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1977年,对我家来说是个多事之秋。
母亲怀我时肚子都在下半身,形状尖尖的,腿脚迈得很是利索,临生了还在下地干活儿。村人说,瞧这身形这利索劲儿,一准是个小子!母亲笑得合不拢嘴,心里却发慌,生孩子可是隔皮猜瓜,没准的事。
那时候,小西村里的男男女女,白天集体出工,在田地里辛苦劳作,一年到头都是粗粮,吃顿白面就是过年。遇到青黄不接的时候,挨饿是常有的事。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夜间,暮色一起,男人丢了碗筷,女人把娃哄睡了,床上才是他们更加广阔的天地。男人最大的乐趣是折腾自己的婆娘,他们只要瞬间的快乐和播种,并不去体会孕育过程的艰辛。他们不懂节欲,不懂酸性体质碱性体质,不懂染色体,婆娘们自觉地把延续香火的重任揽到自己身上,一心盼着能生男娃。
母亲的压力很大,因为她一连生了三个女娃。母亲怀我时嗜酸如命,单馋那酸溜溜的橘子罐头,都说酸儿辣女,母亲觉得是个好兆头。罐头可不是常人能吃得上的,母亲只吃过一次,就牢牢地记住了那个酸甜可口的滋味。临产前的半个月,节气刚人秋,下了一场细细的秋雨,院子里的黄土地面很是泥泞,母亲喂猪时打滑摔了一跤,到了夜间就开始有了规律的阵痛。小西村的计生主任刚学了接生技术,来接生。虽然不是一个姓,但在农村里有的是七拐八拐的亲戚,论辈分,我叫她婶。我是她接生的第一个娃娃,她既紧张又兴奋,奶奶给她帮忙打下手,忙活了一个多钟头,我终于呱呱坠地了。
只是我生下来的模样把她们吓了一跳,我不是畸形,鼻子是鼻子,眼是眼,手指脚趾不多不少,各十个。我是脐带绕颈,不仅绕颈,脐带还把我绕成了五花大绑的样子。奶奶是第一次看到传说中的五花大绑,不知道我是何方妖孽投的胎,她脆弱的心脏一阵狂跳。
婶一边处理一边说,这孩子真是命大,幸好是早产,不然很危险。
奶奶不关心这些,她扯了我的两腿看,一看是个女娃,索性放开喉咙哭起来,奶奶的哭声像尖刀一样划破了夜空。母亲悄悄抹眼泪,父亲在外间一声接一声地叹气,我的哭声像一只瘦弱的小猫,我们三个人组成了一个高低音俱全的声部,像是演唱一首悲伤的乐曲。
婶在母亲耳边说,这娃长得像她姑,长大了肯定是个美人!
2
姑姑是个美人。小西村的长舌妇,却说姑姑是个小妖精。
我出生没有多久,姑姑就离婚了。那一年,姑姑24岁。姑姑離婚的消息所带来的震撼,无异于扔了一个威力无敌的炸弹,整个村子瞬问沸腾了。农村的男男女女奉了父母之命结婚,以后的日子过得是好是坏全凭自己的造化。人们连肚皮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要搭着野菜过生活,衣服的颜色一律是黑灰白,感情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奢侈品,它不属于那个年代。多少人都在熬生活,环顾四周,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火坑里挣扎,姑姑却离婚了。这好似扇了每个人一记响亮的耳朵,生活除了一个“熬”字,原来还可以这样。
爷爷赶着一辆马车把姑姑接了回来。姑姑坐在马车上,没有人们想象中憔悴的样子。她应该哭肿了双眼,抑或是像女鬼一样披头散发,半死或者疯掉。姑姑眉宇之间有一丝伤感,清瘦了许多,但似乎更美了。围观的人们,之前廉价的同情一扫而光,立即进生出一股浓浓的恨意。
姑姑之前的风流韵事,已经搁置了多年。
姑姑18岁时,跟村里的一个青年好上了。在那个谨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姑姑是处在小西村风口浪尖上的人物。那人是一名木匠,长得白白净净,模样十分清秀。姑姑和木匠站在一起,很是般配,有点儿郎才女貌的样子。村子里可供谈情说爱的地方不多,他们就跑到小西村东面的山坡上,跑到小树林里约会,那些地方留下了他们甜蜜的印记。这种事情就像包在纸里的火,爷爷奶奶被蒙在鼓里很长一段时间,等他们知道的时候,姑姑和木匠已经许下了海枯石烂的誓言。他们甚至想到了百年之后,就埋在那个山坡上,那是一片有山有水的好地方。爱得越深,悲剧的可能性就越大,梁山伯和祝英台就是一个例子,花好月圆的结局注定不属于他们,他们只能化蝶。姑姑和木匠从一开始似乎就预感到了事情的结局,所以,他们爱得炽热,爱得不顾一切,恨不得把对方撕碎,抑或是撕碎自己,只有那样,他们才能结合,才能实现他们心目中的永远。
爷爷知道后暴跳如雷,自由恋爱的姑姑,不仅败坏了林家的门风,还和仇家的儿子好上了,这是天大的耻辱!
