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主动阅读能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dess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训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学生通过积极主动阅读,逐渐形成能力,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以往,我只注重教,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能力培养,总认为,该讲的我都讲了,我问你答,我读你听,我写你抄,久而久之,造成了知识积累学生的零思考。有一次,我讲完课,问一个学习好的学生,记住多少,他却摇摇头。由此,我深有感触,看似滔滔不绝的讲,其实学生却滴水未有;看似讲的有门道,其实是一家之言,学生心不在焉,收获甚微。为此我重新定位,认真学习新课标,总结过去教学中的失败教训,把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能力作为突破口。
  现在的学生,获取语言的途径主要是电视和录音机等传播媒介,课本已不能独领风骚,学生耳濡目染的多是些未经斟酌的口头语言,再加之港台影像语言的泛滥,还有大量的俗语和方言等,甚至是不健康的语言垃圾,冲击了课本语言的规范性,我通过让学生朗读背诵,听名家录音等手段,给学生头脑中灌输大量语言精品,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规范语,把由提供结论移到让学生感悟积累揣摩语言上来,从而生成新的语言精品,让学生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吃。达到叶老所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增强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提高悟性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读课文不感兴趣,对明天讲的课文根本不看,即使看也是走马观花,亦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究其原因是没有养成习惯,没有发现文字的内在美,阅读能力更无从谈起。要使课文的语言形式转化为学生自己真切深入的感受,就必须使学生自己去朗读,背诵等阅读实践,促进朗读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的悟性。我认为功在读,贵在悟。读一半,悟一半,“书读百遍”“读书破万卷”是说读,“其义自见”“下笔如有神”是说悟,读是基础悟是关键。只有读的量到一定程度才有悟的质的变化飞跃。例在讲朱自清《背影》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多读加以体会。开始,学生并不感兴趣,只是读完一遍就说不就是过铁道买几个橘子吗?这时我说朱自清老爷爷写文章以朴实见长,往往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想想父亲再什么情况下买橘子?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归纳答:父亲在失去亲人,失业在家负债累累生计无着等特殊情况下不顾年老体笨浦口送子,布置学生再读找出文章最感人之处,学生答:父亲过铁道买橘子,为什么?学生答:父亲自己走路尚且蹒跚,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过铁道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可见一片爱子之心,当我再让学生读课文时竟有一个女学生眼中含着泪,我问他为什么,她讲写得太好了,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来时满身负重,走时两手空空的背影,为此落泪。学生体会到了“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行文之妙。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一个读字引导好了一个悟字,才在文字品味与情感体验中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发展思维培养了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了悟性。没有追求课堂形式的活跃而将学习体验落到实处,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厚重与鲜活。
  二、让学生明确读的要求精雕细刻
  学生兴趣有了,但还要注重朗读训练,行为一旦形成好习惯就会内化为好的学习能力。朗读是口、耳、心并用,经常进行训练,不仅有助于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增强对语言语义语体的感受,为此我明确了三读的要求。三读即粗读、细读、精读,反复强调注意引导。所谓粗读,就是浏览一遍课文,知其大意,找出需要细读的问题;细读就是对课文逐字逐句,分析并掌握关键字词语句。精读是阅读能力向高级阶段发展所必须的练习过程。它有助于学生养成细读深思的习惯,培养分析、综合、联想、拓展、创新等思维。另在精读中我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制定了圈点符号,让学生加复页,把书看厚再由厚转薄,精选一些阅读题,让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解决,培养学生探究解决,提高自主阅读学习能力。
  三、分阶段指导扶之有度
  学习阶段不同,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不相同,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不同要求层层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范读为第一阶段。面对刚入学的初一学生要有耐心,速度要慢,教会学生理清关键词、重点句、重点段的方法,并做好示范分析。教师在此时要做好善导启思,有时提出问题,学生默不做声,这实际是一种正常现象,很可能学生没有读懂课文,心中没底还在思考应该给学生思考时间,此时无声胜有声,等学生考虑好后,自然回答。也有时学生表述不完整,遇到这种情况,先不要把答案亮出来,启发学生;不能包办代替,要不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前功尽弃。此外用好符号法,让学生记取徐特立老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法,一边阅读教材一边让学生掌握阅读要领和方法,逐渐养成阅读好习惯,让学生自己总结答案让学生都动起来,达到阅读教学目的。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正确指导不让学生放任自流;及时检查学生课本和读书笔记,看学生圈画是否认真,是否是本课重点关键;另选取典型的课外阅读段,来检测学生阅读能力是否有提高,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分析准确判断,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和矫正措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主动阅读能力。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学生不但需要语言金石,更需要获得语言的点金指。让学生的阅读服从目的,不让其陷入盲目,教必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创新贵在得法。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一个真正的提高,不做误尽苍生的庸师。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姚店中学716000)
其他文献
加强换届前的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党委换届工作开始前,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纪律要求,并将中纪委、中组部严肃换届纪律的通知和
潜能生问题一直是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转化潜能生不仅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每个班主任都必须积极做好潜能生转化、消除潜能生的心理障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红枫杜鹃是由北京金都丽景花卉科技有限公司采用西鹃、东鹃、高山杜鹃与北方野生杜鹃杂交,经过越冬、越夏、移植、修剪、抗逆等筛选,培育,繁殖,最后形成两大系列:红枫杜鹃(花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接的整体感受,是人们掌握语言文字必须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能力。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规范的语言、文字,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较弱,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极为重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教学中读,以朗读为重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许多格言‘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在施读过程中,
外周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临床工作中接触较多和重要的工作之一。因为机体任何部位,特别是血液系统发生了病理变化,都可以引起血液质和量的变化。仔细观察血液涂片,注
当今人们所面临的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准确而迅速的接受大量信息,经过辨析、判断,并及时作出反馈,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益的提高便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了。同时也是对我们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给予更严峻的考验。而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是阅读者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筛选、加工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掌握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
书面表达是高考英语中唯一主观性试题,旨在测试考生的英语写作表达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运用所学过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用合乎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它在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起步早,基础较好;读写训练中,阅读训练的分量较重,时间多,范围广,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任务还很艰巨。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
多年来,音乐教师单纯把音乐课堂的目标重点放在音乐知识的认识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一味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偏重讲解乐理知识,“填鸭式”教学几乎成为音乐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学习潜能,主动性与能动性,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学音乐教学中,该如何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巧妙导入,激发质疑动机  认知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萌发追求的动力,是奋勇探索、排除艰难,不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