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拿动物开涮的段子手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提倡“文以载道”。可是,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他也是个动不动就拿动物开涮的段子手。
  人生不顺时,他拿动物开涮。
  韩愈父母早逝,由嫂子抚养长大。他19岁时开始参加科举考试,连续考了三次都没考上。于是,韩愈只好按照潜规则给当时的名人写信,中心很明确:求举荐。韩愈在其中一封信中写道:“天池之滨,大江之渀(ben),日有怪物焉……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在天池的边上、大江的水边,传说有怪兽存在。它可不是一般的小鱼小虾可以比得上的,要是让它得了水,呼风唤雨、上天人地,那都不是事儿。
  不用说,韩愈笔下的这个怪兽是传说中的龙。他还提到现在龙被困在烂泥里出不来,就发挥不了威力,但它又不想低下高贵的头颅去求人,于是天天趴在那里叫唤。这条龙就是指韩愈自己?没错,韩愈心里正是这么想的。所以,尽管这封信中心明确、层次清晰、语言优美,韩愈还是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估计收信人心里想:你还只是个怪兽就这么目中无人,要是我真把你弄到水里,你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起来,那还得了?你还是在烂泥里待着吧!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第四次考试考中了进士。“怪兽”终于靠自己的本事扑腾到水里了,可要想从进士到高层部门,还要通过更严格的考试才行。这次,韩愈又是考了三次没考上。
  眼见自己快奔三了,还在考试中挣扎,他连着给当时的宰相修书三封,希望得到一份工作。这次又是石沉大海。韩愈只好选择暂时离开长安,结束“京漂”的凄惨生活,回老家去。
  在回去的路上,韩愈恰好看到一群人耀武扬威地从他面前经过:有人手提两只鸟笼,原来这是给皇帝进贡的御鸟。擦肩而过时,韩愈似乎看到那只白乌鸟脸上写着骄傲,而那只白八哥正翻白眼瞪着自己,目光中充满了不屑。于是,愤怒的韩愈提笔写下了一篇文章《感二鸟赋》,来表达自己对这两只鸟徒有华丽羽毛、无真实才华的深深鄙视,顺便还吐槽了一下皇帝任用庸才之事。
  后来工作渐渐顺利了,他依旧拿动物开涮。
  贞元十五年,韩愈被某节度使召人幕府任职,虽说不是高层官员,但好歹算是地方正式编制。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韩愈欢天喜地地上班去了,结果刚看到考勤表就傻眼了:凌晨三点就要签到,九点下班,中午休息六个小时,下午三点又要签到,晚上七点下班,且“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韩愈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找了个假工作。
  于是,他给上级写信提意见。韩愈的上级很有涵养地选择不回信。这时,韩愈心里有点儿小受伤:怎么我给谁写信谁都不回?我可是个人才啊!为此他一口气写了四篇杂说来发泄心中的郁闷,其中一篇就是《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文章出炉后,立刻被人们传阅开了。街头巷尾,人人都在议论千里马的伯乐在哪里。
  后来韩愈真的遇见了伯乐:他从幕府出来做四门学博士、再做监察御史,后做到中书合人。这下韩愈应该满意了,不会再拿动物开涮了吧?
  不可能!即便是想妻子,他也会拿动物开涮。他一连写了三首<青青水中蒲》,其中第一首写道:“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韩愈竟然写自己与妻子就像两条鱼,快乐地游来游去。这还不算,即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韩愈也拿动物开涮:“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意思是,孩子们好好学习吧,不然幼时差别不大,到30岁时可就云泥有别了,学习好者就能变龙,学习不好者只能做猪。
  后来韩愈因为写信批评唐宪宗,唐宪宗一生气把韩愈贬到了荒无人烟的潮州。在那里,韩愈终于遇到了动物主动来找茬的事情。
  在潮州,一个高僧曾点化韩愈“与人为善”。可是,就在韩愈想着要怎样“与人为善”时,遇到了一群“来者不善”的鳄鱼。这些鳄鱼非常张狂,经常祸害附近百姓,吃了不少牲畜,甚至威胁到了人的生命。韩愈一听,这还得了!平常都是我拿你们开涮,这次你们要来找我的茬,我要写信!