事情追溯到八年前,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爷爷在村里人面前发了一句牢骚。没有想到,第二天爷爷就被抓了起来,被戴上高帽子游街示众,批斗了七七四十九天。检举爷爷的人就是木匠的爹。
爷爷放下了狠话,说,我闺女就是老死在家里,也不会嫁到那家!
那家人为了阻断他们的恋爱,几个媒婆轮番寻摸,不久就定妥了一门亲事,婚期紧接着也定了下来——第二年开春。姑姑绝食了三天,第四天时,被爷爷捏着鼻子灌了半碗白汤。奶奶说人得信命,可姑姑不信,姑姑说,自己的命运自己定,老天爷管不了那么多人的事。他们无路可走,只有私奔这一条路。
一个月朗星稀的深夜,世界陷入一片沉静,他们像两个幽灵,穿过一片麦场后,就可以一路向西。前面的道路没有尽头,盛满了无数的未知,那将是新鲜的、自由的、充满希望的。他们手拉着手,心离得如此之近,生生贴到了一起,重叠着,天地问盛开出无数娇艳的花朵,像向日葵一样灿烂夺目。远方在呼唤他们。姑姑唱起了歌:“姐儿房中绣荷包,手拿那个钢针儿轻上描啊描……”
姑姑的歌声惊醒了一对偷情的男女。那个女人是村子里的一个小寡妇,二十五岁时,男人得了急症死掉了。想要改嫁,婆婆不同意。死掉男人的女人被贴上了克夫的标签,还有三个娃娃,女人只能守寡。只有走进坟墓的那一天,她才能和那个早年问死去的男人相逢成双。小寡妇偏偏是个性欲旺盛的女人,白天还好说,到了夜间,身体里就燃烧起无数的火苗。那棵红杏并没有出墙,小寡妇的大伯哥是个老光棍儿,两个人好上了,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不是大伯哥,也会是旁人。有些人自来就不会逆来顺受。
1977年,对我家来说是个多事之秋。
母亲怀我时肚子都在下半身,形状尖尖的,腿脚迈得很是利索,临生了还在下地干活儿。村人说,瞧这身形这利索劲儿,一准是个小子!母亲笑得合不拢嘴,心里却发慌,生孩子可是隔皮猜瓜,没准的事。
那时候,小西村里的男男女女,白天集体出工,在田地里辛苦劳作,一年到头都是粗粮,吃顿白面就是过年。遇到青黄不接的时候,挨饿是常有的事。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夜间,暮色一起,男人丢了碗筷,女人把娃哄睡了,床上才是他们更加广阔的天地。男人最大的乐趣是折腾自己的婆娘,他们只要瞬间的快乐和播种,并不去体会孕育过程的艰辛。他们不懂节欲,不懂酸性体质碱性体质,不懂染色体,婆娘们自觉地把延续香火的重任揽到自己身上,一心盼着能生男娃。
母亲的压力很大,因为她一连生了三个女娃。母亲怀我时嗜酸如命,单馋那酸溜溜的橘子罐头,都说酸儿辣女,母亲觉得是个好兆头。罐头可不是常人能吃得上的,母亲只吃过一次,就牢牢地记住了那个酸甜可口的滋味。临产前的半个月,节气刚人秋,下了一场细细的秋雨,院子里的黄土地面很是泥泞,母亲喂猪时打滑摔了一跤,到了夜间就开始有了规律的阵痛。小西村的计生主任刚学了接生技术,来接生。虽然不是一个姓,但在农村里有的是七拐八拐的亲戚,论辈分,我叫她婶。我是她接生的第一个娃娃,她既紧张又兴奋,奶奶给她帮忙打下手,忙活了一个多钟头,我终于呱呱坠地了。
只是我生下来的模样把她们吓了一跳,我不是畸形,鼻子是鼻子,眼是眼,手指脚趾不多不少,各十个。我是脐带绕颈,不仅绕颈,脐带还把我绕成了五花大绑的样子。奶奶是第一次看到传说中的五花大绑,不知道我是何方妖孽投的胎,她脆弱的心脏一阵狂跳。
婶一边处理一边说,这孩子真是命大,幸好是早产,不然很危险。
奶奶不关心这些,她扯了我的两腿看,一看是个女娃,索性放开喉咙哭起来,奶奶的哭声像尖刀一样划破了夜空。母亲悄悄抹眼泪,父亲在外间一声接一声地叹气,我的哭声像一只瘦弱的小猫,我们三个人组成了一个高低音俱全的声部,像是演唱一首悲伤的乐曲。
婶在母亲耳边说,这娃长得像她姑,长大了肯定是个美人!
