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课堂里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做是不可重复的激情的综合生成过程,让老师和学生的思想活动从预设性教学中摆脱出来,让个性的思想自由驰骋,在交流中急剧碰撞,在探究中不断享受,在生成中收获精彩。
关键词:数学课堂;活用;反思;机智
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多种策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生成,也不断增加。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把它作为一种课堂资源,及时调控课堂教学。老师如果能机智地把握住“生成”,师生就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创造性,课堂就会锦上添花,更显精彩。
在教学《统计》一单元时,我因为把握住了生成,而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精彩。那節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94-95页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感知和体验初步学会统计和认识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我计划通过调查本班学生喜欢2008年奥运会哪个吉祥物入手,接下来出示贝贝、京京、欢欢、迎迎、妮妮五个福娃的图片,并把它贴在黑板上。通过统计得出全班同学最喜欢五个福娃的情况,使他们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体验统计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按照我以往的教学经验,这样的设计学生兴趣浓,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应该是水到渠成的。可是在统计学生喜欢五个福娃的人数时,却出现了生成:统计出的总人数与班里实际的总数不相等。
在讨论统计方法时,学生得出可以用举手、起立的办法,最后确定用举手的方法来统计比较好。采用“举手”的方法统计后,出现了问题。本班43人,结果统计出的总人数却变成了46人,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有人重复多次举手了。
面对这个并不少见的生成,一向“较真儿”的我犹豫了:怎么办,简单地问问刚才谁举了多次手,然后修改一下数据,还是重复举一次手呢?这两种做法我都不满意。此时,同学们也都在小声地纷纷议论,猜测到底是谁多举手了,还有的在互相检举,真是好不“热闹”!如此一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还能顺利完成吗?此时,我心里也有点着急了,但还是不想把这个生成简单地放过去,于是,我给同学们安排了任务:“分小组讨论一下,排队这个办法怎么样,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同学们经过讨论,放弃了排队统计的方法,原因是教室没有多余的地方;到外面排,既浪费时间又会影响别的班上课。此时,我举起那张让我兴奋的长方形纸,问:“我们能不能利用一下这张纸呢?”同学们都在思考,“可以把喜欢的福娃的名字写在纸上,再数有多少人。”一个同学高兴地说。“统计的是多少人,我们最好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然后把喜欢同一个福娃的名字放在一起,数有多少人。”又一个响亮的声音传到了大家的耳朵里。“好,就让我们把自己的名字写上,然后贴到黑板统计图中对应的每一个福娃的上面。”同学们很快地把写有自己名字的长方形纸用小磁铁贴到了喜欢的福娃的上面。这样,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条形统计图。然而,又一个让课堂精彩的、我意料之中的“生成”又出现了:黑板不够受的大了。怎么办呢?同学们经过讨论,喜欢同一个福娃的人自由结组,改用一张长方形纸写上两个人的名字,再贴到黑板上,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了一格表示两个单位,一个人用半格来表示。这节课在“生成的收获”中结束了,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不得不承认,因为生成,它给我们带来了何等的收益啊!这样生成的课堂如此精彩,但老师又怎么样才能机智地把握住生成呢?我也在深深地思考着:
一、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活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感知材料。教师要恰当地重组教材,不能唯书而教,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思考:怎样的教学才能更适合学生实现知识的链接?活用教材还可以适当增减一些内容,体现生活化。教材总是以静态形式出现的,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教师要努力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数学活动,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正确解读教材,与教材深入对话,才能算得上是教材优秀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才能活用教材,才能把握住课堂的生成,成就课堂的精彩。
二、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及时反思教学
教学反思也是一种教育资源。虽然它是隐性的,但却是无价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教学反思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师只有认真地反思教学,才能驾驭课堂,才能把握住课堂中出现的“不和谐”音符,才能有生成的收获。生成的收获,往往源于对课堂生成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对;面对学生阴错阳差的“所答非所问”,教师如何引领;面对学生无精打采而“走神”,教师如何处理;面对学生无所用心的“沉默”,教师如何对待。生成的收获,往往源自对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所有这些生成的收获,都是和教师及时反思教学分不开的,只有第一次对生成的反思,才能有下一次出现生成时的把握,才会收获生成的精彩。
三、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
有的时候教学生成的发展变化和教学预设是一致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胸有成竹地处理一些生成,就需要有高质量的教学预设。而高质量的预设是教师教学机智的具体体现。但毋庸置疑,预设再充分,也绝不可能考虑到教学生成的全部内容。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锤炼,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能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信息,引领学生的思维,让一次次的“生成”成为点亮课堂的神奇火种,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性,精彩纷呈。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课堂里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做是不可重复的激情的综合生成过程,让老师和学生的思想活动从预设性教学中摆脱出来,让个性的思想自由驰骋,在交流中急剧碰撞,在探究中不断享受,在生成中收获精彩。
