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赊销到现款现货的艰难“新政”

来源 :销售与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公司是个原本活得挺滋润的区域性家庭音响品牌,几年前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张,培养了一批吞吐量颇大的客户,曾在业内传为佳话。但这些大客户一旦羽翼丰满,却成了喂不饱又甩不掉的鹰,令A公司痛不堪言,成了“家”里最难念的经。
  
  第一章:病急乱投医,赊销留病根
  
  A公司一度是当地区域市场的三强之一,但随后的两年一直在这个位次上徘徊。
  当时业内通常采取的渠道模式是省级独家经销,再经分销后进人卖场销售。如果釆取同样的渠道模式,A公司肯定只能跟着别人的脚后跟走。A公司志在全国,显然不满意这种发展速度。
  于是它想到了赊销。A公司决定对渠道先铺货,给各级渠道一个月的账期。在结算方式的吸引之下,渠道强力促销,A产品的全国性网络逐步建立起来了,业绩增长大大超过了预期,而且年终一结算,净利润率达到15%左右。
  但是,账面很好看,却没有看到白花花的银子。为什么呢?因为业务人员为了完成销量任务,不断向代理商压货。原以为存货越多压力也就越大,他们就会积极主推,谁知代理商没有现金压力,只要仓库允许,压再多的货他们都会接受。一个年销售额为900万元的代理商,仓库里积压300万元的产品不稀罕。有这么大的库存和应收款,能看到赢利才怪呢!
  当时业内普遍实行的是现款现货,A公司在拍板进行“赊销”的时候,当然很清楚这是一着险棋,但是当时该种产品的市场容量很小,行业产值不大,只要能迅速启动市场、抢占先机,即便存在一些存货和压款,对A公司来说好处也是大于风险的。
  年终结算见不到钱,有人开始急了,提出了现款现货的想法,但反对者马上站起来说:市场刚刚起来,这时候调整合作方式,一旦本小利薄的下游经销商出现了松动,整条渠道链势必引发动荡,尤其是代理商一旦退出合作,货款将很难收回,大笔存货可能用来低价倾销、砸货,把整个市场搅浑,以后想再招商几乎没门儿。
  争执未果,问题一拖就是三年。其间,A公司凭借产品研发能力强大,产品适销,渠道利润高,促销力度大,业绩成倍增长。但是,多年潜伏的危机,也逐渐浮出了水面:
  1、代理商们手里握着巨大的货款和库存,胆子逐渐大了起来,比如有些代理商还没得到A的批准就私自上促销,促销费用则直接从货款里扣除。你批评得轻了,他嬉皮笑脸;你批评得重了,他六亲不认给你脸色看——A公司的财务和市场风险都很高,也几乎失去了市场的控制权。
  2、由于大量货款无法收回,制约了A公司的再投入和再发展。比如,以前很少在晶牌上投入,现在想在全国性的媒体上打广告,却抽不出钱来。
  3、渠道管理难:为了防止A公司直接掌控下游经销商,代理商对A公司派来的厂家人员或委以虚职,或仿做后勤,什么深度分销、掌控渠道,个个都碰了钉子。
  
  第二章:遭大户抵制“现款现贷”流产
  
  推行新政遭抵制,公司赔了夫人又折兵
  代理商为什么制约着厂家?还不是倚仗自己手里握着大量货款和库存!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推行现款现货,同时逐步消化库存。
  经过事先和几个代理商交心,A公司得出结论:大家毕竟都看重利益,如果提高返利来鼓励现款现货,多数代理商都能接受。
  于是A公司推出了3条措施:
  1、向代理商派驻业务人员:业务人员以客户分级管理为由,查看代理商客户资料:在与代理商的业务人员一起开拓和维护市场过程中,接触核心客户。该措施的目的就是借此掌控重点经销商,为架空代理商做准备。
  2、“零库存”运作:为了消化代理商的库存,A公司要求业务人员与代理商的相关人员一起清点库存,并调查上一年每月的进、销、存,传真回公司备案,今后将以此为参考控制代理商每月的进货量,保证其库存不能超过去年同月的销量。A公司对业务人员则实行回款额和库存的双重考核,如果连续3个月没有达到“零库存”运作,业务人员直接降薪。
  3、以往月末回款达到规定的任务量时,厂家给予1个点的奖励,而现在如果用现金进货,则再让利3个点。
  经过一个多月的游说,A公司的28个代理商中有半数经不住诱惑,乖乖投降。而5家大代理商则私下串联抵制“新政”。他们摸透了A公司的心思——无非就是想让代理商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而一旦实行了现款现货,A公司下一步注定是要清算各种陈年老账,进而甩掉代理商!
