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不是无情物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年段的作文教学正处在一个衔接、过渡的阶段,学生的思维也正从低年段直观的感受渐渐向带有自己的思想体会、情感感受的模式转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习作的指导应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致力于学生情感的挖掘,以情激趣,以情感人,使学生觉得作文是自然而然的一种流露,所谓“我口说我心,我手抒我情”是也。情感的激发,消弭了中段学生对初写作文的畏难情绪,使之“想写、会写、乐写”。在平时的习作指导当中,我尝试采用“情感激励法”,从细节出发,让每一次的习作指导都成为我和学生的心灵之旅。
  一、作文生活化,激发爱的情感
  《新课标标准》提出作文的要求:“关心周围的人、事、物,逐步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写熟悉的人、事、物,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能依据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展开想象,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可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但是,就中年段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经历较为贫乏,经常是较多地处在家庭、学校等单一的环境,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抓住不平凡的“亮点”呢?所以在写人记事的作文指导中,我侧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从熟悉的人和事当中提炼出感人的素材。
  如单元作文“写熟悉的一个人”习作指导。
  师:你选择了谁做本次习作的主人公?
  生:爸爸、妈妈……
  (学生大多选择的是自己的父母,这也是情理之中。)
  师:说说你的构思,想用什么样的事例来描写爸爸或者妈妈?
  生: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很着急,带我去医院看病……
  (生病、父母看护,这都是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小事,但往往不能将这些小事描写得生动、具体。)
  师:同学说的这些事例都很值得写,但如何把一件小事写得感人呢?老师这边有一篇文章,我们来听听,作者是如何描写生活中的细节的?
  于是,我便给同学们朗读了著名作家堪容写的《妈妈的饭盒》,文章以“饭盒”为文眼,平实的叙述却娓娓道出了母爱的涓涓暖流。随着文章的深入,我发现孩子们都被深深吸引了,到了揭示出答案——妈妈的“饭盒”里竟装的是抹布的时候,那几个感性的女孩子眼圈都红了。我抓住契机,让孩子们说说内心的感受,激起同学们情感的共鸣。情感的挖掘和推移,为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又趁机引导:“生活的小事才是真实的,感人的,写作文不必要写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例,但要注意细节的描写,是要感人的。”经过引导,学生开始寻找一些闪动爱的光辉的平凡的事例,他们认识到了,其实作文就是情感的一种流露,是用文字表达的一种爱。果然,有同学很快找到了感觉。比如陈婧同学所写的:“有一次,我生病发烧了,爸爸说:‘赶紧送医院吧!’可是家里的汽车送去养护了,我们只好出门打的。正是大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爸爸抱着我,很快就汗流浃背了。没想到,等了一会儿,都没见到一辆的士。爸爸看到不远处的站台,就决定坐公车。站台上人好多,爸爸妈妈护着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上了公车,看着爸爸流着汗、喘着气,我的泪也跟着汗流下来了……”尽管是“挤公车”这一件小事,但并非哗众取宠,而是孩子生活的亲身体验,养尊处优的孩子能意识到了来自平凡生活的爱的伟大,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么?人文语文,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只因为,有爱在领航。
  二、作文游戏化,寓爱于写
  情感游戏能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更深,这也能够激发孩子想象力,使情感的表达更深一层。比如,在单元“童话”主题作文指导中,我找来了一篇环保主题的童话《地下河》,诗一样的语言让文章显得优美而感性,倒叙、插叙等多样的叙述方法让故事情节变得扑朔迷离、引人入胜,最主要的是,无论是主人公两条小鱼可米和可妮,还是鱼妈妈和鱼爸爸,其间处处闪现的信任、关爱、勇气都让人深深地感动!孩子们听完之后,印象非常深刻,于是我们便即兴表演起这个故事来。我请朗读很善于煽情的陈瑜同学读旁白,那些诗样的语言营造了很好的效果,扮演鱼妈妈和鱼爸爸的同学也很投入,当演到“鱼爸爸不愿死在鱼妈妈和可米的面前,只悄悄把救命的水草放在鱼妈妈的身边,流着泪离开”时,旁白响起:“大家都说鱼不会流泪,不,那是因为透明的泪流在透明的水里,鱼的伤心,没人看得见”,我分明看见,同学们的眼圈都红了……培养感性的心灵,才能够轻易被感动,就如同此时,鱼的伤心,分明已被孩子们看见。果然,本次童话的习作,脱离了以前单一的想象,多了一个温情的元素——爱。让一篇篇童话更加的晶莹迷人。
  三、作文规范化,渗透写法技巧
  中年段的作文,采用一定的写作的写法和技巧,能够更好地帮助谋篇布局,让情感的体现更为巧妙和深入。在平时的指导中,对于作文的写作手法,我还是比较认真地教与学生的。比如,作文开头采用“开门见山”,能让你的作文简洁直接;采用问句写法,则可以引人入胜,一探究竟。而作文结尾呢,采用“一语双关”,可以让你的文章意味深长;采用“首尾呼应”,则让文章完整圆满……实际上,引导学生用“一语双关”来提升文章的情感是非常适合的。比如,谢锦芳同学写的《爱喝茶的爸爸》一文中写到:“我依偎在爸爸的身边,闻着茶的香气,也闻到了幸福的味道。”在结尾,她又写道:“茶的味道很奇怪,刚开始是苦的,后来竟是唇齿留香。这也许是妈妈说的‘苦尽甘来’了,我多么希望,我们一家人能早日团聚,那真的是‘苦尽甘来’了!”这篇作文后来刊登出来了,有家长看到后,感动地对我说:“我看得鼻子都酸酸的……”一篇习作,能够感动自己、感动别人,我想,这就是最欣慰的了。
  “落红不是无情物”,用纯真的童心,培养孩子学会感动,激发情感,运用情感,让文章焕发生命的光彩。在一次次心灵的洗礼中,孩子们的作文能力自然得以提高了。
其他文献
