了年轻时代。时间还在流逝,他们会从青年到中年,我也将渐渐步入老年,但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却是我永远的青春记忆。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完全是偶然的——他们在20年前闯进了我的教育生涯,我们之间便拥有了三年共同的生活,我的生命曾经和他们融为一体。无论今后岁月如何流逝,无论我和他们将怎样的慢慢变老,那三年时光,将是我永远的青春记忆。不只是这个班的学生,应该说,我和每一届学生相处的三年时光,都是我生命中阳光灿烂的日子。命运把一批又一批学生送到我的生活中,让我永远都和童心为伴,与青春同行,因此,我要对我所有的学生说——
  你们是我永远的青春礼物!
其他文献
从所有参加者中选出一人当天气预报员,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圆圈,预报员站到圈中间。  游戏开始。天气预报员播报各种天气情况,其他的人要做出相对应的动作。规则如下:  大晴天——晒太阳  下大雨——打伞  有大雾——遮眼睛  下大雪——滑雪  下冰雹——抱头蹲下  如果做错了动作,或者在5秒钟内没做出动作,就算失败,要后退一步。游戏继续,接下来的一次如果成功,就前进一步,回到圆圈;如果失败,就要退出游戏。
期刊
学会早会步骤只是个套路花架子,学会检核才学会了具备一定威力的“迷踪拳”。套路熟练、“迷踪拳”收发由心、打通“任督二脉”、内力储备深厚,早会开起来,就一定会有成效!
众所周知,高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部分的教学,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更是高中语文教师争论的焦点。然而即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效率底下仍是不争的事实,大致可用“累、慢、闷、差“四个字来形容:累,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吃力;慢,教师教学进程慢,学生形成积累慢;闷,课堂气氛沉闷,差,教学效果差。一句话,投入与产 生严重失衡。如何使文言文的教学更有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幼儿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性的教育,它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细心呵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接触和了解与周围世界有关的初步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