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好作文第一步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danl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迈好作文第一步,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很有必要的。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上好三年级的作文课,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特别重要。
  【关键词】
  三年级作文课 方法 兴趣 自信心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很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如果不能把学生领进作文的大门,慢慢地就会使学生害怕作文讨厌作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上好三年级的作文课就尤为重要。
  首先,作文课要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方法。三年级的学生才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文,就像刚刚开始学步的孩子一样,不知道怎么迈步,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迈步,需要一个大人在旁边搀扶引导。而三年级的作文指导课就要起到这个大人的作用。例如,写作文的格式,文章要有题目,内容要围绕题目来写,正文开头要空两格等,这些都需要教给学生。怎么写作文,更需要老师一点点的指导。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二要求学生给自己画一张像,画好后写一篇习作。但是现在很多三年级的学生根本就不会观察,对自己也不了解。所以,我就提前几天给学生布置:一是收集描写小学生长相、身材、神态、性格等方面的词句,抄写在本子上,然后利用一定的时间师生互相交流,让学生读出这些词句并说明是描写人物的哪一方面的。二是利用镜子观察自己的长相、身材、衣着打扮等,测一测自己的身高、体重,向家长、同学了解自己的性格及大家对自己的看法等,教师要及时询问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设计这两个准备活动的目的,第一个准备,就是让学生积累语言,知道应该用哪些语言介绍自己,能准确地用词句表述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第二个准备,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会观察自己,了解自己。所以让学生不仅自己对着镜子观察了解自己的外貌特征,而且向家长、同学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让学生知道获取写作材料不仅仅靠观察,还可以通过询问、调查了解的方式获得,这是对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一个学习方法上的渗透。课堂上我让学生拿着自己的自画像介绍自己,我在旁边适时地引导学生从整体形象、年龄、体重、身高、性格、爱好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自己,并且知道介绍要按一定顺序。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本次习作的要点。然后让学生看着自画像,参考黑板上的介绍方法写,同时可以参考自己积累的一些词句。这样,学生掌握了写作的一些方法,在写作时基本上就知道怎么去写了。知道怎么写,就不害怕了。
  其次,作文课要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老师精心准备每一节作文指导课,上好每一节作文课。例如写一种水果:猕猴桃,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猕猴桃,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先来猜谜语:“天下有一桃,形状圆又圆,身上毛绒绒。绿肉黑芝麻,味道酸酸甜。”学生的兴致一下子就被提上来了,然后我让学生用眼睛来观察猕猴桃的外形、颜色,让学生描述。接着我让学生用手摸一摸猕猴桃的果皮,捏一捏它的果实,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我切开猕猴桃,让学生用鼻子闻一闻它的气味,再用嘴尝一尝猕猴桃的滋味,大家再进行交流。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一个个兴致勃勃,纷纷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然后再指导学生把这些过程写出来,就是一篇非常好的习作了。再比如让学生写一次活动,我们可以先做个游戏活动,让学生有亲身经历,在这次活动中他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怎么想的,周围同学有哪些表现,这样学生就有话写,乐意写,怎么可能还会害怕写作文呢?
  再次,作文课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自信心。孩子们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情感兴趣,还在内心起到激励作用,于是对这件事就会更加关心,想再试一试,更希望提高自己。因此我们的作文讲评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培养他们写作的自信心。比如:优秀作文展、推荐发表、向校园广播站投稿、范文宣读、学习园地好词好句好段选登等。当然,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我们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给予不同层次的评价,使每个孩子都能从评价中有所收获。一是对于优秀学生的习作,评价及要求不能仅仅满足于语句通顺、标点正确等习作的基本要求,在欣赏这些习作的同时,应提高写作要求,习作语句是否准确而生动,是否写出了人物或者动物的主要特点。这些优秀的习作作为范文在班上阅读,让好学生更有写作的积极性。二是对于中等水平学生的习作,教师评价时应在评赏优点的前提下,以期待性的语言就不足之处提出作者应努力的方向。使这些中等生也有努力的动力,更有积极写作的信心。三是水平较低的习作,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对于此类习作的评价,不要提过高要求,即使孩子的习作达不到习作的一些基本要求,只要能读懂,表达出来了,就一定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个句子写得好,一个词用得恰如其分,都应及时的表扬。
  最后,我认为要写好作文,光靠上好作文课还是远远不够的。上好作文课,就像给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根拐杖;上好作文课就像是给黑夜中行走的路人一盏明灯……但仅仅靠上好作文课就能让学生写出好作文肯定是不行的,要写出好作文,还需要课后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多积累词语句子,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练习动笔写作等等。但我相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三年级作文起步的时候,上好每一节作文课,教给学生基本的作文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把学生领进作文的大门,迈好作文第一步,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  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精彩的课堂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但在实际教学中,师生碰撞博弈、互动交流、共同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是不同的个体,不可能按教师预先设计的同一思维轨道运行,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意外。本文结合公开课《石壕吏》中的意外,来探讨如何善待意外,让教师、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迎候这些美丽的“意外”!  【关键词】  预设 意外 尊重 善待  理想的教
期刊
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根据所学课文体裁(或表达方式)的特点,有重点地选择某一个方面内容,作为教学突破口,引领学生感悟、积累、实践、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关注文体,进行理解和体验,更有效地学习用语文,成为了倍受关注的话题,下面我就以《陶罐和铁罐》教学为载体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趣味引领,走进童话,树立文体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多种体裁的文
期刊
【摘 要】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针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分析和阐述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阅读收获,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施和策略。  【关键词】  认识 积累 阅读 自主表达 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写作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用的表达方式写作。“如果学生能把积淀在
期刊
“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学理念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新理念,生本理念使得课堂成为了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生命场。如何让生本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笔者结合几节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笔者听了一节生本实验课《我的五样》,在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拓展教学,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拓展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拓展延伸 道法自然”角度,提出了几点完善化策略。  【关键词】  拓展延伸 道法自然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拓展学习  语文教学是初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学生的中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
期刊
设计思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由此而知,观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刚学习写作文的三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年龄小,经验少,很多的知识和经验都是靠眼睛来观察获得。但他们不会观察,在生活中往往对常见的东西熟视无睹,不留心,不用心,有时图热闹,草草看过了就忘了,印象不深;有时东瞧瞧,
期刊
【教材解读】  《槐乡五月》描绘了五月的槐乡,开得满山遍野的槐花、浸在香海中的槐乡、生长在槐乡的淳朴的孩子。全文围绕最后一段“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句话来写,表达作者对美景、对孩子的喜爱。我很喜欢这样的散文,语言优美、句式错落有致,读起来有种诗一般的音律美,让人浮想联翩,也是丰富孩子语言的很好的教材,值得诵读积累。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10个生字,认识9个二类字。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应从观察入手,帮学生树立观察的意识。观察指的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笔者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抓住学生观察的心理特点,摸索出了一条通往观察的捷径之路。  一、明确目标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作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授课过程,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作文教学效果,成为其需要深入、全面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灵动教学,快乐写作的成功之道”。  作文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大部分初中学生害怕写作文,或者不会写作文。对此,要想促进初中
期刊
学好语文就必须学好写作。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低效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提到作文,学生喊苦,老师也喊苦,老是无法摆脱“苦海”。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处理好作文训练这个问题。要学生写一篇文章,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笔者认为,作文练习一定要从现实生活的情况出发,研究出一套十分切合实际、可行、并且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一、模仿上路  所有的创新都是由模仿开始的。模仿是人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