关键词:数学课堂;活用;反思;机智
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多种策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生成,也不断增加。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把它作为一种课堂资源,及时调控课堂教学。老师如果能机智地把握住“生成”,师生就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创造性,课堂就会锦上添花,更显精彩。
在教学《统计》一单元时,我因为把握住了生成,而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精彩。那節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94-95页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感知和体验初步学会统计和认识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我计划通过调查本班学生喜欢2008年奥运会哪个吉祥物入手,接下来出示贝贝、京京、欢欢、迎迎、妮妮五个福娃的图片,并把它贴在黑板上。通过统计得出全班同学最喜欢五个福娃的情况,使他们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体验统计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按照我以往的教学经验,这样的设计学生兴趣浓,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应该是水到渠成的。可是在统计学生喜欢五个福娃的人数时,却出现了生成:统计出的总人数与班里实际的总数不相等。
在讨论统计方法时,学生得出可以用举手、起立的办法,最后确定用举手的方法来统计比较好。采用“举手”的方法统计后,出现了问题。本班43人,结果统计出的总人数却变成了46人,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有人重复多次举手了。
面对这个并不少见的生成,一向“较真儿”的我犹豫了:怎么办,简单地问问刚才谁举了多次手,然后修改一下数据,还是重复举一次手呢?这两种做法我都不满意。此时,同学们也都在小声地纷纷议论,猜测到底是谁多举手了,还有的在互相检举,真是好不“热闹”!如此一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还能顺利完成吗?此时,我心里也有点着急了,但还是不想把这个生成简单地放过去,于是,我给同学们安排了任务:“分小组讨论一下,排队这个办法怎么样,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同学们经过讨论,放弃了排队统计的方法,原因是教室没有多余的地方;到外面排,既浪费时间又会影响别的班上课。此时,我举起那张让我兴奋的长方形纸,问:“我们能不能利用一下这张纸呢?”同学们都在思考,“可以把喜欢的福娃的名字写在纸上,再数有多少人。”一个同学高兴地说。“统计的是多少人,我们最好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然后把喜欢同一个福娃的名字放在一起,数有多少人。”又一个响亮的声音传到了大家的耳朵里。“好,就让我们把自己的名字写上,然后贴到黑板统计图中对应的每一个福娃的上面。”同学们很快地把写有自己名字的长方形纸用小磁铁贴到了喜欢的福娃的上面。这样,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条形统计图。然而,又一个让课堂精彩的、我意料之中的“生成”又出现了:黑板不够受的大了。怎么办呢?同学们经过讨论,喜欢同一个福娃的人自由结组,改用一张长方形纸写上两个人的名字,再贴到黑板上,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了一格表示两个单位,一个人用半格来表示。这节课在“生成的收获”中结束了,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不得不承认,因为生成,它给我们带来了何等的收益啊!这样生成的课堂如此精彩,但老师又怎么样才能机智地把握住生成呢?我也在深深地思考着:
一、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活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感知材料。教师要恰当地重组教材,不能唯书而教,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思考:怎样的教学才能更适合学生实现知识的链接?活用教材还可以适当增减一些内容,体现生活化。教材总是以静态形式出现的,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教师要努力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数学活动,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正确解读教材,与教材深入对话,才能算得上是教材优秀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才能活用教材,才能把握住课堂的生成,成就课堂的精彩。
二、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及时反思教学
教学反思也是一种教育资源。虽然它是隐性的,但却是无价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教学反思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师只有认真地反思教学,才能驾驭课堂,才能把握住课堂中出现的“不和谐”音符,才能有生成的收获。生成的收获,往往源于对课堂生成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对;面对学生阴错阳差的“所答非所问”,教师如何引领;面对学生无精打采而“走神”,教师如何处理;面对学生无所用心的“沉默”,教师如何对待。生成的收获,往往源自对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所有这些生成的收获,都是和教师及时反思教学分不开的,只有第一次对生成的反思,才能有下一次出现生成时的把握,才会收获生成的精彩。
三、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
有的时候教学生成的发展变化和教学预设是一致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胸有成竹地处理一些生成,就需要有高质量的教学预设。而高质量的预设是教师教学机智的具体体现。但毋庸置疑,预设再充分,也绝不可能考虑到教学生成的全部内容。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锤炼,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能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信息,引领学生的思维,让一次次的“生成”成为点亮课堂的神奇火种,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性,精彩纷呈。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课堂里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做是不可重复的激情的综合生成过程,让老师和学生的思想活动从预设性教学中摆脱出来,让个性的思想自由驰骋,在交流中急剧碰撞,在探究中不断享受,在生成中收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