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勇于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9-0121-01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课标》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比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加和减,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 黄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17(12)
  [2] 唐绍安.创新思维培养视角下的高职数学教育研究[J]. 当代教研论丛. 2017(09)
  [3] 李娜.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 2017(70)
其他文献
摘 要: 素质教育视野下,教育者越来越关注学生课堂中是否有效学习、是否组织、实施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因为高效是一种品质,意味着效益的实现;思维是一种活力,代表了课堂的成色;对话是一种建构,展现了课堂的生态。思维对话是思维的交流和碰撞,是智慧的双向流动和生发。本文基于“对话型”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打造师生有效对话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对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具有能力培养、方法启发与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程是教学任务中的三大主科之一,写作技法是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采取的带有特殊艺术规律的技巧、手段、方法的总称,还有语文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以及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深化和培养。在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中,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照本宣科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更加强调的是学习技巧的掌握。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中写作技法的掌握,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小学;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学生所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越来越重视,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也随之提高。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趣味性化学实验能够充分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到实验的探究中,与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概念之间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总体水平。基于此,本文对于趣味化学实验在
期刊
摘 要: 从小我们就学习过高尔基的这句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深思、使人睿智、是人博学,“书海无崖苦作舟”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是没有劲头的,一本好书能够让人读千百遍,每一遍都能从中体会不同的情感,找到不同的感触,但是这个“苦”字在现在教学中是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方式变革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环节,阅读的深入和广泛能帮助学生拥有好的表达能力,广泛的眼界,通过阅读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的
期刊
摘 要: 有效教学是所有老师都应当追求的目标,究竟怎样做才是有效的教学仍困惑着许多一线教师,笔者认为应从确立数学关系的起点做起,循序渐进,让我们先看一堂公开课“求y=asinx+bcosx最值”的主要過程.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学关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9-0108-02
期刊
摘 要: 在漫长的教育生涯的教育工作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要想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要付出你的真心与真爱,是的,有爱才有信任的目光,有爱才有希望。  关键词: 教育;叙事;付出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9-0110-03  转眼间在教育事业已经奋斗了20多年,刚从教担任班主任工作,分在了乡下工作,由于待遇低,教学环境
期刊
摘 要: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才会对学习有积极主动性, 从而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下面就自己在平常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 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期刊
摘 要: 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知识还应具备极高的素质修养。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渗透研究性学习是符合其学科性质的。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不但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了一条新的途径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为了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有效率就要重视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游戏作为重要的体育项目,能够塑造学生身形,优化学生的心肺功能与呼吸系统,提高学生的抵抗力,所以成为素质教育体制下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为了切实优化游泳训练的教学质量,教师应主动引入心理学知识,根据学生在游泳训练时所产生的各类心理展开心理疏导,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保持积极向上的训练态度。本文将从加强积极心理暗示、以激励赏识为主、渗透抗挫折教育三个角度来分析心理学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德育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作为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主要领路人,就必须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德育作为首要教学任务,并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