  于是,公司派去的业务人员被5大代理商派到自营店里做促销。或者处理扯皮的售后事件;5家大产联合起来推行“三不”政策(不打款,不进货,不配合),消极怠工。
  这5大代理商的总销售额占A公司的45%,一直都是重点客户。最关键的是,由于这些代理商的自营门店数量多、规模大,网络大而全,且多数都是代理商们亲手培养起来的,相对封闭,厂家一时很难插足。
  而且,5大代理商原本经营的品牌众多,放弃任何一个晶牌对代理商的影响不大,而A公司的产品由于不断促销和降价,已经风光不在,再也拼不起了。
  铁心要变革的A公司也慌了阵脚。到底是要销量,还是要“新政”、要骨气?
  3个月后,A公司才找到答案。因为这时不但销量大降,而且要“等等看”的几家也纷纷吵着要造反,A公司终于顶不住压力了。
  为了平息5大代理商的不满,A公司不得不对他们特殊照顾:继续“赊销”,同时还与现金进货的代理商享受同样的折扣优惠。这时候现款现货的代理商又有意见了,A公司只得暗中给些促销,才算草草平息了“战乱”。
  代理商个个都捞到了好处,A公司却赔了夫人又折兵,“新政”失败得很难看。
  “新政”盘点:两大阵营更难管
  “新政”失败之后,以前统一的销售政策,如今分成了“赊销”和“现款现货”两个阵营。
  两大阵营都不清静。现款现货的总是抱怨“受骗了”、“不公平”,伸手要促销、要政策更加理直气壮;而赊销的代理商则带有胜利者的派头,克扣款项更加肆无忌惮。
  当然,各位代理商对A产品还是相当“有感情”的,毕竟A产品投入的市场资源很丰富,赊销政策更是业内少有,因此都将A产品看做“利润产品”。正因如此,每个代理商并不愿意公开和激化与A公司的矛盾,“新政”期间市场上也一直没有出现窜货、砸价等过激行为。
  因此,本次5大代理商结盟的意图也很明显:反对“新政”,保持原状。
  对于咬定牙关要瓦解代理商联盟、改变结款方式、掌控渠道主动权的A公司来说,真正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不重复上次“新政”的失败和震荡,给渠道温柔的一刀!
