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stronger7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初期,郑国桐丘(今周口扶沟)人颍考叔天性孝顺,他不但自己孝顺,而且也能使别人孝顺,故有“千古第一孝子”之称。这里说的使别人孝顺,讲的是春秋时期一个著名的孝顺故事,就是“黄泉相见”。
   当时,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很反感庄公而偏爱其弟共叔段,并屡次三番与共叔段合谋陷害郑庄公。在一次攻打郑庄公失败后,郑庄公一气之下,把武姜流放到颍城,并发誓“不到黄泉,再也不相见了”。但郑庄公其实很孝顺,过了不久,他就思念起他的母亲武姜了,他对自己的誓言很后悔。这时,一个叫颍考叔的人洞悉了莊公的心思,借口献美食拜见庄公,庄公留他吃饭并赐肉,而颍考叔却从饭食里挑出肉放在一边。庄公很纳闷,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说:“ 每当我在外吃饭,只要有好吃的都要带一些回去给母亲吃,但她却从来没尝过你所赐的美食,请允许我带回去给我老娘吃吧。”
   郑庄公听后长叹一声:“哎,你还有母亲可以孝敬,可我却想孝顺也没办法了啊!”颍考叔故意问其故,庄公如实相告了原委并后悔不已。颍考叔灵机一动说:“这不难啊,如果能挖个隧道掘地深达颍水,不就能在隧道里相见了吗?谁又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的呢?”于是,郑庄公就按颍考叔所说,掘地挖隧道与母亲相见。郑庄公贵为一国之君,既难追既出之言,又了却了骨肉亲情的相思之苦,此为大孝也。颍考叔因此被誉为“千古第一孝子”。
  责任编辑:海霞
其他文献
我小时候,非常向往那个神秘、美丽的头戴。看着亲戚邻居家的姑娘们戴着美丽的鄂尔多斯头戴出嫁,我总要嚷嚷着要戴妈妈的头戴。  妈妈的头戴在蓝色的绸缎里包裹着,里面还放着一本旧书。妈妈总是小心翼翼拿出来看看,擦擦灰尘,然后存起来,等到大型的那达慕盛会或特别隆重的场面才拿出来戴,从来就不让我戴。妈妈还常给我说,小女孩是不戴头戴的,当新娘才能戴。每个新娘的头戴也是不一样的,区别在于家族、地位、文化的不同。有
从丹东回来,我一直在想,一根细细的马尾,在废弃的罐头盒子上抽拉,到底能发出怎样的声音?我甚至在梦里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在坑道里抱着这把胡琴,头上不断掠过敌军的飞机,飞机的轰鸣声淹没了胡琴奏出的乐曲。  到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是在国庆节的第二天,人很多。穿过形形色色的游客,我径直走向那把“两洲三国”胡琴。在昏暗的灯光下,在玻璃橱窗内,胡琴不动声色,发出幽幽的光芒。  与胡琴并排挂在墙上的还有两件乐
大约二十年前的事了,父亲离开这个世界也已经两年。  父亲一生基本上生活在老家山头。山头也称山子头,山子头没有山,现在是江苏省泗洪县界集镇的一个行政村。山头濒临成子湖,地理十分偏僻。村口原来有清代建立的祠堂可以作为地标,怎奈建国初期已经破坏,残砖旧瓦后来建了公厕。过去由孙圩、韩庄、王圩几个大的自然村落组成,村庄名称自是解放前聚族而居延续至今。随着村庄的散化,现在已经难觅旧迹。孙姓、韩姓、王姓祖上几乎
1  1977年,对我家来说是个多事之秋。  母亲怀我时肚子都在下半身,形状尖尖的,腿脚迈得很是利索,临生了还在下地干活儿。村人说,瞧这身形这利索劲儿,一准是个小子!母亲笑得合不拢嘴,心里却发慌,生孩子可是隔皮猜瓜,没准的事。  那时候,小西村里的男男女女,白天集体出工,在田地里辛苦劳作,一年到头都是粗粮,吃顿白面就是过年。遇到青黄不接的时候,挨饿是常有的事。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夜间,暮色一起,男人丢
夜色越来越深了,实在受不了火车上这份闷热,我打算带着妹妹去餐车吃点东西,我知道餐车有空调,准备去那儿凉快凉快。   列车上人很多,连过道上都挤满了人和行李。我们穿过人堆和行李,一路艰难地进了餐车。我们坐下来,打算休息一会儿再点菜,尽量拖延一点时间。   “算了,算了,你们快点商量好。”列车长说道。他的旁边,有一个乘警拿个本子,在记录,不用猜,他是在现场调解。他们的身边,吵吵嚷嚷围了十几个人,一
1  我再次邂逅守车长已经是三十年以后的事了。  这次邂逅,不是在大街上,也不是在店铺里,而是在一片荒凉的墓地群。大哥从青岛回来,要去祭拜逝去几十年的岳父。大哥说,距离上一次上坟,已经过去十二年了。我说真快,一晃你都搬到青岛十几年了。大哥说可不是嘛。通往坟地的山路不是很好走,坑坑洼洼不说,又经了几场春雨,地上泥泞湿滑。因为太久没去墓地,加上春天萌发,草木吐绿,我陪大哥在墓地群转悠了半天也没找到他岳
给我的护士妹妹刘美丽  黄昏,顺丰送来一车快递  快递哥满头大汗,说  三百多件都来自甘肃  打开车厢,所有人愣住  满满一车,像是  搬来了一座甘肃  泡面、干果、沙琪玛  手霜、湿巾、纸尿裤  竟然还有牛肉面……  在驻地门前,码起  武汉记  一条黄河  一道河西走廊  一座边塞长城  还在搬运  微信群里传来刘美丽的喊声:  “牛肉面太给力,  吃出了兰州的感觉! ”  小吃货的刘美丽  
清明又近,桃花柳绿中,扫墓寄托哀思已经成为不忘前辈,谁也不敢不祭的一种民俗。  之前,学士们坚持“古无墓祭”。唐代大学士杜佑(735-812)编撰的《通典》里,引用东晋傅纯对墓与庙的意味不同,区分是很严格的。傅纯说,棺墓的目的是为藏形,送形而往,是为抑制凶;而立庙,以桃木安神,迎精而返,是供奉于吉。也就是说,墓是送形,立庙是迎神而归,所以要奉祀。傅纯的说法,“此墓庙之大分,形神之异制也。”我觉得,
序幕  清晨,天空乌云层叠,一缕穿透暗云的光芒,照耀在地平线上,朦胧地勾画出大地、山岭、田野的轮廓。日外。  从远处迎面走来一个拖着长長的辫子,戴着砂锅小帽,穿着青布长袍的清瘦年轻人。他慢慢走近,可以看清他的面容,嘴边还留着小胡子。  他走过的乡野,一位乡村少年正牵着水牛从他身边经过。后面又走来扛着犁铧的老农民。  他继续朝前走(叠印以下的画面);  他的辫子已经剪掉。  他出现在长沙第一师范的校
江西弋阳,遍地文章。   50多座古戏台承托着明代四大声腔之首,千年传唱的弋阳腔,枋得公全家为国殉难的气节,9288位革命烈士的故事,方志敏在敌人狱中写下的《可爱的中国》,无不令我们热泪盈眶……   2018年6月7日,应《海外文摘》编辑部之邀,我到弋阳参加文学采风活动。   晚上七点多钟,我们才赶到弋阳县城,弋阳文广新局的车子把我们直接送到一个叫“盘古情”的酒店,酒店门口早有一位腆着将军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