  于是,当地百姓都出动了,看韩愈站在一个高台上对着鳄鱼高声朗诵《祭鳄鱼文》。在这封信里,韩愈先礼后兵,他先送鳄鱼一只羊、一头猪,然后给它们指明一条出路:去南海吧。随后他又告知鳄鱼搬家的最后期限,末尾还不忘说:不搬家,格杀勿论!据说韩愈读完《祭鳄鱼文》的当晚,便下了一场大暴雨,次日雨过天晴,人们惊奇地发现:鳄鱼不见了,它们真的搬走了。
  一生拿动物开涮的韩愈达到了最高境界:动物听懂他说话了。
  韓愈最后一次拿动物开涮是在前去平定叛乱的路上。长庆元年(822年),镇州(今属河北石家庄)发生兵乱,此时已回到长安转任兵部侍郎的韩愈毫不犹豫地前去平叛。唐穆宗怕他被叛军砍成肉泥,派人追他回来。韩愈没有回去,使者向唐穆宗转达了韩愈当时说的话“止,君之仁;死,臣之义”,唐穆宗听后泪花闪烁。这时,宰相裴度正在路上等韩愈,一见到韩愈,他就使劲拍着韩愈的肩膀说:“唯有勇哉韩夫子,敢向刀丛觅诗还。”
  此时,韩愈已经54岁了,听了这句诗立刻觉得自己变年轻了。他忽然想起当年的白乌鸟和白八哥,它们傲慢的眼神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他笑了,立刻回了裴度一首诗:“窜逐三年海上归,逢公复此著征衣。旋吟佳句还鞭马,恨不身先去鸟飞。”是的,他从千里马变成了一只鸟,飞到叛军队伍里,傲视群匪,不费一兵一卒,仅靠三寸不烂之舌就瓦解了叛军,解除了威胁,胜利而归。
  可是,裴度虽然很欣赏韩愈,也知道之前潮州的鳄鱼之所以迁移走并非因为韩愈那篇装神弄鬼的文章,而是因为韩愈带领当地百姓疏通水道,沼泽变成了良田,鳄鱼没有了生存的环境,却不懂韩愈为什么总喜欢把动物都写进诗文里。韩愈自己心里很清楚,他只是想借着“鳄鱼”来痛斥当时的贪官污吏,更是在为推行“古文运动”尝试各种写作方法。而那些飞禽走兽光荣地成了他实现目标的跳板。
其他文献
范仲淹为官期间,考察任命地方官员时主张择优录用,凡在花名册上看到庸官、贪官的姓名,“一笔勾之,以次更易”。一位与范仲淹私交很好的官员吐槽:“你这一笔下去,这些官员一家人都要痛哭流涕啊。”范仲淹回答:“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以“不才”官吏的一家之哭换取一路百姓不“哭”,是范仲淹任命官员、整顿吏治的一条标准,体现了他以民为本、体恤民情的坦荡胸襟。  然而也是在宋朝,有一个官员却三次惹得百姓一路“哭”,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是个善良的人,善良到让人以为他智商欠了费,被杨康捅了一刀都不记仇。其实,不是他不记仇,而是他懂得尊重人,这从另一件小事中也能体现出来。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郭靖、黄蓉、周伯通一行到了牛家村,第一次见到傻姑。对于这个陌生的、脏兮兮的、有些疯癫的姑娘,几个人的表现各有不同。  先是“周伯通大声‘喂’了几下……‘你这里酒也没有,饭也没有,开甚么店子?’‘唉,你真是个傻姑娘。’”注
据《博异志》记载,唐贞元年间,汝南文人许汉阳有一次坐船路过洞庭。那时的洞庭湖莽莽苍苍、波诡云谲,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产生梦幻感的地方。在船驶入洞庭湖之后,许汉阳让船夫放慢速度,潜意识中,他似乎在期待着发生点什么。  傍晚时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湖面上的风浪却突然大了起来,小船只好离开大湖,拐入一片狭窄的河道以躲避风浪。  就这么走了一段之后,河面渐渐开阔,岸边出现了一片树林,树林边有一片巍峨的建筑,匾
张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作品百万字,出版历史图书15本,带领《我们爱历史》获2015年度网易最佳自媒体奖,2016年度头条号奖,2017年浙江省自媒体十强等奖项。  中国古代各路“争天下”的枭雄里,败得叫人连呼突然的,当属明末李自成。他在惨烈的明末农民战争里越挫越勇,以号称百万大军的阵仗拿下北京城,谁知在山海关前败了一场,运势竞陡然下跌:先被打出北京城,接着被人一路压着打到底,前后占领北京不过