  
  第三章:请君入瓮,册上制“贼”
  
  事隔一年,局势趋向稳定。
  在这期间A公司加大研发的投入,也在暗中接触结盟代理商的竞争对手。新一轮“新政”方案,正在A公司为数不多的几位高层中秘密敲定。
  而此时,新一轮“新政”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其一,代理商已经放松了对厂家的防范;其二,产品获得了成功升级;其三,如果5大结盟代理商不发生抛货砸价等现象,这5个区域内都有新的代理商愿意接手市场。
  上次的失败告诉我们,只是停留在战术层面,满足代理商的短期利益,很难动摇代理商联盟,而且,短期利益和短期政策往往过于张扬,很容易让结盟商警觉,最终导致对立。
  因此A公司决定要短期和长期利益结合:短期内让代理商赚钱:通过产品升级,品牌推广,贴近消费者的服务等,让代理商感受到公司长期发展的决心,增加其对长期合作的信心,减弱其疑虑。
  长、短期利益拉动,代理商上“贼船”
  长期利益即品牌战略:代理商在区域内做晶牌推广,费用由厂家和代理商共同承担,先由代理商垫付,报账后返给代理商。品牌战略的目的在于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但更重要的是要麻痹结盟代理商,让他们先上贼船,最后瓦解他们,夺得话语权。
  短期利益则是用来吸引各代理商尽快消化库存。
  主要步骤如下:
  1、调整产品结构
  A公司提出,以往产品相对较为单一,现在为了阻击竞争对手,推出一个性价比更高的副品牌产品,该产品将主要用来占领市场份额,且在产品包装、价格、渠道方面均与旧产品加以区隔。A公司提前提供给每个代理商,分销商一套样品,但产品批量上市时间统一为第二年旺季到来前的4月份。
  调整产品结构的目的是:一是让代理商看到A公司的产品研发实力,增强其对新产品的信心;二是新产品重拳推出,代理商通常都会提前消化旧品库存,为新产品让路,而一旦代理商的库存和货款减少,代理商也就逐渐丧失了对A公司的话语权。
  2、品牌推广
  以往A公司很少进行品牌宣传,买赠等促销活动(尤其是渠道促销)几乎花掉了所有的市场费用。现在,为了保证新产品成功上市,A公司统一制订了市场推广方案:
  80%的费用做广告:其中全国性专业媒体和区域内的广告投放费用约各占一半,全国性媒体由A公司统一操作,区域性晶牌推广则由各省代理商操作,主要以路牌广告、建专卖店。品牌专柜为主要推广形式。
  另外,各区域的品牌推广费用延续了以前各承担一半的政策:代理商先垫付,之后凭发票报销另一半;而且,所有的获批广告都必须在明年4月新产品批量上市以前完成。
  20%的费用做促销:只用于新品上市时对终端的促销,对渠道促销的投入将全部取消——A产品在区域内已经是老牌产品,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消费者比较认可,产品利润丰厚,即便取消了渠道促销,分销商也心甘情愿。
  以上推广方案得到了代理商的积极响应。此前代理商对A公司只做促销不做广告的做法早就有意见了,如今终于如愿以偿。看到新品推广有那么大的力度和决心,代理商当然愿意掏钱做广告,都对来年4月份狂赚一笔打好了算盘。
  在推广投入上,A公司“尤其照顾”到了5个结盟代理商:每个区域都要上马两块路牌(35万元),另外加上品牌专柜、专卖店(3万元),共投入38万元。而以往A公司的宣传投入主要是针对终端形象,通常不超过8万元。
  以往代理商赊销厂家的产品,现在厂家让代理商垫付广告费用,控制权颠倒了过来。
  3、快速消化库存:
  A公司利用十月旺季前一个调价的机会,统一降价,并统一将年终返利从原来的2%提高到5%,而对“现款现货”代理商再给予0.5%的折扣奖励。由于这次折扣奖励较小,多数“赊销”代理商没有提出不满;而“现款现货”代理商已经被A公司掌控了主动权,对0.5个点的奖励也能接受。
  降价和提高年终返利,迅速提高了代理商的销售激情,加快了库存的消化速度。
  4、派驻人员:
  以前A公司对代理商是放羊式管理,现在为了掌控渠道,对渠道精耕细作,A公司给每个省增加一名业务代表,帮助代理商开发渠道、了解竞争对手动向等。
  这一政策再次引起了“赊销”代理商们的警觉。于是A公司立即进行了调整:新增派的业务代表不再关心代理商的市场,而是主要帮助代理商清理库存,
