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ke0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工具,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冲击。在此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必须要实现创新转型,从而在激烈竞争中保持长期竞争力。为此,通过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三方面深入分析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影响中国商業银行的作用机制,并从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创新产品服务模式、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三方面提出中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影响
  中图分类号:TU2;F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3-0097-03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我国不断发展及广泛应用,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微信支付、花呗、余额宝等各色各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与工具不断出现,并最终形成P2P、众筹、第三方等各具特色不同模式的互联网金融形态[1]。它在以普惠、便捷等特点给社会大众带来方便高效的同时,又深刻改变和塑造着我国的金融格局。2007年首家P2P贷款公司正式成立,其后众多P2P网贷公司蓬勃发展起来。2011年央行公布首批颁发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自此第三方支付规模逐步实现不断扩张。据艾瑞咨询(iResearch)资料显示,第三方移动支付作为互联网转型的晴雨表,其交易规模实现从2013年的1.2万亿元向2019年200多万亿元转变。2014年众筹开始正式运作。在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传统金融行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并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工具,但其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产生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在目前这种经济新常态环境下,中国商业银行必须要实现创新转型,同时要更新产品服务模式和结构[2]。那么,各种形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规模迅速膨胀过程中究竟通过何种路径影响商业银行业务?对这些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分析,可以使商业银行在大数据时代下面对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冲击和威胁时保持一定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利于在不断优化建设现代金融体系过程中化解防范重大金融风险,推动我国金融系统实现健康、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金融高水平开发新高地。
  二、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ITFIN)出现较晚,其概念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由学者Economides提出,并指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通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从而对金融市场发展产生影响。我国互联网金融概念最早来源于谢平和邹传伟于2012年提出的观点,他们认为,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已成为不争事实,并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至关重要影响。互联网金融从广义上主要指新时代下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行业二者有机结合产生的金融业务形态,其金融的本质特征没有被改变,不仅包含互联网平台金融化,而且包括传统金融互联网化[3]。作为一场颠覆时代的金融革命,“互联网+”金融将互联网“开放(Openness)、平等(Equality)、协作(Cooperation)、分享(Sharing)”这四种精神与传统金融行业有机充分结合起来,对现有产品业务结构实现优化组合。从狭义上来说,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互联网企业为主体,依靠互联网技术在网上经营提供支付结算、投资融通、中介服务等不同金融业态,以更好支持电子商务发展[4]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成为学术界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众多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目前已有研究成果可发现,部分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间存在双向作用的相互深度融合关系[5]。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逐步边缘化了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角色功能,因而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另一方面,通过倒逼机制的作用,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会使商业银行及时做出动态战略调整、以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并提高发展水平。纵观已有研究成果,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理论比较零担,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作用机制的深层次研究不多。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主体部分,对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机制及应对策略,借助科技赋能开创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新局面。
  三、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的作用机制
  互联网金融的常见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Third Party Payment)、P2P网贷(P2P Network Loan)、大数据金融(Big Data Finance)、众筹(Crowd-Funding)、信息化金融机构(Informati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互联网金融门户(Internet Financial Portal)等六大互联网金融模式。作为依托互联网工具的新兴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显然会对中国商业银行产生冲击。本文通过资产业务(Asset Business)、负债业务(Liability Business)、中间业务(Intermediate Business)三方面系统剖析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的作用机制。
  (一)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作用机制
  中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主体是贷款业务,因而,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指六大互联网金融模式提供对个人、中小企业的贷款平台而产生的虹吸效应会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造成一定冲击[6]。首先,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基于成本、风险、收益等因素,中国商业银行往往将信贷目标客户群定位于大型企业。由于对中小企业有严格的准入门槛,因而许多中小企业往往得不到贷款。相比传统商业银行,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以其服务门槛低、流程简化、易于操作等优势服务于中小企业,吸引传统商业银行放弃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其次,在普通个人客户方面,由于个人短期信贷业务具有周期短、规模小、收益低、灵活易变等特征,因此传统商业银行并不是很重视此类客户群体的信贷需求。而新兴互联网金融依靠其模式、服务等创新能力,可以基于长期累积的海量信息对目标客户展开信用评级,以此确定目标客户的授信额度。例如,支付宝的蚂蚁借呗和花呗两款针对个人消费信贷的产品,以其随借随还、利率较低的优势创新了信贷需求,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产生了一定冲击。   (二)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作用机制
  中国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主体是存款业务,这也是其核心业务。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能力的强弱会对其贷款清偿能力产生直接决定作用,进而影响到银行利润的实现。据相关资料显示,商业银行的存款在其负债结构中所占比例很大。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不同运行模式纷纷推出各类“长尾”金融投资产品,以其高收益率、高流动性的优势吸引众多投资者参与到金融活动中,一定程度上导致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及部分定期存款被分流[7]。例如,随着“余额宝”的出现,其大部分资金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上线仅半年便一跃成为国内最大基金,交易规模达1 800多亿元。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会使得商业银行存款成本间接提高。由于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发展可以发挥蓄水池的功能,即将银行存款分流出来的小额分散资金集聚起来,运营管理人员为实现较高收益,会再以远远高于活期存款的利率将一部分资金存入银行,以实现投资多样化,分散资金风险。因此,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增加了银行的成本。
  (三)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作用机制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由结算业务(Settlement Business)、擔保业务(Guarantee Business)、咨询业务(Consulting Business)等构成。随着金融市场改革不断深入,以及存贷利差渐渐缩小,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业务收入逐步成为其收益增加的重要来源,如通过POS机向商家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习惯悄然间逐步发生改变。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工具层出不穷,尤其是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行给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了平台。在此情况下,商家无需支付手续费,因而商业银行原有的支付结算业务被互联网金融工具分流,对其提供的支付结算类业务产生重要影响。作为资金停顿的短暂场所,第三方支付以其较高的交易安全系数开始崭露头角,第三方支付不断得到推广,迅速应用于生活缴费、消费购物等多种基本生活应用场景,覆盖了众多商家和不同业态。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方式开始逐步取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功能,使商业银行由台前向幕后转变。因此,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产生了一定冲击,挤占了其生存空间。