“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学理念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新理念,生本理念使得课堂成为了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生命场。如何让生本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笔者结合几节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笔者听了一节生本实验课《我的五样》,在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拓展教学,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拓展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拓展延伸 道法自然”角度,提出了几点完善化策略。  【关键词】  拓展延伸 道法自然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拓展学习  语文教学是初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学生的中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
期刊
设计思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由此而知,观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刚学习写作文的三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年龄小,经验少,很多的知识和经验都是靠眼睛来观察获得。但他们不会观察,在生活中往往对常见的东西熟视无睹,不留心,不用心,有时图热闹,草草看过了就忘了,印象不深;有时东瞧瞧,
期刊
【教材解读】  《槐乡五月》描绘了五月的槐乡,开得满山遍野的槐花、浸在香海中的槐乡、生长在槐乡的淳朴的孩子。全文围绕最后一段“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句话来写,表达作者对美景、对孩子的喜爱。我很喜欢这样的散文,语言优美、句式错落有致,读起来有种诗一般的音律美,让人浮想联翩,也是丰富孩子语言的很好的教材,值得诵读积累。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10个生字,认识9个二类字。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应从观察入手,帮学生树立观察的意识。观察指的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笔者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抓住学生观察的心理特点,摸索出了一条通往观察的捷径之路。  一、明确目标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作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授课过程,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作文教学效果,成为其需要深入、全面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灵动教学,快乐写作的成功之道”。  作文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大部分初中学生害怕写作文,或者不会写作文。对此,要想促进初中
期刊
学好语文就必须学好写作。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低效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提到作文,学生喊苦,老师也喊苦,老是无法摆脱“苦海”。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处理好作文训练这个问题。要学生写一篇文章,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笔者认为,作文练习一定要从现实生活的情况出发,研究出一套十分切合实际、可行、并且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一、模仿上路  所有的创新都是由模仿开始的。模仿是人才
期刊
【摘 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迈好作文第一步,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很有必要的。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上好三年级的作文课,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特别重要。  【关键词】  三年级作文课 方法 兴趣 自信心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
期刊
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师备课、上课的必备工作,我们在对散文进行文本解读时总感觉难以深入,这或许是散文的文本特点使然,但是我们如果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散文解读或许并不是大家认为的那么难。本文从方法论上做了些概括和归纳,并结合自己的实践举一文作以演绎分析。  一、方法论  我国古代文论曾强调文章格调来自心胸、气质;语言、气韵、内心,三者构成相互呼应的关系。因此,内心情感丰富、气韵充沛,语言自然
期刊
语文教学实践中最要紧是“教什么”和“怎样教”。在当下人们都在不断地呼唤教育本质回归、追求课堂教学有效的时候,更要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前后,立足整体多思考,贴近学生需求来调整。就写话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不断探索,不断遇到新的困惑,又不断地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调整,期待课堂能够破茧成蝶。一路走来,我的想法就是希望通过努力,让低段写话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更有价值。“激兴趣”“打基础”“设梯度”这样的课堂理念是我一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