  掌控代理商的市场,则采用了变通手段暗中进行:经过国庆、元旦、春节等销售旺季之后,不少代理商手中的库存已经消化了大部分,但那些库存基础大的代理商(尤其是5大结盟的代理商)仍然有大批存货,这时A公司提出,为了给新产品让路,2月份对这些区域的经销商特批了一次促销:进货5万元,可享受XX营销学院一周的军事化培训。
  殊不知,2月份正值淡季,此时敢进货的分销商都是优秀的经销商,A公司借组织培训、提供学习机会为名,借机增加了对这些经销商的接触和了解,为以后的招商埋下了伏笔。
  公司提供了这么大的政策支持,“赊销”代理商感激不尽,促销活动得以顺利推行,代理商的库存也降到了安全警戒线以下。
  
  算总账
  以上几点措施,看起来是一个从产品时代到晶牌时代的系统推广方案,再普通不过,但厂家在这场利益制衡过程中顺利翻了身:长期利益(1、2条举措)目的是吸引代理商的长期投资;短期利益(3、4条举措)目的是快速消化库存。
  我们以结盟的5大代理商为例算一笔账:
  每个代理商的平均销售额约为1000万元/年,9月份以前占总销量的40%,那么代理商应该从A公司获得的年终返利为400万元×2%+600万元×5%=38万元;另外,代理商垫付的品牌推广费为38万元÷2=19万元,以上费用合计为57万元,也就是说,A公司将在农历3月末(结算期)支付给单个代理商大约为57万元。
  而这时春节之后代理商的库存基本控制在60万元之内,库存和代理商的应得费用几乎扯平。
  在农历3月,年度经销商大会后,营销副总专门请5位结盟代理商吃饭,酒到半旬,营销副总经过一段感谢话之后,开始切人正题:“现在公司现金流动有些困难,公司老总要求全部代理商现款提货,但是我感觉这样不妥,你们毕竟是公司的元老,所以我给你们每人申请了10万元的产品铺底,希望各位能继续大力支持我们公司,等我们公司渡过这个艰难时期后,公司都不会忘记各位的。”
  这些话一说,大家都明白了:所有的广告都已经全部到位,如果不做A产品了,那以前的宣传就等于给其他商家忙活了,相当于给自己培养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自己不少优秀的经销商也都被A公司掌握了,而且手头上也没有款项能制约A公司了,因此,只有听从厂家的安排。
  经过半年多的运作,A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销售量也比去年同期增长50%左右。而另一个最大的成功是,顺利瓦解了5大代理商的结盟,有效控制了库存,成功实现了现款现货的销售政策,不再处处受制于代理商,流动资金也变得宽余了。
  这一年的调整,为其后来挤入业内一线晶牌打下了关键的基础。(文章编号:1019)
  编辑:范超伟jamesfan@vip.sohu.net
其他文献
生态检测:发展与挑战并存    以袁立为形象代言人,持续了两年“年轻更精彩”的品牌形象战役过后,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在广西市场赢得了骄人的战绩——连续两年销量增长20%以上,连续两年利润增长速度接近50%。2005年,漓泉的品牌价值评估达到了15.26亿元,资产效益率创行业新纪录。尽管众多竞争对手对广西市场不断地进攻,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竞争手段.但仍然没能阻止住漓泉的市场占有率的持续上
期刊
翻开2005中国营销案例库,颇多耀眼亮点。“创新、实战、实效”,在企业人的孜孜追求中,营销魅力四射、精彩一片。在2005年度中可圈可点,可谓不多。优中选优,本次案例的筛选以“二性两力”为评价原则,即复制性、借鉴性、促销力和品牌提升力,并赋予其相应的权重遴选出10大案例。说明如下:  复制性(权重比例为0.2):良好的营销具有比较好的复制性,企业可以从营销策略的制定者和营销案例的策略思路中得到启发和
期刊
赠品促销是终端促销中再寻常不过的促销手段,也是最能有效拉动顾客的终端促销手段。但赠品选择却常常让促销组织者大伤脑筋。  很多企业在对赠品的运作上往往存在两大误区:为了强力拉动销售量,不惜加大成本送超值赠品,导致“赠则销,不赠则停”;另一种状况是反正赠品是产品的附属,找一个还实用的赠送就可以了,导致的结果是赠品对促销基本无效。  在赠品运作上,要确保赠品对销售促进的目的,芹非越贵重就越好,也不是越适