邹京格,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洋湖小学老师,岳麓区周静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学员,岳麓区小学语文青教会成员。一直秉承“从教无私,育人有道”的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希望做好学生写作的引路人。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从小到大,你们肯定阅读过不少有趣的童话故事,说不定就有不少人认识下面这只独一无二的可爱小猪——唏哩呼噜。没错,这只名叫“唏哩呼噜”的小猪就是孙幼军《小猪唏哩呼噜》一书的主
贤妻的梦想  又是一年秋风吹起,到了天地开阔、草肥马壮的时候。一列从北向南的队伍沿着开满野花的山路逶迤而来,这些穿着马蹄袖、梳着长辫子的女真人无论骑马的还是驾车的,脸上都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这是叶赫部送亲的车队,车上坐着13岁的小格格孟古,她即将嫁给另一个女真部落—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  此时,坐在车中的小孟古虽然竭力保持着端庄矜持,可眉梢眼角仍流露出掩饰不住的欢喜与激动,随着马车的颠簸一起
她是楚国的公主,他是姜国的皇子。楚、姜二国素来交好,她与他也是青梅竹马。转眼间,二人到了嫁娶的年纪,却不想,楚国发生政变,楚、姜二国反目成仇,她被囚禁于姜国深宫。他想尽办法带她出宫,他们一次次地出逃,一次次被捉回。终于,又一次逃離皇宫后,他们被迫到悬崖边,再无退路。他携起她的手,笑问:“不能同生,共死可好?”她牢牢反握住他的手,携手跃下悬崖。楚、姜二国派过许多人到崖底寻找二人,却一无所获。众人都说
1920年,受校长蔡元培邀请,鲁迅成为北京大学讲师。为此,北大国文系创造性地开设了《中国小说史》一课。中国小说史为选修课,为了吸引在校学生注意,学校特意发布了一期公告:“兹有文学名家周树人来我校讲授《中国小说史》一科目,请同学们踊跃报名。”  通告贴出后,围观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周树人是哪位?”“周树人写过什么小说?”“为什么不请《狂人日记》的作者鲁迅来讲课?”因为对周树人不了解,选修《中国小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尽可能扩大各自的制海权范围,这个战略的實施源自一百多年前一个“海盗迷”提出并确立的“海权理论”。这个“海盗迷”就是美国军事理论家、海权论的鼻祖艾尔弗雷德·马汉。  1840年,马汉出生于美国一个军官家庭,父亲经常把自己的藏书给他阅读,希望他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陆军军官。然而,年幼的马汉在阅读中竟然对海盗类小说产生了兴趣,开始醉心于各种海盗传奇故事,有了当海军的念头。想法被父亲否决后,
对元代蒙古人的统治,汉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当然是说蒙古人的統治非常严酷,除了征服过程中的屠城和残杀之外,王朝建立之后,蒙古人也以专注聚敛闻名。  但是也有大量相反的记载。元末明初的江南士人叶子奇在《草木子》中虽然抱怨元代文人的政治地位低下,但是也说:“元朝自世祖之后,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轻刑薄赋,兵革罕用,生者有养,死者有葬,行旅万里,宿泊如家,诚所谓盛也矣。”简直把元朝描述成空前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