  四、中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
  (一)树立现代经营理念
  客户是中国商业银行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实施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品牌战略,更多关注用户体验,一切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优化客户体验为主,扩展和深化传统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现代经营理念。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充分了解客户需求,更好实现客户价值管理。及时设计并完善可落地实施的用户回流方案,利用“长尾效应”主动寻找小微企业和普通客户等具有潜在需求的客户群体,在这80%的客户群体上挖掘更高利润和价值。
  (二)创新产品服务模式
  商业银行传统产品同质化、同质性问题甚为突出,为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挑战,要探索创新产品服务模式,主动实现向“智慧银行”转型。通过寻求差异化发展模式,专注于细分市场,满足客户对时效性和个性化的多样需求,提升其盈利能力。通过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在实现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方面进行新探索,创新产品和服务运营模式,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三)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在与互联网金融竞争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对大数据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对企业以及个人客户的信用进行全面精准评估,及时监测客户交易信息和行为轨迹,加强对风险的调查研判,提高防控风险能力。同时,从内部发展需求角度考虑,通过对银行日常运营数据的挖掘,分析市场的变化特征及最新发展趋势,对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实时预警,并制订相应应急方案,有效减少坏账的发生。
  结语
  经过不断优化建设,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日益丰富、完善、包容、普惠的现代金融体系。在我国以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银行在金融领域深化改革中起着特别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数据时代下,中国商业银行要不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罗煜.金融科技时代银行的功能演变[J].中国金融,2019,(24):64-65.
  [2]   范瑞,王书华.银行业市场结构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基于科技创新的中介效应检验[J].经济问题,2020,(11):41-49.
  [3]   杨文捷,朱顺和,邝艳娟.金融科技发展、市场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3):52-57.
  [4]   马雁.工商银行金融科技开放化转型[J].中国金融,2019,(21):45-47.
  [5]   杨望,徐慧琳,谭小芬,薛翔宇.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效率——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20,(7):56-65.
  [6]   孙旭然,王康仕,王凤荣.金融科技、竞争与银行信贷结构——基于中小企业融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6):59-72.
  [7]   金洪飞,李弘基,刘音露.金融科技、银行风险与市场挤出效应[J].财经研究,2020,(5):52-65.
   [责任编辑   柯   黎]
  收稿日期:2021-01-19
  基金项目:山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项目“理论阐释与经验评估:山西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SSKLZDKT202017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军(1985-),男,山西忻州人,中级经济师,从事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研究;胡莉娜(1989-),女,山西忻州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从事金融创新与发展;张艳(1983-),女,青海西宁人,综合办公室主任,助理工程师,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其他文献
以豫园旅游商业区为案例,对上海市黄浦区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商旅文街区游客满意度的基本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探究如何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更好更有效进行商旅文街区的提升
摘 要:隨着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中国品牌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品牌在此背景下,迎来了以高端化、数字化、年轻化为典型特点的转型升级的新常态。而消费者结构的调整和消费特点的转变为品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从温饱型转向品质型的发展为消费需求的新导向,着力加强高品质产品、服务的有效供给,提升消费品质的依据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来完成消费跃升的转变。
摘 要:在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为了有效应对经营业市场竞争的挑战,许多企业开始将工作重心放在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上,积极调整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手段,确保对症下药,从整体上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作为内部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考核对企业的发展有非常深远和直接的影响,企业管理层需要着眼于经营管理工作的现实问题,深入研究绩效考核工作的具体内容及形式,加大
摘 要:基于信用风险评估的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技术创新的不断更新,相关机器学习方法运用近年来也与时俱进。基于此,主要从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近现代机器学习方法以及近三年来最新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信用风险评估领域文献梳理与评述,归纳现有机器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机器学习方法在金融风控领域研究方向做出展望,提出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器学习方法;信用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830;TP18
摘 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推进的重要一步,因此,研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规模、地域分布、结构三方面来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态势良好。根据ADF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汇率、货币供应量、贸易总额、香港地区人民币存量等诸多因素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相信通过政府政策的不断推进、企业及金融机构的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
摘 要:随着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着全新发展机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得汽车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有所提升,整个行业内部竞争越发激烈。各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展的价格战也导致该行业内的企业面临着生存困境,受到汽车价格下降、人工成本与原材料等价格上升的双重压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就变得格外重要。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重视成本管理。通过阐述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目标、特点
摘 要: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健康中国”、“创新中国”都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的原生动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构建和提升创新创业育人新格局,从教育内容挖掘、导师队伍建设、能力提升、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及资源整合等角度出发,探索制定相关提升及实施路径,为中医药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
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国库业务,逐步形成了以“3T”系统(TIPS、TCBS、TMIS)为核心、以支付系统为支撑、以商业银行系统为补充的国库信息化技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跨职能团队在各类组织中得到广泛应用。一般认为由于团队成员不同背景带来的知识多样性对团队绩效和创新起促进作用,然而实际上知识多样性具有“双刃剑”效应。为了发挥跨职能团队的最大作用,同时实现知识多样性效用,需要对知识多样性进行管理。总结知识多样性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组织结构、团队管理者以及团队文化等方面对跨职能团队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
摘 要: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之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在高校思政课堂中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凸显大学生主体地位,从而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因此,应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深入探究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