期刊
差异化的卖点在哪里?    H漆进入中国市场8年以来,在全国开发了良好的终端资源——58家连锁性建材卖场、上千家经销商专卖店或品牌销售专区。盘子已经铺开了,但公司很长时间都在原地踏步。如何提升现有终端业绩,进而提升整体销售业绩,成了公司发展的首要难题。  然而,涂料行业经过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创新空间越来越小。终端业绩提升,显然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关于终端销售,我们一直纳闷的是:为什么同
期刊
赠送形式分类    上期讲了赠品的种类选择,现在需要研究如何把赠品送到顾客手里,也就是赠送形式。  1、光顾赠送:给所有光顾指定地点的顾客派发赠品,多出现于新产品上市时的样品派送。  2、自助获赠:需要顾客的互动配合,才能得到赠品。比如顾客交还诸如盒盖之类的购物证据就可获得一份免费的邮寄赠品。  3、随物购买赠送:买A送B。但要注意如下问题。  A、包装内放置,容易淹没赠品,所以在包装上要做一些表
期刊
这些年在各种特许广告中,宣称自己是海外品牌的越来越多了。但这个“海外”资质是否真实,还需要投资者去谨慎查询。还记得几年前火起来又倒闭的那个“麦肯姆”连锁吗?号称国外品牌,但被查出根本没有海外的底子,其老板后来给媒体透露说:“‘麦肯姆’的意思就是麦当劳、肯德基他妈!”  那么,我们面对海外特许机构时,究竟应该了解哪些信息呢?    要求它披露相关信息    国外特许商在中国没有特权,不要被他们号称的
期刊
1、连锁机构数量稳定增长。  2004年教育培训行业的连锁分支网点数量(直营机构、加盟机构数量)快速稳定增长。  无论是教育培训行业的分支机构总数,还是直营机构和加盟机构,其增长百分比都为双位数。其中分支机构总数增长率为42.86%;直营分支机构增长率为21.88%,加盟分支机构的增长率是其2倍还多,达48.06%。这表明教育培训特许体系正处于规模上的扩张期。(如图1)  从行业细分而言,英语培训
期刊
随着行业整体毛利的下降,经销商的利润状况也滑入前所未有的“冷冻期”。2005年8月第二届中国经销商大会曾经重点探讨过这个问题,本期我们整理了会上的观点,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经销商能够参与到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来。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销商自己的问题,还要我们自己来解决。    话题一:谁的利润在下滑    近两年广东日化行业发展迅猛,出现了像拉芳、好迪。蒂花之秀、立白等一系列厂家。这些厂家
期刊
近年来,女性饰品消费刮起一阵阵热潮,各种女性小饰品店蜂起,甚至出现了饰品一条街。在市场快速成长的形势下,以阿呀呀为代表的诸多饰品连锁品牌在全国纷纷跑马圈地,加快了市场扩张力度。由于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投资额也不高,这种饰品店受到众多上班族的热捧。  然而,各饰品店眼睛都盯着标新立异的青少年,大打时尚牌,从店名到店面陈列,从饰品种类到广告诉求,无不跟风模仿。饰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品牌运作?尤其是,作为市
期刊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总经理陈某一个斩钉截铁的决策,让一个经营不错的公司一夜之间巨亏6亿多美元。当一本一本的“x x决定成败”的烫手大作陆续出笼时,我们赫然发现:“决定论”林林总总,但都有意无意忽略了一个更尖锐、更残酷的“源头”问题。  当我们把一些令人心悸的事件联系在一起,我们便不能再回避这样一个事实:真正左右一个企业经营成败的“根本”,就是作为企业决策者的老板。  今年以来,许多浙江企业都在因一个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