2
姑姑是个美人。小西村的长舌妇,却说姑姑是个小妖精。
我出生没有多久,姑姑就离婚了。那一年,姑姑24岁。姑姑離婚的消息所带来的震撼,无异于扔了一个威力无敌的炸弹,整个村子瞬问沸腾了。农村的男男女女奉了父母之命结婚,以后的日子过得是好是坏全凭自己的造化。人们连肚皮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要搭着野菜过生活,衣服的颜色一律是黑灰白,感情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奢侈品,它不属于那个年代。多少人都在熬生活,环顾四周,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火坑里挣扎,姑姑却离婚了。这好似扇了每个人一记响亮的耳朵,生活除了一个“熬”字,原来还可以这样。
爷爷赶着一辆马车把姑姑接了回来。姑姑坐在马车上,没有人们想象中憔悴的样子。她应该哭肿了双眼,抑或是像女鬼一样披头散发,半死或者疯掉。姑姑眉宇之间有一丝伤感,清瘦了许多,但似乎更美了。围观的人们,之前廉价的同情一扫而光,立即进生出一股浓浓的恨意。
姑姑之前的风流韵事,已经搁置了多年。
姑姑18岁时,跟村里的一个青年好上了。在那个谨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姑姑是处在小西村风口浪尖上的人物。那人是一名木匠,长得白白净净,模样十分清秀。姑姑和木匠站在一起,很是般配,有点儿郎才女貌的样子。村子里可供谈情说爱的地方不多,他们就跑到小西村东面的山坡上,跑到小树林里约会,那些地方留下了他们甜蜜的印记。这种事情就像包在纸里的火,爷爷奶奶被蒙在鼓里很长一段时间,等他们知道的时候,姑姑和木匠已经许下了海枯石烂的誓言。他们甚至想到了百年之后,就埋在那个山坡上,那是一片有山有水的好地方。爱得越深,悲剧的可能性就越大,梁山伯和祝英台就是一个例子,花好月圆的结局注定不属于他们,他们只能化蝶。姑姑和木匠从一开始似乎就预感到了事情的结局,所以,他们爱得炽热,爱得不顾一切,恨不得把对方撕碎,抑或是撕碎自己,只有那样,他们才能结合,才能实现他们心目中的永远。
爷爷知道后暴跳如雷,自由恋爱的姑姑,不仅败坏了林家的门风,还和仇家的儿子好上了,这是天大的耻辱!
事情追溯到八年前,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爷爷在村里人面前发了一句牢骚。没有想到,第二天爷爷就被抓了起来,被戴上高帽子游街示众,批斗了七七四十九天。检举爷爷的人就是木匠的爹。
爷爷放下了狠话,说,我闺女就是老死在家里,也不会嫁到那家!
那家人为了阻断他们的恋爱,几个媒婆轮番寻摸,不久就定妥了一门亲事,婚期紧接着也定了下来——第二年开春。姑姑绝食了三天,第四天时,被爷爷捏着鼻子灌了半碗白汤。奶奶说人得信命,可姑姑不信,姑姑说,自己的命运自己定,老天爷管不了那么多人的事。他们无路可走,只有私奔这一条路。
一个月朗星稀的深夜,世界陷入一片沉静,他们像两个幽灵,穿过一片麦场后,就可以一路向西。前面的道路没有尽头,盛满了无数的未知,那将是新鲜的、自由的、充满希望的。他们手拉着手,心离得如此之近,生生贴到了一起,重叠着,天地问盛开出无数娇艳的花朵,像向日葵一样灿烂夺目。远方在呼唤他们。姑姑唱起了歌:“姐儿房中绣荷包,手拿那个钢针儿轻上描啊描……”
姑姑的歌声惊醒了一对偷情的男女。那个女人是村子里的一个小寡妇,二十五岁时,男人得了急症死掉了。想要改嫁,婆婆不同意。死掉男人的女人被贴上了克夫的标签,还有三个娃娃,女人只能守寡。只有走进坟墓的那一天,她才能和那个早年问死去的男人相逢成双。小寡妇偏偏是个性欲旺盛的女人,白天还好说,到了夜间,身体里就燃烧起无数的火苗。那棵红杏并没有出墙,小寡妇的大伯哥是个老光棍儿,两个人好上了,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不是大伯哥,也会是旁人。有些人自来就不会逆来顺受。